第83頁
對於失而復得的感情李治李恪兩人也都非常珍惜,在李治養病的這段時間一直如膠似漆的守在一起,但是好景不長。
永徽四年,西突厥來犯。
初步的做出部署後,結束了驪山的避暑,李恪等人快馬加鞭回到長安,與眾朝臣商議應對的策略。
此時,經過李恪的鐵腕改革後,大唐的國力比李世民之時更上了一層,所以對於西突厥的來犯,幾乎全部的朝臣都持一直的意見——打,他們有信心能夠拿下突厥,還大唐一個安寧的邊塞。
“三哥”早朝後李治如約的將早膳擺在李恪的面前,“決定了由誰出征了嗎?”
“怎麼不多睡一會兒?”李恪讓出一點位置讓李治坐下,“已經商議好了,由李績統帥大軍,薛禮、岑長倩等人一同出征”
李治點頭,這樣的安排很合理,“那三哥你還擔心什麼?”來的時候為何看到李恪眉頭緊鎖。
“西突厥一直都很安分,這次突然來犯是何緣由?我總覺得是有所依仗”不然如何解釋呢?
“我倒是覺得你想多了”李治笑道,他不認為西突厥能有什麼憑藉,“自□□厥歸附我大唐後,西突厥雖時而與西域諸部有所摩擦,但是一直都是小打小鬧,仍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由此可以看出西突厥對於大唐很忌諱”
“以前父皇再西域有很大的震懾力他們不敢妄動,如果在你剛剛登基之時西突厥來犯還有點能說得通,現在都過三年了時機已然不對,而且自從你登基後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我大唐的國力更勝當初,西突厥的人不可能沒有聽說過”
“所以我才認為他是有所依仗”李恪道。
“不,西突厥的實力我們都很清楚,就算有什麼盟友,對上如今的大唐也是以卵擊石,只要這個人還正常就不會做出這樣的事,相比有所依仗我倒是覺得是孤注一擲”李治說出自己的想法。
“孤注一擲?”李恪重複,他也朝這方面想過,但是左思右想又否定了這個想法。
“嗯,是的,我覺得三哥是想的太過複雜了,沒有必要把簡單的事情想的複雜,有時候真相是極其簡單的”
李治的話很快得到了印證,西突厥大都以放牧為生,但是糙原上突然發生了乾旱,緊接著又引起了瘟疫,西域的其他部落有大唐的支援並沒有釀成大災,很快便恢復了正常,所以朝廷也沒有太過在意。
然而西突厥的情況卻持續的惡化,由於牲畜死亡,西突厥的人民少了賴以生存的糧食,很多人餓死了,最後西突厥不得不率部強糧食,小打小鬧最後演變成了大舉來犯。
“九弟,你說的果然不錯”得到西突厥進犯的原因後,李恪失笑了片刻,“是我想的太過複雜了”
“你們這些做大事的人就愛這樣,把簡單的事往複雜處想,這就是自己為難自己”李治陳述自己的看法。
“什麼叫我們這些做大事的人,九弟你這是打算置身事外了”李恪揚眉,把人拉到身邊,“要知道我和你可是相輔相成的,依我看九弟這是眾人皆醉你獨醒,不出門而知天下事”
李治這三年雖然不在他身邊,可是對於他的事情卻是一點都沒有錯過,時時刻刻關注著他,想到此李恪猶如吃了蜜一樣。
“非也,我這是居廟堂之高則憂其君,處江湖之遠則憂其民”李治笑道,而他最關心的則是坐在最高處的李恪。
“那憂君憂民的你對於如何攻打西突厥有什麼看法?”
“當然是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仰視敵人,行軍打仗正該如此”李治一本正經,對於打仗他雖然參與過,卻還是很不擅長,也只能說說而已。
“九弟說的非常正確,應該獎賞”李恪吻住李治。
好不容易制止了興致昂揚的李恪,李治立刻遠離他,“三哥近來可是越來越不務正業了”
“那是因為美色當前難以自持”李恪說的理直氣壯。
李治覺得他有必要祭奠一下李恪遠去的自制力,“所以說為了三哥如今已經淪落成為了一個色令智昏的昏君了”
李恪從容的接過話“而九弟你就是那個紅顏禍水的妖姬”
“那麼接下來是不是就會有人打著‘清君側’的名號來除去我這個妖姬”
“而後我就會衝冠一怒為紅顏,將那些人一一除去”
“最後暴君的名號就落在了你身上,妖姬暴君,我們也就永垂史冊了”只不過留下的是罵名,遺臭萬年。
李恪忍笑“只要你還與我在一起,留什麼名於我而言都無所謂”
“那麼暴君先生,對於西突厥歸附以後你有何打算呢?”
“依然如故”李恪回答。大唐對於邊塞的政策是不能改變的。
李恪的話剛剛落音,就見李象匆忙的走來,連匯報都忘了直接推門進來。
“象兒,怎麼了”李象一般來說都是很穩重的,像現在這樣的莽撞一定是有緣由,所以李恪並不會怪罪,反而很理解的問他原因。
“是忠兒,他一聲不吭的跟著去西突厥大軍走了,好像已經走了一天多了”李象把李忠的留書交給李治。
李治掃了一眼,李忠的留書很簡單,只說明他的去向其餘的一句廢話都沒有,李治看完後交給李恪,“看來忠兒是長本事了,居然騙過了我們所有人,我還真是小瞧他了”
李治的語氣並沒有太多起伏,李恪知道李治生氣的成分不大,李忠也只是走了一天多,還是能追回來的,對於李忠的安全事宜他也不是多擔心,而且李忠從小就人小鬼大心眼很多,一個人出門也不會吃什麼虧,就算是吃虧了也可以當作對李忠的教訓。
“讓人去追回來吧”李治道,若是李忠再大一點他也許會不干涉他,但是現在李忠還太小,他獨自在外尤其是還想上戰場,李治無法不擔心。
“趙和,你去吧”李恪道。
“那如果他不願意回來呢?”作為看著李忠長大的人,趙和對李忠的了解很深,李忠絕對不是那種乖乖聽話的人。
“你難道還能鬥不過一個小孩嗎?”再李恪身邊那麼久的一個人,怎麼說也不會那麼簡單,對付李忠已經綽綽有餘了,“不過,如果有必要你可以先斬後奏,先替我揍他一頓”
“我明白了”趙和瞭然,這是給了他很大的便宜,一想起在皇宮中自己給李忠收拾了那麼多的爛攤子,他覺得自己可以悄悄的公報私仇一下。
打發走了所有人,李恪看著沉思的李治,“九弟再想什麼?”
“我在想李忠真的太不知輕重了”李治嘆了口氣,“我還以為這段時間以來李忠那衝動的性子好了一些呢,誰知道恰恰相反,反而更加莽撞了,真是讓人頭疼,難道真的是江山易改秉性難移”
“其實我倒是覺得忠兒並不是莽撞,他只是比較隨性而為罷了,再怎麼說忠兒年齡都不大,考慮事情不會太全面,也是情有可原的,而且有一句話不是說‘人不輕狂枉少年’嗎,如果任何事情都要經過深思熟慮瞻前顧後那也就不是少年了,你是想讓忠兒做一個少年老成的小老頭嗎?”
李治白了李恪一眼,覺得李忠現在這個樣子有一大部分原因就是李恪慣出來的,偏偏當事人還沒有自覺,“我是不希望他成為一個小老頭,可是我也不希望他等到成年了還是一個長不大的小孩子”
“心態年輕有什麼不好?”李恪輕笑“你也不要太擔心了,忠兒畢竟還小,還是很有可塑性的,以後注意一點就行了”
李治贊同的點點頭,隨即又笑了“不過忠兒這次怎麼那麼聰明了,以前他可是什麼事情都藏不住的,這次我們竟然都沒有看出倪端,瞞過了所有人”
“這說明我們對忠兒的了解還不深,他已經不是小孩子了,也有自己的心思了”尤其李忠再李治身邊時總是怕被批評而裝成乖乖寶寶的樣子,背地裡李忠仍然是一個小霸王。“九弟,你也不要對忠兒管的太嚴了,忠兒其實也不小了,我在他的這個年紀都跟父皇上過戰場了”
李治無言,對於他來說只要是沒有滿十八都還是孩子,所以相較於早熟的古人思想他很顯然太過標新立異了,但是儘管心中清楚也無法改變他的想法,“可是對於我來說他始終都是一個孩子,我無法不擔心”
“九弟,你現在這個摸樣讓我覺得就是一個‘兒行千里母擔憂’的慈母”
對於李恪的調侃李治不以為杵,“那麼你是不是就是那個‘棍棒下面出孝子’的嚴父?”
“慈母嚴父不正是絕配嗎?”李恪很滿意這樣的配置。
永徽四年,西突厥來犯。
初步的做出部署後,結束了驪山的避暑,李恪等人快馬加鞭回到長安,與眾朝臣商議應對的策略。
此時,經過李恪的鐵腕改革後,大唐的國力比李世民之時更上了一層,所以對於西突厥的來犯,幾乎全部的朝臣都持一直的意見——打,他們有信心能夠拿下突厥,還大唐一個安寧的邊塞。
“三哥”早朝後李治如約的將早膳擺在李恪的面前,“決定了由誰出征了嗎?”
“怎麼不多睡一會兒?”李恪讓出一點位置讓李治坐下,“已經商議好了,由李績統帥大軍,薛禮、岑長倩等人一同出征”
李治點頭,這樣的安排很合理,“那三哥你還擔心什麼?”來的時候為何看到李恪眉頭緊鎖。
“西突厥一直都很安分,這次突然來犯是何緣由?我總覺得是有所依仗”不然如何解釋呢?
“我倒是覺得你想多了”李治笑道,他不認為西突厥能有什麼憑藉,“自□□厥歸附我大唐後,西突厥雖時而與西域諸部有所摩擦,但是一直都是小打小鬧,仍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由此可以看出西突厥對於大唐很忌諱”
“以前父皇再西域有很大的震懾力他們不敢妄動,如果在你剛剛登基之時西突厥來犯還有點能說得通,現在都過三年了時機已然不對,而且自從你登基後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我大唐的國力更勝當初,西突厥的人不可能沒有聽說過”
“所以我才認為他是有所依仗”李恪道。
“不,西突厥的實力我們都很清楚,就算有什麼盟友,對上如今的大唐也是以卵擊石,只要這個人還正常就不會做出這樣的事,相比有所依仗我倒是覺得是孤注一擲”李治說出自己的想法。
“孤注一擲?”李恪重複,他也朝這方面想過,但是左思右想又否定了這個想法。
“嗯,是的,我覺得三哥是想的太過複雜了,沒有必要把簡單的事情想的複雜,有時候真相是極其簡單的”
李治的話很快得到了印證,西突厥大都以放牧為生,但是糙原上突然發生了乾旱,緊接著又引起了瘟疫,西域的其他部落有大唐的支援並沒有釀成大災,很快便恢復了正常,所以朝廷也沒有太過在意。
然而西突厥的情況卻持續的惡化,由於牲畜死亡,西突厥的人民少了賴以生存的糧食,很多人餓死了,最後西突厥不得不率部強糧食,小打小鬧最後演變成了大舉來犯。
“九弟,你說的果然不錯”得到西突厥進犯的原因後,李恪失笑了片刻,“是我想的太過複雜了”
“你們這些做大事的人就愛這樣,把簡單的事往複雜處想,這就是自己為難自己”李治陳述自己的看法。
“什麼叫我們這些做大事的人,九弟你這是打算置身事外了”李恪揚眉,把人拉到身邊,“要知道我和你可是相輔相成的,依我看九弟這是眾人皆醉你獨醒,不出門而知天下事”
李治這三年雖然不在他身邊,可是對於他的事情卻是一點都沒有錯過,時時刻刻關注著他,想到此李恪猶如吃了蜜一樣。
“非也,我這是居廟堂之高則憂其君,處江湖之遠則憂其民”李治笑道,而他最關心的則是坐在最高處的李恪。
“那憂君憂民的你對於如何攻打西突厥有什麼看法?”
“當然是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仰視敵人,行軍打仗正該如此”李治一本正經,對於打仗他雖然參與過,卻還是很不擅長,也只能說說而已。
“九弟說的非常正確,應該獎賞”李恪吻住李治。
好不容易制止了興致昂揚的李恪,李治立刻遠離他,“三哥近來可是越來越不務正業了”
“那是因為美色當前難以自持”李恪說的理直氣壯。
李治覺得他有必要祭奠一下李恪遠去的自制力,“所以說為了三哥如今已經淪落成為了一個色令智昏的昏君了”
李恪從容的接過話“而九弟你就是那個紅顏禍水的妖姬”
“那麼接下來是不是就會有人打著‘清君側’的名號來除去我這個妖姬”
“而後我就會衝冠一怒為紅顏,將那些人一一除去”
“最後暴君的名號就落在了你身上,妖姬暴君,我們也就永垂史冊了”只不過留下的是罵名,遺臭萬年。
李恪忍笑“只要你還與我在一起,留什麼名於我而言都無所謂”
“那麼暴君先生,對於西突厥歸附以後你有何打算呢?”
“依然如故”李恪回答。大唐對於邊塞的政策是不能改變的。
李恪的話剛剛落音,就見李象匆忙的走來,連匯報都忘了直接推門進來。
“象兒,怎麼了”李象一般來說都是很穩重的,像現在這樣的莽撞一定是有緣由,所以李恪並不會怪罪,反而很理解的問他原因。
“是忠兒,他一聲不吭的跟著去西突厥大軍走了,好像已經走了一天多了”李象把李忠的留書交給李治。
李治掃了一眼,李忠的留書很簡單,只說明他的去向其餘的一句廢話都沒有,李治看完後交給李恪,“看來忠兒是長本事了,居然騙過了我們所有人,我還真是小瞧他了”
李治的語氣並沒有太多起伏,李恪知道李治生氣的成分不大,李忠也只是走了一天多,還是能追回來的,對於李忠的安全事宜他也不是多擔心,而且李忠從小就人小鬼大心眼很多,一個人出門也不會吃什麼虧,就算是吃虧了也可以當作對李忠的教訓。
“讓人去追回來吧”李治道,若是李忠再大一點他也許會不干涉他,但是現在李忠還太小,他獨自在外尤其是還想上戰場,李治無法不擔心。
“趙和,你去吧”李恪道。
“那如果他不願意回來呢?”作為看著李忠長大的人,趙和對李忠的了解很深,李忠絕對不是那種乖乖聽話的人。
“你難道還能鬥不過一個小孩嗎?”再李恪身邊那麼久的一個人,怎麼說也不會那麼簡單,對付李忠已經綽綽有餘了,“不過,如果有必要你可以先斬後奏,先替我揍他一頓”
“我明白了”趙和瞭然,這是給了他很大的便宜,一想起在皇宮中自己給李忠收拾了那麼多的爛攤子,他覺得自己可以悄悄的公報私仇一下。
打發走了所有人,李恪看著沉思的李治,“九弟再想什麼?”
“我在想李忠真的太不知輕重了”李治嘆了口氣,“我還以為這段時間以來李忠那衝動的性子好了一些呢,誰知道恰恰相反,反而更加莽撞了,真是讓人頭疼,難道真的是江山易改秉性難移”
“其實我倒是覺得忠兒並不是莽撞,他只是比較隨性而為罷了,再怎麼說忠兒年齡都不大,考慮事情不會太全面,也是情有可原的,而且有一句話不是說‘人不輕狂枉少年’嗎,如果任何事情都要經過深思熟慮瞻前顧後那也就不是少年了,你是想讓忠兒做一個少年老成的小老頭嗎?”
李治白了李恪一眼,覺得李忠現在這個樣子有一大部分原因就是李恪慣出來的,偏偏當事人還沒有自覺,“我是不希望他成為一個小老頭,可是我也不希望他等到成年了還是一個長不大的小孩子”
“心態年輕有什麼不好?”李恪輕笑“你也不要太擔心了,忠兒畢竟還小,還是很有可塑性的,以後注意一點就行了”
李治贊同的點點頭,隨即又笑了“不過忠兒這次怎麼那麼聰明了,以前他可是什麼事情都藏不住的,這次我們竟然都沒有看出倪端,瞞過了所有人”
“這說明我們對忠兒的了解還不深,他已經不是小孩子了,也有自己的心思了”尤其李忠再李治身邊時總是怕被批評而裝成乖乖寶寶的樣子,背地裡李忠仍然是一個小霸王。“九弟,你也不要對忠兒管的太嚴了,忠兒其實也不小了,我在他的這個年紀都跟父皇上過戰場了”
李治無言,對於他來說只要是沒有滿十八都還是孩子,所以相較於早熟的古人思想他很顯然太過標新立異了,但是儘管心中清楚也無法改變他的想法,“可是對於我來說他始終都是一個孩子,我無法不擔心”
“九弟,你現在這個摸樣讓我覺得就是一個‘兒行千里母擔憂’的慈母”
對於李恪的調侃李治不以為杵,“那麼你是不是就是那個‘棍棒下面出孝子’的嚴父?”
“慈母嚴父不正是絕配嗎?”李恪很滿意這樣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