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寶藏王這才看清李恪的想法,有些無法接受,也無法相信眼前的事實,“你是打算放棄了?”曾經對李治愛於性命要生死相隨的的李恪,現在居然要放棄了,他居然能夠放棄?他怎麼能放棄呢?

  “不然還能如何?”他已經沒有力氣再去維持這份感情了,沒有力氣在向前一步了,曾經的愛換來的卻是懷疑傷害,他沒有必要再愛下去,斷了這份念想,不愛了,也就不會在痛了,這樣就很好,帝王本就該無情無欲。

  李恪的無動於衷讓寶藏王感覺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非常的無力,可還是不甘心的做垂死掙扎“真的一點餘地都沒有了”

  看著李恪的表情,寶藏王最後的垂死掙扎也沒有了,在說什麼也是無用,寶藏王也沉默了下來,勸說的話沒有了,就連對李恪的怨言他也說不出來,他不知道一個曾今深愛的人究竟到什麼程度才能做到斷情絕愛?

  李治啊李治,你真的太有能耐了,把一個愛你的人傷害到這樣,你是不是也會不忍也會後悔呢?寶藏王再一次有了揍李治的衝動。

  事情已經這樣,接下來會怎麼樣就是他們兩人的事了,不是他說什麼就能改變的,寶藏王認清了這個事實,只有無奈的接受。來時鬥志昂揚的寶藏王此時就像是霜打的茄子,“我的行程已經訂好了,後天回高麗,你如果忙的話就不用來送了”

  他來到大唐時間也不短了,高麗還有很多事情等待他處理,不能再久留。只是來的時候他怎麼也沒有想到會發生那麼多的事情,發現李治的感情歸屬,遇到李世民去世,見證李恪登基,最後又看到李治與李恪鬧翻,可謂是精彩至極,他這一生也無法忘記。

  寶藏王想也許就像他自己現在這個樣子也不錯,無情無愛,沒心沒肺,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痛苦。可是還是非常的羨慕他們,有時候他也想體會一下愛人與被人愛的滋味,就算是最後不如人意他也願意嘗試一下。人,還真是自我矛盾。

  “明晚仙羽樓,我為你踐行”李恪點頭道。新皇登基是有些忙,但是這點時間他還是有的,與公與私他都應該表示一下。

  “好吧”寶藏王應答,希望的事情沒有辦成,這點小事他已經不甚在意“我先走了”

  李恪目送他離開,但是走到門口的寶藏王停了下來,又說了一句話才真正的離開。

  “李恪問一問你自己,真的能夠放下嗎?不要這樣折磨自己,有時候退一步就會是天朗氣清,別讓自己有機會後悔,也別留下遺憾。希望你們能夠和好如初,我祝福你們”寶藏王始終認為,李治與李恪不該是這樣的結局,有情人必須要終成眷屬的。

  問一問自己能不能放下,放下如何?不放下又如何?為了李治他已經妥協的太多,退讓了太多步,現在已經無處可退了,他身後已經是無底深淵,再退一步就要萬劫不復,所以現在已經無法再退,只能向前,哪怕前方是電閃雷鳴他也不能後退,只能向前。

  ☆、第六十九章:不知故人心變否?

  第六十九章:不知故人心變否?

  而被人尋找,讓寶藏王想要揍人的李治現在在哪呢?

  陝西省禮泉縣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這裡之所以被人們所熟知,是因為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就再這裡。

  李治此時就再這裡,並且在這裡一住就是三年。

  當初懷著憤恨的心情除了皇宮,一時間李治感覺這天地雖大卻沒有他的容身之處,不知道要何去何從,盲目的遊走了很長時間,最終決定去李世民的陵墓,為李世民守孝,而他所在之地就是離皇陵最近的村子。

  離宮之後,李治的心情逐漸的平靜下來,他知道自己對李恪所得那些話有些過分了,其實對於李恪的感情從來沒有懷疑過,李恪對他是什麼樣沒有人比他再清楚了,就是他要天上的星星李恪也要想辦法給他架一座天梯,這樣的李恪又怎麼會向他說的那樣。那天他也是他氣憤太失望了,才會口不擇言的亂說一氣。

  但是很多時候無心之話才是最傷人的,他不知道他的那些話會讓李恪傷心到什麼程度,也很後悔不該那樣說,如果是李恪對自己這樣,李治覺得他一定會崩潰的,他們說好的要信任對方,可是自己卻沒有做到,現在回想李恪當時的表情,還有當時的沉默,哪裡是默認,那本就是對他的失望。

  失望透頂所以不願解釋什麼,現在李治幾乎不敢回憶當時李恪是什麼樣子的,每想到一次心中就會多一份愧疚,可是這份愧疚卻抵不過李恪心中疼痛的萬分之一,李治甚至有些擔心,萬一李恪不原諒他該怎麼辦?他是不是要永遠的失去李恪?這是他絕對不願意看到的。他無法想像如果沒有了李恪他會如何。

  可是話已經說出,如潑出去的水無法收回,他只能以後在向李恪解釋,是的以後,現在的他仍然無法面對李恪,無論怎樣,李恪殺害李世民都是無法抹滅的事實,就算李恪再有萬不得已的苦衷,李治都無法接受這件事情,在他看來什麼都比不上親人之間的情意,有什麼事情都能夠解決,可是人一旦死了就再也回不來了,再多的東西都換不來。

  所以他無法體諒李恪所作的這一點,在內心深處李治也認為,他和李恪是相輔相成的,李恪做的與他自己做的沒有多大的差別,如果在那個時候他能多注意一下李恪,多注意一下李世民,注意到他們的反常,現在的悲劇就可能不會發生,為此他自責了不止一次。

  其實李治想對於李世民李恪也不是沒有感情的,現在想一想那個時候李恪有很多不對勁的地方,他不讓自己去看李世民就是很好的證明,但是當時因為李世民知道他們的關係他選擇了避而不見,而在李世民去世後李恪更是很多次的對他欲言又止,因為悲傷他又忽視掉了。

  直到最後,他知道真像對李恪質問,而那時李恪也是因為心存愧疚所以接受了自己的指責,他的心中也一定不好受,可是自己不但沒有給他安慰,反而雪上加霜,作為情人他真的是太不合格了,也怪不得李恪會對他失望。

  這也是李治會選擇來守皇陵的一個原因,為李世民守孝三年,儘自己的最後一點孝心,用以減少他和李恪的罪孽,為李恪贖罪,也讓自己心中好過一些。

  等到守孝期滿,給彼此一個緩衝期,他也許就會漸漸的對此事釋懷,就能夠面對李恪,那個時候在向李恪道歉。

  李治所在的這個山村離長安不遠,長安的消息可以很快的傳到這個地方,對此李治很滿意。這裡民風淳樸,他這個外來人也很輕易的被當地人接受,現在粗茶淡飯,布衣麻賞李治過的也已經習慣,而且他現在成了一名這裡教書育人的先生,工資不高卻足以餬口,很受人們的尊敬,如果還有什麼不滿意的,那就是李恪不再身邊。

  雖然離開了李恪,但是關於李恪的消息他卻從來都沒有斷過,每次聽到李恪的事情他都會想像李恪的樣子,在聽到人們對李恪的稱頌的時候也感覺與有榮焉。

  永徽二年正月,李恪擁有了生命中的第一個孩子,取名李念,並且為了慶祝,李恪頒布了一個政令,在全國各地興辦學校,讓適齡的兒童上學,學費中的一半由政府承擔,以表明李恪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態度。

  這個消息讓李治錯愕了很久,說不出來的苦澀自心中蔓延,但是後來遲遲沒有聽說李恪選妃的事情,關於李念的母親雖然有很多眾說紛紜的傳言,但是李恪從來沒有做出回應,李治後來想李念應該是,武媚娘給李恪生的孩子,從時間上也很符合。

  關於武媚娘與李恪的事情李治已經看淡了,以前也對李恪不能有自己的孩子之事存在心結,現在想通之後反倒沒有太難以接受,李恪為他做的太多了,他不想李恪的人生留下遺憾,所以這個孩子他能夠也願意接受。

  永徽二年八月,唐朝出現了第一個女官,武則天登上了歷史的舞台,他她一出現就遭到了眾多大臣的質疑與反對,甚至有人說李恪是昏君,但是李恪全部以沉默應對,並給予了武則天無聲的支持,而武則天也在反對聲中逐漸站穩了腳,以自己的實力獲得了人們的認可,就是那些食古不化的老臣也對武則天的所作所為挑不出次來,所以除了不滿他們再也沒有說什麼。

  而這件事情在民間也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武則天的事情一直成為人們談論的對象,有些人仍然有些質疑,但是大多數人已經默默地認同了武則天,也認同了女子為官這件事,武則天更加成為了很多女子的榜樣偶像,在政治上女子的身影漸漸的出現,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讓事實證明了那句經久不衰的話‘誰說女子不如男’。

  永徽三年,李恪打破了人們對士農工商的傳統認知,大大提高了商人的地位,並在舉國上下選拔皇商,皇商雖無權利但授爵位,一時間在民間掀起了從商的熱cháo,很多人以成為皇商為榮,商人更是感念李恪的皇恩浩蕩,一旦朝中有事他們紛紛相助,在很多事情上顯示他們的作用,而李恪也在選拔皇商時慢慢的掌握了大唐經濟的命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