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集市上人潮湧動,吆喝聲、討價還價聲還有相熟的人打招呼聲交織成一片,好一番熱鬧景象。

  “人真多啊!感覺比府城的集市上人都多。”

  “怎麼還有人舉個木牌子的?上面寫的啥意思?”兩人眼睛都看不過來了,問題不少。

  “那是沒有攤位的,貨物就一種,數量寫上去,有想要貨的定下來,人家就送貨上門了。”陳晨回道,這些人也是太聰明了。

  “這棉花能像他們擺出來的一樣好嗎?”巧巧的女兒還小,就挺喜歡這長絨棉織的棉布。

  “你看這格子布,邊上勾上這白色花邊看上去是好看啊!我咋也沒見過啊?”謝家嫂子喜歡這些家裡的小物件,特別是有了自己的小院子,可是愛收拾了,看著這稀罕的花邊,趕緊買了一塊,回家學著做,這格子布做床單和桌子布可是公認的好看。

  陳晨上前看看就猜到肯定是小姨的手藝又被人學了去了,她有時候會和小姨說這勾針的各種花樣,小姨閒暇時愛鼓搗這些,她的手巧心思也巧,做出來的東西格外好看,被一些來往的小娘子們學了去,慢慢的就會傳揚開來,畢竟好美是女孩子的天性。

  陳晨是個愛趕集的,可能是從小幫老爹賣東西的緣故,她特喜歡集市的氛圍,攤子上挨著轉轉,挑選自己中意的物品,再來個討價還價,真是很有意思的。

  三個人挑選了自己中意的物品,擠出了集市都鬆了一口氣,這人也太多了吧。

  “我帶你們到我小姨家的茶館歇歇腳去,看看茂原他們到了沒有。”陳晨指了指不遠處的茶館說道,他們進集市之前約好了在這碰頭的,不然六個人逛街可是沒法逛的。

  掌柜的自是認識陳晨的,忙給安排個雅間,三人坐下後才舒了口氣,可算是安靜下來了。

  “你們縣城光靠這些小商小販都能養活不少人吧。”

  “可不是,你看著路邊這些茶館、飯館和客棧,以前可都是小院子,都是這兩年陸續翻蓋的,那些小商販基本都是昨天到了住一晚,今早去採買了就回去了,其實這個時辰他們都已經回程了,現在集上的都是附近村子上的人來趕集的。”陳晨解釋道。

  看著陳晨的油茶園,謝家嫂子和巧巧都很是震驚,她們都動了自己回去也要有份家業的心思。

  巧巧回家盤算著手裡的銀錢,她想開個點心鋪子,宋平是想讓她過兩年再開,等孩子大些再說。

  “我不要,過兩年說不定又生老二了呢,更沒時間了,我現在先開著,要是忙不過來我就把鋪子租出去。”巧巧的犟脾氣上來了,她是個急性子可是想到就要去做的。

  “好吧,好吧,那再雇個小丫環給你幫忙,你只要做重點的地方,一些雜活讓他們做行吧。”宋平退一步說道。

  “這個可以,我肯定還是多看顧孩子的。再說連挑鋪子帶準備的怎麼也得過完年了,那時候菲菲也懂事了。”巧巧也緩和了語氣說道。

  陳有亮經過一年的反覆實驗,修路的方子終於被定了下來,油茶園的兩條主路開始鋪了,一條從通往縣城的主路延伸進來,經過陳有全手裡的一百畝地延伸到陳晨的三百畝地一直到山腳下,另一條是從河邊堤壩上又經過陳晨的園子一直延伸到大伯家的園子,這兩條路正好幾家用來晾曬果子。

  鋪路的動靜有點大,引得來看的人也挺多,路鋪好後都來看新鮮,上去踩踩跑跑,很是招人稀罕。

  待這新鮮的灰泥路經過了馬車的碾壓,雨水的沖刷,寒來暑往後,有相熟的人家開始想著在自家院子裡鋪一塊試試了,這自家家裡糧食的晾曬也是個大問題啊,有這麼一塊平整的地面可是省事多了,不要小看農人舉一反三的智慧。

  陳家村自是最先享受了這好處,家家戶戶開始陸陸續續的在出屋門口的院子裡鋪一塊長方形的新地面,方便晾曬糧食,屋裡也乾淨很多。

  新蓋房子的把屋裡也有人嘗試著鋪上了新的地面,搬新家後親朋好友進了家門都很是驚喜,雖然地硬了些,可是確實好打掃,再配上清爽的牆面,比原來的黃泥牆黃泥地可是亮堂乾淨多了,下雨天,屋裡也不會潮乎乎的,牆角都能長蘑菇了。

  最最關鍵是便宜啊,青磚瓦房大部分人家是不敢想的,可這房子想想還是可以有的,誰不想住個乾燥整潔的房子啊,衣食住行,吃飽穿暖了,想的就是能住的舒適點,乾燥的房子住起來冬天也暖和,人也不容易生病,那些因潮濕的環境而得的疾病是不是子孫後代就不會再得了呢,人們心裡都在盤算著。

  寧縣的石灰價格又面臨著一波上漲的行情了,這些年買石灰的人越來越多,山上去燒石灰的勞力又增加了,誰人能想到這幾年石灰竟然成了金疙瘩,很多附近的漢子都去挑石灰下山賺點辛苦錢,蜿蜒的山路灑下了這些漢子無數的汗水,那挑石灰下山的山路也被挑著擔子的大腳踩得平實多了。

  西西是個男孩子,成親年齡大點也沒啥,主要等女孩子滿了十六歲,所以兩家商定明年成親。

  李氏現在看著各家蓋的新房子眼熱了,對自家老院子就有點嫌棄,可這裡自己住習慣了,新的院子又是給大兒子準備的,三個人商量了一番準備翻蓋,先住到女兒的作坊里兩個月,新房子好了再搬回來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