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個人他以前在宮中見過一次,不知為何會出現在這裡。不免令他心生懷疑。

  仔細斟酌一番, 認為此事利害關係嚴重, 說不好透漏出去會招來是非,引禍上身。於是暫且將這件事壓在心裡, 沒有告知公儀弘。

  ……

  出了這種大事, 公儀弘自然是拿尚衣局與刑部質問。

  劉嫣是因被李鶯鶯治罪關入牢房, 固此事直接是由李鶯鶯而起, 無可厚非。然而,李鶯鶯則理直氣壯的聲稱自己依法辦事, 並無過錯, 至於走水,這就要去找刑部查問了,與她無任何關係。可謂推得一乾二淨。

  刑部牢獄因一場大火活活燒死了許多人犯,只有小部分被救出。廷尉身為刑獄最高負責人,自是已經背負罪名, 面對公儀弘過來查問時, 只說會給聖上一個交代, 仔細查明走水原因。亦是再無下文。

  不論如何,李鶯鶯強行狡辯,試圖為自己的過失脫罪一事, 公儀弘不能再忍,則將整個事件上報了劉端。

  從衣服無端遭人故意剪壞,到李鶯鶯不分青紅皂白以權強行將劉嫣迫害入獄,再到後來大牢莫名走水等等,種種經過串聯於一起,如此巧合,實在可疑。

  “還有一事。微臣之前曾調查過李奉御的背景,發現其管籍造價,來歷不清,望陛下仔細徹查她的底細,再商酌是否值得繼續錄用。”

  公儀弘言辭鑿鑿道。

  而值得一提的是,李鶯鶯自第一天上了早朝後,之後一直在告病假。不用說,因朝上有幾位是她昔日的熟客。擔心被人揭發,她不得不借病迴避朝事了。

  “哦?竟有此事?”

  此時,劉端思索片刻,若有所思道:“此事,朕自會派人去查。御史大人這些日來辛苦勞累了,你先回去吧。”

  “是,陛下。微臣告退。”

  公儀弘退下後,依然繼續關注著刑部那邊辦案的進度。

  因案件重大,廷尉以及左右兩監皆參與進來。劉宗負責跟隨廷尉議事,處理分析案件久了,多少也是有些洞察力和辦事手腕。而此次案件影響極大,傷亡慘重不說,還差點波及到劉嫣的性命,遂尤其上心。

  而究竟是意外還是人為,這就要等搜集完現場信息的結果了。

  事後劉宗同左右兩監將現場封鎖,命人把嚴,之後將整個事發地點逐一查看了一番,終於發現了起火點。依現場來看,最後證實不是意外,而是有人蓄意而為。

  棘手的是,現場已被大火破壞,即便兇手有遺漏證據,也被燒得面目全非,乾乾淨淨。

  不過,起火期間倒是發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這一點,所有獄卒都一致招認,且個個一臉茫然。

  那就是,中途有宮中內侍來傳聖旨,並讓所有獄卒集合聽旨,說是上面有要事要說。之後中途便起了大火。而究竟有沒有那張聖旨,誰也沒有見過,不知真假。

  此事尤其關鍵,報給了朝廷,朝廷否認了此事。不攻自破,聖旨確實是假的。

  那幾名身著內侍服前來宣旨之人,亦是在起火以後溜之大吉,消失不見。

  接下來,刑部便命畫師照著見過之人的口供作畫像,通緝畫像貼的滿城都是。然而一連兩天過去,一點風聲都沒有。

  案件一波三折,找不到一個嫌犯,不由一時陷入困境,止步不前。

  因之前的事,劉宗雖然對公儀弘一直耿耿於懷,看不順眼,但如今因查牢獄走水一案,不得不與他多有交集。

  看他近日來對此案也是極其上心,常來詢問,加之現在劉嫣懷了他的骨肉,聞得兩人恩愛有加,遂對他漸漸改觀。一來二去,兩人茶餘飯後聊案情時,彼此慢慢放下了隔閡。

  ……

  是夜,公儀弘與劉嫣聊起案件的進展。

  劉嫣突然問起他道:“你還記得當日那晚暗殺我的人嗎?”

  公儀弘端著茶碗的青蔥玉手一頓,點點頭,抬眼道:“記得,當日我還替你擋了一刀。”頓了頓,反問,“你難道懷疑兩起案件是同一人?”

  劉嫣道:“我確實有過懷疑。不止懷疑這兩件事是同一個人所為,而且,”她猶豫了一下,說道,“其實,一直以來我都有一個疑問。”

  “你說。”

  “你之前欲納的兩房側室,一死一失蹤,當真沒有懷疑過其中原因,或者說,兩起案件是否存在聯繫?”

  公儀弘微微一怔,不想她會提及此事。略微遲疑了一下,說道:“實話說,第一個人發生這種不幸的事,我當時確實只以為是意外。但第二個莫名其妙的人間蒸發後,我對此有過懷疑。不過,刑部已經查過了,找不到線索,如今早就成了迷案。”

  劉嫣快速思索一番,緩緩說道:“我有個大膽的猜測。”

  公儀弘眉梢一挑:“什麼猜測?”

  她分析道:“你覺得,幾次對我下手之人,包括你之前欲納的兩個側室,會不會都是同一人躲在暗處操縱?”

  公儀弘聽聞此話,一時感到驚訝不已。

  劉嫣又道:“那次暗殺,到如今又突然冒出個來路不明,千方百計想置我於死地的李鶯鶯,再加上這次縱火,或許,全部都是一個人在背後操縱也說不定?”

  公儀弘受她啟發,驀然有些認同起來,點頭說道:“不排除這個可能。只是,那個人的目的是什麼?為何都與我身邊的女人有關?非要害死你們不成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