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頁
蕭礪低聲道:“方家母女日子過得苦,我本想接在家裡照顧她們餘生……現在是想,倒不如讓她們就住在椿樹胡同,每月給她們些銀兩雇個丫頭做點粗活。”
蕭礪的俸祿漲了,而且時不時還有外快,養她們兩個的確不是問題。
楊萱抿抿唇,“方靜才二十出頭,說不定想再嫁人,大人要不要連她將來的相公孩子一併養了……其實,我倒是有個主意,不如大人娶了方靜,名正言順地照顧她一輩子。”
蕭礪忙道:“萱萱別亂講,我沒那個意思。”
楊萱仍笑著,“我沒有亂講,先前方大嬸癱在床上,大人請醫問藥費心照顧理所當然,現在人已經站起來會走了,方靜也有手有腳的……我是決不允許自己相公養著別的女人。”
“萱萱,”蕭礪悚然心驚,“你說我怎麼做才好?”
楊萱淡淡道:“我不如大人見多識廣,只是很小的時候聽父親曾經提過,有些地方的百姓每天什麼事情都不干,專門等著朝廷救濟……聖上費事費力地把小溝沿的百姓遷出去,發放救濟金,又花費銀錢平整那麼大一塊地皮,其實按大人的想法,真不如直接發給每家每戶十幾兩銀子,至少一兩年衣食無憂,多省心。”
蕭礪瞧著石桌上的西瓜出神。
西瓜用井水湃過,春桃削去瓜皮,專門挑最裡面的瓜瓤切成四方塊擺出來,又在碟子旁邊放了幾支銀質叉子。
紅艷艷的瓜瓤被甜白瓷的碟子襯著,既好看又好吃。
相較起來,楊萱的日子較之方靜好百八十倍不止,可這是楊家留給她的,也是她自己賺來的。楊萱並不曾依靠任何人養著她。
蕭礪舒口氣,輕輕握住楊萱的手,“萱萱,椿樹胡同的房子我典了十年,到明年八月還剩下六年賃期,我估摸著八月里小溝沿那邊的製衣所就能蓋起來,方靜會針線活兒,可以在那邊謀個活計。那邊房子的租金應該也便宜,門口還有菜園子,維持生計不難。到時我把椿樹胡同的房子退掉,在小溝沿替她們賃一處……若是她們有緊急危難之事,我會出手幫襯,其它的就不管了。你說好不好?”
楊萱抿嘴笑笑,“如果是我,我是願意的。至於好不好,你得問方家母女,她們說好才是好,如果她們不願意,你能撒手不管嗎?”
“不會,方嬸子不是那種人。”蕭礪用叉子挑一塊西瓜,送到楊萱唇前,“我得空去問問她們有什麼想法。”
這會兒趁著楊萱歇晌,他正好過去看看。
兩處房子離得不遠,蕭礪沒牽馬,邁開大步不過一刻鐘就走回椿樹胡同。
窗子上糊了窗紗,顯得齊整了許多。
方靜正蹲在廚房門口摘菜葉子,看到蕭礪,立刻笑著迎上來,“蕭哥哥今兒回來早。”
蕭礪淡淡一笑,“嬸子呢?”
方靜無奈地笑道:“我娘說跨院清靜,非得住過去,我拗不過她,就把蕭哥哥的被褥搬到東屋了。”
蕭礪沒當回事兒,他本來打算讓方母住跨院便於養病,是方靜不樂意嫌屋裡不亮堂。
這會兒家裡人少已經清靜了,又惦記著過去。
反正他以後不在這裡住,隨便她們怎麼倒騰。
蕭礪沒多想,轉身往跨院去瞧方母。
剛走過去,瞧見半扇窗戶上面綴著補丁的破布,不由皺了皺眉。
待到進屋,更覺憋悶,遂開口道:“嬸子往窗上糊塊布幹什麼,又擋光又不透風,不嫌悶熱?”
方母笑道:“阿靜心裡沒數,買窗紗少買了兩尺,所以拿塊布擋一擋,免得夜裡進蚊子。”
蕭礪道:“後面胡同就有賣的,讓阿靜再跑一趟,也就盞茶工夫,換了窗紗亮堂。”
緊跟著進來的方靜聽聞,笑嘆:“蕭哥哥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窗紗將近三文錢一尺,我買了一丈花二十多文,這還是最便宜的,有那種貴的雲紗要十幾文一尺。京都的東西樣樣都貴,買一把菜的錢在大興能買一捆。”
蕭礪便問:“嬸子想回大興?”
方母尚未回答,方靜搶先道:“京都東西貴,可比大興方便,還有蕭哥哥在。現在楊姑娘搬走了,要是我們再走,不就只剩蕭哥哥一個人了,連個做飯的都沒有。”說著,便朝方母使眼色。
“可不是?”方母知其意,拍拍床邊,讓蕭礪坐下,“嬸子也不放心阿礪,你說在外頭忙活一天,回到家連口熱乎飯都沒有……阿礪今年該有二十二三歲了吧?”
蕭礪點點頭,“到冬月就二十三了。”
方母關心地問:“都老大不小了,怎麼也不想著尋個屋裡人?”
蕭礪想起大炕上安然入睡的楊萱,唇角彎了彎,“萱萱身上有孝,而且年紀小,所以一直沒定下來,九月她除服我們就定親。”
“楊姑娘?”方靜撇下嘴,“她懶得叮噹似的,喝口茶都得讓蕭哥哥去倒,娶她有什麼用,能伺候好蕭哥哥?”
蕭礪面色沉下來,冷聲道:“我願意伺候她。”
方母瞪方靜一眼,笑著往回找補,“楊姑娘生得俊俏,誰見了都喜歡,就有一點,阿礪說得沒錯,年紀太輕,身子骨沒長成,是該等兩年。不過話說回來,阿礪歲數擺在這兒,二十三,早該當爹了,即便不生養,屋裡也該有個人伺候。”
蕭礪的俸祿漲了,而且時不時還有外快,養她們兩個的確不是問題。
楊萱抿抿唇,“方靜才二十出頭,說不定想再嫁人,大人要不要連她將來的相公孩子一併養了……其實,我倒是有個主意,不如大人娶了方靜,名正言順地照顧她一輩子。”
蕭礪忙道:“萱萱別亂講,我沒那個意思。”
楊萱仍笑著,“我沒有亂講,先前方大嬸癱在床上,大人請醫問藥費心照顧理所當然,現在人已經站起來會走了,方靜也有手有腳的……我是決不允許自己相公養著別的女人。”
“萱萱,”蕭礪悚然心驚,“你說我怎麼做才好?”
楊萱淡淡道:“我不如大人見多識廣,只是很小的時候聽父親曾經提過,有些地方的百姓每天什麼事情都不干,專門等著朝廷救濟……聖上費事費力地把小溝沿的百姓遷出去,發放救濟金,又花費銀錢平整那麼大一塊地皮,其實按大人的想法,真不如直接發給每家每戶十幾兩銀子,至少一兩年衣食無憂,多省心。”
蕭礪瞧著石桌上的西瓜出神。
西瓜用井水湃過,春桃削去瓜皮,專門挑最裡面的瓜瓤切成四方塊擺出來,又在碟子旁邊放了幾支銀質叉子。
紅艷艷的瓜瓤被甜白瓷的碟子襯著,既好看又好吃。
相較起來,楊萱的日子較之方靜好百八十倍不止,可這是楊家留給她的,也是她自己賺來的。楊萱並不曾依靠任何人養著她。
蕭礪舒口氣,輕輕握住楊萱的手,“萱萱,椿樹胡同的房子我典了十年,到明年八月還剩下六年賃期,我估摸著八月里小溝沿那邊的製衣所就能蓋起來,方靜會針線活兒,可以在那邊謀個活計。那邊房子的租金應該也便宜,門口還有菜園子,維持生計不難。到時我把椿樹胡同的房子退掉,在小溝沿替她們賃一處……若是她們有緊急危難之事,我會出手幫襯,其它的就不管了。你說好不好?”
楊萱抿嘴笑笑,“如果是我,我是願意的。至於好不好,你得問方家母女,她們說好才是好,如果她們不願意,你能撒手不管嗎?”
“不會,方嬸子不是那種人。”蕭礪用叉子挑一塊西瓜,送到楊萱唇前,“我得空去問問她們有什麼想法。”
這會兒趁著楊萱歇晌,他正好過去看看。
兩處房子離得不遠,蕭礪沒牽馬,邁開大步不過一刻鐘就走回椿樹胡同。
窗子上糊了窗紗,顯得齊整了許多。
方靜正蹲在廚房門口摘菜葉子,看到蕭礪,立刻笑著迎上來,“蕭哥哥今兒回來早。”
蕭礪淡淡一笑,“嬸子呢?”
方靜無奈地笑道:“我娘說跨院清靜,非得住過去,我拗不過她,就把蕭哥哥的被褥搬到東屋了。”
蕭礪沒當回事兒,他本來打算讓方母住跨院便於養病,是方靜不樂意嫌屋裡不亮堂。
這會兒家裡人少已經清靜了,又惦記著過去。
反正他以後不在這裡住,隨便她們怎麼倒騰。
蕭礪沒多想,轉身往跨院去瞧方母。
剛走過去,瞧見半扇窗戶上面綴著補丁的破布,不由皺了皺眉。
待到進屋,更覺憋悶,遂開口道:“嬸子往窗上糊塊布幹什麼,又擋光又不透風,不嫌悶熱?”
方母笑道:“阿靜心裡沒數,買窗紗少買了兩尺,所以拿塊布擋一擋,免得夜裡進蚊子。”
蕭礪道:“後面胡同就有賣的,讓阿靜再跑一趟,也就盞茶工夫,換了窗紗亮堂。”
緊跟著進來的方靜聽聞,笑嘆:“蕭哥哥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窗紗將近三文錢一尺,我買了一丈花二十多文,這還是最便宜的,有那種貴的雲紗要十幾文一尺。京都的東西樣樣都貴,買一把菜的錢在大興能買一捆。”
蕭礪便問:“嬸子想回大興?”
方母尚未回答,方靜搶先道:“京都東西貴,可比大興方便,還有蕭哥哥在。現在楊姑娘搬走了,要是我們再走,不就只剩蕭哥哥一個人了,連個做飯的都沒有。”說著,便朝方母使眼色。
“可不是?”方母知其意,拍拍床邊,讓蕭礪坐下,“嬸子也不放心阿礪,你說在外頭忙活一天,回到家連口熱乎飯都沒有……阿礪今年該有二十二三歲了吧?”
蕭礪點點頭,“到冬月就二十三了。”
方母關心地問:“都老大不小了,怎麼也不想著尋個屋裡人?”
蕭礪想起大炕上安然入睡的楊萱,唇角彎了彎,“萱萱身上有孝,而且年紀小,所以一直沒定下來,九月她除服我們就定親。”
“楊姑娘?”方靜撇下嘴,“她懶得叮噹似的,喝口茶都得讓蕭哥哥去倒,娶她有什麼用,能伺候好蕭哥哥?”
蕭礪面色沉下來,冷聲道:“我願意伺候她。”
方母瞪方靜一眼,笑著往回找補,“楊姑娘生得俊俏,誰見了都喜歡,就有一點,阿礪說得沒錯,年紀太輕,身子骨沒長成,是該等兩年。不過話說回來,阿礪歲數擺在這兒,二十三,早該當爹了,即便不生養,屋裡也該有個人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