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頁
隔著架四疊屏風,後面安了張木床。
楊萱伸手指著光禿禿的木板,“往後大人就歇在這裡,反正大人皮厚不怕硌。”
“我不,”蕭礪一副賴皮的模樣,“這床太小,我伸不開腿,我要睡炕上,昨天我就睡炕了。”
昨晚蕭礪終於得著楊萱允親,興奮得說了半夜傻話。
楊萱看天色實在太晚不忍讓他來回奔波,也是捨不得他回去被蚊子咬,特許他在炕上歇了一夜。
昨天是例外,兩人總不能沒成親就住一間屋。
好吧,大炕是東次間,床安在東耳房,應該算是兩間,但中間只隔著棉布帘子……
楊萱正色道:“我說不行就是不行。”
蕭礪立刻認慫,“我聽萱萱的,夜裡睡光床板。”
楊萱忍不住彎起唇角,卻怕被蕭礪瞧見,閃身走到長案前,往硯台里注了水,邊研墨邊問:“大人要紙筆是想寫字嗎?”
“嗯,”蕭礪答應著,跟著轉出來,鋪開一張紙,等墨好,提筆寫下,“蕭礪,江西婺源人,願娶楊氏女萱為妻,相依相守矢志不渝。”
楊萱皺眉,“婚書不是這麼寫的,定親文書也不是這樣。”
蕭礪將筆遞給她,“先前你娘不是說,你的親事由你做主,你相中誰就嫁誰?這會兒你相中我了,我去田莊燒給爹娘,稟告他們一聲,讓二老放心。”
楊萱眸光有些模糊,定定神,挨著蕭礪那行字寫道:“楊萱,京都人氏,願嫁蕭礪為妻,從今而後不離不棄生死相依。”
蕭礪吹乾墨,將紙仔細地疊成一條塞進荷包,笑呵呵地說:“萱萱,咱們這算是有了父母之命了,你把生辰八字告訴我,我找人合八字。”
說完另鋪一張紙,把兩人的八字寫在上面。
***
椿樹胡同,方氏母女終於醒來了,是被餓醒的。
方靜瞧見桌上銀子,一把抓在手裡,掂了掂,高興地說:“娘,我就說嘛,蕭哥哥肯定會給銀子。他對姓楊的都那麼大方,咱們還曾救過他的命,更應該報答咱們。”
兩角銀子,至少得有一兩半。
方母在屋裡,有氣無力地說:“這是阿礪仁義,換成別人,興許早忘到腦袋後面了。你快去買窗紗回來,再買點菜買些米,晚上說不定阿礪回來吃飯,拿了人家的銀錢不能虧了人家的嘴。”
方靜應一聲,梳洗過,拎著籃子往後面燈市胡同去。
已是正午,路旁擺攤的早回家吃飯去了,只有樹蔭底下還蹲著兩個人,守著幾把沒精打采的青菜。
方靜上前問過價錢,立刻驚叫起來,“就這麼一把菜,葉子都蔫了,還要兩文錢,搶錢呢?在大興,兩文錢能買一捆兒。”
攤販眼皮不抬一下,“那你去大興買。”
方靜被噎得啞口無言,扒拉來扒拉去,想挑幾根鮮嫩的,誰知道攤販竟然上來了脾氣,把菜往身邊一划拉,“姑娘別處請,我這菜不賣了。”
“為啥?”
攤販冷笑聲,“誰家的菜能經得起姑娘這樣挑揀法?姑娘買完了,我這幾把菜都沒人要了。”大手一揮,“走吧走吧,我們起早貪黑從農家進的這些菜,伺候不起姑奶奶。”
方靜氣了個倒仰,沒辦法只能忍氣吞聲地到菜店買。
菜店裡的青菜水靈,價錢卻翻了個番兒,一把菜買四文錢,雞蛋也貴,一文錢一個,不論大小。
要是在大興,一文錢可以買兩隻雞蛋。
方靜忍著肉疼買了兩個雞蛋一把菜,又買了一丈多窗紗,選的最便宜那種,好說歹說讓店家讓出半尺的邊兒;最後買了一斤祿米一斤粟米,一小包鹽巴。
就只這點東西,花了三十多文錢。
一路頂著炎陽逛過來,方靜餓得肚子如擂鼓。
她昨天晚上胡亂湊合的,早晨沒起來吃,撐到這會兒已經頭暈眼花了。
路旁有包子鋪,大肉包子三文一個,素包子三文兩個,另外有小籠包,十文錢一屜。
方靜死纏硬磨花五文錢買了一隻肉包子兩個素包子,包子剛到手,顧不得燙,三口兩口吃完肉包子,讓店家用油紙將素包子包起來。
吃完包子,方靜渾身又有了力氣,盯著綢緞鋪子外面懸掛的縹色布料錯不開眼。
縹色像淡青,卻比淡青嬌嫩,隱隱帶著點綠。
楊萱就有件縹色襖子,配素色紗裙穿的,看上去舒服極了,就像是剛下過雨的田野,清新怡人。
方靜下意識地低頭看看自己身上的碧色襖子,這還是三年前客商沒過世的時候添置的,早洗得褪色了,看著就顯老相。
可她還不到二十歲,不說青春正盛,但也完全不到老的年紀。
吳家村有個比她大兩歲的寡婦,被村里殺豬的屠戶看中,接回家裡做小,天天吃的滿嘴油光。
她也想再嫁人,不再為了餬口勞苦。
但是拖著個病重的娘親,想再嫁談何容易?
方靜突然就想到了蕭礪。
蕭礪比她大三歲,現在還沒成親。
他肯定不會嫌棄娘親累贅,又能賺銀子。
一個人租賃這麼大院子不說,還養了馬。馬比驢或者騾子貴重多了,吃得也嬌貴,一個月口糧都頂得上兩個人的嚼用。
楊萱伸手指著光禿禿的木板,“往後大人就歇在這裡,反正大人皮厚不怕硌。”
“我不,”蕭礪一副賴皮的模樣,“這床太小,我伸不開腿,我要睡炕上,昨天我就睡炕了。”
昨晚蕭礪終於得著楊萱允親,興奮得說了半夜傻話。
楊萱看天色實在太晚不忍讓他來回奔波,也是捨不得他回去被蚊子咬,特許他在炕上歇了一夜。
昨天是例外,兩人總不能沒成親就住一間屋。
好吧,大炕是東次間,床安在東耳房,應該算是兩間,但中間只隔著棉布帘子……
楊萱正色道:“我說不行就是不行。”
蕭礪立刻認慫,“我聽萱萱的,夜裡睡光床板。”
楊萱忍不住彎起唇角,卻怕被蕭礪瞧見,閃身走到長案前,往硯台里注了水,邊研墨邊問:“大人要紙筆是想寫字嗎?”
“嗯,”蕭礪答應著,跟著轉出來,鋪開一張紙,等墨好,提筆寫下,“蕭礪,江西婺源人,願娶楊氏女萱為妻,相依相守矢志不渝。”
楊萱皺眉,“婚書不是這麼寫的,定親文書也不是這樣。”
蕭礪將筆遞給她,“先前你娘不是說,你的親事由你做主,你相中誰就嫁誰?這會兒你相中我了,我去田莊燒給爹娘,稟告他們一聲,讓二老放心。”
楊萱眸光有些模糊,定定神,挨著蕭礪那行字寫道:“楊萱,京都人氏,願嫁蕭礪為妻,從今而後不離不棄生死相依。”
蕭礪吹乾墨,將紙仔細地疊成一條塞進荷包,笑呵呵地說:“萱萱,咱們這算是有了父母之命了,你把生辰八字告訴我,我找人合八字。”
說完另鋪一張紙,把兩人的八字寫在上面。
***
椿樹胡同,方氏母女終於醒來了,是被餓醒的。
方靜瞧見桌上銀子,一把抓在手裡,掂了掂,高興地說:“娘,我就說嘛,蕭哥哥肯定會給銀子。他對姓楊的都那麼大方,咱們還曾救過他的命,更應該報答咱們。”
兩角銀子,至少得有一兩半。
方母在屋裡,有氣無力地說:“這是阿礪仁義,換成別人,興許早忘到腦袋後面了。你快去買窗紗回來,再買點菜買些米,晚上說不定阿礪回來吃飯,拿了人家的銀錢不能虧了人家的嘴。”
方靜應一聲,梳洗過,拎著籃子往後面燈市胡同去。
已是正午,路旁擺攤的早回家吃飯去了,只有樹蔭底下還蹲著兩個人,守著幾把沒精打采的青菜。
方靜上前問過價錢,立刻驚叫起來,“就這麼一把菜,葉子都蔫了,還要兩文錢,搶錢呢?在大興,兩文錢能買一捆兒。”
攤販眼皮不抬一下,“那你去大興買。”
方靜被噎得啞口無言,扒拉來扒拉去,想挑幾根鮮嫩的,誰知道攤販竟然上來了脾氣,把菜往身邊一划拉,“姑娘別處請,我這菜不賣了。”
“為啥?”
攤販冷笑聲,“誰家的菜能經得起姑娘這樣挑揀法?姑娘買完了,我這幾把菜都沒人要了。”大手一揮,“走吧走吧,我們起早貪黑從農家進的這些菜,伺候不起姑奶奶。”
方靜氣了個倒仰,沒辦法只能忍氣吞聲地到菜店買。
菜店裡的青菜水靈,價錢卻翻了個番兒,一把菜買四文錢,雞蛋也貴,一文錢一個,不論大小。
要是在大興,一文錢可以買兩隻雞蛋。
方靜忍著肉疼買了兩個雞蛋一把菜,又買了一丈多窗紗,選的最便宜那種,好說歹說讓店家讓出半尺的邊兒;最後買了一斤祿米一斤粟米,一小包鹽巴。
就只這點東西,花了三十多文錢。
一路頂著炎陽逛過來,方靜餓得肚子如擂鼓。
她昨天晚上胡亂湊合的,早晨沒起來吃,撐到這會兒已經頭暈眼花了。
路旁有包子鋪,大肉包子三文一個,素包子三文兩個,另外有小籠包,十文錢一屜。
方靜死纏硬磨花五文錢買了一隻肉包子兩個素包子,包子剛到手,顧不得燙,三口兩口吃完肉包子,讓店家用油紙將素包子包起來。
吃完包子,方靜渾身又有了力氣,盯著綢緞鋪子外面懸掛的縹色布料錯不開眼。
縹色像淡青,卻比淡青嬌嫩,隱隱帶著點綠。
楊萱就有件縹色襖子,配素色紗裙穿的,看上去舒服極了,就像是剛下過雨的田野,清新怡人。
方靜下意識地低頭看看自己身上的碧色襖子,這還是三年前客商沒過世的時候添置的,早洗得褪色了,看著就顯老相。
可她還不到二十歲,不說青春正盛,但也完全不到老的年紀。
吳家村有個比她大兩歲的寡婦,被村里殺豬的屠戶看中,接回家裡做小,天天吃的滿嘴油光。
她也想再嫁人,不再為了餬口勞苦。
但是拖著個病重的娘親,想再嫁談何容易?
方靜突然就想到了蕭礪。
蕭礪比她大三歲,現在還沒成親。
他肯定不會嫌棄娘親累贅,又能賺銀子。
一個人租賃這麼大院子不說,還養了馬。馬比驢或者騾子貴重多了,吃得也嬌貴,一個月口糧都頂得上兩個人的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