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
第58章 六點寵
第二日,孟楨果然帶著林婉宜進了城。
二人一大早出的門,到天淵書院時已近晌午。趁著書院開放前來探親的學子家眷都已經陸陸續續地散去了,故而書院門口並沒有多少人。
孟楨扶著林婉宜從驢車上下來,替她將帷帽理理好,才牽著她往台階上走。留著山羊鬍的書院看門人忠叔大老遠就看見了從馬車上下來的兩個人,他眯了眯眼,認出那是自家的主子姑娘,他忙揚起一張笑臉迎上去。
“奴才見過姑娘,姑爺。”他打千兒行過禮,邊引著二人入門,邊試探般問道,“姑娘可是來探望二少爺的?”說著,似是又想起什麼,忙添了句,“這會兒也趕巧,才老奴瞧見二少爺和孟二爺一處都去了後頭的百觀閣,不如老奴帶姑娘過去?”
百觀閣乃是天淵書院內最大的一處藏書閣。
林婉宜聞言,與孟楨對視一眼,頷首。
百觀閣位於書院北邊角,從外頭看上去與書院裡一般的樓閣書舍無二,但是邁進二道門之後卻別有洞天。書閣內共分九層,書架綿連成圓環狀,盤旋而起。立於底層的廳堂中央,一抬首便可將書閣內的景象盡數納入眼底。
忠叔把人領到,便止步於門外。林婉宜吩咐他不必候著,只管去忙旁事,而後才與孟楨相攜抬步走進百觀閣。
孟桓是下了早課後被林卓喊到這兒來的,這會子看著在書架間來回穿梭翻找的林卓,他撓了撓後腦勺,終於忍不住疑惑的問道:“你到底在找什麼書呢?還有你找我來是為了什麼,早點兒與我說清楚,我也好回去完成夫子留下的功課呀。”
林卓停下找書的動作,轉過身看向站在樓梯口的孟桓,挑了挑眉,道:“你先稍稍等上一等,很快。”
說著,他的目光落在右手邊的一個書架的最頂端,眼底微微一亮。
搬了凳子,小心翼翼地把書取下來,林卓用衣袖撣了撣上面的落塵,緊接著就跳下來,快步走到孟桓跟前一把把書塞進他的懷裡。
孟桓有些茫然地看了眼懷裡的《陳公論》,“這是做什麼?”
《陳公論》乃是前朝大儒陳閆老來歸隱於山中所作,書中記述了陳閆一生為官所得,也不乏針砭當時時弊的言論。因為陳詞激烈,書中多處影射當時的君主,所以成書後被一度封禁,書稿也在查禁的過程中幾經波折,散失各處。直到新朝建立,才有人特地把這本書的遺稿搜集整理起來,重新編匯成孟桓手裡的這本《陳公論》。
林卓抱著胳膊,抬了抬下巴,對他道:“下個月的鄉試,出題人是莊閎老先生。”
此話一出,下面的意思不用他多說,孟桓也明白了。
莊閎正是當初收集《陳公論》散稿之人,且半生致力於研讀陳閆的治政之道。故而,由他主筆所出的鄉試題,十之八、九會跟《陳公論》沾點兒邊。
林卓這是在幫自己。
意識到這一點,孟桓有些訝然。
他跟林卓同在一處念書也快一年了,兩個人關係向來算不上好,更何況年前還動過手?
林卓看了眼比自己矮半個頭的小子,見他眼中寫滿了疑惑,一下子就猜到了緣由,當即輕哼一聲,“好歹你如今跟我也算沾點兒親帶點故,要是你鄉試考得太差,豈不是要連帶著我也丟了臉面去?”他語氣里的彆扭勁兒掩也掩不住,孟桓一眼看破,但是他也知道林卓這是有意要跟自己和緩關係了。
孟桓還記得自家大哥的叮囑,要跟林卓好生相處,不給嫂嫂添麻煩。因此這會兒他抱著書,揚起一張大大的笑臉,沖林卓道:“多謝林二哥了!”
林婉宜與孟楨進了百觀閣,方走到樓下就聽見了動靜。
瞧見林卓和孟桓湊在一處看書的和睦模樣,林婉宜的眼底划過一絲意外,隨即露出一抹欣慰的笑意來。
她輕輕地拉了拉孟楨的衣袖,止住他還要往裡去的動作,壓低聲音與他道:“還是出去等他們罷。”原先她急著往百觀閣來,不過是擔心林卓又會欺負孟桓,眼下瞧著二人相安無事,林婉宜反而不願意驚擾到弟弟讀書。
孟楨一向對自己的媳婦兒言聽計從,握住尚拉著自己衣袖的縴手,他點了點頭,牽著林婉宜便要往外走。誰知二人才剛轉身,便被那邊眼尖的孟桓給發現了。
孟桓與林卓一前一後跑下樓,到了跟前,都規規矩矩地問了好。
林卓看了眼面色紅潤的姐姐,心下稍安,因問道:“你們怎麼突然過來了?”對上林婉宜飽含關切的眸光,他頓了頓,試探地問,“是為了家裡的事,擔心我來的?”
林婉宜“嗯”了聲,抬眸看向林卓時卻見他扯唇露出了一個大大的笑容。
他道:“你未免忒小看我了,該教你擔心的人是秋寧那丫頭。”說著,他垂下眼帘,聲音忽然低了下去,“其實這兩日我也想了許多,即使難以面對,難以原諒她,可我也沒法子真的恨她。況且如今她被送去了那個地方,也算是得了懲戒。以後如何,只看造化就是了。”
彼時不過十幾歲的少年,斂去了平素的張揚,說話時竟也透出了幾分沉穩來。
林婉宜在心底輕嘆一聲,良久才開口道:“這樣沒什麼錯。”生養皆是恩情,她明白林卓的難處,見他如此,心中反生出些許欣慰來,“卓兒,你長大了。”
第二日,孟楨果然帶著林婉宜進了城。
二人一大早出的門,到天淵書院時已近晌午。趁著書院開放前來探親的學子家眷都已經陸陸續續地散去了,故而書院門口並沒有多少人。
孟楨扶著林婉宜從驢車上下來,替她將帷帽理理好,才牽著她往台階上走。留著山羊鬍的書院看門人忠叔大老遠就看見了從馬車上下來的兩個人,他眯了眯眼,認出那是自家的主子姑娘,他忙揚起一張笑臉迎上去。
“奴才見過姑娘,姑爺。”他打千兒行過禮,邊引著二人入門,邊試探般問道,“姑娘可是來探望二少爺的?”說著,似是又想起什麼,忙添了句,“這會兒也趕巧,才老奴瞧見二少爺和孟二爺一處都去了後頭的百觀閣,不如老奴帶姑娘過去?”
百觀閣乃是天淵書院內最大的一處藏書閣。
林婉宜聞言,與孟楨對視一眼,頷首。
百觀閣位於書院北邊角,從外頭看上去與書院裡一般的樓閣書舍無二,但是邁進二道門之後卻別有洞天。書閣內共分九層,書架綿連成圓環狀,盤旋而起。立於底層的廳堂中央,一抬首便可將書閣內的景象盡數納入眼底。
忠叔把人領到,便止步於門外。林婉宜吩咐他不必候著,只管去忙旁事,而後才與孟楨相攜抬步走進百觀閣。
孟桓是下了早課後被林卓喊到這兒來的,這會子看著在書架間來回穿梭翻找的林卓,他撓了撓後腦勺,終於忍不住疑惑的問道:“你到底在找什麼書呢?還有你找我來是為了什麼,早點兒與我說清楚,我也好回去完成夫子留下的功課呀。”
林卓停下找書的動作,轉過身看向站在樓梯口的孟桓,挑了挑眉,道:“你先稍稍等上一等,很快。”
說著,他的目光落在右手邊的一個書架的最頂端,眼底微微一亮。
搬了凳子,小心翼翼地把書取下來,林卓用衣袖撣了撣上面的落塵,緊接著就跳下來,快步走到孟桓跟前一把把書塞進他的懷裡。
孟桓有些茫然地看了眼懷裡的《陳公論》,“這是做什麼?”
《陳公論》乃是前朝大儒陳閆老來歸隱於山中所作,書中記述了陳閆一生為官所得,也不乏針砭當時時弊的言論。因為陳詞激烈,書中多處影射當時的君主,所以成書後被一度封禁,書稿也在查禁的過程中幾經波折,散失各處。直到新朝建立,才有人特地把這本書的遺稿搜集整理起來,重新編匯成孟桓手裡的這本《陳公論》。
林卓抱著胳膊,抬了抬下巴,對他道:“下個月的鄉試,出題人是莊閎老先生。”
此話一出,下面的意思不用他多說,孟桓也明白了。
莊閎正是當初收集《陳公論》散稿之人,且半生致力於研讀陳閆的治政之道。故而,由他主筆所出的鄉試題,十之八、九會跟《陳公論》沾點兒邊。
林卓這是在幫自己。
意識到這一點,孟桓有些訝然。
他跟林卓同在一處念書也快一年了,兩個人關係向來算不上好,更何況年前還動過手?
林卓看了眼比自己矮半個頭的小子,見他眼中寫滿了疑惑,一下子就猜到了緣由,當即輕哼一聲,“好歹你如今跟我也算沾點兒親帶點故,要是你鄉試考得太差,豈不是要連帶著我也丟了臉面去?”他語氣里的彆扭勁兒掩也掩不住,孟桓一眼看破,但是他也知道林卓這是有意要跟自己和緩關係了。
孟桓還記得自家大哥的叮囑,要跟林卓好生相處,不給嫂嫂添麻煩。因此這會兒他抱著書,揚起一張大大的笑臉,沖林卓道:“多謝林二哥了!”
林婉宜與孟楨進了百觀閣,方走到樓下就聽見了動靜。
瞧見林卓和孟桓湊在一處看書的和睦模樣,林婉宜的眼底划過一絲意外,隨即露出一抹欣慰的笑意來。
她輕輕地拉了拉孟楨的衣袖,止住他還要往裡去的動作,壓低聲音與他道:“還是出去等他們罷。”原先她急著往百觀閣來,不過是擔心林卓又會欺負孟桓,眼下瞧著二人相安無事,林婉宜反而不願意驚擾到弟弟讀書。
孟楨一向對自己的媳婦兒言聽計從,握住尚拉著自己衣袖的縴手,他點了點頭,牽著林婉宜便要往外走。誰知二人才剛轉身,便被那邊眼尖的孟桓給發現了。
孟桓與林卓一前一後跑下樓,到了跟前,都規規矩矩地問了好。
林卓看了眼面色紅潤的姐姐,心下稍安,因問道:“你們怎麼突然過來了?”對上林婉宜飽含關切的眸光,他頓了頓,試探地問,“是為了家裡的事,擔心我來的?”
林婉宜“嗯”了聲,抬眸看向林卓時卻見他扯唇露出了一個大大的笑容。
他道:“你未免忒小看我了,該教你擔心的人是秋寧那丫頭。”說著,他垂下眼帘,聲音忽然低了下去,“其實這兩日我也想了許多,即使難以面對,難以原諒她,可我也沒法子真的恨她。況且如今她被送去了那個地方,也算是得了懲戒。以後如何,只看造化就是了。”
彼時不過十幾歲的少年,斂去了平素的張揚,說話時竟也透出了幾分沉穩來。
林婉宜在心底輕嘆一聲,良久才開口道:“這樣沒什麼錯。”生養皆是恩情,她明白林卓的難處,見他如此,心中反生出些許欣慰來,“卓兒,你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