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四章 更進一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顧誠玉聞言點頭表示理解,可隨後他又說道:「微臣之前羅列了不少人選,就算犯事的主官不知,皇上也早就將一部分人給關進了大理寺。太子殿下為何不審問這些人?此事已經拖延得夠久了,若是不立刻揪出幾人來,怕是要給朝廷帶來極不好的影響。」

  這麼大的事,朝廷不作為,百姓們如何能信服?

  「唉!這些道理本宮如何不知?可是手上無罪證,就屈打成招,若是冤枉了他們,本宮心裡如何過意得去?都是朝中的老臣了,不說為朝廷立下多大的功勞,可這些年任勞任怨,也算有苦勞吧?」

  太子微微一嘆,顧誠玉說的,他怎會沒想過?只是想等搜集到了罪證,再解決此事,誰想父皇已經等不及了。

  「殿下!下官知您的意思是不想傷及無辜。只您可想過,百官都在等著您的下一步動作,您卻遲遲未動,難免會讓他們起了輕視之心。之前河間府貪墨案,皇上為何要嚴懲?有些官員只是牽扯其中,也被清算。那是因為皇上不能容忍這些人侵蝕他的江山,他們都是危害朝廷的蛀蟲。所以一經發現,必須嚴懲,給餘下的官員敲一敲警鐘。」

  「這次皇上將此事交由您去辦,不外乎存了考驗您的心思。搜集證據,而後發落,這麼做確實穩妥,然而皇上和朝廷要的卻是雷厲風行。您總理此事,就必須得迅速拿個結果出來。哪怕只是幾個犯事的從官,一旦抓住什麼錯處,狠狠整治,震懾一下那些蠢蠢欲動的官員,讓他們看看您的手段和魄力。」

  顧誠玉一口氣將這些話說完,會和太子推心置腹說這麼多,還是因為皇上已經時日無多。

  生老病死,有時人力不可挽回。太子是下一任君王,他只能向太子靠攏。

  太子看向顧誠玉的目光有些詫異,沒想到顧誠玉會和他說這些。之前顧誠玉可是只談論差事,絕不在他面前推心置腹,難道顧誠玉準備倒戈?

  太子望著顧誠玉的神色緩和了不少,顧誠玉是能臣,若是能心甘情願輔佐他,那他也算是添了個左膀右臂。

  太子早上被皇上訓斥之後,其實已經幡然醒悟。顧誠玉剛才所言,也正是他此刻心中所想。

  父皇這次確實是在考驗他,然而他想辦好此事,不免思慮甚多,因此一直放不開手腳。

  再加上朝中有些官員的阻礙,讓他有些猶豫。

  其實這事兒當真就如顧誠玉所說,先對幾個犯事的從官從嚴發落,對百官,對百姓起了震懾才是正理。

  「顧少卿所言有理,之前是本宮婦人之仁了。其實前兩日本宮就主張將那幾個從官狠狠發落一番,其餘的官員,等搜集到了證據,再仔細審問。只是朝中好幾位官員都持反對意見,他們說無罪證,不可輕舉妄動,以免讓還沒被抓的涉事官員僥倖逃脫。」

  太子也有些後悔,縱使先從從犯開始,必然會漏掉一些涉案的從官,但漏網之魚也不會多。

  他就應該力排眾議,按照自己的心思去做。

  「殿下!殺雞儆猴十分有必要,即便會有遺漏,可最後一樣要被清算,只是讓他們多逍遙些日子罷了!」

  顧誠玉皺眉,從這件事上來看,太子雖有仁心,但做事還不夠果斷。希望通過這件事,太子能有進步。

  有些事,不是非得等對方有了動作,才被動抵擋。之前太子對那些皇子並沒有加害之心,然而平時那些皇子對太子就心慈手軟了嗎?

  太子點了點頭,「本宮比起父皇來,還是差得太遠了。日後定當引以為戒,不能再犯這樣的錯誤。」

  其實太子已經在努力改變,手段也比之前凌厲了不少,只是有時難免要犯錯誤。

  知錯就改,太子最大的長處就是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並為之努力改變,顧誠玉還是很欣賞他這點的。

  有哪個上位者能輕易承認自己的錯誤呢?這得需要多大的勇氣?

  若是大衍身處太平盛世,太子無疑是最好的儲君人選。

  見太子神色凝重,顧誠玉笑了笑,「殿下已經做得夠好了,皇上處理朝政數十年,手段比您狠戾些,也是常理。您才剛處理朝政不久,只在經驗上還有些欠缺。相信要不了多久,您處理起朝政來,就會得心應手了。」

  太子聞言,面上的神色更比之前緩和了幾分,甚至還帶了一絲笑意。

  「顧少卿不但才幹了得,口才也是不遑多讓。當年父皇讓你以從六品的品級上朝,與眾臣解說茶稅一事,你舌戰群臣。在那樣的情況下,還能全身而退,本宮一直是佩服的。」

  這是顧誠玉剛成為翰林院修撰時的事,那時因為茶稅,顧誠玉還官升一級。嚴格算起來,不但全身而退,還得了升官的好處。

  顧誠玉啞然失笑,「那都是兩年前的事了,沒想到太子殿下還記得。」

  「當時本宮只聽說狀元郎六元及第,雖震驚,但也算不得多稀奇。可那日在朝堂之上,你的表現卻入了本宮的眼。」

  太子語氣和緩,聽得出來他此刻心情頗好。

  顧誠玉現在的心情也不錯,這是明白他的意思了?看來他與太子的關係比之前要更進一步。

  「那下官真是不勝榮幸!」

  接著兩人便相視一笑,各自心中有數。

  「殿下派去跟蹤天璣道長的暗衛,這兩日可有傳消息來?」

  顧誠玉這兩日還在惦記這件事,他怕天璣道長出宮是為了逃離。顧誠玉總覺得皇上的身子已經快油盡燈枯了,這與天璣道長的丹藥脫不開關係。

  說起這事,太子的面色重新變得凝重起來。

  他搖了搖頭,「不曾,昨日便是五日期限。只是這千里傳信,總會有延遲,本宮打算再等一日。若是今日還沒消息,那就派人根據那名暗衛留下的信號跟上去,看看是否有異常。一旦發現不對,就將天璣道長給抓回來。」

  太子嘆了一聲,那些太醫和民間杏林高手,都說父皇的身子沒什麼問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