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送走了宋太太與涵官,已經到了中午了。紀瑾瑜用過午膳,就躺到床上歪了一會。
下午就一直在做針線,像往常一樣,等楊承回來,可是這次直等到掌燈十分過去很久,還沒有見楊承的身影。
若是往常,楊承已經回到家了!
今天怎麼這麼晚?
紀瑾瑜剛想讓人去外面看看,就看見楊承身上籠著夜色,走了進來。
“你回來了!”紀瑾瑜笑著迎上去。
“嗯!”楊承點了點頭,眼睛猶如寒譚一般透著冷氣。
紀瑾瑜微愣!
今天的楊承身上籠了一層凜冽之氣,剛毅的面孔像凝了一層冰。
這是怎麼了?
紀瑾瑜不解地望著他。
楊承這才驚覺到自己面色欠佳,忙彎彎嘴角,扯出一個笑容:“等了這麼久,該餓了吧!”
說著拉著紀瑾瑜的手,一幅迫不及待的樣子:“來,我們先吃飯。”
紀瑾瑜卻感覺到,他的笑容里充滿著濃濃的疲憊,與欲蓋彌彰的牽強。
也許是遇到了不順心的事情!只是不知道他為什麼不願意說出來。最近盛京人販子很多,他們加強了巡邏,想必司裡面的事情很棘手吧!
“好!”紀瑾瑜從善如流,幫他換下家常的衣服:“我做了你愛吃的獅子頭!”
用過晚膳,紀瑾瑜笑著將今天宋夫人與涵官過來的事情說著一遍。
“涵官,真是又聰明又機靈!華姐姐真是好福氣,居然養出這樣的孩子!”
楊承看著她眉眼彎彎,便將心頭那一點不快丟到一邊,也笑著說:“要說起來,我小的時候,也做過這樣事情。我記得有一段時間,我嘴巴特別饞,就一心想吃雞蛋。有些人家放養的雞就會在外面糙叢裡面下蛋,後來我摸清了,總是在人家之前就去收雞蛋。那個時候,我每天都能吃到新鮮的雞蛋!”
楊承的外家是江蘇的商戶,家境殷實,他父親也是六品的文官,怎麼會窮到連雞蛋也吃不上?
楊承嘲諷地笑笑:“那個時候,我母親已經不在了。我又在長身體的時候,肚子就像個無底洞,好像怎麼也吃不飽。那個時候,我舅舅力禮據爭,想為我爭取母親的嫁妝,可是那人早把鋪子轉手、田產也賣了,對外就說錢都給我母親治病用完了。最後,我舅舅才發現這裡還有我母親偷著買下來的房產。我舅舅幾次派人來接我,那人總是不答應,我起先還以為他顧著臉面,現在想想,他惦記的恐怕是這裡的地契吧!
後來,出了那檔子事,他巴不得摘得越乾淨越好!若不是那件事,我也沒有辦法認清那人,也不能那麼早就脫離那個齷蹉的地界。現在想想,那倒是好事一樁了!”
沒有經歷過那些事情,外人說什麼安慰的話都是蒼白無力的。紀瑾瑜伸出手來,緊緊握住楊承的手!
第二天,楊承像往常一樣去了司里當值,紀瑾瑜卻喊了昨天跟在楊承身邊的小廝四兒過來問話。
四兒來的很快,見紀瑾瑜問話,也沒有隱藏,就將自己知道的都說了出來:“太太,小的昨天送了午膳之後,就回來了,那時候老爺看見小的還是笑嘻嘻的樣子。到了下午,小的奉太太的命,去給老爺送茶水。卻被人告知,老爺巡城路上遇到了幾個熟人,老爺正跟那些熟人說話呢!等小的按照他們說的地方找到的時候,老爺已經是一臉的不虞了!”
楊承在盛京的熟人出了司里的,外面的人認識的很少。
紀瑾瑜面露沉吟:“你可知道,老爺見的都是什麼人?”
四兒搖搖頭“小的不知!只知道老爺稱呼其中一人為三叔,另一人為楊大人!”
能讓楊承稱三叔的又姓楊,只能是楊承本家的人!
可惜四兒年紀太小了,若昨天跟去的是封二,說不定就能知道楊承遇到的是誰了!
紀瑾瑜靈機一動:“那你記不記得那幾個人穿著什麼衣服?長什麼樣子?”
四兒想了想說道:“老爺叫他三叔的人穿著明綠的官袍,腰上是烏角腰帶,滿臉的和氣;那個楊大人穿著綠色的官服,帶著素銀的腰帶,看著我們老爺的眼光很不善!”
四兒想到這裡又說道:“對!就是那個楊大人,對我們老爺冷嘲熱諷的!說我們老爺是什麼上不了席面的狗肉,不思上進,白讀了幾年的書,居然做起只知道逞能的粗鄙武夫,丟了楊家世代書香的臉面!那個三叔倒是一直在中間勸說!”
“那老爺有沒有說什麼?”
四兒搖了搖頭,一臉不解:“沒有,小的也很奇怪,那楊大人說得恁難聽,我們家老爺當時十分生氣,臉色十分難看,卻一句話也沒有說。小的當時十分不忿,想上去理論,卻被老爺喝罵了一句:管的太寬了!
後來,那位楊大人就冷哼一聲,甩袖子走了!”
“嗯!做的很好!昨天的事情也記得清楚,以後給老爺送東西,除了李壽就是你。我每個月再多給你五十個銅板,給你買茶吃!”
“謝太太!”四兒跪下來磕了頭,歡天喜地地去了。
紀瑾瑜卻面露沉思!
那兩個人應該都是楊承本家的長輩。那個三叔穿的衣服來來看,應該是七八品的官。如果叫其中一個人為三叔,為什麼另外一個卻叫楊大人?
那楊大人穿明綠的官袍,應該是五品或者六品……
楊承的生身父親好像就是六品!
對!一定是這樣!那個楊大人,一定就是楊承的父親了!所以,楊承才不像稱呼“三叔”一樣稱呼他,而是叫他楊大人!所以,他才會對楊承冷嘲熱諷,言語之間甚是不滿。
怪不得楊承昨天心情那麼不好,卻又不願意告訴自己。子不言父過,自古皆是如此。就算楊大人將楊承逐出家門,從族譜上去名,可是依舊改變不了他的楊承父親的事實。
沒有人能改變自己出身!所以,面對自己的疑問,楊承選擇了沉默!
既然他不願意讓自己知道,那自己就裝作不知道好了!
☆、69、擔心
時間過的很快,轉眼就到了六月。
天氣漸漸熱了起來,顧氏派了五福送了西瓜給紀瑾瑜解暑。紀瑾瑜問了五福顧氏身體如何,紀老太太身體如何,全哥兒怎麼樣了。
五福一一作答,她告訴紀瑾瑜顧氏、紀洪、紀老太太身體都康健,就是顧氏跟往常一樣苦夏,進食少了許多,雖說有點清減,但是精神不錯,請大夫看了,並沒有什麼不妥。
倒是全哥兒現在會翻身了!范氏也不敢將他放在小車裡,而是放到大床大,一分一刻也不離人,就怕他翻身摔到了地上。
紀瑾瑜聽著放下心來,將給顧氏做的新裙子,紀老太太做的新馬甲,還有全哥兒做的防止蚊蟲叮咬的香包交給五福,讓她帶回去。
等送走了五福,紀瑾瑜又讓陽春將西瓜送了兩個到宋府。這半個月來兩家常來常往,儼然十分熟悉了。
到了傍晚,宋太太帶著涵官親自來道謝:“難為妹妹惦記著,有了西瓜還不忘送兩個給我們,這兩天西瓜剛上市,還缺的緊,就是有錢都難買到。我正想吃呢,沒想到妹妹就送來了,正解了我的饞!”
紀瑾瑜笑著說道:“不過是兩個西瓜而已,哪裡值當華姐姐親自來一趟。現在雖然太陽下去了,可是暑氣還沒有消,受了熱可不是玩的!就是姐姐不怕熱,也要想想涵官才是!”
宋太太掩口輕笑:“哎呦呦!快別提他了,若不是他,我還不想過來!就是他說賴在家裡一天了,想出來走動走動,又說你家後院裡面引了一汪活水,傍晚消暑正好。我聽了也心動,就帶著他來了。你可別嫌棄我聒噪才是!”
“這怎麼會?我一個人在家也無聊的緊,華姐姐有時間也要常來走動才是!”
兩個人就坐在後院的小池子旁邊,用琉璃的小盅裝了魚食來餵魚。
引得涵官直接跳到池子,在水裡面摸來摸去!紀瑾瑜怕他摔倒,忙吩咐小丫鬟看緊了。
宋太太感慨道:“我娘家雖然在京城,但是母族親戚都是隔房的,因此漸漸也都不走動了。我們家老爺升遷的也慢,也不好去,免得讓人誤以為我們高攀。沒想到這次回盛京,居然會遇到妹妹,真是有緣分!”
“是啊,也合該我跟華姐姐有緣分!姐姐若是覺得無聊,只管來我家就是!”
宋太太嘆了一口氣:“我倒是想在京城多呆幾天,可是我們家老爺已經定了要調到南京去了!這下子若是去了,最少也得三年才能回盛京來呢!”
“是嗎?是什麼時候定下來的?到南京做知州嗎?”
“是啊!”宋太太情緒有點低落:“是要到南京做知州呢!”
下午就一直在做針線,像往常一樣,等楊承回來,可是這次直等到掌燈十分過去很久,還沒有見楊承的身影。
若是往常,楊承已經回到家了!
今天怎麼這麼晚?
紀瑾瑜剛想讓人去外面看看,就看見楊承身上籠著夜色,走了進來。
“你回來了!”紀瑾瑜笑著迎上去。
“嗯!”楊承點了點頭,眼睛猶如寒譚一般透著冷氣。
紀瑾瑜微愣!
今天的楊承身上籠了一層凜冽之氣,剛毅的面孔像凝了一層冰。
這是怎麼了?
紀瑾瑜不解地望著他。
楊承這才驚覺到自己面色欠佳,忙彎彎嘴角,扯出一個笑容:“等了這麼久,該餓了吧!”
說著拉著紀瑾瑜的手,一幅迫不及待的樣子:“來,我們先吃飯。”
紀瑾瑜卻感覺到,他的笑容里充滿著濃濃的疲憊,與欲蓋彌彰的牽強。
也許是遇到了不順心的事情!只是不知道他為什麼不願意說出來。最近盛京人販子很多,他們加強了巡邏,想必司裡面的事情很棘手吧!
“好!”紀瑾瑜從善如流,幫他換下家常的衣服:“我做了你愛吃的獅子頭!”
用過晚膳,紀瑾瑜笑著將今天宋夫人與涵官過來的事情說著一遍。
“涵官,真是又聰明又機靈!華姐姐真是好福氣,居然養出這樣的孩子!”
楊承看著她眉眼彎彎,便將心頭那一點不快丟到一邊,也笑著說:“要說起來,我小的時候,也做過這樣事情。我記得有一段時間,我嘴巴特別饞,就一心想吃雞蛋。有些人家放養的雞就會在外面糙叢裡面下蛋,後來我摸清了,總是在人家之前就去收雞蛋。那個時候,我每天都能吃到新鮮的雞蛋!”
楊承的外家是江蘇的商戶,家境殷實,他父親也是六品的文官,怎麼會窮到連雞蛋也吃不上?
楊承嘲諷地笑笑:“那個時候,我母親已經不在了。我又在長身體的時候,肚子就像個無底洞,好像怎麼也吃不飽。那個時候,我舅舅力禮據爭,想為我爭取母親的嫁妝,可是那人早把鋪子轉手、田產也賣了,對外就說錢都給我母親治病用完了。最後,我舅舅才發現這裡還有我母親偷著買下來的房產。我舅舅幾次派人來接我,那人總是不答應,我起先還以為他顧著臉面,現在想想,他惦記的恐怕是這裡的地契吧!
後來,出了那檔子事,他巴不得摘得越乾淨越好!若不是那件事,我也沒有辦法認清那人,也不能那麼早就脫離那個齷蹉的地界。現在想想,那倒是好事一樁了!”
沒有經歷過那些事情,外人說什麼安慰的話都是蒼白無力的。紀瑾瑜伸出手來,緊緊握住楊承的手!
第二天,楊承像往常一樣去了司里當值,紀瑾瑜卻喊了昨天跟在楊承身邊的小廝四兒過來問話。
四兒來的很快,見紀瑾瑜問話,也沒有隱藏,就將自己知道的都說了出來:“太太,小的昨天送了午膳之後,就回來了,那時候老爺看見小的還是笑嘻嘻的樣子。到了下午,小的奉太太的命,去給老爺送茶水。卻被人告知,老爺巡城路上遇到了幾個熟人,老爺正跟那些熟人說話呢!等小的按照他們說的地方找到的時候,老爺已經是一臉的不虞了!”
楊承在盛京的熟人出了司里的,外面的人認識的很少。
紀瑾瑜面露沉吟:“你可知道,老爺見的都是什麼人?”
四兒搖搖頭“小的不知!只知道老爺稱呼其中一人為三叔,另一人為楊大人!”
能讓楊承稱三叔的又姓楊,只能是楊承本家的人!
可惜四兒年紀太小了,若昨天跟去的是封二,說不定就能知道楊承遇到的是誰了!
紀瑾瑜靈機一動:“那你記不記得那幾個人穿著什麼衣服?長什麼樣子?”
四兒想了想說道:“老爺叫他三叔的人穿著明綠的官袍,腰上是烏角腰帶,滿臉的和氣;那個楊大人穿著綠色的官服,帶著素銀的腰帶,看著我們老爺的眼光很不善!”
四兒想到這裡又說道:“對!就是那個楊大人,對我們老爺冷嘲熱諷的!說我們老爺是什麼上不了席面的狗肉,不思上進,白讀了幾年的書,居然做起只知道逞能的粗鄙武夫,丟了楊家世代書香的臉面!那個三叔倒是一直在中間勸說!”
“那老爺有沒有說什麼?”
四兒搖了搖頭,一臉不解:“沒有,小的也很奇怪,那楊大人說得恁難聽,我們家老爺當時十分生氣,臉色十分難看,卻一句話也沒有說。小的當時十分不忿,想上去理論,卻被老爺喝罵了一句:管的太寬了!
後來,那位楊大人就冷哼一聲,甩袖子走了!”
“嗯!做的很好!昨天的事情也記得清楚,以後給老爺送東西,除了李壽就是你。我每個月再多給你五十個銅板,給你買茶吃!”
“謝太太!”四兒跪下來磕了頭,歡天喜地地去了。
紀瑾瑜卻面露沉思!
那兩個人應該都是楊承本家的長輩。那個三叔穿的衣服來來看,應該是七八品的官。如果叫其中一個人為三叔,為什麼另外一個卻叫楊大人?
那楊大人穿明綠的官袍,應該是五品或者六品……
楊承的生身父親好像就是六品!
對!一定是這樣!那個楊大人,一定就是楊承的父親了!所以,楊承才不像稱呼“三叔”一樣稱呼他,而是叫他楊大人!所以,他才會對楊承冷嘲熱諷,言語之間甚是不滿。
怪不得楊承昨天心情那麼不好,卻又不願意告訴自己。子不言父過,自古皆是如此。就算楊大人將楊承逐出家門,從族譜上去名,可是依舊改變不了他的楊承父親的事實。
沒有人能改變自己出身!所以,面對自己的疑問,楊承選擇了沉默!
既然他不願意讓自己知道,那自己就裝作不知道好了!
☆、69、擔心
時間過的很快,轉眼就到了六月。
天氣漸漸熱了起來,顧氏派了五福送了西瓜給紀瑾瑜解暑。紀瑾瑜問了五福顧氏身體如何,紀老太太身體如何,全哥兒怎麼樣了。
五福一一作答,她告訴紀瑾瑜顧氏、紀洪、紀老太太身體都康健,就是顧氏跟往常一樣苦夏,進食少了許多,雖說有點清減,但是精神不錯,請大夫看了,並沒有什麼不妥。
倒是全哥兒現在會翻身了!范氏也不敢將他放在小車裡,而是放到大床大,一分一刻也不離人,就怕他翻身摔到了地上。
紀瑾瑜聽著放下心來,將給顧氏做的新裙子,紀老太太做的新馬甲,還有全哥兒做的防止蚊蟲叮咬的香包交給五福,讓她帶回去。
等送走了五福,紀瑾瑜又讓陽春將西瓜送了兩個到宋府。這半個月來兩家常來常往,儼然十分熟悉了。
到了傍晚,宋太太帶著涵官親自來道謝:“難為妹妹惦記著,有了西瓜還不忘送兩個給我們,這兩天西瓜剛上市,還缺的緊,就是有錢都難買到。我正想吃呢,沒想到妹妹就送來了,正解了我的饞!”
紀瑾瑜笑著說道:“不過是兩個西瓜而已,哪裡值當華姐姐親自來一趟。現在雖然太陽下去了,可是暑氣還沒有消,受了熱可不是玩的!就是姐姐不怕熱,也要想想涵官才是!”
宋太太掩口輕笑:“哎呦呦!快別提他了,若不是他,我還不想過來!就是他說賴在家裡一天了,想出來走動走動,又說你家後院裡面引了一汪活水,傍晚消暑正好。我聽了也心動,就帶著他來了。你可別嫌棄我聒噪才是!”
“這怎麼會?我一個人在家也無聊的緊,華姐姐有時間也要常來走動才是!”
兩個人就坐在後院的小池子旁邊,用琉璃的小盅裝了魚食來餵魚。
引得涵官直接跳到池子,在水裡面摸來摸去!紀瑾瑜怕他摔倒,忙吩咐小丫鬟看緊了。
宋太太感慨道:“我娘家雖然在京城,但是母族親戚都是隔房的,因此漸漸也都不走動了。我們家老爺升遷的也慢,也不好去,免得讓人誤以為我們高攀。沒想到這次回盛京,居然會遇到妹妹,真是有緣分!”
“是啊,也合該我跟華姐姐有緣分!姐姐若是覺得無聊,只管來我家就是!”
宋太太嘆了一口氣:“我倒是想在京城多呆幾天,可是我們家老爺已經定了要調到南京去了!這下子若是去了,最少也得三年才能回盛京來呢!”
“是嗎?是什麼時候定下來的?到南京做知州嗎?”
“是啊!”宋太太情緒有點低落:“是要到南京做知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