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Naoko搖了搖頭。
“小車。旅館那邊會派車過來接我們的。”
“那倒還好。對方能認出我們來嗎?”
“來接我們的人叫高瀨,以前我曾經見過。當時就只有他來參加過葬禮,年紀很輕。”
“哦,高瀨啊……”
Makoto若有所思般地說道。
“咱們能相信他嗎?”
“我也不清楚,不過他給人的感覺還算不錯。”
聽過Naoko的話,Makoto用鼻子重重地出了口氣,嘴角微微撇動了一下。看到對方的反應,Naoko不由得為自己的愚蠢低下了頭。感覺還不錯——這種話根本就一點兒助益都沒有。
“那張明信片,你現在帶著嗎?”
聽Makoto問完,Naoko點了點頭,把手伸向了掛在牆上的小提包。她從包里掏出了一張隨處可見的普通明信片。明信片上是一座雪山的照片。只要到了信州,這種東西根本就是唾手可得。Makoto的目光從明信片背後的文字上划過,其內容如下:
“喲,Naoko,你還好嗎?我現在暫住在信州的旅館裡。雖然這旅館給人的感覺有些奇怪,但是卻很有趣。我甚至在為自己選擇了這家旅館而感到慶幸。搞得不好的話,或許我的人生還將會於此萌芽。”
“我有個請求,希望你能幫我調查點兒事。雖然這事說來有些怪異,但我絕對沒有半點開玩笑的意思。我是認真的。我想請你幫忙調查一下,‘瑪麗亞何時歸家’。就是‘聖母瑪麗亞’的‘瑪麗亞’。我想聖經上對這事應該有所記載,所以想請你給幫忙調查一下。重複一遍,我是認真的。拜託了,感激不盡。”
看過兩遍之後,Makoto把明信片還給了Naoko。嘆了口氣之後,Makoto偏起了腦袋,“搞不懂啊。”
“的確讓人搞不明白。哥哥他又不是基督教徒,怎會突然提起聖母瑪麗亞什麼的……還有‘何時歸家’這話,感覺就跟暗號似的……”
“或許的確如此。”
Makoto用食指往上推了推太陽鏡,放低座位,伸直了身體,“Naoko你應該已經調查過這事了吧?結果如何?”
Naoko緩緩搖了搖她那張一臉憂鬱的面龐。
“毫無收穫……話雖如此,但說到我能做的,也就只是照著哥哥他來信上寫的,調查一下聖經罷了。”
“也就是說,沒有什麼相關的記述?”
她耷拉下胸袋點點頭。
“不過,究竟哪些有關哪些無關,如今的我們也無從判斷。”
首先要保存體力。Naoko喃喃默念著,閉上了太陽鏡後的雙眼。
2
事情追溯到一星期前。
那一天,這一年的課業終於全部結束。明天開始就是寒假了。從階梯教室的窗戶里望著朋友們邁著輕快的步伐歸家,Makoto獨自一人等待著Naoko。前天夜裡,Naoko給自己打來了電話,約好在這裡見面。但當時自己卻並沒有問到底有什麼事。
等了大約五分鐘之後,Naoko出現了。然而她卻並沒有為自己的遲到道歉,而是先為自己把Makoto約到這裡來找了藉口:“如果到附近的咖啡廳去聊的話,或許談話的內容會被人給聽到的。”
“究竟什麼事?”
Makoto坐在排列成階梯狀的長桌的最前排問道。Naoko在電話里說話的聲音似乎不像平常約會去玩時的感覺,而此刻,往日她給人的那種大小姐般的架勢,也已經從她的臉上消失。
Naoko拖過一把椅子,在Makoto面前坐下。
“你知道我有個哥哥的吧?”Naoko的語氣聽起來似乎有些凝重。
“……知道。”
Makoto自己的語調也有些遲疑。兩人在念大一的時候便已相識,屈指算來,也已經交往了三年時間。在這期間,Makoto與她之間的關係發展迅速,也曾到她家裡玩過幾次。所以,自己也知道,那張放在她書桌上的照片裡的人,就是她的哥哥。而且對她哥哥後來的情況也了如指掌。
“記得是叫‘公一’吧?”
Makoto回憶著說道。
“對。去年十二月時死的,當時二十二歲。”
“嗯。”
“我有沒有告訴過你,他是怎麼死的?”
“稍微提過一些。”
公一死於自殺。當時他在信州深山某旅店的一間客房裡服毒自殺。他躺倒的那張床的枕邊,放著一隻裝著半杯可樂的杯子,警方從杯中檢測出了強力的毒藥。
由於那種毒藥頗為特殊,其入手渠道也不甚明瞭,所以警方也曾討論過他殺的可能性,但出於公一自身也存在有自殺的可能性,而且聽旅館員工說,公一與當時住在店裡的其他客人之間並沒有過什麼接觸,所以最後還是以自殺結了案——這就是整件事的前後經過。
“我覺得警方如此判斷也是理所當然的。”
Naoko的話說得很清楚。“他的確有著自殺的動機”,首先這樣說上一句之後,她便開始講述了起來。其內容大致如下:
當時的公一,感覺似乎有些精神衰弱。考研落第,就業不利,前途一片迷茫,這就是導致他精神衰弱的原因。雖然之前公一就讀的是一所國立大學的英美文學專業,照道理應該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但他本人內向的性格卻造成了一切的禍端。一旦緊張起來,經常就會詞不達意,陷入到一種莫名的恐慌中去。再加上對未來的迷惘,他對自己這種性格的詛咒嫌惡,也使得他的精神衰弱變本加厲。
去年的十一月,公一突然踏上了旅程。據他本人的希望是打算通過環遊日本來磨鍊一下自己的精神。父母雖然有些不大放心。但想到這樣一來他或許就能重新站起來,於是也就點頭答應了他的提議。
儘管家人表現得頗為擔心,但公一自己卻覺得這趟旅途很充實。他不時沿途寄些明信片和書信回家,字裡行間中,也隱隱浮現出公一精神百倍的樣子。就在家人放下一顆懸著的心,覺得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的時候,噩耗突然傳到了家裡。
即便寫來的信里似乎精神百倍,其本人的精神衰弱也未必就完全好轉。警方說,開朗樂觀與消極低沉的精神狀態交替出現,就是精神衰弱的一大特徵。
“也就是俗稱的躁鬱症。”
“這病名倒也時常會聽人提起。”Makoto喃喃念道。
“當時旅館裡的旅客,與哥哥之間沒有任何的關係這一點,也支持了自殺說的成立。正常情況下,是沒人會對與自己扯不上任何關係的人心存殺機的。但實際上,除此之外,還存在有另外的依據。”
“依據?”
“據說發現哥哥死去的那間客房當時房門緊鎖,根本就不可能從外邊進去的。而且窗戶也是……”
Makoto盯著Naoko的臉凝視了良久,之後扭動脖頸,使得頸骨喀蹦作響,頗不耐煩地低聲念了一句:“密室啊……”
“Naoko你究竟想說些什麼?”
Naoko從衣兜里掏出一張明信片。收件人的名字是Naoko,而寄件人就是話題的中心人物,公一。從明信片的照片上一眼就能看出,信件是從信州寄出來的。
看過一遍內容之後,Makoto喃喃念了一句:“真是張奇怪的明信片啊。”
“瑪麗亞何時歸家……”
“這張明信片是在哥哥死去之後才寄到的,估計應該是他在臨死之前寄出的吧。”
“感覺有點毛骨悚然啊。”
“這是哥哥寫來的最後一封信。信上不是還有一句‘人生將就此萌芽’嗎?這樣的人,可能會自殺嗎?”
“別怪我說得難聽,”
Makoto把確信片遞還給Naoko,說道,“光從這張明信片上來看,我覺得你哥還是有些精神衰弱。”
“難以置信。”
“是不願相信吧?”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令人難以信服的地方。我有沒有和你說過,有關那種毒的事?”
“記得你曾經說過那是種很奇怪的毒,但名字卻讓我給忘了。”
Naoko說,那種毒叫做“烏頭鹼”。
“還是叫‘附子’比較淺顯易懂,就是那種植物。”
“以前曾經聽說過。”
“據說阿依努人在狩獵時常常會用到。”
“知道得挺詳細的啊。”
“我從書上查的。”
由夏至秋的時節里,附子會開出紫色的花。每到秋季,阿依努人就會依照他們代代相傳的方法,挖取附子的子根,拿去乾燥上三四個星期的時間。其主要成分為烏頭鹼,分離萃取後呈白色粉末狀。它的致命劑量以毫克為單位,是一種比氰酸鉀更厲害的毒藥——這些就是Naoko對它的認識。
“問題在於,”
Makoto往後撩起了那頭飛機頭的發梢,
“你哥是怎樣弄到那種毒藥啊……”
“他手上不應該會有那種東西的。”
Naoko的語調中帶有著少見的焦躁,“我也沒聽哥哥說過他認識阿依努人。”
“你哥哥他之前不是曾四處走過的嗎?或許他也去過北海道。也有可能是在那時候弄到手的吧。”
“警方似乎也認為這種解釋很合理。但我卻認為,這不過是在強詞奪理而已。”
“或許吧。那些傢伙就擅長幹這種事。”
說完之後,Makoto把頭髮揪得彎曲不已,“好了,你找我究竟啥事?我能理解Naoko你不願相信你哥是自殺的心情,可咱們又能做得了什麼呢?如果你要找警察鳴冤的話,我可以跟你一起去,但我卻不敢保證,他們在面對這起一年前便已結案的案子時,會拿出幾分誠意來。”
Naoko的笑容中帶著幾分深意。她回望著Makoto的眼睛,“我想讓你陪我去的地方不是警察局。”雖然嘴上說得很溫柔,但她的目光卻很認真。
“我想去一趟信州。”
“信州?”
“我想到那家旅館去看看。”
盯著Makoto的臉,Naoko的眼眸中的光芒依舊很冷靜。之後她淡淡地說:“我想去親眼確認一下,哥哥他當時是在一家怎樣的旅館裡,又是在怎樣的一種狀況下死去的。然後再找出其中的真相來。”
“真相啊。”
Makoto舒了口氣,“除了自殺之外,還能存在什麼真相呢?”
“小車。旅館那邊會派車過來接我們的。”
“那倒還好。對方能認出我們來嗎?”
“來接我們的人叫高瀨,以前我曾經見過。當時就只有他來參加過葬禮,年紀很輕。”
“哦,高瀨啊……”
Makoto若有所思般地說道。
“咱們能相信他嗎?”
“我也不清楚,不過他給人的感覺還算不錯。”
聽過Naoko的話,Makoto用鼻子重重地出了口氣,嘴角微微撇動了一下。看到對方的反應,Naoko不由得為自己的愚蠢低下了頭。感覺還不錯——這種話根本就一點兒助益都沒有。
“那張明信片,你現在帶著嗎?”
聽Makoto問完,Naoko點了點頭,把手伸向了掛在牆上的小提包。她從包里掏出了一張隨處可見的普通明信片。明信片上是一座雪山的照片。只要到了信州,這種東西根本就是唾手可得。Makoto的目光從明信片背後的文字上划過,其內容如下:
“喲,Naoko,你還好嗎?我現在暫住在信州的旅館裡。雖然這旅館給人的感覺有些奇怪,但是卻很有趣。我甚至在為自己選擇了這家旅館而感到慶幸。搞得不好的話,或許我的人生還將會於此萌芽。”
“我有個請求,希望你能幫我調查點兒事。雖然這事說來有些怪異,但我絕對沒有半點開玩笑的意思。我是認真的。我想請你幫忙調查一下,‘瑪麗亞何時歸家’。就是‘聖母瑪麗亞’的‘瑪麗亞’。我想聖經上對這事應該有所記載,所以想請你給幫忙調查一下。重複一遍,我是認真的。拜託了,感激不盡。”
看過兩遍之後,Makoto把明信片還給了Naoko。嘆了口氣之後,Makoto偏起了腦袋,“搞不懂啊。”
“的確讓人搞不明白。哥哥他又不是基督教徒,怎會突然提起聖母瑪麗亞什麼的……還有‘何時歸家’這話,感覺就跟暗號似的……”
“或許的確如此。”
Makoto用食指往上推了推太陽鏡,放低座位,伸直了身體,“Naoko你應該已經調查過這事了吧?結果如何?”
Naoko緩緩搖了搖她那張一臉憂鬱的面龐。
“毫無收穫……話雖如此,但說到我能做的,也就只是照著哥哥他來信上寫的,調查一下聖經罷了。”
“也就是說,沒有什麼相關的記述?”
她耷拉下胸袋點點頭。
“不過,究竟哪些有關哪些無關,如今的我們也無從判斷。”
首先要保存體力。Naoko喃喃默念著,閉上了太陽鏡後的雙眼。
2
事情追溯到一星期前。
那一天,這一年的課業終於全部結束。明天開始就是寒假了。從階梯教室的窗戶里望著朋友們邁著輕快的步伐歸家,Makoto獨自一人等待著Naoko。前天夜裡,Naoko給自己打來了電話,約好在這裡見面。但當時自己卻並沒有問到底有什麼事。
等了大約五分鐘之後,Naoko出現了。然而她卻並沒有為自己的遲到道歉,而是先為自己把Makoto約到這裡來找了藉口:“如果到附近的咖啡廳去聊的話,或許談話的內容會被人給聽到的。”
“究竟什麼事?”
Makoto坐在排列成階梯狀的長桌的最前排問道。Naoko在電話里說話的聲音似乎不像平常約會去玩時的感覺,而此刻,往日她給人的那種大小姐般的架勢,也已經從她的臉上消失。
Naoko拖過一把椅子,在Makoto面前坐下。
“你知道我有個哥哥的吧?”Naoko的語氣聽起來似乎有些凝重。
“……知道。”
Makoto自己的語調也有些遲疑。兩人在念大一的時候便已相識,屈指算來,也已經交往了三年時間。在這期間,Makoto與她之間的關係發展迅速,也曾到她家裡玩過幾次。所以,自己也知道,那張放在她書桌上的照片裡的人,就是她的哥哥。而且對她哥哥後來的情況也了如指掌。
“記得是叫‘公一’吧?”
Makoto回憶著說道。
“對。去年十二月時死的,當時二十二歲。”
“嗯。”
“我有沒有告訴過你,他是怎麼死的?”
“稍微提過一些。”
公一死於自殺。當時他在信州深山某旅店的一間客房裡服毒自殺。他躺倒的那張床的枕邊,放著一隻裝著半杯可樂的杯子,警方從杯中檢測出了強力的毒藥。
由於那種毒藥頗為特殊,其入手渠道也不甚明瞭,所以警方也曾討論過他殺的可能性,但出於公一自身也存在有自殺的可能性,而且聽旅館員工說,公一與當時住在店裡的其他客人之間並沒有過什麼接觸,所以最後還是以自殺結了案——這就是整件事的前後經過。
“我覺得警方如此判斷也是理所當然的。”
Naoko的話說得很清楚。“他的確有著自殺的動機”,首先這樣說上一句之後,她便開始講述了起來。其內容大致如下:
當時的公一,感覺似乎有些精神衰弱。考研落第,就業不利,前途一片迷茫,這就是導致他精神衰弱的原因。雖然之前公一就讀的是一所國立大學的英美文學專業,照道理應該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但他本人內向的性格卻造成了一切的禍端。一旦緊張起來,經常就會詞不達意,陷入到一種莫名的恐慌中去。再加上對未來的迷惘,他對自己這種性格的詛咒嫌惡,也使得他的精神衰弱變本加厲。
去年的十一月,公一突然踏上了旅程。據他本人的希望是打算通過環遊日本來磨鍊一下自己的精神。父母雖然有些不大放心。但想到這樣一來他或許就能重新站起來,於是也就點頭答應了他的提議。
儘管家人表現得頗為擔心,但公一自己卻覺得這趟旅途很充實。他不時沿途寄些明信片和書信回家,字裡行間中,也隱隱浮現出公一精神百倍的樣子。就在家人放下一顆懸著的心,覺得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的時候,噩耗突然傳到了家裡。
即便寫來的信里似乎精神百倍,其本人的精神衰弱也未必就完全好轉。警方說,開朗樂觀與消極低沉的精神狀態交替出現,就是精神衰弱的一大特徵。
“也就是俗稱的躁鬱症。”
“這病名倒也時常會聽人提起。”Makoto喃喃念道。
“當時旅館裡的旅客,與哥哥之間沒有任何的關係這一點,也支持了自殺說的成立。正常情況下,是沒人會對與自己扯不上任何關係的人心存殺機的。但實際上,除此之外,還存在有另外的依據。”
“依據?”
“據說發現哥哥死去的那間客房當時房門緊鎖,根本就不可能從外邊進去的。而且窗戶也是……”
Makoto盯著Naoko的臉凝視了良久,之後扭動脖頸,使得頸骨喀蹦作響,頗不耐煩地低聲念了一句:“密室啊……”
“Naoko你究竟想說些什麼?”
Naoko從衣兜里掏出一張明信片。收件人的名字是Naoko,而寄件人就是話題的中心人物,公一。從明信片的照片上一眼就能看出,信件是從信州寄出來的。
看過一遍內容之後,Makoto喃喃念了一句:“真是張奇怪的明信片啊。”
“瑪麗亞何時歸家……”
“這張明信片是在哥哥死去之後才寄到的,估計應該是他在臨死之前寄出的吧。”
“感覺有點毛骨悚然啊。”
“這是哥哥寫來的最後一封信。信上不是還有一句‘人生將就此萌芽’嗎?這樣的人,可能會自殺嗎?”
“別怪我說得難聽,”
Makoto把確信片遞還給Naoko,說道,“光從這張明信片上來看,我覺得你哥還是有些精神衰弱。”
“難以置信。”
“是不願相信吧?”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令人難以信服的地方。我有沒有和你說過,有關那種毒的事?”
“記得你曾經說過那是種很奇怪的毒,但名字卻讓我給忘了。”
Naoko說,那種毒叫做“烏頭鹼”。
“還是叫‘附子’比較淺顯易懂,就是那種植物。”
“以前曾經聽說過。”
“據說阿依努人在狩獵時常常會用到。”
“知道得挺詳細的啊。”
“我從書上查的。”
由夏至秋的時節里,附子會開出紫色的花。每到秋季,阿依努人就會依照他們代代相傳的方法,挖取附子的子根,拿去乾燥上三四個星期的時間。其主要成分為烏頭鹼,分離萃取後呈白色粉末狀。它的致命劑量以毫克為單位,是一種比氰酸鉀更厲害的毒藥——這些就是Naoko對它的認識。
“問題在於,”
Makoto往後撩起了那頭飛機頭的發梢,
“你哥是怎樣弄到那種毒藥啊……”
“他手上不應該會有那種東西的。”
Naoko的語調中帶有著少見的焦躁,“我也沒聽哥哥說過他認識阿依努人。”
“你哥哥他之前不是曾四處走過的嗎?或許他也去過北海道。也有可能是在那時候弄到手的吧。”
“警方似乎也認為這種解釋很合理。但我卻認為,這不過是在強詞奪理而已。”
“或許吧。那些傢伙就擅長幹這種事。”
說完之後,Makoto把頭髮揪得彎曲不已,“好了,你找我究竟啥事?我能理解Naoko你不願相信你哥是自殺的心情,可咱們又能做得了什麼呢?如果你要找警察鳴冤的話,我可以跟你一起去,但我卻不敢保證,他們在面對這起一年前便已結案的案子時,會拿出幾分誠意來。”
Naoko的笑容中帶著幾分深意。她回望著Makoto的眼睛,“我想讓你陪我去的地方不是警察局。”雖然嘴上說得很溫柔,但她的目光卻很認真。
“我想去一趟信州。”
“信州?”
“我想到那家旅館去看看。”
盯著Makoto的臉,Naoko的眼眸中的光芒依舊很冷靜。之後她淡淡地說:“我想去親眼確認一下,哥哥他當時是在一家怎樣的旅館裡,又是在怎樣的一種狀況下死去的。然後再找出其中的真相來。”
“真相啊。”
Makoto舒了口氣,“除了自殺之外,還能存在什麼真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