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寒暄過後,四人坐在沙發上。
監製遞給他們一人一份節目流程,由吳導親自解說。
這期節目主要是讓嘉賓們帶領觀眾,走進戰火與硝煙里,把戰爭的殘酷展示給大家,同時請來了新華社駐以色列的戰地記者為大家講述在槍林彈雨里報導新聞是一種怎樣的經歷。
薛定一頓,問吳導:“要是想拍攝戰爭場景,恐怕去敘利亞更合適。以色列雖然常有衝突,但並沒有大型戰爭。”
吳導哈哈一笑,“就因為這裡沒有真的戰場,我們才選在這,畢竟戰爭是個可怕的事兒,涉及人身安全,我們可不敢真的去戰場上錄節目。就算我們不怕死,也得顧及著一堆大少爺姑奶奶們,他們要是損了一根毫毛,我們一回國,恐怕就要接受粉絲的宣戰。”
一整期節目裡,有薛定和喬愷的內容其實並不多,基本是小花和小鮮肉們都在前奏熱身完畢後,主持人才會請出兩人。
節目組已經在老城外的空地上搭起了各種設備,模擬戰爭時候的場景,比如槍聲、炮火,當然,為了避免發生安全事故,並沒有荷槍實彈,都是虛的。
吳導說:“我們請了專門的工作人員,扮演全副武裝的士兵,持槍上陣,模擬兩軍對壘的場景。四位明星們會跟在你們身後,你們一行六人組成記者小分隊,完成在戰地拍攝的任務。”
李監製插了一句:“吳導,您之前說分成兩隊比較好,分頭拍攝,兩隊任務不同,安排的困難也不同。”
吳導點頭,看了眼流程單,“對,是兩隊。”
薛定也在流程單,基本上這個真人秀與拍戲無異。
從明星們的互動,到他和喬愷發布命令時的台詞,從每個人會遭遇的危險,到如何解除危險的設定,早已巨細靡遺安排好。
看著看著,他眼神一頓,伸手指著某處,“……冉余函被恐怖分子劫持,薛隊不顧安危,親自上前營救,一腳踢走恐怖分子手裡的槍,將冉余函抱起,借住凌東的掩護,離開現場。”
吳導點頭,笑容親切,“有什麼問題嗎?”
薛定問:“這個薛隊,是我?”
吳導再點頭,“是的,是您。”
薛定和喬愷對視一眼,擱下節目單,說:“吳導,您可能對我們的職業有什麼誤會,我們是記者,雖然在戰地,但也只是記者。衝上去救人這種事,是警/察乾的,是部隊的任務,我們通常不幹這事。”
吳導說:“當然當然,這個我們理解。但是畢竟這是一檔綜藝節目,要在短時間內呈現出最吸引人的內容來,在安排上就會比較有戲劇性。”
他看了李監製一眼。
李監製是個年輕女孩子,乾淨補充說:“雖然你們只是記者,但是身在戰地,肯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危險場景。”
大概是看出薛定的主導權,她著重看向薛定,問:“比如您的同事在戰爭里被抓走,您肯定會衝上去營救,對吧?如果您看見有人在您面前中槍,您也一定會上前去幫他,對嗎?”
薛定頓了頓,說:“我不會。”
吳導:“……”
李監製:“……”
喬愷說:“我也不會。”
接下來的時間裡,四人就這個問題討論了一番。
薛定的意思是,戰地記者的職業本來就是記者,不是戰士,也不是軍人。他們負責的事情只是冒著戰火報導正在發生的事,讓更多人看見殘酷的真相。
他說:“我們既阻止不了戰爭,也救不了誰,甚至有很多同行會在工作中喪生。我們沒有經過部隊的訓練,也沒有營救別人的能力,所以不光是我和喬愷,所有的戰地記者都有義務告訴大家,我們能自保就已經很光榮了,沒有餘力去當軍人,去參與戰鬥或者營救任務。”
吳導反問:“可我們從趙主任那裡了解到,您為了救一個以色列小姑娘,不顧自身安危,從一架正在墜毀的飛機下把她救了出來,差點葬身火海。您這麼做,難道不是和剛才說的自相矛盾嗎?”
薛定說:“我救她是出於本能。而且當時我並沒有在執行報導任務,只是經過那裡,看見她摔倒了,就要被飛機砸中了,作為一個普通人,下意識而為之。這跟我的職業沒有任何關係。但現在我們討論的是節目,是一檔會被全國人民看到的節目。我不希望在節目裡宣揚說我們做記者的有多麼無私,多麼勇於奉獻,能在危急時刻不顧生命去救人。我們的任務只是報導。就只是報導而已。”
他強調的只有一點,戰地記者只是記者,不是別的什麼。
他們不需要參與戰爭,更不需要犧牲生命去拯救人,因為他們沒有那個能力。
吳導不理解,“可您的表現不就說明了您是有那種能力的?”
薛定皺眉,“我那樣做只是我的個人選擇,但我的同行們不需要這樣做。”
李監製說:“他們也可以這樣做啊!這樣做有什麼不好?”
喬愷原本就是急脾氣,當下就抬高了聲音:“這樣做有什麼不好?我告訴你有什麼不好。記者原本就是記者,你們非要我們又能拍攝新聞報導新聞,又能跟黃繼光似的炸碉堡,這不成!要是將來我們做這一行的,在什麼危險的地方,為了自保後退,結果有人死在那了,你們還不得說我們見死不救?”
薛定按下了他,抬頭看著吳導,看著李監製,輕描淡寫說:“他說得沒錯,我們做這一行的,原本就該只求自保,見死不救。見死不救沒有錯。”
不是他和喬愷鐵石心腸,也不是他們不願弘揚正能量,他們比誰都希望這世界上的人都有一副好心腸,都能看到戰爭的殘酷,從今以後沒有戰場,沒有衝突。
可他們不能在鏡頭前告訴人們,戰地記者就該不顧安危去救人。
他們只是記者。
身在這一行的所有人,或是不在這一行的相當一部分人,應該都聽說過這麼一件事。
南非攝影記者卡特,因為在戰亂的蘇丹拍攝難民營的場景,最後在輿論中自殺了。
在他拍攝的眾多畫面里,有蘇丹的孩童們用泥餅充飢,蒼蠅和蚊蟲圍繞著人們尋求腐肉,飢腸轆轆的孩童狠狠吸著母親乾癟到沒有奶水的辱/房,女人因為沒有潔淨水改用牛尿洗頭洗澡……
而其中最叫人不忍直視的一幕,是一個小女孩艱難地爬行在乾裂的土地上,一隻巨大的禿鷲從天而降,就立在那女孩的身後,等待著她的死亡,等待著一頓盛宴。
卡特的照片發布後,引起了全世界的矚目和震動。
所有人都在譴責他,他們問他:“你為什麼不救他?”
“你有力氣在現場拍攝照片,為什麼不去幫她?”
“要多殘忍無情,才能面對這樣一幕舉起相機,而不是上前去趕走那隻禿鷲?”
他被譴責,被唾棄,被眾人辱罵,甚至被一些過分激動的人斥責是敗類、該死。
可他真的該死嗎?
那張照片公布的兩個月後,卡特被人發現死在自己的汽車裡。他將汽車廢氣導入車內,窒息而亡。
人們在汽車座位上找到一張字條。
上面寫著:真的,真的對不起大家,生活的痛苦遠遠超出了歡樂的程度。
再後來,人們沉默了,仿佛他已經用自己的生命贖了罪,還清了他欠那個小女孩的債。
可他的同事在紀錄片裡痛哭失聲,他說:“你們根本不知道那幅照片之外的場景,你們只看見了那張照片。你們不知道,我和卡特站在一整個難民營前,到處都是死亡,到處都是饑荒。禿鷲那麼多,每一隻都在等待有人死去,我們趕走了一隻,還有一隻,趕走十隻,還有上百隻。我們能阻止死亡嗎?我們不能。卡特拍了那張照片,守著那個小女孩,不讓禿鷲吃她,他守了整整二十分鐘,哭了整整二十分鐘。可他阻止得了什麼?”
戰爭是巨大而無情的命運之輪,碾過來,壓死無數生命。若這世上真有巨人,可以阻止那隻輪子的滾動,人類得以解脫。
遺憾的是,這世上沒有巨人,只有無數像卡特這樣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薛定是,喬愷是。
這世上來自不同國家、有著不同膚色的無數戰地記者,都是。
他們沒有人能阻止戰爭,難帶就應該假裝自己是巨人,以血肉之軀去拯救人類嗎?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在為人類拍攝戰爭的醜陋與真相,能夠保全自己已經難能可貴。坐在遙遠又平靜的燈光下的人,又有什麼資格去要求他們付出更多,乃至自己的性命?
薛定在畢業那天,作為優秀畢業生上台發表演講。
他在演講的最後,是這樣說的:
監製遞給他們一人一份節目流程,由吳導親自解說。
這期節目主要是讓嘉賓們帶領觀眾,走進戰火與硝煙里,把戰爭的殘酷展示給大家,同時請來了新華社駐以色列的戰地記者為大家講述在槍林彈雨里報導新聞是一種怎樣的經歷。
薛定一頓,問吳導:“要是想拍攝戰爭場景,恐怕去敘利亞更合適。以色列雖然常有衝突,但並沒有大型戰爭。”
吳導哈哈一笑,“就因為這裡沒有真的戰場,我們才選在這,畢竟戰爭是個可怕的事兒,涉及人身安全,我們可不敢真的去戰場上錄節目。就算我們不怕死,也得顧及著一堆大少爺姑奶奶們,他們要是損了一根毫毛,我們一回國,恐怕就要接受粉絲的宣戰。”
一整期節目裡,有薛定和喬愷的內容其實並不多,基本是小花和小鮮肉們都在前奏熱身完畢後,主持人才會請出兩人。
節目組已經在老城外的空地上搭起了各種設備,模擬戰爭時候的場景,比如槍聲、炮火,當然,為了避免發生安全事故,並沒有荷槍實彈,都是虛的。
吳導說:“我們請了專門的工作人員,扮演全副武裝的士兵,持槍上陣,模擬兩軍對壘的場景。四位明星們會跟在你們身後,你們一行六人組成記者小分隊,完成在戰地拍攝的任務。”
李監製插了一句:“吳導,您之前說分成兩隊比較好,分頭拍攝,兩隊任務不同,安排的困難也不同。”
吳導點頭,看了眼流程單,“對,是兩隊。”
薛定也在流程單,基本上這個真人秀與拍戲無異。
從明星們的互動,到他和喬愷發布命令時的台詞,從每個人會遭遇的危險,到如何解除危險的設定,早已巨細靡遺安排好。
看著看著,他眼神一頓,伸手指著某處,“……冉余函被恐怖分子劫持,薛隊不顧安危,親自上前營救,一腳踢走恐怖分子手裡的槍,將冉余函抱起,借住凌東的掩護,離開現場。”
吳導點頭,笑容親切,“有什麼問題嗎?”
薛定問:“這個薛隊,是我?”
吳導再點頭,“是的,是您。”
薛定和喬愷對視一眼,擱下節目單,說:“吳導,您可能對我們的職業有什麼誤會,我們是記者,雖然在戰地,但也只是記者。衝上去救人這種事,是警/察乾的,是部隊的任務,我們通常不幹這事。”
吳導說:“當然當然,這個我們理解。但是畢竟這是一檔綜藝節目,要在短時間內呈現出最吸引人的內容來,在安排上就會比較有戲劇性。”
他看了李監製一眼。
李監製是個年輕女孩子,乾淨補充說:“雖然你們只是記者,但是身在戰地,肯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危險場景。”
大概是看出薛定的主導權,她著重看向薛定,問:“比如您的同事在戰爭里被抓走,您肯定會衝上去營救,對吧?如果您看見有人在您面前中槍,您也一定會上前去幫他,對嗎?”
薛定頓了頓,說:“我不會。”
吳導:“……”
李監製:“……”
喬愷說:“我也不會。”
接下來的時間裡,四人就這個問題討論了一番。
薛定的意思是,戰地記者的職業本來就是記者,不是戰士,也不是軍人。他們負責的事情只是冒著戰火報導正在發生的事,讓更多人看見殘酷的真相。
他說:“我們既阻止不了戰爭,也救不了誰,甚至有很多同行會在工作中喪生。我們沒有經過部隊的訓練,也沒有營救別人的能力,所以不光是我和喬愷,所有的戰地記者都有義務告訴大家,我們能自保就已經很光榮了,沒有餘力去當軍人,去參與戰鬥或者營救任務。”
吳導反問:“可我們從趙主任那裡了解到,您為了救一個以色列小姑娘,不顧自身安危,從一架正在墜毀的飛機下把她救了出來,差點葬身火海。您這麼做,難道不是和剛才說的自相矛盾嗎?”
薛定說:“我救她是出於本能。而且當時我並沒有在執行報導任務,只是經過那裡,看見她摔倒了,就要被飛機砸中了,作為一個普通人,下意識而為之。這跟我的職業沒有任何關係。但現在我們討論的是節目,是一檔會被全國人民看到的節目。我不希望在節目裡宣揚說我們做記者的有多麼無私,多麼勇於奉獻,能在危急時刻不顧生命去救人。我們的任務只是報導。就只是報導而已。”
他強調的只有一點,戰地記者只是記者,不是別的什麼。
他們不需要參與戰爭,更不需要犧牲生命去拯救人,因為他們沒有那個能力。
吳導不理解,“可您的表現不就說明了您是有那種能力的?”
薛定皺眉,“我那樣做只是我的個人選擇,但我的同行們不需要這樣做。”
李監製說:“他們也可以這樣做啊!這樣做有什麼不好?”
喬愷原本就是急脾氣,當下就抬高了聲音:“這樣做有什麼不好?我告訴你有什麼不好。記者原本就是記者,你們非要我們又能拍攝新聞報導新聞,又能跟黃繼光似的炸碉堡,這不成!要是將來我們做這一行的,在什麼危險的地方,為了自保後退,結果有人死在那了,你們還不得說我們見死不救?”
薛定按下了他,抬頭看著吳導,看著李監製,輕描淡寫說:“他說得沒錯,我們做這一行的,原本就該只求自保,見死不救。見死不救沒有錯。”
不是他和喬愷鐵石心腸,也不是他們不願弘揚正能量,他們比誰都希望這世界上的人都有一副好心腸,都能看到戰爭的殘酷,從今以後沒有戰場,沒有衝突。
可他們不能在鏡頭前告訴人們,戰地記者就該不顧安危去救人。
他們只是記者。
身在這一行的所有人,或是不在這一行的相當一部分人,應該都聽說過這麼一件事。
南非攝影記者卡特,因為在戰亂的蘇丹拍攝難民營的場景,最後在輿論中自殺了。
在他拍攝的眾多畫面里,有蘇丹的孩童們用泥餅充飢,蒼蠅和蚊蟲圍繞著人們尋求腐肉,飢腸轆轆的孩童狠狠吸著母親乾癟到沒有奶水的辱/房,女人因為沒有潔淨水改用牛尿洗頭洗澡……
而其中最叫人不忍直視的一幕,是一個小女孩艱難地爬行在乾裂的土地上,一隻巨大的禿鷲從天而降,就立在那女孩的身後,等待著她的死亡,等待著一頓盛宴。
卡特的照片發布後,引起了全世界的矚目和震動。
所有人都在譴責他,他們問他:“你為什麼不救他?”
“你有力氣在現場拍攝照片,為什麼不去幫她?”
“要多殘忍無情,才能面對這樣一幕舉起相機,而不是上前去趕走那隻禿鷲?”
他被譴責,被唾棄,被眾人辱罵,甚至被一些過分激動的人斥責是敗類、該死。
可他真的該死嗎?
那張照片公布的兩個月後,卡特被人發現死在自己的汽車裡。他將汽車廢氣導入車內,窒息而亡。
人們在汽車座位上找到一張字條。
上面寫著:真的,真的對不起大家,生活的痛苦遠遠超出了歡樂的程度。
再後來,人們沉默了,仿佛他已經用自己的生命贖了罪,還清了他欠那個小女孩的債。
可他的同事在紀錄片裡痛哭失聲,他說:“你們根本不知道那幅照片之外的場景,你們只看見了那張照片。你們不知道,我和卡特站在一整個難民營前,到處都是死亡,到處都是饑荒。禿鷲那麼多,每一隻都在等待有人死去,我們趕走了一隻,還有一隻,趕走十隻,還有上百隻。我們能阻止死亡嗎?我們不能。卡特拍了那張照片,守著那個小女孩,不讓禿鷲吃她,他守了整整二十分鐘,哭了整整二十分鐘。可他阻止得了什麼?”
戰爭是巨大而無情的命運之輪,碾過來,壓死無數生命。若這世上真有巨人,可以阻止那隻輪子的滾動,人類得以解脫。
遺憾的是,這世上沒有巨人,只有無數像卡特這樣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薛定是,喬愷是。
這世上來自不同國家、有著不同膚色的無數戰地記者,都是。
他們沒有人能阻止戰爭,難帶就應該假裝自己是巨人,以血肉之軀去拯救人類嗎?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在為人類拍攝戰爭的醜陋與真相,能夠保全自己已經難能可貴。坐在遙遠又平靜的燈光下的人,又有什麼資格去要求他們付出更多,乃至自己的性命?
薛定在畢業那天,作為優秀畢業生上台發表演講。
他在演講的最後,是這樣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