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般來說,國際一流電影節都具有非常悠久和專業的評獎傳統,每年都會聚集世界頂級的電影人,按照嚴格又符合各個電影節特色和精神的標準,在眾多參展電影中選出優秀的作品。這樣的獎項是具有極高公信力,對獲獎影片的宣發和交易有著重大的影響,對於電影人來說也是具有極高的吸引力。

  但相應的,還有很多形形色色、五花八門的野雞電影節,發一些不倫不類的獎項。

  完全就是湊數的,如同分豬肉一樣,只要運作一下就能得獎,沒有價值,也不被業內精英承認。

  有人統計過,這個世界上各種各樣的電影評獎有10000多個,如果只算舉辦過兩屆以上的,那這個數字大概在2000多個。

  而真正有含金量的,只是一小部分!

  國際電影節通常參照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的標準將分為以下四類: A競賽型非專門類電影節、B競賽型專門類電影節、C非競賽型電影節、D紀錄片和短片電影節。

  其中只有15個是A類電影節。

  他們是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

  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

  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加拿大-蒙特婁國際電影節;

  捷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

  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

  印度-印度國際電影節;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

  波蘭-華沙國際電影節;

  愛沙尼亞-塔林黑夜國際電影節。

  這其中,最具影響力、最權威的當然是柏林國際電影節、坎城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號稱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分別是金熊獎、金棕櫚獎、金獅獎。

  美國的奧斯卡其實是一個地區獎,評的是在美國上映過的電影,從藝術性講遠遠不如三大電影節,但因為好萊塢的強大號召力,反而成為最被人熟知的電影獎項。

  而在華人地區,最著名的電影獎就是所謂的“三金”,金馬獎、金雞獎、金像獎。

  此外,龍城國際電影節雖然時間比較短,但是含金量也是被業內認可的。

  VIP 1180 紐約國際傳媒電影節

  那麼雲美雯這個所謂的紐約國際傳媒電影節影后的含金量有多少呢?

  經過徐暢的調查發現:

  第一,這個所謂的紐約國際傳媒電影節,從主辦方到評委,基本上沒有幾個有名氣的,有的甚至之前從事的是與電影完全沒有關係的職業。

  不要以為外國人就牛逼,外國的二流子也不少。

  這裡面的很多人都是在美國的電影圈混的一點也不出彩的人。

  第二,今年紐約國際傳媒電影節是第一屆,雖然在自己的官網上把這個電影節吹的神乎其神,似乎很是著名,可以與很多國際知名電影節比肩了,但其實在當地,根本就沒有什麼反響,主流媒體幾乎沒有報導,頒獎禮是租用了紐約當地的一家劇院,第二天就不用了。

  第三,最重要的就是,一個電影節,居然一次性頒發了300多個獎項!

  就拿影后來說吧,居然就十幾個。

  你像是雲美雯,得了一個“最佳女主角”。

  某印度女演員,得了一個“最受歡迎女主角”。

  某美國女星,得了一個“最有人氣女主角”。

  此外還有“最優秀女主角”、“年度女主角”、“最有號召力女主角”等等……

  這個電影節的得獎率高達80%,幾乎是參加就有獎拿。

  而參加是要繳納一定的會費的。除了會費,還可以贊助。

  自然出手越大方,得的獎越“重量級”。

  所以結論顯而易見,這獎雖然不能明說是花錢買的,但其實就是花錢買的。

  參加這種電影節的人,要麼太傻,要麼太精。

  太傻,不知道這電影節是蒙人的。

  太精,知道這種電影節是蒙人的,但為了鍍金,利用國內外信息不對稱,回國之後拉大旗作虎皮,往自己臉上貼金,很是樂意得這樣的獎。

  比如雲美雯,她是一次出國的時候,聽說了這個電影節的內幕,覺得名頭很唬人,這才特意飛到紐約,運作下來的獎項。

  當然,最精的還是這種野雞電影節的主辦方。

  正規的電影節收入都是會費招待費,商務贊助及捐贈、政府津貼、放映票房及教育收入等,他們的收入則主要就是會費和贊助費。

  一場電影節下來,賣出去200多個獎,那也是收入不菲啊。

  而他們自己的成本則是很低,無非就是印了點邀請函,租用了場地,弄點燈光音響之類的。

  此外就是做一個很精美的網站,在上面自吹自擂,不明真相的人很容易被騙了。

  這種電影節,參加的沒有大牌,頒獎的更都是不知所謂,真的不用什麼大的投資的……

  徐暢這篇起底的文章一出,馬上在網上引起了轟動。

  很多細心的網友一搜索,果然發現了這個所謂的紐約國際傳媒電影節真是一個野雞獎。

  於是輿論的風向就變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