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就算是高紅陽不在了,可高家不是沒人,至少在別人眼裡,高紅河是高紅陽是兄弟,平日裡又沒仇沒怨的。兩個侄子大婚,若高紅河不肯來撐場面,那麼別人肯定會說兩家的不是。

  林佳不想讓高家成為別人茶餘飯後的談資,什麼心軟聖母的,說的都不是她。她只是淡漠,只需要手指頭裡漏一個縫,就能解決所有的麻煩,她為什麼還要和別人撕起來,那會降低她的品味。

  在林佳看來,只要是還要臉面,沒有觸犯到她根本利益的人,都不值得她親自上陣去斗。她來這裡是來養老的,親戚也不算極品,她沒必要把所有的事情都撕開,把所有的親戚都放在對立面,讓自己不得安寧。

  但是如果遇到了真正想動手的人,她也絕不會放任不管。

  高家幾個孩子雖然無條件聽從親娘的話,但心裡其實還有些不解。在聽到她這樣說以後,他們才明白,原來她是這樣想的。

  孝敬爺爺本就是該做的事情,錢和糧食到了爺爺手裡,他怎麼處理他們也決定不了。就算把兩家的面子撕開了,孝敬的事情他們也不能不做,還不如就維持現狀,讓兩家人面子上都過得去。

  反正兩家人都這樣過了很多年,說句不好聽的話,他們爺爺年紀大了,也不知道還能活幾年,等以後沒了牽絆,真有什麼事了,說斷也好斷。

  高紅陽的母親是逃難來的,被叔叔嬸子用來跟高大志換了半袋麥子,就成了他媳婦,她心裡一直不喜歡高大志,但為了活著,她忍了。

  高紅陽兩個姐姐的事情,也就是他們姑媽的事情,幾個孩子都是清楚的。雖然他們奶奶心裡一直有疙瘩,但從理智上講,那並不是因為高大志,也不是因為原配的孩子。

  高紅陽對高家大房以及高大志,並沒有惡感,只是礙於母親,沒有親近之意。幾個孩子很小的時候,沒少受高大志疼愛,所以他們也不討厭這個爺爺。

  高紅陽出生在1939年,他的兩個姐姐就更早些,那時候還是戰亂的時代,國家全面抗戰的時代。

  高家在北方,生活極度不安定,高家原配的四個孩子剩剩了兩個,一男一女,最小的高紅河七歲。

  那時候高紅陽母親的第一個女兒出生了,但月子裡就夭折了。後來她又生了一個女兒,養到一歲多,發了個病沒治好,也死了。這不是高大志不喜歡女兒,而是真的沒養住。

  高紅陽結婚之後,他母親就和高大志分開了,其實不只是因為那兩個夭折的女兒,還有她自己的私心,她是被強迫的,十幾年來,她從沒喜歡過這個大了她十幾歲的男人。

  想通了以後,高明華和高明軍把炕上的東西都收拾好,放到背簍里,再穿上厚厚的棉衣棉鞋,兩人就出發了。

  高紅河家住在村子中間,周圍人家很多,不過現在外面都是雪,要是沒事做,誰都不會出來逛。要不是家家戶戶屋頂的煙囪都冒著青煙,這裡簡直就像是一個沒人住的村子。

  高明華兄弟倆都是走慣了雪地的人,只走了十幾分鐘,就到了高紅河家。

  高紅河家有院子,不過沒有圍牆,房子是土磚房,以前是茅草頂,現在換成了瓦片頂,幾十年的房子看著很是老舊,和高明華家差別甚大。

  高紅河有三個女兒兩個兒子,三個女兒已經嫁了兩個,最小的女兒十歲,大兒子十五歲,小兒子十二歲。

  高明華兄弟到的時候,開門的是劉小蘭,她本來還在為昨天的事氣著,開門的時候也不耐煩。可是看到兩個侄兒每人背後都有背簍,她陰沉的臉色又好了點。

  昨天劉小蘭回家添油加醋地把林佳的話說了一遍,可晚上吃飯的時候就被訓了兩句。高大志作為公公,平時不愛開口和兒媳婦說話,可他實在是生氣。

  今年秋末高大志都說過了,老二不在了,以後不許去老二家,也不許打著他的名義要東西,不然他就出去告他們不孝,和老二那幾個孩子去住。

  高紅河當然不願意了,他就是單純的眼紅而已,還是很尊重他爹的,可不想把自己的老爹逼走,當場就表示肯定不會這樣做。誰知道昨晚就被劉小蘭打了臉,回屋又把她訓了一頓。

  高紅河家裡日子不好過,高紅陽家雖然好,他倒是想分點,但他們又不是親兄弟,高紅河覺得自己在外面說到底還是要臉的人,平時也只是攛掇著他爹而已。可他爹也是油鹽不進的,這幾年他也沒了興趣。

  現在老二沒了,雖然一家子孤兒寡母的,可他也不想著能要什麼東西,那老二家的家裡可有好幾個兄弟,他自己就一個人,兩個兒子還小,光是人數上也沒底氣。

  高紅河並不想搶高紅陽的東西,他只是不甘。

  高紅陽人生最大的不甘,都來自這個異母兄弟,人人都說高紅陽有能耐,他這個大哥不頂用。這麼多年來,老二越能耐,他越發不想沾老二的光,他也承認了自己沒有老二有能耐,可他才是能為老頭子養老送終的人。

  要說那些東西,高紅河不是非要不可,他只是想著,就算老二有能耐,老二孝敬他爹的東西,最後也都到了他手裡,他才是他爹最好的孩子。

  這樣的思想,放在現在一大把年紀的時候當然是扭曲的,可在高紅河年輕時,卻是正常的。因為他年輕的時候,聽得最多的就是別人對他爹說——“大志啊!你家老二很能耐嘛!以後老了也不用愁了,肯定能在家裡享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