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作坊又趕緊擴建,招了更多工人,產量劇增,依舊不太能滿足市場需求。

  甚至京城周圍的鄉鎮,聽聞有這麼便宜的紙,都忍不住來看一看。

  光是清詞手裡這點人手,肯定滿足不了全國的需求。

  於是,她讓曲平跟各大造紙商家合作,簽訂契書,規定售價。

  眾人稍一打聽就知道曲平背後的人是清詞,而清詞榮寵正盛,自然不敢不將她放在眼裡。

  清詞覺得自己搞這個有點像連鎖店,京郊附近倒還好控制,就是不知道以後到地方上,那些人會不會從中貪墨,私自提高價格。

  京城中剛出售新紙時,少不得有酸腐文人上書說清詞不該插手這些事情。

  被魏君顧一句“造紙並非政事,又能造福百姓,爾等不僅不支持,還出言阻攔,是何居心”給堵回來了。

  至於那個上書的言官,哪兒涼快哪兒待著去。

  七月,書院落成,正式開始招生。

  擇七到12歲的孩子入初級班,教他們讀書識字。

  而有一定基礎的,則入中級班,學習更系統的知識。

  入學的孩子雖也需繳納束脩,但按清詞制定的學費,可以算的上極便宜了。

  至少手頭稍微寬裕些的,都有這個能力支付束脩,加上紙價下降,讀書成本就更低了。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當今陛下和皇后娘娘。

  清詞建設書院時,當然又有人跳出來阻攔,說這不成體統。

  不過都被魏君顧呵斥了。

  他維護的態度如此明顯,後來也沒人敢去觸他霉頭了。

  不過八月時,又有一件事鬧起來。

  宋廷君和黃素馨報名參加了今年的秋闈。

  “女子怎能參加科舉,這是自古以來都沒有的事,成何體統,成何體統!”一名頭髮鬍子花白的身穿三品朝服的老頭子,正在朝堂上痛心疾首地大罵,說得唾沫橫飛。

  此老頭姓鄭,出身名門,又歷經三朝,在學子中威望不錯,又自覺言官就要不顧一切朝皇帝進言。

  是以,所有人都怕魏君顧不敢提皇后觸他霉頭,偏偏他不。

  半月前,宋廷君和黃素馨去報考今年科舉,當值的人一開始自然不肯,直到搬出清詞來,那人不敢得罪,才勉勉強強填上了。

  京城裡誰不知道今上對皇后娘娘寵得厲害,要是有人敢得罪她,哪怕皇后娘娘自己不動手,陛下也要將人懲戒一番。

  “陛下,還望您勿要縱容皇后娘娘,若是哪一天,牝雞司晨,禍害朝堂,到時悔之晚矣!”

  清詞經常招兩人進宮並不是秘密,這老頭子就將鍋扣到她身上。

  魏君顧坐在上首,一言不發臉色陰沉,握著奏摺的手不斷縮緊,直接將奏摺本子折成兩段。

  老頭子見他沒訓誡自己,反而越說越興奮。

  “說完了嗎?”魏君顧將手中折斷一把扔過去,直直砸在鄭老頭的腦袋上。

  魏君顧控制著力道,不至於直接讓老頭子當場斃命,卻也沒留情,直接砸破他的頭,險些叫他暈過去。

  眾人見魏君顧雷霆大怒,紛紛垂首屏息,不敢求情。

  這鄭大人也真是,難道看不出來陛下有多寵皇后嗎?還以為仗著他三朝老臣的身份不會對他如何,在這裡胡說一通。

  當今陛下可不是個仁慈的主,剛一登基,就以雷厲風行的手段,把反對他的人,該換的換,該殺的殺。

  現在留下的,要不是他的人,要不就死不敢反抗的。

  眾人都有小心思,但至少先階段不敢跟魏君顧對著幹。

  最後,這件事以鄭老頭被罷官免職結束。

  事情傳到清詞耳中時,她也只是一笑而過。

  還早著呢,現在大多數人沒出聲反對,只不過是沒威脅到他們的利益。

  在他們眼裡,不過是兩個閨閣女子,怎麼可能考得上進士。

  即便考上了,也不認為她們有多大作為。

  等明年考榜出來,估計又會是一陣鬧騰。

  8月初,各州府鄉試開始。

  8月下旬,正式出成績。

  沒有意外的,宋廷君和黃素馨都中了舉。

  她們兩個女子在一眾考生中實在突出,很快,不僅京城的人知道她們,周邊的城鎮都聽聞這次有兩個女子中了舉。

  這事,傳在男子眼裡,不過是多份談資,或是讚賞此兩女非常人,或是怒斥她們不守婦道。

  白簡行身為宋廷君的夫君,更是眾人調侃的對象。

  少不得會有人問他,你夫人竟去參加了科舉,你有什麼感受之類的話。

  鄉試風波很快被另一件大事取代,清詞先前讓人種下的兩萬畝新稻,早已成熟,產量出來,在京城引起軒然大波。

  最後,眾人發現這是皇后叫人弄出來的,臉上更是精彩紛呈。

  先前對她頗有怨言,甚至說她魅惑君心的人,此時臉都腫得老高。

  要是新稻能推廣,增產的糧食能多養活千百萬人,不知是一件多大的功德。

  這可是能流芳千古的!

  期間,自然有人要清詞把育稻方法奉獻出來,冠冕堂皇地說造福萬民,都被魏君顧駁回,說要清詞親自負責。

  朝堂一片烏煙瘴氣,從秋闈到現在,就沒消停過。

  不少人都意識到,後宮裡那位皇后娘娘,看著不聲不響,居然在暗中做出這麼多事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