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佛系作者懶得想標題,正文精彩放心入
李錦剛才握住苗若舒雙手之時,探過對方的脈門。
她的體內......竟無一分內力......
心愛的女子離開他之後,究竟過得好不好,他又如何會不知。
只不過,讓她服個軟,當真那麼難嗎?
二人目光互視,沉默無言了好一陣。
倒是苗若舒先開了口,「錦哥哥,你收手吧。」
李錦聞言,輕聲笑了笑,雙手握住苗若舒的雙肩,柔聲道,「小舒,你放心,用不了多久,我便能讓你成為這天晉最尊貴的女人......」
苗若舒推開肩上李錦的雙手,搖頭失笑,「你,真是瘋魔了......」
李錦冷笑,「便是瘋魔又如何,我只是拿回本該屬於我的東西。」
苗若舒轉身,背過李錦,不願面對他,只抿了抿唇,並未回應。
對於眼前這個男人,苗若舒早已無話可說。
爹娘因他慘死,一清師兄也沒逃過他的魔掌。
便是她,如今也要被他終生囚禁。
若非為了女兒,她也不願苟活於世。
「錦哥哥,如今你要如何,我自是管不著,只你不要忘了你答應過我的事情。」苗若舒忽然說道。
李錦為了讓心愛的女子留在身邊,親口向她保證過,無論如何,不會傷及她的女兒。
「小舒,你放心,我答應過你的事情,自是不會食言。」
李錦邁步上前,走向苗若舒的身側,又道,「只要......你乖乖的留在我的身邊。」
苗若舒側目,抬眼看向身側的李錦,淡然開口,「如今,我武功盡失,除了留在你的身邊,還能去哪兒呢?」
便是她如今沒有失去武功,如今被李錦困於此,怕是也難於逃脫對方的手掌心。
畢竟,這京郊的小院兒瞧著平常,但實際上,附近卻是埋伏了重重守衛。
李錦為了將苗若舒囚在身邊,著實費了不少的心思。
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
當年,苗若舒利用假死藥,騙過了李錦,甚至於讓陳嬤嬤幫她火葬掩飾。
當然,像李錦這樣的聰明人自是不會看不出端倪。
只不過,這麼多年來,他用了多少法子,始終尋不到她的任何蹤跡。
直到李若初回府,告訴李錦,有一個神秘姑姑教她練武識字。
神秘姑姑?
囿城的莊子本就是苗家的,李錦放任楊氏將李若初送至鄉下,甚至於派了探子一直在那處蹲守。
只不過,十年如一日,他派出去的探子始終沒有任何消息。
日子久遠,李錦心底的失望一次勝過一次。
沒承想,李若初的回府,讓他再次燃起了心底的希望。
他知道,他的小舒一定沒有死。
他也能篤定,他的小舒一定就在暗處看著自己的女兒。
如今,他終於得償所願,日夜牽掛的女子終於回到自己的身邊。
饒是她不願意跟自己回府,哪怕只是在這京郊的小院子,他也足夠心滿意足了。
二人便是這般沉默的待了一陣,李錦便離開了。
臨走之前,苗若舒忽然說了一句,「錦哥哥,萬事小心。」
忽而聽到苗若舒對自己的關懷,李錦的心中莫名有一種奇怪的東西在流動。
就像是久違的......親情......關懷......
一如,她將他撿回家那日所感所受......
李錦冷硬的輪廓柔和了幾分,給了苗若舒一個放心的眼神。
李錦笑了笑,「放心,一切都在我的掌握之中。」
苗若舒抿唇笑了笑,沒再說什麼。
---
這廂,李若初隨著秦時一道離開,去往未知的地方。
未免李若初玩花樣,秦時竟提出坐馬車,理由竟是不捨得她騎馬顛簸。
馬車的速度不快也不慢,因為李若初說她暈車。
當然,秦時只不過時看破不說破。
具體李若初所言暈車之說,大家心裡有數便好。
李若初的目的不過是想要給秦瑜留下足夠的時間來營救。
卻不想,秦時當真答應了她這無理的請求。
馬車上,李若初眼神幽幽的望著坐在對面的秦時,忍不住開口問,「你們的人,如今在哪兒?」
秦時倒也未曾隱瞞,只簡單的回應了兩個字,「雲洲城。」
李若初在腦子裡搜索了一下天晉的地圖,心中估摸著雲城大概的位置。
依著他們如今這個速度,到達雲洲城估計得要十來日。
李若初在心裡盤算著,阿飛回京稟報秦瑜,秦瑜派人追上來,得用多長時間。
粗粗算了算,只要繼續保持這個速度,秦瑜派來營救的人估計能在到達雲洲城之前,趕上他們的隊伍。
只不過,秦瑜的處境會變得很危險。
畢竟,如今,雲洲城已經成了秦時的地盤。
如此,李若初想著,還是自己想法子逃離才行。
李若初這廂腦子裡正在思索如何逃離,卻聽秦時忽然冷不丁的來了一句,「本王一早說過,他保護不了你。」
李若初挑起眉眼,看向秦瑜,「那又如何?」
秦時笑了笑,「本王說過,你隨時可以來到本王的身邊,在本王這裡,永遠有你的一席之地。」
李若初:「......」
「你的意思,你就能保護我?」李若初反問。
秦時勾唇一笑,「那是自然。」
李若初扭身,掀開車簾,扭頭去看窗外的景色。
嘴裡卻含糊不清的說了一句,「保護我?你連自身都難保......」
李若初的話,被秦時一字不落的聽了進去。
一時間,臉色陰沉的極為難看。
不過,到底並未當著李若初的面發作。
只不過,卻吩咐了外面的人加快了速度。
李若初直呼,「秦時,我說過我暈車。」
但聽秦時笑道,「本王不介意,將你打暈了,快馬加鞭帶你回雲洲城。」
李若初:「......」
--
金鑾殿。
今日的朝會已經持續了好幾個時辰。
大殿上方,秦瑜倚在龍椅上,伸手揉著眉心。
新皇登基,本就根基不穩,人心不齊。
加之前些日子,皇上失蹤的消息傳遍了整個京城,皇城內外更是動盪不安。
如今,皇上平安歸來,總算平息了謠言。
只不過,如今當務之急,卻是匈奴食言,連破天晉數座城池。
可謂是來勢洶洶,令人內心生懼。
殿內吵成了一團,皆在為推舉誰帶兵破敵。
畢竟,敵方百萬大軍來勢洶洶,天晉短時間內根本來不及調兵救援。
面對吵作一團的朝堂,秦瑜忽然開口,「匈奴大軍已達雲洲城,朕決定,親自去會會他們。」
此言一出,滿堂鴉雀無聲。
皇上,這是要御駕親征......
立刻便有大臣上前諫言,「皇上,微臣以為,此舉萬萬不可,如今朝堂局勢不穩,皇上身為一國之君,切不可親身涉險......」
這話一出,立刻便有反方相駁,「微臣以為,如今匈奴大軍此番連破數座城池,令得我方軍心不穩,如若皇上能夠御駕親征,必能重振軍心......」
又有一大臣上前諫言,「微臣以為,這匈奴數月前才大敗天晉,這才短短几月功夫,戰鬥力為何如此突飛猛進,莫不是咱們天晉有內應......」
事實上,秦時勾結匈奴,大舉進宮天晉的消息,目前還少有人知。
秦瑜得到的,也不過是他自身的渠道所得知的消息。
據他所得消息,對方也並非有百萬大軍,實則頂多不過五六十萬人馬。
號稱百萬雄獅,到底不過是虛張聲勢罷了。
不過說到底,此番匈奴人借著秦時的力量,可謂是如虎添翼。
這五六十萬大軍,匈奴人占據的頂多不過二十萬人馬,加上鎮南大將軍的舊部約摸二十來萬,統共四十萬大軍。
另外,從前淑貴妃和杜相私下練兵,約摸十多萬人手。
所有的人馬集結在一起,才有了那般壯碩的隊伍。
有內應這話一出,朝堂之上立即噤聲。
朝堂之內,消息靈通的,估計也得到秦時叛國的消息。
只不過,面對如今的局勢,並未有人敢多說什麼。
朝堂時,沉默了一陣,秦瑜又道,「來人,傳張飛覲見。」
話音落,便有高公公傳話,命人去喊了張飛。
張飛,原本隨同寧昌候一道在北境鎮守邊疆,後在北境立了大功,被先皇調回京城禁軍做副統領。
待得張飛入了朝堂,但聽秦瑜道,「張副統領,朕封你為鎮國大將軍,帶領百萬大軍以抗匈奴。」
鎮國大將軍,乃當朝一品武將。
突如其來的封賞讓張飛有些受寵若驚,只對著當今皇上磕頭謝恩,「微臣謝主隆恩,此行對抗匈奴大軍,定不負皇上厚望。」
秦瑜點頭,「很好,此番,朕會隨愛卿一道而去。」
張飛道,「微臣領命。」
眾大臣驚!!!
立刻便有武將不服,「皇上,老臣以為,張副統領還太年輕,戰場經驗不夠,且不足以擔當此大任。」
秦瑜淡淡的瞥了一眼那位老臣,反問道,「莫非愛卿想要毛遂自薦?」
那位老臣立刻搖頭,「老臣年邁,恐力不從心......」
話還未說完,便聽秦瑜截斷,「既然愛卿力不從心,朕以為張大將軍年輕且有多年征戰經驗,此番與匈奴一戰,張大將軍是最適合的人選。」
說完,秦瑜最後拍板,「此事朕意已決,無需再議。」
秦瑜一口一個張大將軍,便是有人心存妒忌,或帶有懷疑的,此刻也不敢多說什麼。
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們心中皆有數,當今皇上雖是新皇登基,可手段雷霆,處理事情從不拖泥帶水。
至少登基以來,漸漸穩固根基,無人能輕易撼動他的聲威。
出征的日子定在明日一早,秦瑜已經朝眾人說著,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秦瑜剛起身,欲離開。
便見大殿外一個渾身是血的男子沖了進來。
眾人見狀大駭,待看清來人,眾人愣怔在原地。
此人正是御前侍衛......
眾位大臣議論紛紛,有的讓緊忙傳大夫,有的在議論到底發生了何事,御前侍衛怎的會落到這般境地。
當秦瑜看到阿飛時,立刻意識到情況不妙。
緊忙邁下台階,疾步沖向阿飛的方向。
阿飛忍痛對著皇上跪拜,「皇上,大事不妙......」
秦瑜凝眉,只冷聲問道,「她人呢?」
阿飛痛心疾首,重重的在地板上磕了一個頭,「奴才有罪,未能保護好若初姑娘,若初姑娘被平南親王劫走了......」
聞言,秦瑜的臉色頓時陰沉如墨。
眾人聞言,一個個臉色皆顯驚詫。
平南親王?
片刻之後,秦瑜下令,「張大將軍聽令,速速調百萬大軍,今日戌時準時出發。」
「末將領命。」張大將軍拱手領命。
秦瑜冷冷的掃了一眼大殿內,眾位大臣各異的臉色,抬腳邁出了大殿。
阿飛兩眼一翻,直接暈過去了。
李若初的擔心到底是應了,秦時果然沒有輕易放過阿飛。
阿飛帶著一眾隱衛在趕回京城的途中,遭遇一夥黑衣人的襲擊。
兩方血拼到底,誰也沒占到便宜,只阿飛一人最後幾乎是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
至於阿飛渾身是血,大多是敵人的血。
而他,也只在李若初還未分手時,後背受了較為嚴重的劍傷。
---
李若初這廂,自秦時吩咐快馬加鞭趕往雲洲城之後,李若初一句話也沒說過。
只眯著雙眼,一直在想法子看有沒有機會逃走。
期間,終於讓李若初逮住了一次機會。
路過深山,李若初忽然肚子疼,想要方便,好說歹說秦時同意了讓她去小樹林。
而且,沒讓人跟著。
畢竟,李若初說了,有人在附近,她沒法兒方便。
事實上,李若初並非真肚子疼,只不過在找機會逃跑而已。
李若初獨自入了小樹林,恰巧遇上了一隻野兔。
李若初拿藤條綁住兔子,故意製作出動靜,李若初則順著一條隱秘的小道想要溜之大吉。
不過,事情並未像她想像的那般順利。
她才溜了一小段兒,便被人捉了個現行。
李若初自知沒法兒逃離,也不跟人打鬥,只稱自己不過是迷路了,壓根兒沒打算逃離。
再次回到馬車上時,秦時自袖口掏出一個小紙包。
晃了晃手裡的小紙包,挑眉對李若初冷冷一笑,「你若執意離開,本王自有法子讓你留在本王身邊......」
李若初蹙眉,看向秦時手裡的小紙包,「你什麼意思?」
秦時倚在車廂,慵懶一笑,「這藥名喚軟筋散,本王想著,服了它,想來你應該能變得溫順一些......」
李若初下意識的伸手去奪,秦時手上一揚,便輕易躲過。
「你到底想要怎麼樣?」李若初的臉上的神情明顯不悅。
秦時笑了笑,將手裡的藥包收進了袖口,「本王說過,本王喜歡你。」
抬眼看向李若初,伸手,隔空對著李若初臉頰的輪廓畫了個弧度。
又道,「本王不過是想要將喜歡的女子留在身邊而已......」
聞言,李若初失笑,「我也說過,我當你是朋友。」
挑了挑眉,又道,「至於你所說的,不過是想要將喜歡的女子留在身邊,呵,我可不是小孩子,那麼容易哄。」
「那你以為,我將你留在身邊還能有什麼目的?」秦時忽然反問。
秦時這般一說,李若初一時語塞。
將她當作籌碼,用她來威脅秦瑜,這樣的話,她可輕易說不出口。
李若初扭頭看向一側,不願再多說。
秦時只盯著眼前的女子,不願錯開一眼。
只要能將她留在身邊,他願意不惜一切代價。
秦時備了軟筋散,目的是為了防止李若初一門心思想要逃脫。
可到底沒忍心,對她下手。
更何況,一路上,李若初還算乖順。
路程行到一半,秦時棄了馬車,換乘了快馬。
連夜打馬離開,好似生怕後面的人追上來似的。
李若初與秦時同乘一匹快馬,且被蒙上了雙眼。
李若初根本沒能尋找到合適的機會給人發出信號。
便這般,一路奔騰,直達雲洲城。
約摸有七八日的路程,李若初隨著秦時一道入了雲洲城的大營。
李若初直接被人塞進了一間帳篷,並派了重兵把手。
入營之際,李若初四面環視了一眼秦時的營隊,一望無際,隊伍著實龐大。
被囚在營帳內的李若初,倒是有把握衝出營帳,可並無把握闖出軍營。
是以,李若初只能乖乖的待在營帳,寸步不得離開。
李若初入了營帳,秦時派人送來吃的。
看著豐盛的飯食,李若初卻一點兒胃口也沒有。
她不能肯定,阿飛能不能順利的抵達京城。
若是順利抵達京城,秦瑜又是否已經得知了她被擄來匈奴大營的事情。
秦瑜知道她被擄走,又做出了什麼樣的決策。
雖李若初並不是個有多大奉獻精神的人。
可此刻,事關國情,李若初卻並不希望秦瑜做出錯誤的決定。
至於,何為錯誤的決定,李若初自個兒也說不上來。
李若初的營帳就在秦時營帳的對面,是以,對面的動靜,她也是能知曉一二的。
是夜,李若初親眼瞧著好些人聚集在她對面的營帳內。
一部分是匈奴人士,另一部分則是中原人士。
李若初眯了眯眸子,目光透過門帘的縫隙,緊緊的盯著對面的動靜。
看來,秦時當真是與匈奴人勾結在一起。
李若初嘆了一聲,心道:秦時啊秦時,你好生糊塗啊......
好好的王爺不做,為何偏要做那判國之賊,受世人譴責。
那麼,到底秦時與匈奴人定下了什麼樣的盟約.....
秦時的目的又是什麼?皇位,天晉的江山?復仇?
那些匈奴人的目的又是什麼?天晉的領土?
這些,都只不過是李若初一人的猜測,具體情況如何,李若初不得而知。
那些人進了對面的營帳之後,李若初並不能聽清對面在議論什麼事情。
李若初放下帘子,轉身回了營帳內。
剛端了茶水淺抿了一口,李若初便聽到外面營帳門口傳來動靜。
李若初聽的很清楚,說話的是個女子。
且這個聲音,聽起來的確有些耳熟。
不待李若初回想起這耳熟的聲音,營帳的帘子便被人掀開了。
自外面走進來一個身著赤色長裙,身材曼妙的女子,下巴微微揚著,頗有一副誰都不放在眼裡的架勢。
李若初看見來人,訝異出聲,「孟小姐,你怎麼會在這兒?」
李若初詫異,來人居然是孟心怡,鎮國大將軍最為疼寵的四女兒。
孟心怡揚著下巴,斜眼對李若初上下打量了一陣,十分不客氣的在李若初的對面落座。
又很自來熟的直接在矮几上,自己斟了一杯茶水,隨即一飲而盡。
見對方似乎心情不佳,也不說話,李若初也不著急,耐著性子等她開口。
畢竟,她可不相信,孟心怡來這兒是純想找她喝茶的。
一側唇角微微一勾,抬眼看向李若初,眸中閃著濃濃的三分不屑,七分怨懟,「為什麼,你為什麼要來這兒?」
李若初聞言,只覺得有些好笑。
她不答反問,「孟四小姐以為,我為什麼會來到這兒?」
李若初抵達營帳才多大一會兒,不過一盞茶的功夫,這個孟心怡便找上門來。
她為什麼會來這兒,孟心怡只怕再清楚不過了。
李若初不按常理出牌,被她這般一反問,孟心怡反倒一時語塞。
握住茶盞的雙手猛然一僵,似乎被人猛然戳中了痛處。
手上一用力,手中的杯子竟生生在她手中碎裂成片。
登時,瓷器碎片便刺進了她的皮肉,一時間,她的雙手血流不止......
可孟心怡,卻似乎並不覺痛,雙手仍舊保持著握著茶盞的姿勢......
只不過,身子卻在微微顫抖......
李若初瞧著孟心怡被鮮血染紅的雙手,目露疑惑,有些不解。
這孟心怡......
忍不住出口關懷,「孟小姐,你......沒事兒吧?有什麼事兒......好好說?」
孟心怡猛然瞪向李若初,雙眼猩紅,「少在這裡假惺惺,你這賤人......」
嘴裡說著,帶著瓷器碎片,被鮮血染紅的手便要朝李若初揮過來......
李若初一愣,身子本能的便要避開。
不過,卻在她避開之前,營帳內忽而閃進一道身影。
一隻結實有力的胳膊,擋住了孟心怡揮過來的手......
只不過,手上的血卻濺了兩滴在李若初白皙的臉頰上。
「孟心怡,你幹什麼?」秦時沖孟心怡低聲呵斥。
孟心怡沒想到秦時會忽然過來,他......他不是在與眾位將軍商量緊要軍事......怎麼會忽然過來......
「我......」面對秦時的呵斥,孟心怡眼裡含著淚花,心裡委屈極了。
「殿下......我,我不是故意的,我就是來看看若初......」
孟心怡腳下上前兩步,兩手親密的挽著秦時的胳膊,想要解釋。
秦時卻一把甩開孟心怡的手,臉色黑沉,看了一眼孟心怡滿手的鮮血,目露不耐。
抬眼怒視著孟心怡,低聲警告,「孟心怡,我警告你,不准動她一根汗毛。」
面對秦時的警告,孟心怡眼裡的淚水無聲滑落。
抹了櫻色唇脂的小嘴兒張了張,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像是忍耐了極大的委屈,又將所有的委屈都咽進肚裡。
李若初在一旁都看得怔住了,一時間不知道說什麼好。
孟心怡想來是愛著秦時的,而且這份愛在李若初看來愛得很是卑微。
至於原本在對面商量要事的秦時,得知到她這邊的動靜,第一時間趕來相護。
這份情誼,讓李若初一時間有點兒不知所從。
像是怕秦時不相信,孟心怡忽然走向李若初,親密的挽著李若初的胳膊。
又對秦時露出討好的笑容,「殿下,我們真的很好,殿下若是不信,可以問若初......」
說完,又抬眼淚汪汪的眼睛看向李若初,眼神中充滿了祈求。
不待秦時開口,李若初便先開了口。
她伸手拍了拍孟心怡的胳膊,以示安慰。
又對秦時彎著眉眼笑了笑,「沒事兒,你去忙吧,你放心,我們挺好的。」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嫡女歸來之步步傾心>,百度搜索「 」看小說,還是這裡好
她的體內......竟無一分內力......
心愛的女子離開他之後,究竟過得好不好,他又如何會不知。
只不過,讓她服個軟,當真那麼難嗎?
二人目光互視,沉默無言了好一陣。
倒是苗若舒先開了口,「錦哥哥,你收手吧。」
李錦聞言,輕聲笑了笑,雙手握住苗若舒的雙肩,柔聲道,「小舒,你放心,用不了多久,我便能讓你成為這天晉最尊貴的女人......」
苗若舒推開肩上李錦的雙手,搖頭失笑,「你,真是瘋魔了......」
李錦冷笑,「便是瘋魔又如何,我只是拿回本該屬於我的東西。」
苗若舒轉身,背過李錦,不願面對他,只抿了抿唇,並未回應。
對於眼前這個男人,苗若舒早已無話可說。
爹娘因他慘死,一清師兄也沒逃過他的魔掌。
便是她,如今也要被他終生囚禁。
若非為了女兒,她也不願苟活於世。
「錦哥哥,如今你要如何,我自是管不著,只你不要忘了你答應過我的事情。」苗若舒忽然說道。
李錦為了讓心愛的女子留在身邊,親口向她保證過,無論如何,不會傷及她的女兒。
「小舒,你放心,我答應過你的事情,自是不會食言。」
李錦邁步上前,走向苗若舒的身側,又道,「只要......你乖乖的留在我的身邊。」
苗若舒側目,抬眼看向身側的李錦,淡然開口,「如今,我武功盡失,除了留在你的身邊,還能去哪兒呢?」
便是她如今沒有失去武功,如今被李錦困於此,怕是也難於逃脫對方的手掌心。
畢竟,這京郊的小院兒瞧著平常,但實際上,附近卻是埋伏了重重守衛。
李錦為了將苗若舒囚在身邊,著實費了不少的心思。
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
當年,苗若舒利用假死藥,騙過了李錦,甚至於讓陳嬤嬤幫她火葬掩飾。
當然,像李錦這樣的聰明人自是不會看不出端倪。
只不過,這麼多年來,他用了多少法子,始終尋不到她的任何蹤跡。
直到李若初回府,告訴李錦,有一個神秘姑姑教她練武識字。
神秘姑姑?
囿城的莊子本就是苗家的,李錦放任楊氏將李若初送至鄉下,甚至於派了探子一直在那處蹲守。
只不過,十年如一日,他派出去的探子始終沒有任何消息。
日子久遠,李錦心底的失望一次勝過一次。
沒承想,李若初的回府,讓他再次燃起了心底的希望。
他知道,他的小舒一定沒有死。
他也能篤定,他的小舒一定就在暗處看著自己的女兒。
如今,他終於得償所願,日夜牽掛的女子終於回到自己的身邊。
饒是她不願意跟自己回府,哪怕只是在這京郊的小院子,他也足夠心滿意足了。
二人便是這般沉默的待了一陣,李錦便離開了。
臨走之前,苗若舒忽然說了一句,「錦哥哥,萬事小心。」
忽而聽到苗若舒對自己的關懷,李錦的心中莫名有一種奇怪的東西在流動。
就像是久違的......親情......關懷......
一如,她將他撿回家那日所感所受......
李錦冷硬的輪廓柔和了幾分,給了苗若舒一個放心的眼神。
李錦笑了笑,「放心,一切都在我的掌握之中。」
苗若舒抿唇笑了笑,沒再說什麼。
---
這廂,李若初隨著秦時一道離開,去往未知的地方。
未免李若初玩花樣,秦時竟提出坐馬車,理由竟是不捨得她騎馬顛簸。
馬車的速度不快也不慢,因為李若初說她暈車。
當然,秦時只不過時看破不說破。
具體李若初所言暈車之說,大家心裡有數便好。
李若初的目的不過是想要給秦瑜留下足夠的時間來營救。
卻不想,秦時當真答應了她這無理的請求。
馬車上,李若初眼神幽幽的望著坐在對面的秦時,忍不住開口問,「你們的人,如今在哪兒?」
秦時倒也未曾隱瞞,只簡單的回應了兩個字,「雲洲城。」
李若初在腦子裡搜索了一下天晉的地圖,心中估摸著雲城大概的位置。
依著他們如今這個速度,到達雲洲城估計得要十來日。
李若初在心裡盤算著,阿飛回京稟報秦瑜,秦瑜派人追上來,得用多長時間。
粗粗算了算,只要繼續保持這個速度,秦瑜派來營救的人估計能在到達雲洲城之前,趕上他們的隊伍。
只不過,秦瑜的處境會變得很危險。
畢竟,如今,雲洲城已經成了秦時的地盤。
如此,李若初想著,還是自己想法子逃離才行。
李若初這廂腦子裡正在思索如何逃離,卻聽秦時忽然冷不丁的來了一句,「本王一早說過,他保護不了你。」
李若初挑起眉眼,看向秦瑜,「那又如何?」
秦時笑了笑,「本王說過,你隨時可以來到本王的身邊,在本王這裡,永遠有你的一席之地。」
李若初:「......」
「你的意思,你就能保護我?」李若初反問。
秦時勾唇一笑,「那是自然。」
李若初扭身,掀開車簾,扭頭去看窗外的景色。
嘴裡卻含糊不清的說了一句,「保護我?你連自身都難保......」
李若初的話,被秦時一字不落的聽了進去。
一時間,臉色陰沉的極為難看。
不過,到底並未當著李若初的面發作。
只不過,卻吩咐了外面的人加快了速度。
李若初直呼,「秦時,我說過我暈車。」
但聽秦時笑道,「本王不介意,將你打暈了,快馬加鞭帶你回雲洲城。」
李若初:「......」
--
金鑾殿。
今日的朝會已經持續了好幾個時辰。
大殿上方,秦瑜倚在龍椅上,伸手揉著眉心。
新皇登基,本就根基不穩,人心不齊。
加之前些日子,皇上失蹤的消息傳遍了整個京城,皇城內外更是動盪不安。
如今,皇上平安歸來,總算平息了謠言。
只不過,如今當務之急,卻是匈奴食言,連破天晉數座城池。
可謂是來勢洶洶,令人內心生懼。
殿內吵成了一團,皆在為推舉誰帶兵破敵。
畢竟,敵方百萬大軍來勢洶洶,天晉短時間內根本來不及調兵救援。
面對吵作一團的朝堂,秦瑜忽然開口,「匈奴大軍已達雲洲城,朕決定,親自去會會他們。」
此言一出,滿堂鴉雀無聲。
皇上,這是要御駕親征......
立刻便有大臣上前諫言,「皇上,微臣以為,此舉萬萬不可,如今朝堂局勢不穩,皇上身為一國之君,切不可親身涉險......」
這話一出,立刻便有反方相駁,「微臣以為,如今匈奴大軍此番連破數座城池,令得我方軍心不穩,如若皇上能夠御駕親征,必能重振軍心......」
又有一大臣上前諫言,「微臣以為,這匈奴數月前才大敗天晉,這才短短几月功夫,戰鬥力為何如此突飛猛進,莫不是咱們天晉有內應......」
事實上,秦時勾結匈奴,大舉進宮天晉的消息,目前還少有人知。
秦瑜得到的,也不過是他自身的渠道所得知的消息。
據他所得消息,對方也並非有百萬大軍,實則頂多不過五六十萬人馬。
號稱百萬雄獅,到底不過是虛張聲勢罷了。
不過說到底,此番匈奴人借著秦時的力量,可謂是如虎添翼。
這五六十萬大軍,匈奴人占據的頂多不過二十萬人馬,加上鎮南大將軍的舊部約摸二十來萬,統共四十萬大軍。
另外,從前淑貴妃和杜相私下練兵,約摸十多萬人手。
所有的人馬集結在一起,才有了那般壯碩的隊伍。
有內應這話一出,朝堂之上立即噤聲。
朝堂之內,消息靈通的,估計也得到秦時叛國的消息。
只不過,面對如今的局勢,並未有人敢多說什麼。
朝堂時,沉默了一陣,秦瑜又道,「來人,傳張飛覲見。」
話音落,便有高公公傳話,命人去喊了張飛。
張飛,原本隨同寧昌候一道在北境鎮守邊疆,後在北境立了大功,被先皇調回京城禁軍做副統領。
待得張飛入了朝堂,但聽秦瑜道,「張副統領,朕封你為鎮國大將軍,帶領百萬大軍以抗匈奴。」
鎮國大將軍,乃當朝一品武將。
突如其來的封賞讓張飛有些受寵若驚,只對著當今皇上磕頭謝恩,「微臣謝主隆恩,此行對抗匈奴大軍,定不負皇上厚望。」
秦瑜點頭,「很好,此番,朕會隨愛卿一道而去。」
張飛道,「微臣領命。」
眾大臣驚!!!
立刻便有武將不服,「皇上,老臣以為,張副統領還太年輕,戰場經驗不夠,且不足以擔當此大任。」
秦瑜淡淡的瞥了一眼那位老臣,反問道,「莫非愛卿想要毛遂自薦?」
那位老臣立刻搖頭,「老臣年邁,恐力不從心......」
話還未說完,便聽秦瑜截斷,「既然愛卿力不從心,朕以為張大將軍年輕且有多年征戰經驗,此番與匈奴一戰,張大將軍是最適合的人選。」
說完,秦瑜最後拍板,「此事朕意已決,無需再議。」
秦瑜一口一個張大將軍,便是有人心存妒忌,或帶有懷疑的,此刻也不敢多說什麼。
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們心中皆有數,當今皇上雖是新皇登基,可手段雷霆,處理事情從不拖泥帶水。
至少登基以來,漸漸穩固根基,無人能輕易撼動他的聲威。
出征的日子定在明日一早,秦瑜已經朝眾人說著,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秦瑜剛起身,欲離開。
便見大殿外一個渾身是血的男子沖了進來。
眾人見狀大駭,待看清來人,眾人愣怔在原地。
此人正是御前侍衛......
眾位大臣議論紛紛,有的讓緊忙傳大夫,有的在議論到底發生了何事,御前侍衛怎的會落到這般境地。
當秦瑜看到阿飛時,立刻意識到情況不妙。
緊忙邁下台階,疾步沖向阿飛的方向。
阿飛忍痛對著皇上跪拜,「皇上,大事不妙......」
秦瑜凝眉,只冷聲問道,「她人呢?」
阿飛痛心疾首,重重的在地板上磕了一個頭,「奴才有罪,未能保護好若初姑娘,若初姑娘被平南親王劫走了......」
聞言,秦瑜的臉色頓時陰沉如墨。
眾人聞言,一個個臉色皆顯驚詫。
平南親王?
片刻之後,秦瑜下令,「張大將軍聽令,速速調百萬大軍,今日戌時準時出發。」
「末將領命。」張大將軍拱手領命。
秦瑜冷冷的掃了一眼大殿內,眾位大臣各異的臉色,抬腳邁出了大殿。
阿飛兩眼一翻,直接暈過去了。
李若初的擔心到底是應了,秦時果然沒有輕易放過阿飛。
阿飛帶著一眾隱衛在趕回京城的途中,遭遇一夥黑衣人的襲擊。
兩方血拼到底,誰也沒占到便宜,只阿飛一人最後幾乎是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
至於阿飛渾身是血,大多是敵人的血。
而他,也只在李若初還未分手時,後背受了較為嚴重的劍傷。
---
李若初這廂,自秦時吩咐快馬加鞭趕往雲洲城之後,李若初一句話也沒說過。
只眯著雙眼,一直在想法子看有沒有機會逃走。
期間,終於讓李若初逮住了一次機會。
路過深山,李若初忽然肚子疼,想要方便,好說歹說秦時同意了讓她去小樹林。
而且,沒讓人跟著。
畢竟,李若初說了,有人在附近,她沒法兒方便。
事實上,李若初並非真肚子疼,只不過在找機會逃跑而已。
李若初獨自入了小樹林,恰巧遇上了一隻野兔。
李若初拿藤條綁住兔子,故意製作出動靜,李若初則順著一條隱秘的小道想要溜之大吉。
不過,事情並未像她想像的那般順利。
她才溜了一小段兒,便被人捉了個現行。
李若初自知沒法兒逃離,也不跟人打鬥,只稱自己不過是迷路了,壓根兒沒打算逃離。
再次回到馬車上時,秦時自袖口掏出一個小紙包。
晃了晃手裡的小紙包,挑眉對李若初冷冷一笑,「你若執意離開,本王自有法子讓你留在本王身邊......」
李若初蹙眉,看向秦時手裡的小紙包,「你什麼意思?」
秦時倚在車廂,慵懶一笑,「這藥名喚軟筋散,本王想著,服了它,想來你應該能變得溫順一些......」
李若初下意識的伸手去奪,秦時手上一揚,便輕易躲過。
「你到底想要怎麼樣?」李若初的臉上的神情明顯不悅。
秦時笑了笑,將手裡的藥包收進了袖口,「本王說過,本王喜歡你。」
抬眼看向李若初,伸手,隔空對著李若初臉頰的輪廓畫了個弧度。
又道,「本王不過是想要將喜歡的女子留在身邊而已......」
聞言,李若初失笑,「我也說過,我當你是朋友。」
挑了挑眉,又道,「至於你所說的,不過是想要將喜歡的女子留在身邊,呵,我可不是小孩子,那麼容易哄。」
「那你以為,我將你留在身邊還能有什麼目的?」秦時忽然反問。
秦時這般一說,李若初一時語塞。
將她當作籌碼,用她來威脅秦瑜,這樣的話,她可輕易說不出口。
李若初扭頭看向一側,不願再多說。
秦時只盯著眼前的女子,不願錯開一眼。
只要能將她留在身邊,他願意不惜一切代價。
秦時備了軟筋散,目的是為了防止李若初一門心思想要逃脫。
可到底沒忍心,對她下手。
更何況,一路上,李若初還算乖順。
路程行到一半,秦時棄了馬車,換乘了快馬。
連夜打馬離開,好似生怕後面的人追上來似的。
李若初與秦時同乘一匹快馬,且被蒙上了雙眼。
李若初根本沒能尋找到合適的機會給人發出信號。
便這般,一路奔騰,直達雲洲城。
約摸有七八日的路程,李若初隨著秦時一道入了雲洲城的大營。
李若初直接被人塞進了一間帳篷,並派了重兵把手。
入營之際,李若初四面環視了一眼秦時的營隊,一望無際,隊伍著實龐大。
被囚在營帳內的李若初,倒是有把握衝出營帳,可並無把握闖出軍營。
是以,李若初只能乖乖的待在營帳,寸步不得離開。
李若初入了營帳,秦時派人送來吃的。
看著豐盛的飯食,李若初卻一點兒胃口也沒有。
她不能肯定,阿飛能不能順利的抵達京城。
若是順利抵達京城,秦瑜又是否已經得知了她被擄來匈奴大營的事情。
秦瑜知道她被擄走,又做出了什麼樣的決策。
雖李若初並不是個有多大奉獻精神的人。
可此刻,事關國情,李若初卻並不希望秦瑜做出錯誤的決定。
至於,何為錯誤的決定,李若初自個兒也說不上來。
李若初的營帳就在秦時營帳的對面,是以,對面的動靜,她也是能知曉一二的。
是夜,李若初親眼瞧著好些人聚集在她對面的營帳內。
一部分是匈奴人士,另一部分則是中原人士。
李若初眯了眯眸子,目光透過門帘的縫隙,緊緊的盯著對面的動靜。
看來,秦時當真是與匈奴人勾結在一起。
李若初嘆了一聲,心道:秦時啊秦時,你好生糊塗啊......
好好的王爺不做,為何偏要做那判國之賊,受世人譴責。
那麼,到底秦時與匈奴人定下了什麼樣的盟約.....
秦時的目的又是什麼?皇位,天晉的江山?復仇?
那些匈奴人的目的又是什麼?天晉的領土?
這些,都只不過是李若初一人的猜測,具體情況如何,李若初不得而知。
那些人進了對面的營帳之後,李若初並不能聽清對面在議論什麼事情。
李若初放下帘子,轉身回了營帳內。
剛端了茶水淺抿了一口,李若初便聽到外面營帳門口傳來動靜。
李若初聽的很清楚,說話的是個女子。
且這個聲音,聽起來的確有些耳熟。
不待李若初回想起這耳熟的聲音,營帳的帘子便被人掀開了。
自外面走進來一個身著赤色長裙,身材曼妙的女子,下巴微微揚著,頗有一副誰都不放在眼裡的架勢。
李若初看見來人,訝異出聲,「孟小姐,你怎麼會在這兒?」
李若初詫異,來人居然是孟心怡,鎮國大將軍最為疼寵的四女兒。
孟心怡揚著下巴,斜眼對李若初上下打量了一陣,十分不客氣的在李若初的對面落座。
又很自來熟的直接在矮几上,自己斟了一杯茶水,隨即一飲而盡。
見對方似乎心情不佳,也不說話,李若初也不著急,耐著性子等她開口。
畢竟,她可不相信,孟心怡來這兒是純想找她喝茶的。
一側唇角微微一勾,抬眼看向李若初,眸中閃著濃濃的三分不屑,七分怨懟,「為什麼,你為什麼要來這兒?」
李若初聞言,只覺得有些好笑。
她不答反問,「孟四小姐以為,我為什麼會來到這兒?」
李若初抵達營帳才多大一會兒,不過一盞茶的功夫,這個孟心怡便找上門來。
她為什麼會來這兒,孟心怡只怕再清楚不過了。
李若初不按常理出牌,被她這般一反問,孟心怡反倒一時語塞。
握住茶盞的雙手猛然一僵,似乎被人猛然戳中了痛處。
手上一用力,手中的杯子竟生生在她手中碎裂成片。
登時,瓷器碎片便刺進了她的皮肉,一時間,她的雙手血流不止......
可孟心怡,卻似乎並不覺痛,雙手仍舊保持著握著茶盞的姿勢......
只不過,身子卻在微微顫抖......
李若初瞧著孟心怡被鮮血染紅的雙手,目露疑惑,有些不解。
這孟心怡......
忍不住出口關懷,「孟小姐,你......沒事兒吧?有什麼事兒......好好說?」
孟心怡猛然瞪向李若初,雙眼猩紅,「少在這裡假惺惺,你這賤人......」
嘴裡說著,帶著瓷器碎片,被鮮血染紅的手便要朝李若初揮過來......
李若初一愣,身子本能的便要避開。
不過,卻在她避開之前,營帳內忽而閃進一道身影。
一隻結實有力的胳膊,擋住了孟心怡揮過來的手......
只不過,手上的血卻濺了兩滴在李若初白皙的臉頰上。
「孟心怡,你幹什麼?」秦時沖孟心怡低聲呵斥。
孟心怡沒想到秦時會忽然過來,他......他不是在與眾位將軍商量緊要軍事......怎麼會忽然過來......
「我......」面對秦時的呵斥,孟心怡眼裡含著淚花,心裡委屈極了。
「殿下......我,我不是故意的,我就是來看看若初......」
孟心怡腳下上前兩步,兩手親密的挽著秦時的胳膊,想要解釋。
秦時卻一把甩開孟心怡的手,臉色黑沉,看了一眼孟心怡滿手的鮮血,目露不耐。
抬眼怒視著孟心怡,低聲警告,「孟心怡,我警告你,不准動她一根汗毛。」
面對秦時的警告,孟心怡眼裡的淚水無聲滑落。
抹了櫻色唇脂的小嘴兒張了張,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像是忍耐了極大的委屈,又將所有的委屈都咽進肚裡。
李若初在一旁都看得怔住了,一時間不知道說什麼好。
孟心怡想來是愛著秦時的,而且這份愛在李若初看來愛得很是卑微。
至於原本在對面商量要事的秦時,得知到她這邊的動靜,第一時間趕來相護。
這份情誼,讓李若初一時間有點兒不知所從。
像是怕秦時不相信,孟心怡忽然走向李若初,親密的挽著李若初的胳膊。
又對秦時露出討好的笑容,「殿下,我們真的很好,殿下若是不信,可以問若初......」
說完,又抬眼淚汪汪的眼睛看向李若初,眼神中充滿了祈求。
不待秦時開口,李若初便先開了口。
她伸手拍了拍孟心怡的胳膊,以示安慰。
又對秦時彎著眉眼笑了笑,「沒事兒,你去忙吧,你放心,我們挺好的。」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嫡女歸來之步步傾心>,百度搜索「 」看小說,還是這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