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與我無關?告訴你,這事我管定了!”蘇子岑寒眸聚著怒氣。

  “蘇子岑,你聽好了:以後我的事情輪不到你來管。明白嗎?我不要你管!”我一字一頓的說完,忿恨地瞪了蘇子岑一眼,轉身向內宅跑去,庭院中只留怔愣的爸爸和蘇姨,還有可惡的蘇子岑。

  事情就這樣無聲無息過去了。過了元旦假期,再上學的時候,朱鈺只和我談些學習的事情,態度明顯和我疏離了一些。暗自猜想可能是因為我沒有對他的書信做出反應吧!可是,別說我沒有把信的內容看完整,即使看完整了,我該做出怎樣的回應呢?或是真的如蘇子岑所說的那些內容,是一封表白情書,我又該有怎樣的回應?情書不止一次收到,都被我原封不動地退了回去;早戀,卻是我從沒想過的。而蘇子岑不問清楚便如此詆毀我,心裡感到非常委屈,可這種委屈又如鯁在喉,找不到可以傾訴的人。

  至於和蘇子岑的關係,則是前所未有的糟糕。雖然他仍然會每天來接我放學,主動示好,但我視而不見,始終沒有和他說話,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了春節。當他再次牽起我的手,一起去寺里聽鐘聲的時候,我的心便不再倔強堅持;當他放低姿態說出“對不起”的時候,我多日的積怨便消散於風中;當他說不會理會我的警告,對我要管一輩子的時候,一種說不清的情愫在悸/動的心頭蔓延開來。只是那時的我,沒有深切體會其中的含義,總以為就是這樣了,我們都在各自的軌道上行進著,哪曾想,一次偏離,便是一生的改變……

  第六卷 流年

  懂事之前,情動以後,長不過一天,那一年讓一生改變……

  第六十一章媽媽日記-景行靜逸一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絕對絕對不會走上閣樓,不會為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打開一直珍藏的檀木盒子。如果沒有打開那隻盒子,我也就不會看到媽媽的日記,如果沒有看到媽媽的日記,我的人生軌跡也就不會如此曲折多變。

  可是,一切只是如果。時光終究不會迴轉,命中注定要發生的,在註定的地方,在註定的時間,終會一觸而發,猶如潘多拉的盒子被打開一般。

  十八歲,法定成人年齡,意味著將褪去幼稚走向成熟,將步入成年人的行列。生日過後,爸爸給了我一張銀行卡,說是為我保管多年,只等到十八歲到來這一天,交給我自己支配。我懵懂地接過,還不知道該怎樣打算,只是小心地收到錢夾里存放起來。

  再過一周就要高考了,學校已經給我們放了假,留在家裡做些複習或是考前準備。六月初的江南,正是枇杷應市的時候,天氣雖然熱了起來,但不會感覺太悶。偶爾飄來一陣細雨,灑落滿地,滌去浮塵後停歇,空氣中便會飄蕩著絲絲清潤。

  今天是周五,爸爸、蘇姨和蘇子岑都去上班,留我一人在家複習功課。蘇姨臨走之前說已經邀請外婆和舅舅一家過來吃晚飯,只為給即將大考的我加油打氣。我則在心裡感嘆家人的緊張心情,反而都沒有我這個當事人更放鬆一些。

  剛剛結束與慕薇的通話,她也同樣被叮囑不能出家門,要全心複習。一個人在家倍感無聊,午間小睡後,洗了幾個枇杷,端著果盤上了閣樓,想找清刻本的《說文解字》看看。

  在書架上每一個書格里翻找,卻遍尋不到,也許是被誰拿去看了。正要放棄尋找,手卻在一排書的後面摸到一個木盒子,帶著一絲好奇,小心地拿了出來。拂去上面的灰塵,認出這隻檀木盒子是媽媽的,在她去世那年我是見過的,當時爸爸還對我說,這隻盒子是媽媽留給我的,但要等我長到十八歲才可以打開看。而現在,我已經過了十八歲的生日,今天又被我找了出來,是不是冥冥中指引我可以打開這隻檀木盒子,看看裡面的秘密?

  下定決心,鄭重地把紫檀盒放到書桌上,盒子沒有上鎖,輕啟銅質的鎖鼻,打開盒蓋,幾張泛黃的黑白照片映入眼帘。這照片上不是別人,都是我小時候的模樣。拿起照片,仔細辨看,每張的背面又都有題字,字體娟秀飄逸,不用猜也知道,這是媽媽的字跡。

  第一張,然兒百天;第二張,然兒半歲;第三張,然兒一歲。這是一張全家福,爸爸和媽媽一起抱著我,爸爸唇角微揚,儒雅沉穩;媽媽面容恬靜,淺笑中透著滿足。各個時期的照片,都完整的保留著。其中一張三歲時我們三口的照片,媽媽這樣寫到:此生有此夫,得此女,足矣。幸福滿足之情,溢於言表……

  移走照片,一本素淨的深藍色封面的筆記本現了出來。輕輕打開封面,扉頁上寫著媽媽的名字——“翦靜逸”,還寫著“司君之過而書之,日有記也”,原來這是媽媽的日記。

  這是媽媽從十六歲開始記的日記,她和向懌寒的大伯和父親是從小一起長大的,真正的青梅竹馬。而媽媽的初戀,竟是大伯——向景行。曾經,他們的相戀是那麼的美好,如果不是那一場錯過,恐怕今日所有的一切便會不同。我一頁一頁的翻看著,感受著媽媽當時的所思、所想……

  10月6日,多雲。今天是景行離開的日子,清早送他到車站,還沒分別,思念便湧上心頭。從景行的眼中,我也看出了他的不舍。向景行,我的愛人,一直以來,他雖然做著向氏酒店的總經理,但我知道,他志不在此。景行對美食廚藝極感興趣。他對我說過,自己最大的夢想,是讓自家各個酒店擁有不同的地方特色及民間美食,可以讓到蘇城的遊人按地域不同入住不同特色的酒店,吃到自己的家鄉菜,享受在家的感覺,卻在遊覽著天堂水鄉的美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