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真以為你倆已經成了來著。”宋墨撓撓頭,“我看謝青挺黏你的。”

  “瞎說什麼。”陸誠皺起眉頭,“她都不知道。你別去她面前瞎說啊,別搗亂。”

  “不會不會,我有數。”宋墨答應下來,想再八卦一下,但看著陸誠的神色,忍住了。

  陸誠看起來不像在騙他,可他還是覺得不對勁。

  他跟謝青也合作了很久,在他的印象里,謝青很獨立,行事也乾脆。

  陸誠當初要簽她,對她來說是一個多大的轉折?可她為了對得起作品,還想把肆言那篇文寫完。

  宋墨當時就表示了不贊同,但她已經拿定了主意,來跟他說也只是禮貌地打個招呼,並不是跟他打商量。

  可現在,在不影響其他渠道的前提下把文多發一個地方而已,比起那件事,根本無關痛癢,她卻要跟陸誠商量?

  在宋墨看來,剛才那種下意識的詢問是一種依賴性。

  “依賴性”這種詞屬於謝青嗎?反正他覺得她沒這屬性。

  怕不是沒挑明的兩情相悅吧……

  媽的。

  宋墨心裡酸了一下。

  都是文學系出來的人,這種感情他們都在書里讀到過。我國明清小說里,尤其有不少這樣的故事。

  帶著點苦澀和忐忑的甜味讀起來最讓人心醉。

  他怎麼就碰不到這種好事?

  幾米之遙,丁一帆獨自走在最後面。

  他前面就是三個女孩子,最左邊是陶然,中間是鄒小盈,右邊是謝青。

  他跟三個人都認識,隨便想點什麼話題就可以跟她們聊起來。

  但猶豫再三,他最終沒有開口。

  謝青的選擇,也挺好的。

  有才華的人尋找能讓她走上神壇的人,是強強聯手。

  換做是他,他也會這麼選。

  《那年春光下》開始在墨然閱讀上連載,更新第五章,先前連載過《訴風月》的幾個公眾號開始更新。

  當初魏萍挑出來連載《訴風月》的大多公眾號都是適合玄幻畫風的,但謝青的讀者基礎在這裡,開新坑會有一波老讀者自然而然地進來看。除此之外,也又增加了幾個做都市文和校園文的號一起連載,還找了兩個主推嚴肅文學的公眾號進行合作。

  幾天下來,情況也還可以。雖然縱向對比確實和《訴風月》差了很多,也有很多讀者委婉留言說不對胃口,下本再追;但橫向對比就應了宋墨的那句話: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訴風月》的讀者基礎量太強大了,單是實體書銷量都已近十萬套,網絡讀者數量要以數倍計算。

  哪怕只是百分之一的讀者來追新文,也足以讓《那年春光下》的成績壓過大多普通水準的網文。

  是以在墨然閱讀這個新平台上,它依舊順利成了流量扛把子。

  連載半個月後的某一日,謝青因為獎項申請表的事去找陸誠,推開辦公室的門聞到一股刺鼻的味道。

  蹙了下眉頭,她辨別出是什麼味道,看向陸誠:“喝酒了?”

  “上班,喝什麼酒。”陸誠抬頭,無奈而笑,手一指牆邊,“宋墨昨天來借酒消愁了。”

  謝青順著他所指的方向看,看到一紙箱的啤酒易拉罐。

  不僅都喝完了,而且大多被暴躁地捏扁踩扁。

  “怎麼了?”她疑惑,邊把填好的表格交給陸誠邊問。

  陸誠嘆息:“墨然閱讀的事,他心急。”

  謝青想想:“情況不太好?”

  陸誠點頭:“是,不過他其實有心理準備。”

  現在業內的格局很穩定,男頻女頻各有幾大網站劃分山頭,各個風格基本都已有大站在做,新網站要起來,很難了。

  至少在過去五年內,陸誠想不到任何一個真正稱得上做大了的新站。誠然很多後起之秀都在運作,而且有些過得也還算滋潤,但論流量和知名度,一時之間都難以和老牌大站匹敵。

  這些,陸誠和宋墨都很清楚,所以陸誠一直沒有自己嘗試過做平台。

  宋墨要踏足這一塊時跟他這個大股東打過商量,他的觀點也是不做最好。要搞從代筆轉型做原創有很多途徑,誠書文化的綜合性運營方式比搞一個網文平台的風險要小得多,起步時還反倒不需要像搞平台那樣燒錢。

  可宋墨很堅定,他覺得這個圈子裡大多平台都太過逐利,這樣發展下去不健康。

  陸誠沒有堅持攔他,但提醒過他無數次,非要做平台就要做好遇冷甚至夭折的準備。

  宋墨對此本身也很有數。

  可等到平台真的開起來,事情沒起色,心態還是很容易崩。

  謝青很有些詫異:“編輯說我在墨然的數據也不錯?”

  因為連載進度比其他渠道快五章,她基本章章點擊都超過兩萬,這說明單是在墨然看她新文的人就超過兩萬啊。

  陸誠搖頭:“那是本身就在追你文的人,為了多看幾章從公眾號轉到了網站上,但從其他數據來看,他們看完你的文,沒去看其他文。”

  他們想拿她導流的初衷就是為了帶動網站裡的其他文,讀者跑過來還只盯著她一個人的文看不叫導流。

  然而事實證明,現在開一個新站,真不是大神振臂一呼就可以帶來流量的。來看她的文的讀者,超過90連掃一眼別的文都懶得掃,轉換率低到連陸誠都沒想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