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注釋:

  【授權期5年,首印量20000冊,版稅10%,單本定價不低於32元】借玉籬大大的合同聊一下出版的事兒。首先“版稅”指的是作者從每一本書里能拿到的錢,比如單本定價32,版稅10%,作者就是每本賺3塊2。首印量20000冊的話,一般合同的規定是圖書上市之後就要先把這兩萬冊的錢打給作者,至於能不能賣出去作者是不承擔責任的。#如果你拿到合同發現上面寫的是賣多少給多少本的錢,那說明出版社在坑你##還有就是修完稿交稿要先付20%-30%的定金,防止圖書無法上市你的修稿工作變成無用功#

  然後,首印量。

  在我小學的時候……大概十幾年前吧,比較紅的作家出書,動不動首印量十萬二十萬冊都是有的。但是現在出版行業屬於夕陽產業,一般新作者的首印量範圍是6000冊-10000冊,版稅5%-7%。

  所以,20000冊的首印看起來量不大,但是在實際情況里是很可以了,而且版稅10%呢。

  我要什麼時候能簽個20000,10%的出版,睡覺都能樂醒。錢多錢少不是事兒,這是個成就!!!

  陸誠還敢說要談到30000冊,我一邊寫一邊覺得:呵,您口氣很大吼!

  #是的,身為作者的我,酸了。#

  第24章

  其實認真算的話, 這場營銷應該已是第二輪。過年的時候已經有過一回預熱了,但預熱時為了不顯得刻意,大家選擇了漫不經心的畫風,造成的影響有限。

  微博營銷, 基本是四家公司的地盤。陸誠和其中兩家都有合作,《訴風月》交給了其中一家。

  預算不高, 只有5萬。

  營銷公司提供的策劃有兩份, 主要是涉及的營銷號不一樣。方案A里包含大量的推文及讀物博主,方案B則是其他類別居多。

  最後是魏萍拍板定下的方案B, 她說:“推文博和讀物博基本都是圈內人, 粉絲也大多已經是網文圈讀者,轉來轉去沒出圈;但如果由其他博主擴散開,很多隱藏讀者會被挖掘, 至於圈內,看到一篇文在外面名氣大了, 自然而然會注意的。”

  所以, 最終是以一位擁有百萬粉絲且活粉占比不小的科普博主為核心, 其他營銷號轉發造勢。

  那條核心微博的內容簡單得出奇, 博主以隨手發博的口吻說“最近偶然看到篇新文叫《訴風月》,好好看,文筆在線情節動人,目前沒看到什麼雷點。等我再追追,好看的話寫一篇書評安利你們!”

  沒有附連結,沒有提及任何渠道, 甚至沒有提起這位被稱為“誠書文化的神秘人”的作者,“安利”賣得完全不迫切。“等我再追追,好看的話寫一篇書評安利你們”這句話,更顯得矜持誠懇。

  底下有人詢問在哪裡可以看,博主也只是很隨意地寫一個公眾號的名稱留在評論里,並不把它轉發出來。

  當日白天,這條微博的轉發量並不算高,只有四五百條。

  轉發內容也都很簡單,大致都是“馬一下”“文荒,回頭看看”。

  第一個小爆點在晚上十點多出現——博主的閨蜜,粉絲量200W+的另一位紅V突然轉發了這條微博:“我去看了!!!真的好看!!!臥槽看得我渾身舒爽!!!我命令你們都去看!!!!!”

  和原博的矜持形成巨大反差,有效地刺激圍觀群眾的好奇心。

  轉發量用大半天的時間突破3000關口,臨近中午的時候,又有幾位名氣不小的紅V悠哉轉發。

  “轉”。

  “馬克”。

  “留著有空看”。

  都是簡單的用詞,好像就是無意中看到一條感興趣的微博,隨手一轉。

  第二天晚上七點,轉發量突破8000,然後數據增長速度放緩下來,但還在繼續漲著,突破10000大關不成問題。

  彼時《訴風月》還沒有更到任何高|潮情節,作為預熱,萬轉達成的傳播量已經可以了。

  巧妙之處在於,在上萬的轉發及幾千的評論里,沒有人懷疑這是營銷。

  因為平常大家推文也是這樣推的。背後並無推手和資本運作,卻這樣意外走紅的文,在網文圈裡數量不少。

  現在,《訴風月》的第一個高|潮在連載中出現了,正式的營銷隨即跟上。

  謝青寫這個情節時還在過年,當時公眾號運營手裡還有沒用完的存稿,每天晚上按時發出就行,讓她不用著急郵寄新的稿件。

  所以這份稿子她是前幾天回北京後才交上去的,依舊是手寫稿,簽完騎縫簽名按完手印交給陸誠。

  當時陸誠沒顧上看,直接交給編輯去錄入。

  兩天前的晚上,編輯突然在微信上狂戳謝青:

  “謝青大大!!!!”

  “謝青大大!!!!!!!!”

  “大大你出來!!!!!”

  謝青:“?”

  編輯:“我敲上一章的時候沒多想,今天敲新一章,突然反應過來……裴珩是真死了嗎???”

  謝青:“……0.0是啊。”

  編輯:“???以後還復活嗎???”

  謝青:“復活什麼啊,涼透了。”

  編輯:“……”

  然後是昨天早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