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邊城 (兩章合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京城

  錢風立在京城朱雀大街的街頭,抱著自己那把黑刀,略蹙著眉,街面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讓他不自在。

  東面的多寶閣外面貼了一張巨大的畫。

  滾滾浪花配上一船的各色西洋物件,整張畫唯獨一個『真』字,還算能取。

  配色也不壞。

  他這一等一的粗人看了,竟也心曠神怡,有一種乘風破浪的強烈欲望。

  畫雖然挺好,就是多寶閣里人頭挨著人頭,吵得人腦袋疼。

  他默默把視線轉移開,心裡很是不平靜——『海王』方若華的生意竟然都做到京城來了。

  沒想到僅僅四年過去,南安城來那個商戶家的庶出媳婦,一身病弱的女子,就有了如今的成就。

  他許是年紀大了,冷硬里添了幾分感性,想起舊事總有唏噓之感。

  等了差不多一刻,多寶閣里人終於少了些,錢風這才進去,拿那把他定了兩個半月的刀,又買了兩串珍珠手串,準備帶回去給素秋。

  他馬上要去北疆一趟,這一回是麻煩差事。

  因為郭文赫那廝胡說八道,朝廷有好幾個御使彈劾東臨鎮寧遠將軍白紹謊報軍情,私販禁物,虐殺俘虜,盜用糧餉,與前朝皇室勾連等等罪名,陛下遣派他前去,要他『護送』白將軍回京自辯。

  其實是下了密旨,若事情有變,遭遇反抗,就地正法,給他先斬後奏之權。

  呵,這權力說出去能嚇死人,錢風也不怕殺人,他本是陛下手中一把刀,陛下說殺誰,他連理由也不會去問。

  可這差事,難道就真是去殺人就能了結?

  白紹不是尋常朝中大員,北疆的軍隊,是整個大周戰鬥力最強的一支軍隊,這支軍隊的統帥,是他說殺就能殺?

  東臨是白紹的地盤,且那位大將軍向來有那麼一點跋扈,從不把朝中的人放在眼裡。

  他錢風也不是人家能放在眼裡的人物,想讓對方配合,那真是不大容易。

  其實若只是什麼販賣禁物,貪污軍費一類的罪名,皇帝都不會派他走這一趟,可牽扯到前朝那群叛逆,皇帝就難免會多疑。

  錢風心裡膩歪,陳朝都亡了近百年,便是真有人自稱前朝王室,明王后裔,又能有多大的用處?何必太上心,到顯得他們與尋常土匪不同。

  總之挺麻煩,這一去,還不知何時才能回來,買點小物件哄哄自己的女人也是應該。

  素秋就喜歡什麼珍珠啊,寶石一類的玩意,都是些沒用的,哪裡比得上他辛辛苦苦從陛下的寶庫中選的『風不滅』火摺子和強弩?

  再不濟,金子銀子也比那些東西有用。

  一邊腹誹,一邊跨出多寶閣的大門,抬頭就看到齊王正一臉和氣地和孫連安一起進了『春滿園』的門。

  春滿園是京城最好的戲園子,聽說裡面養的小戲子個個鐘靈毓秀,與教坊司的大家們比,別有一番風味。

  錢風冷淡地把視線轉開,齊王和端王實在是都顯得懦弱了些,遠比不上先太子英明。

  先太子在時,好歹北疆那些北蠻犯邊,尚能義憤填膺地說一句『願替父皇親征,誓死禦敵』,如今朝廷里卻只剩下給錢,給糧,給女人,只求太太平平別鬧事。

  「孫連安那個傻子,可別攪合進去才好。」

  錢風頓了頓足,隨即嗤笑——關他何事!

  他是皇帝的心腹,真正除了萬歲的話,誰的吩咐也不聽的那一種。

  孫連安也是皇帝的心腹,不過和錢風不同,人家現如今是正經的戶部侍郎,是要扶持明主,匡扶天下,將來想封侯拜相的那一類。

  他們是兩種不同的人,難免彼此看不順眼,平常時候儘可能不見面,見面也不大打招呼,但錢風和孫連安相處過,知道那是個很有幾分天真的男人,這會兒不知怎麼的,竟有點擔心他。

  孫連安這會兒是不知還有個敵友不明的人有點掛心他,他只頭疼的要命。

  齊王可真是會給人找事。

  眼下朝局亂成這般,大周都有大廈將傾的兆頭,就連端王都有些萎靡不振,齊王到越斗越勇,連他這個小人物都上趕著拉攏,而且無所不用其極。

  他是想建功立業,若齊王是個明主,投入他門下也無妨。

  但是目前的局勢如此,孫家一大家子,牽一髮而動全身,若他一步行差踏錯,連累的就是全族,族中上下幾百口子的身家性命,哪裡能有半分輕視?

  他決不能輕易站隊。何況,孫連安心裡是真不願意與齊王為伍!

  可得罪這位王爺也不大妥當。

  只能勉勉強強先應付應付。

  但齊王知他與那位海王有交情,希望他能幫忙牽橋搭線,最好能把海王也收攏於旗下什麼的,那還是算了,明顯就是一定會碰釘子的事,何必吃力不討好?

  心思電轉間,台上佳人媚眼流波,他認認真真盯著看,仿佛全部心神都落在美人身上一般。

  齊王看了孫大人一眼,輕輕一笑,低聲吩咐了幾句。

  台上的美人下台後就會直接被送到孫家。

  齊王把禮賢下士的姿態擺得十足。

  孫連安誠惶誠恐盡數接著。

  二人你來我往,或話里藏針,或揣著明白裝糊塗,到天色將暮,孫連安脫身出來時,終於忍不住略一蹙眉,神色間露出一點倦怠。

  雖然已為官近二十年,如今丁憂三年還深得皇上信任,剛一出孝期,陛下便認命其為戶部侍郎,戶部尚書現在空缺,說是侍郎,但明眼人都知,這不過是一個過度而已,戶部遲早會落到他手中。

  但是孫連安始終都有一點力不從心,尤其是最近,越來越累。

  他正盤點戶部歷年的帳目,這帳目著實有點問題,小問題還罷了,但是近年來朝廷劃撥北疆的軍資,北疆那邊反應連三成都沒收到。

  如今都鬧得朝野盡知,難道他還能不查?

  可這查起來是何其艱難,整個戶部上下都明里暗裡給他搗亂。

  「哎!」

  難道在這大周朝廷里當官,想一點苟且,略微盡職盡責些,就當真那般艱難?

  齊王看著他的背影,神色卻倏然陰沉,冷聲道:「若是不識趣……」

  ……

  京城裡的風風雨雨,永遠也不會有停歇的一日。

  與之相比,邊疆的風暴卻更狂躁些。

  方若華是在一個大雨傾盆的夜裡,坐在青縣的城門樓上,看著外面安營紮寨的鎮南親王烏奇恩的王帳,看從城外遞來的情報。

  乙字十三號——錢風離京,攜有密旨。

  丙字三十一號——已過寧平。

  之後是一疊『已過某某』的字樣。

  申字一號——查實,錢風掌握有我船島,東臨白紹,與明王部買賣交通之一切細節。

  方若華把情報紙條疊起來,扔到一邊埋著一顆烤紅薯的炭盆里。

  許六氣從後面上來,一揮袖子,在地上擦了擦,輕輕坐下,看了一眼炭盆里正焚燒的紙張,雙手背後,靠在牆壁之上,嘆道:「老爺子雖吃的是大周的俸祿,可他自生來就是前朝的臣子。」

  方若華側耳細聽。

  原主記憶中關於北疆白紹的內容不少,她早在數年前就對北疆感興趣,對於白老爺子,自然也感興趣。

  既然許六不在意秘聞外傳,想告訴她,她自然是要聽一聽。

  「我們家這位老爺子,生在前朝大族之家,祖父的父親殉了國,明王逃離京城時,他們一家百十口人一路護送,最後死傷無數,只剩下寥寥幾個。」

  「所以白家與大周有滅門之仇,他自出生之日起,便肩負滅周興陳的大業。」

  「老爺子飽讀詩書,兵法嫻熟,以武進士出身,一路到了如今的地位。算是明王安插在大周內部最重要的一枚棋子。」

  許六嗤笑,「我實在不明白,明王難道能活到如今?那他豈不是活了一百好幾十歲,該早就成了老妖精一個!」

  「要真如此,直接埋土裡滅掉,才是對天下蒼生負責。」

  「他們那些人隨便找一個什麼人過來,就說是明王,就要白紹這麼個連陳朝是什麼東西都沒見過的人去賣命,憑什麼?」

  「幾十年下來,老爺子一邊給義軍輸送物資,兵員,協助幫襯,勞心勞力,自己沒得一點好,沾染上的都是麻煩,不知多少次為了那幫義軍疲於奔命,危在旦夕。」

  「要我說,他早該把自己洗乾淨上岸,要是肯賣了那些人,說不定能享受一回權勢滔天的滋味。」

  方若華揚眉:「這話有點過。」

  許六也閉嘴嘆氣。

  明王在北方邊境的勢力最大,名聲最好,所以北疆義軍都是打著明王的旗號。

  雖說高層之間有些矛盾爭鬥,但是義軍中人,其實大部分都是貧苦百姓,所謀求的,也不過是一條能在茫茫人世中活下去的路。

  方若華轉頭看了看城牆下大片連綿不盡的沃土:「大周朝把山**外這大片的土地,丟了三十幾年,幾十萬的百姓從此落於賊手,過得生不如死,還有這些邊疆上三不管地帶,艱難求存的升斗小民們,他們中誕生出來的義軍,至少在這片土地上,有存在的必要。」

  「白老將軍重信譽,守然諾,一直暗中扶持義軍,那是他的仁心,沒有錯。」

  方若華心底深處,其實對這位白將軍的為人還是頗為欽佩。

  雖然是有一點迂,但與君子交往,比與小人交往卻是輕鬆愉快得多。

  別看白紹見天哭窮,跟個無賴似的,方若華借錢,借人,借貨給他,甚至都不需要他留下什麼憑證,就能信任這位老將軍。

  便是他死了,也絕不會欠別人的債不還。

  這份信譽,是因為白紹幾十年如一日的做人做事,所以他配得到這樣的信任。

  「也不必想得太多。」

  白紹與明王的關係,何人泄露,他們船島的生意,外人如何得知,都是以後需要查的事。

  目前,總歸是想辦法籌集糧草,應付京城來催命的閻王錢風,贏下與北蠻必有的大戰。

  方若華一點也不覺得亂。

  許六也不擔憂,懶洋洋地倚在牆頭:「看似複雜,其實如今的局面簡單至極。」

  方若華也點頭,到難得覺得她和許六有了點默契。

  「的確簡單,若得大勝,無需自辯,不辯自明。」

  要是白紹能打得北蠻大敗虧輸,天下皆知,那他在民間的聲望必然會大漲。

  難道朝廷還能在北軍大勝的情況下,為難白老將軍?

  若是敗了,白紹明擺著就是要與東臨鎮,與山**共存亡,一旦戰敗,白紹戰死,北蠻直入中原腹地,半壁江山成焦土。

  到那時候,大周朝就是把白紹挖出來鞭屍,老將軍難道還會在乎?

  至於方若華,她到從沒有把船島與明王做生意的事放在心上過。

  船島說白了,在朝廷眼中就是海盜,朝廷鞭長莫及的時候,管不了,等到能管又願意管,就算半點藉口也沒有,方若華也免不了要應付一下朝廷大軍。

  許六看著方若華略有些蒼白,卻十二分秀麗的面孔,莞爾笑道:「歡迎海王殿下蒞臨東臨鎮,城內父老,皆感念海王殿下的恩德。」

  方若華不禁一笑。

  心裡到覺得,要真感念才好,隔著千山萬里收買民心,可是一點都不容易。

  冷風吹過,方若華和許六齊刷刷打了個冷顫,到底不好摸魚太久,兩個人齊齊起身,貓腰下了城樓,回去又看了一回輿圖,才各自安歇。

  ……

  官道之上,一地的陷坑亂石,兩側的山上堡壘無數,隱約有些陰森。

  身著甲冑,腰佩長刀,手握弓箭的禁軍們,策馬揚鞭,急速行駛。

  錢風坐在馬車上,手裡握著黑刀,慢慢修自己的指甲。

  「統領,東臨鎮馬上就到了。」

  錢風頓了頓,猛地撩開車簾,舉目遙遙望去,一座孤城綿延扭曲地坐落於北方泛著些金戈鐵馬味道的大地上。

  城牆高聳入雲,帶著一股沖天氣勢,與大周尋常小城的綿軟全然不同。

  錢風把膝蓋上的一疊密信拿起來,又翻了一遍,看過上面有名有姓,有時間有地點,詳細得不能再詳細的告密信,他卻半分不覺愉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