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消遣 (兩章合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路重騎著高頭大馬,身上紫色的袍服又輕又軟,透亮極了,趁得他眉眼疏闊,相貌清雋。

  左懷身上又是水又是泥,臉上因為趕路曝曬黑了一圈,還帶著一點紅腫。

  兩個人的模樣一對比,那真是天差地別,讓人都沒眼看。

  路重顯然很高興,大笑道:「他鄉遇故知,難得難得,走,請你喝酒。」

  左懷:「……」

  對了,這貨確實是一早來了南安城。

  「難為你在這等荒僻之地,居然還過得不壞?」左懷有點不是滋味地哼了哼。

  不知道為什麼,他今天就覺得自己在小夥伴面前有點丟面子。

  以前在京城,他左懷才是場面上的人物,身份比他高的,學問沒他好,學問比他好的,沒他年輕,沒他俊美,樣樣都不差的,也沒他討女孩子歡心。

  就說這路重,論身份,兩個人相差不大,路重論起來是陛下的娘家人,就算身份比他高一點好了,可他不大喜歡讀書,到是會畫兩筆畫,也有人誇讚他說,有名士風範。

  但那都是小人拍馬的說法,哪裡及得上自己這正經科舉出身的探花郎!

  若是比一比受女郎歡迎的程度,整個京城年輕一代的貴公子,能勝得過他的寥寥無幾,至於路重,暗戀一姑娘七年,還讓人家入了他大哥的懷抱,切!

  左懷一路腹誹,嘴角抽抽地與路重見過禮,這才舉目遠眺,神情略有些凝重。

  南安城臨水而建,本來是很繁華的城市。

  看得出來,建築精緻,花木也繁茂,只是災民增多,顯出一種頹廢和亂象。

  又因為海盜總是侵擾,各處都留下些許戰火的痕跡,讓人心裡不安。

  乞丐們灰白著臉,神情麻木,眾多災民三五成群地湊在一處,目光呆滯。

  他不自禁有些膽寒,忍不住問了句:「南安城有多少災民?」

  路重聳聳肩:「這我可不知道,你去縣衙問縣丞去。」

  左懷被噎了下,他到南安城,受皇命處理南安郡王被抓後的一切事務。

  其實是給皇家善後來的。

  如果能在最短時間內平定南安的亂局,那他就是大功一件。

  如果不能,就只有灰溜溜躲回京城,陛下也要失望,那他未來的前程可就真不好說了。

  左懷想起他離開京城前,他爹把他叫到書房中囑咐的話。

  當時他爹就跟他說——「陛下派你到南安城,不是為了讓你抓人殺人,是為了一個穩字。」

  「要抓人,要殺人,要威懾,有陛下的親信,禁軍統領錢風。」

  「你到了地方,最大的目標應該是儘快恢復南安城的秩序,要與當地豪強把關係和緩下來,至於這裡面的度的把握,就看你自己。」

  左懷不傻,他知道他爹是什麼意思。

  做南安城的知縣,身為外來者,京城裡出來的,背景強橫,他就是過江龍,面對地頭蛇的時候,既不能太強,也不能太軟。

  太強了會被人群起而攻,事情辦不成,太軟了被人拿捏,陛下要的局面他就給不了,陛下就不高興。

  他父親會同意他此時來南安城,其實也是看出錢風先來大鬧一場,南安城的本地豪強都被嚇破了膽子,此時個個都縮頭,正常來說,不會願意與他起衝突。

  如果他在本地人中,再拉上一二盟友,工作就容易展開,穩定了局勢,南疆安穩,也算拔除掉南安郡王留下的毒瘤,消除那位王爺在這個城市的影響。

  只要大體能做到這幾點,他來任職三年,就算有功無過,調回京城官升三級也不是不可能。

  左懷一路上也對南安城的局勢想過很多,做過幾個計劃,但真踏足這片土地,他舉目四顧,民生凋敝,災民已將成禍患。

  他登時明白,先不要說別的,最要緊的還是賑濟災民,安撫民心,不要鬧出民亂。

  真要是他來南安不久,就鬧出民亂……

  不用陛下處置,他爹先宰了他。

  可朝廷如今哪裡還能再調集得到糧食?

  因為災情,去年朝廷下旨,允南安城不交糧食稅款,但那些銀錢糧食如今早已虛耗掉,朝廷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再拿出銀錢。

  各地災害多發,局勢糜爛,需要賑災的地方多達多個州省,朝廷國庫里的銀子早空了,連軍餉都將將要湊不出,陛下為此也傷懷數日,嚴令宮中節儉,已經在想辦法。

  可是短時間之內卻是無力顧及南安城的。

  朝廷就算有銀子,也必須用在刀刃上,需要用銀子的地方多得很,顯然他們這地方不可能被放在首位。

  心中明明千頭萬緒,左懷一開口,第一件事卻先抱怨:「這等南蠻荒僻之地,恐怕沒有軟香溫柔的小美人,也沒有好酒可喝,苦啊!」

  路重:「……呵!」

  等晚上鎮死京城來的這土鱉。

  路重心下冷笑,面上卻神情柔和:「左兄,你先去縣衙安頓,交接公務,等晚上為兄設宴,為你接風洗塵。」

  左懷面上比他更客氣:「那就有勞路兄。」

  心裡卻是長嘆,應酬啊應酬。

  在這破地方怕是要苦熬了,沒有珍饈美食,美酒佳肴,也不會有動人的歌舞,無處可消遣,三年苦日子,何時是個頭。

  左懷到衙門的時候,衙門裡燈火通明,出來迎接他的縣丞和兩個書吏,身上又是土,又是汗,十分狼狽,一見到他,登時鬆了口氣。

  幾個人簡直熱淚盈眶:「大人可算是來了!」

  胡縣丞嘆氣:「縣衙事務繁雜,千頭萬緒,大人要是在不到,我們這些人可真要愁得去撞牆。」

  說著,他們便引領左懷去後衙。

  後面兩個廂房大門洞開,裡面擺放著一大堆帳冊,還有本該封存在庫房的案卷。

  桌子上也亂七八糟地攤了一大堆帳本。

  縣丞簡單說了下情況:「咱們縣衙出了那事,常平倉空了,庫銀也沒了,縣裡的人大半都下了大獄,好幾個月縣裡各項事務都沒人打理。」

  「這些日子孫連安孫大人到是幫了把手,可欽差大人是為南安逆案來的,終究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縣台大人不到任,著實不好辦。」

  左懷:「……」

  不多時,書吏上來,把各種檔案翻出來給左懷看。

  上面列了城內人口數目,糧食數目,人口平均收入,糧食價格增幅。

  還有災民湧入數量,糧食現存數量,非常詳盡,各種表格俱全。

  左懷向來不大精通細務,他在翰林院時,於算學一科,就屬於只知道一點皮毛的那種。

  在他看來,這也沒什麼,將來為官,只要掌控大局即可,到時候帶幾個師爺,讓師爺們各自做擅長的事,用不著他樣樣精通。

  此時一看這些檔案帳冊,登時頭大,但也看得出,南安城目前面臨一場糧食危機。

  左懷臉上冷汗都要下來,甚至浮想聯翩,想到這些災民們若是連口活命的糧食都吃不到嘴裡,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

  他在京城,也沒少聽說下面哪裡鬧災,朝廷賑災不及時,災民們衝撞大戶,劫掠一空,只要有一人登高一呼,便又是一地糜爛的結果。

  隨即,左懷吐出口氣,輕聲道:「我記得賑災糧款籌集到不少了?萬民書和萬民傘都進了京城?陛下還贊咱們南安多仁義之士。」

  書吏點頭:「到也多虧了咱們南安城首富許員外仁義,當日前任知縣洪大人在時,許家便與大人商議過賑災之事,由許家出錢借與縣衙,並一力承擔出外購糧事宜。」

  「如今第一批糧食已經運到,暫時緩解我南安的危局。」

  「但以許家一家之力,終究還是力有未逮,糧食消耗程度快得超乎我們想像。」

  書吏說完,略頓了頓,低聲快速道,「本是勉強能夠用的,但左右州省都困難,強調走了一批,還有一部分支應軍餉去了。」

  「若不是許家六奶奶及時發現……情況還要糟糕。」

  左懷愣了愣。

  這事到不稀奇。

  對於許家的事,他到是知道一點,沒來南安以前聽父親提起,說南安郡王之事,多多少少牽連到南邊一些豪強。

  許家便是其中之一。

  也不是什麼多顯赫的人家,但是確實富貴,南安城首富。

  家中有船,做糧食和鹽場的生意。

  左懷一看許家的背景,也就明白為什麼有人非想要把人家攪合進去。

  只要許家一栽,那油水足的不知道能肥多少人。

  其實朝廷勛貴大員們,到現在都有一種養肥羊的情節,養著商戶發展壯大,然後收割。

  大周的商人的確不好做。

  但是許家卻出了聰明人,不說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人家這一招一出,朝廷就不好做得太難看。

  民心這種東西,有時候它不怎麼重要,可有時候它又非常重要。

  如今在南安,民心顯然處於它最重要的時候。

  陛下正為救災之事發愁,如今出來一個主動分憂,還上達天聽的,下面的人肯定就得順應聖意。

  估計用不了多久,許家的人就是無罪釋放了。

  不過,許家的情況似乎也有點複雜,因為他們家擁有一座大船廠中非常要緊的利益。

  好像不少人既不願意讓他們家就這麼沉下去,因為他們在船廠中地位挺重要,少了他們玩不轉。

  可是又想從他們身上再扒拉下點利益來。

  聽聞是本來已經快步入正軌的船廠,目前又有一點不明顯的變故。

  左懷若有所思地把事情理順,在許家這等局勢下,似乎也沒有慌亂,他們家的那個能耐女人,一點都不曾著急,好像還做了點什麼,反而讓別人心浮氣躁。

  反正最近幾日,給許家求情的人家一下子多了不少,手段頻出,到像是想賣好給許家的模樣。

  書吏還站在一邊喋喋不休:「……南安城的糧食缺口日益增大,如今都不敢發放下去,還請縣尊大人示下。」

  沒糧食他能怎麼辦?

  左懷絞盡腦汁想,早知道情況如此惡劣,他該來之前動關係讓戶部支應些糧食才好。

  現在去寫信籌措,恐來不及。

  一時間愁得頭髮都要白了幾根,到下午便聽聞縣學學生趙易寒,與同窗十數人,說服縣內幾個大戶人家獻糧,林林總總加起來也有百餘石。

  很是不算少了。

  左懷精神一振,忍不住想,要是整個南安城的豪強世家,家家戶戶都有這等善心腸……

  不過,那純屬做夢。

  交接完公務,左懷愁了大半日,到傍晚時分,路重就來接他。

  兩個人在京城其實不算很熟,關係一般,但也是一個圈子裡的,如今到南安城,四顧皆茫然,卻是本能地親近許多。

  「去幹什麼?」

  左懷正了正衣冠,抬手轟走在他耳邊亂飛的幾隻飛蛾,打了呵欠問道。

  路重失笑:「你最喜歡的,喝酒觀景品美人。」

  左懷:「……就在這兒?」

  他確實不信南安城的夜生活能豐富得過京城,只要能聊作消遣,打發時間,就是萬幸。

  ……

  獨秀山莊

  左懷置身於花樹間,一壺溫酒,香氣濃郁,不喝便先醉了。

  小小的湖就如翡翠一般澄碧,湖上的玉橋,不知何時架起彩虹來。

  一道彩虹,數不盡的璀璨燈光,將整個山莊襯得不似凡間,到如仙宮。

  彩虹橋上,一個看不清楚容貌,做文士打扮的女子正在說書,她顯然在說唱方面是位行家,一開口,分散四處的客人們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此時,正在講一個公案故事。

  細說前朝的一位青天,他能日審陽夜審陰,身邊有無數俠義之士匡扶左右,助他審理冤案,為平民百姓做主,還世間一片青天。

  左懷以前也不是沒聽過旁人說書,他向來不太愛聽這個,只覺得粗俗,唯有大字不識幾個的窮苦百姓才會喜歡。

  此時坐在南安城,他竟也聽得入了迷,說不出哪裡好,可是只覺出一個『真』字。

  那『文士』說得真情實感,再驚心動魄的離奇案子,出自她口,聽入人耳,都仿佛成了就發生在眼前,讓人親眼目睹的真實。

  加上環境又如此特別,左右侍候的人也是言行不俗,左懷正襟危坐,不自覺就消去了心裡的那一點輕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