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周秀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方若華不知道考官看了他的字,不小心把她當成了個中老年屢試不中的倒霉秀才,自然也就不至於因為自己拿了第二名而鬱悶。

  鄉試第二,即便在明州這等小地方,也算是很不錯的成績了。

  方家上下更是高興得不知如何是好,方老太太的腰背瞬間挺直,愣是沒看大夫沒吃藥,十幾年的老毛病說好就好。

  方母大半輩子下來,就沒這麼容光煥發過,一夕之間那頭疼眼花的毛病一掃而空,看起來年輕了至少五歲。

  流水席一擺就是十天。

  方家族裡的老少齊齊出動,幫忙操持,還找上好的石頭,請人刻了碑文。

  方若華被拉著去三個寺廟還願,添的香油錢比方家一年的嚼用都多。

  再加上重修祖墳,重修祠堂的錢,這麼一大筆銀錢幾乎要把家裡的家底都給掏幹了。

  方若華又絕不會做從自家掏錢貼補的事情,都有些擔心他要繼續讀書,家裡恐怕要舉債。

  結果這話剛跟方老太太一說,老太太就樂了,眼神柔和下來,笑眯眯地道:「我們二寶別擔心,你都是舉人老爺了,哪裡還需要擔心這個!」

  方若華一愣,隨即苦笑,也知道自己是在犯傻。

  老太太又有些欣慰,自從自家寶貝孫子一路青雲直上,如今順順利利考中舉人,她高興歸高興,卻總有一點不踏實,在二寶面前也有些放不開,可今天這孩子犯一回傻,她的心到安定許多。

  二寶已經是舉人,可他還小,還用得著自己!

  果然是不用擔心銀錢,不多時,就有不少碧水的小商戶送銀子,送地,攜家產來投。

  舉人有免稅名額,大周的賦稅也是極為繁重,為了免稅,免徭役,商戶投在舉人門下,相當正常。

  這些東西當然不能真要,不過能收下的那些,方若華再讀個十年八年的書,什麼都不做,也照樣花用不盡。

  方家祭祖完了,在族譜上著重記上一筆,接下來還是不得閒,要舉辦謝師宴,各種文會,好在碧水中舉的只有他和林遠南,自從那日山上偶遇,林遠南就不著痕跡躲著他,顯見是有些怕,便是舉辦文會他只要不想去,那些秀才也不敢挑理。

  方若華想了想,還是主動去拜見了一次那位給原主啟蒙的周秀才。

  雖然原主跟著他讀書也沒多長日子,且不受重視,在自己來之前,怕是周秀才頂多有些微印象,知道自己教導的一群學生里有這麼個人,可到底是啟蒙的師父,中了舉人不去看看,怎麼也不合適。

  結果方若華拎著四色禮品,去見周秀才時,這位老秀才卻是稱病閉門謝客,沒肯露面。

  左右來看熱鬧的都不禁愕然。

  方家的小郎君已經中舉,周秀才只是個秀才,雖說要尊師重道,但人家舉人老爺畢恭畢敬地登門,他卻拿喬不見,似乎不妥當。

  方若華也不生氣,主動拿銀子出來請人去叫了大夫,客客氣氣地敲門道:「我早些就聽聞先生略感風寒,先生年歲不小,萬望保重。」

  裡面不知傳了什麼話,門房終究還是不大好意思地開了門,請方若華進去。

  周秀才雖然五十有三,是個老秀才,卻身體康健,自然沒病沒災,在客廳里端端正正地坐著,看方若華進門,也不起身,抬頭掃了他一眼,冷聲道:「怎麼,方舉人是來周某這裡耀武揚威的,還是興師問罪的?責怪我這個老秀才不會說話,竟敢說你堂堂舉人老爺是個繡花枕頭?」

  這位老先生以前私底下編排的事,方若華到也聽了一耳朵,卻也只是初聽時暗道一句居然背後說人長短,還是當先生的。

  回過頭也就忘了,當真沒怎麼放在心上。

  卻著實是真不大樂意和這等老秀才打交道,但是不打又不合適,只能搖搖頭,嘆了口氣,轉頭對周秀才身邊跟了二十年的管家道:「周叔,別忘了讓大夫給先生開一副安神的湯藥,再請他給老夫人請脈。」

  不等周秀才繼續刻薄,又平平靜靜地道:「先生教我一場,我總不能讓外人說您老人家是個小心眼。」

  如果他今天親自登門,卻進不了周家的大門,從今往後,周秀才怕是再也別想教一個學生?

  誰會願意把孩子交給一個刻薄無禮,莫名其妙給舉人老爺難堪的老秀才!

  周秀才一愣,隨即氣得吹鬍子瞪眼,卻一時說不出反駁的話,可不就是小心眼。

  他自己說過,方若華遠比不上林遠南,還私底下嘲諷方若華就是一個死讀書的笨蛋,考上秀才已經是萬幸,絕難再進一步,偏偏人家不過二十,已經是舉人,還是鄉試第二,這臉簡直要被扔在地上踩,他心裡哪能舒坦,自然不樂意見這個讓自己丟面子的傢伙。

  但這一切都不是人家方家小郎君的錯,難道人家還會按照他的說法,不去考這個舉人,讓他得個有識人之明的評語?

  想來想去,說白了就是他這個老秀才識人不明,糊塗的很,可他確實不明白——方若華怎麼能考中舉人?舉人有這般容易考?

  周秀才嘆了口氣,有些意興闌珊:「罷了,是我老眼昏花,竟看不出你還是個人才,得罪了你,我以後不再誤人子弟就是。」

  方若華哭笑不得,連忙安撫道:「學生在先生門下時不開竅,腦子笨,的確平庸,先生並未看錯。」

  「但學生的底子確實是先生給打下的,若不是先生,學生便是以後開了竅,再努力,也不可能有今日的成就。」

  周秀才臉色好看些,沉默半晌,卻還是搖搖頭:「……我看錯了,你其實是個好孩子,到不必為我開脫,我這些年總覺得鬱郁不得志,對你們這些學生也算不上多上心,教了這些人,秀才都沒有幾個,也罷,也罷,哎!」

  說了這話,周秀才到仿佛看開許多,捏了捏鬍鬚:「我聽說這回鄉試,榜首也有五十餘?」

  方若華:「……」

  好吧,您老高興就好。

  從周秀才這裡離開,也算是了了一樁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