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頁
不過一旦信任了誰,她就會全心全意地為對方著想了。
可面對這種傳說中的事故時,明瑩的表現,實在是令人刮目相看,母女二人共同進退,一起面對了人生中最大的轉折,所以感情上更加地親近,她二人的這一番母女情深,可不知道刺痛了多少人的眼,可到底如今是人心惶惶,前程未卜的情況,所以即便是再如何地不忿,可到底眾人都明智地保持了沉默。
女眷們這裡看管了起來,被京畿大營的將士們拿下的太子殿下被人給送到了大明宮,皇帝看著滿臉血的,面容扭曲的兒子,一臉的感傷。
可太子卻被父皇的這番惺惺作態給刺激到了,這又是何必呢?
成王敗寇,自己是亂臣賊子,是弒父奪位的不孝子,所以父皇這裝模作樣兒地到底給誰看呢?
儘管對於太子的德行一清二楚,可是聽著他這慌亂之下的口不擇言,皇帝還是覺得心中一片的悲涼,自己簡直是太失敗了,這是自己的嫡長子啊。
儘管太子一步步地走到今日,有自己放縱,捧殺的原因在,可到底他對太子還保留著一份兒父子之情的,所以並未選擇趕盡殺絕,反而是將太子給單獨地圈了,然後開始處置這些逆賊。
上位者的遷怒,這是需要無數人的鮮血去平息的,所以太子黨們倒霉了。
首當其衝的便是太子妃的娘家,老大人對於這種情況早有準備,所以他十分地平靜,那樣坦蕩的模樣倒似是去衙門當差,而不是成為了階下囚。
想想靜孝駙馬的承諾,老大人覺得自己沒必要驚慌失措,整個家族為太子陪葬,這是自己早就料到的,首鼠兩端,背叛了太子,他早就預料到了自己下場,所以他才會這般地淡定。
因為就算是皇帝會網開一面,可太子也不一定會放過他,甚至為了讓自己陪葬,太子肯定會在皇帝面前咬自己一口。
似是而非之言,對於皇帝來說,有足夠的理由來收拾掉自己了。
老大人想明白之後,只能希望皇帝能寬宏大度些,別牽累到家人九族。
不過顯然,這有些困難。
皇帝現在恨毒了這些挑唆太子走上了不歸路,還哪裡能記得起這些那些的,所以太子屬官們基本上都是抄家流放的待遇。
其他和太子關係親近的就更加地倒霉了,一口氣地殺了幾百口子人,菜市口每天沖天的肅殺,偌大的皇城似乎都能聞著這股子血腥味兒。
這次處理的基本上都是對著太子效忠的武將!
也由不得皇帝不憤怒,武將們手上可都節制著兵馬呢,為了從龍之功,為了富貴,這些人竟然忘記了他們的主子是誰,他們拿著自己的俸祿,竟然轉頭就向自己的兒子示好,皇帝若是不怒,那才奇怪呢。
一同損失慘重的除了武將們便是勛貴了,畢竟他們和太子之間有些不清不楚的往來,未必就是摻和了進去,可總在一定的程度上幫了點兒太子的忙,為太子行過方便,所以大家覺得冤枉的慌,可到底皇帝在氣頭上,誰又敢勸呢?
所以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祖宗幾輩子的基業成了空,可能保住全家的小命兒,似乎已經是僥天之幸了,所以眾人除了慶幸外,似乎連抱怨都不敢。
鎮國公牛家就是這倒霉的一家,兩個嫡子流放,庶子一點兒事兒都沒有,牛太太遭遇到了巨大的打擊,直接地沒了。
迎春和夫君自然是不可能撒手不管,可是現在的這種情況,真心是有些無處下手的感覺,畢竟他們是庶出的,很多事情都沒辦法做主,所以只能保證婦孺們沒吃大虧就成了。
至於別的,提也甭提。
處理了武將和勛貴之後,該輪到文臣了。
皇帝猛地一回頭,發現自己似乎已經弄死不少人了,倒是回身過來了,聽說太子妃之父病故獄中,他便心軟了,駱辰逸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第98章 第98章
既然承諾了別人,駱辰逸就不會食言,並不是什麼傷天害理之事,也不是為了太妃之父開脫,不過是為了救個稚子而已。
病故這種事情,其中的貓膩也是在是太多了些,別說是皇帝了,便是大臣們都覺得這隻怕是“畏罪自盡”的嫌疑比較大,所以當今先後往死牢里派了三兩次的太醫,甚至是出動了御醫,又找出了老大人很早以前的脈案,不過最後得到的結論都是老大人並非是自盡,而是真的病故。
這下子,想想自己交代給臣子的那些事情,皇帝難得的愧疚了。
若不是自己父子之故,逼著他兩頭為難的話,是不是就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了?
哪怕皇帝知道自己和太子之間,早就沒有轉圜的餘地,遲早都會有這樣的結果,可到底皇帝還是忍不住地心軟,忍不住地為別人開脫,這並不是說他有多麼地重視太子妃之父,而是想要減輕自己心中的負擔和內疚,畢竟殺了幾百,近千人了,饒是帝王這種生物一向都是冷硬心腸,從來都不知道人命關天是怎麼寫的。
可當今稍稍地有些不同,因為先帝的保駕護航,所以這位的生活一直地就比較平順了些,少了太多的糾葛和磨礪,心地還算是善良些,並非是那些冷血心腸的暴君種類。
他這麼一愧疚,人精子一般的朝臣們自然是感受到了,想想關於太子的廢立問題,如今已成定局,還是少折騰,早點兒地讓事態平息下來比較好。
所以在涉及到如何處理這些逆臣賊子的時候,許是感同身受,許是大義之故,反正朝臣們眾口一詞地求情之言儘管讓皇帝覺得有些蛋疼,到底也沒有再動怒,沒有再想著大開殺戒,反倒是重重地嘆了口氣,准了朝臣們的奏請。
太子圈禁,其他人等抄家,十六歲以上的男丁流放,子孫三代不得科舉,不罪及婦孺。
儘管這樣的懲罰不算輕了,可相較之前的大開殺戒,但凡是和太子有、染,往來親密的武將們無論官職大小,一律都是殺殺殺來說,如今對於文臣的處置,陛下已經很是仁慈心軟了,網開一面了。
這個時候,總算是塵埃落定,駱家人開始擔憂駱婉瑜了。
畢竟她再如何地無辜,也是太子內眷,自然是要隨著太子一起囚禁的。
因為皇帝的網開一面,太子的四個孩子並未一處地關著,明瑞仍舊住在大明宮,明瑩也搬了出來 ,跟太后住在了一起。至於太子的嫡女和庶長子,則由著往日裡和他們關係更加親密地皇后照顧了。
後族這次也是損失慘重,畢竟太子是嫡子,她這個做母親的自然是大力地支持兒子了,不管是錢財還是娘家的人脈,對著太子都是予取予求的,本想將娘家的富貴再往後延上兩三代,可誰知太子這麼一作死,可真心是坑了不少人,除了太子妃的娘家外,便是皇后的娘家損失最為慘重了。
皇后欲哭無淚,可如今娘家敗落,皇帝對自己的情分也不再,她如今只剩下了委屈求全,艱苦度日,皇帝沒有廢后,這已經是看在夫妻之情的份上,給自己留了最大的餘地和臉面了。
畢竟就她自己所乾的那些事兒,便是皇帝一言不發,直接廢后,皇后也沒臉叫苦訴委屈的。
現在的皇后也只能收起那些有的沒的,然後專心地照顧和撫養孫子,孫女兒。
畢竟孫子還是庶長子呢,果然如同這些年的流言蜚語,定然是長孫可比明瑞更加地名正言順。
不得不說,皇后還是抱著微弱的希望,想著能給家族重新崛起找個靠山……
孩子們年幼,皇帝心疼孫子,寵愛孫女,所以可以逃過一劫,不用品嘗囚禁在四方小天地的那種感覺,可是駱婉瑜卻不行,只能和丈夫同感共苦。
太子的榮光駱婉瑜並不一定稀罕,可這份兒苦痛她卻是要陪著一起品嘗。
知道父母之間相處情形的明瑞和明瑩倆儘管是百般地替母妃感到不值,可到底探過了皇帝口風的二人也知道自己對於母妃的處境無能為力,無法改善。
這樣的發現實在是讓人覺得沮喪,可是他們兄妹二人又能去求誰?
宮外如今已經出嫁,成為人婦的明玉就成為了最後的一根稻糙。
不管是太后還是幾位舅舅家,明玉往來都是極為地方便的,不跟自己兄妹倆這般,沒有任何的自由,任何事情都不敢有半點兒的自專,所以明瑞兄妹倆就將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了明玉身上。
三姐弟之間自然也是有往來的,因著有明瑩之故,所以老早地就約好了一套彼此之間聯絡的密語,這次總算是派上了用場。
明玉對於母妃的處境也是帶著無盡的憂愁,可自己能做的真心不多。
趙家早先就被嚇破膽了,外加上這次皇帝又是這樣的大開殺戒,趙家人更加地後怕,腦袋直接縮回了龜殼中,任由外面的疾風驟雨,還是和風細雨,反正是不敢露頭就是了。
如今看似平息了,可是趙家還是不敢掉以輕心,生怕皇帝遷怒,生怕皇帝再看趙家不順眼,給一鍋燴了,那可就真是苦也找不著墳頭去了。
所以哪怕明玉的書呆子丈夫憂心奔走,可趙家上上下下都是避之不及的態度。
也是因此,明玉的書呆子丈夫帶著妻子離家出走,住進了公主府,算是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儘管明玉自己感動萬分,可駱辰逸兄弟卻是覺得他有些滑頭了,也不知道這主意到底是誰的,若是趙家長輩的主意,倒是可以理解,萬一是趙家小子的主意,那麼日後就要小心這個靦腆老實的書呆子了。
這蔫人一旦心存歹意,只怕殺傷力更甚。
趙家小子可不知道,自己的這麼個小小的舉動,就讓不少人生出了幾分提防之意來,也是莫名其妙的很,不過也是因為這個,他一輩子也沒有爬到高位上去,一輩子都在四五品的職位上打轉,最後以三品官員的身份致仕。
明玉也不在乎丈夫的職位高低,左右自己的孩子從一出生就有公主府的爵位可以繼承,就有趙家偌大的產業可以繼承,所以她真的是丁點兒都不在乎。
此為後話,再來說說這眼前的事兒。
明玉儘管知道婆家是指望不上的,可事到臨頭,難免地覺得失望。
小夫妻倆住進了公主府之後,出門往來交際都是方便了許多,明玉忙著想辦法拯救母妃,也著實沒有多少的心思歡喜便是了。
婆家只靠不上,她能求的便是外家了。
幾位舅舅中,明玉最為熟悉的便是駱辰逾了,畢竟他在龍禁尉任職,往來比較方便些,可彼此之間其實也沒有多熟悉,不過是通過他的手,拿到過很多的東西罷了。
可饒是如此,想想這位和母妃是一母同胞,他定然不會丟下母妃不管的,所以明玉夫婦倆就登門了。
外孫女兒是真正的皇家公主,若是放在以前,公主下降,小宋氏不定怎麼歡喜呢,可是如今呢?
想想在宮中受苦受難的閨女,小宋氏完全笑不出來。
拉著明玉的手,眼淚“撲簌簌”地往下掉。
儘管母妃對於外祖母的感情並不深,不過明玉看著外祖母一臉的病容和這般地擔憂,還是心軟了,感同身受之下,眾人抱頭痛哭,為的便是苦命的駱婉瑜。
可面對這種傳說中的事故時,明瑩的表現,實在是令人刮目相看,母女二人共同進退,一起面對了人生中最大的轉折,所以感情上更加地親近,她二人的這一番母女情深,可不知道刺痛了多少人的眼,可到底如今是人心惶惶,前程未卜的情況,所以即便是再如何地不忿,可到底眾人都明智地保持了沉默。
女眷們這裡看管了起來,被京畿大營的將士們拿下的太子殿下被人給送到了大明宮,皇帝看著滿臉血的,面容扭曲的兒子,一臉的感傷。
可太子卻被父皇的這番惺惺作態給刺激到了,這又是何必呢?
成王敗寇,自己是亂臣賊子,是弒父奪位的不孝子,所以父皇這裝模作樣兒地到底給誰看呢?
儘管對於太子的德行一清二楚,可是聽著他這慌亂之下的口不擇言,皇帝還是覺得心中一片的悲涼,自己簡直是太失敗了,這是自己的嫡長子啊。
儘管太子一步步地走到今日,有自己放縱,捧殺的原因在,可到底他對太子還保留著一份兒父子之情的,所以並未選擇趕盡殺絕,反而是將太子給單獨地圈了,然後開始處置這些逆賊。
上位者的遷怒,這是需要無數人的鮮血去平息的,所以太子黨們倒霉了。
首當其衝的便是太子妃的娘家,老大人對於這種情況早有準備,所以他十分地平靜,那樣坦蕩的模樣倒似是去衙門當差,而不是成為了階下囚。
想想靜孝駙馬的承諾,老大人覺得自己沒必要驚慌失措,整個家族為太子陪葬,這是自己早就料到的,首鼠兩端,背叛了太子,他早就預料到了自己下場,所以他才會這般地淡定。
因為就算是皇帝會網開一面,可太子也不一定會放過他,甚至為了讓自己陪葬,太子肯定會在皇帝面前咬自己一口。
似是而非之言,對於皇帝來說,有足夠的理由來收拾掉自己了。
老大人想明白之後,只能希望皇帝能寬宏大度些,別牽累到家人九族。
不過顯然,這有些困難。
皇帝現在恨毒了這些挑唆太子走上了不歸路,還哪裡能記得起這些那些的,所以太子屬官們基本上都是抄家流放的待遇。
其他和太子關係親近的就更加地倒霉了,一口氣地殺了幾百口子人,菜市口每天沖天的肅殺,偌大的皇城似乎都能聞著這股子血腥味兒。
這次處理的基本上都是對著太子效忠的武將!
也由不得皇帝不憤怒,武將們手上可都節制著兵馬呢,為了從龍之功,為了富貴,這些人竟然忘記了他們的主子是誰,他們拿著自己的俸祿,竟然轉頭就向自己的兒子示好,皇帝若是不怒,那才奇怪呢。
一同損失慘重的除了武將們便是勛貴了,畢竟他們和太子之間有些不清不楚的往來,未必就是摻和了進去,可總在一定的程度上幫了點兒太子的忙,為太子行過方便,所以大家覺得冤枉的慌,可到底皇帝在氣頭上,誰又敢勸呢?
所以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祖宗幾輩子的基業成了空,可能保住全家的小命兒,似乎已經是僥天之幸了,所以眾人除了慶幸外,似乎連抱怨都不敢。
鎮國公牛家就是這倒霉的一家,兩個嫡子流放,庶子一點兒事兒都沒有,牛太太遭遇到了巨大的打擊,直接地沒了。
迎春和夫君自然是不可能撒手不管,可是現在的這種情況,真心是有些無處下手的感覺,畢竟他們是庶出的,很多事情都沒辦法做主,所以只能保證婦孺們沒吃大虧就成了。
至於別的,提也甭提。
處理了武將和勛貴之後,該輪到文臣了。
皇帝猛地一回頭,發現自己似乎已經弄死不少人了,倒是回身過來了,聽說太子妃之父病故獄中,他便心軟了,駱辰逸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第98章 第98章
既然承諾了別人,駱辰逸就不會食言,並不是什麼傷天害理之事,也不是為了太妃之父開脫,不過是為了救個稚子而已。
病故這種事情,其中的貓膩也是在是太多了些,別說是皇帝了,便是大臣們都覺得這隻怕是“畏罪自盡”的嫌疑比較大,所以當今先後往死牢里派了三兩次的太醫,甚至是出動了御醫,又找出了老大人很早以前的脈案,不過最後得到的結論都是老大人並非是自盡,而是真的病故。
這下子,想想自己交代給臣子的那些事情,皇帝難得的愧疚了。
若不是自己父子之故,逼著他兩頭為難的話,是不是就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了?
哪怕皇帝知道自己和太子之間,早就沒有轉圜的餘地,遲早都會有這樣的結果,可到底皇帝還是忍不住地心軟,忍不住地為別人開脫,這並不是說他有多麼地重視太子妃之父,而是想要減輕自己心中的負擔和內疚,畢竟殺了幾百,近千人了,饒是帝王這種生物一向都是冷硬心腸,從來都不知道人命關天是怎麼寫的。
可當今稍稍地有些不同,因為先帝的保駕護航,所以這位的生活一直地就比較平順了些,少了太多的糾葛和磨礪,心地還算是善良些,並非是那些冷血心腸的暴君種類。
他這麼一愧疚,人精子一般的朝臣們自然是感受到了,想想關於太子的廢立問題,如今已成定局,還是少折騰,早點兒地讓事態平息下來比較好。
所以在涉及到如何處理這些逆臣賊子的時候,許是感同身受,許是大義之故,反正朝臣們眾口一詞地求情之言儘管讓皇帝覺得有些蛋疼,到底也沒有再動怒,沒有再想著大開殺戒,反倒是重重地嘆了口氣,准了朝臣們的奏請。
太子圈禁,其他人等抄家,十六歲以上的男丁流放,子孫三代不得科舉,不罪及婦孺。
儘管這樣的懲罰不算輕了,可相較之前的大開殺戒,但凡是和太子有、染,往來親密的武將們無論官職大小,一律都是殺殺殺來說,如今對於文臣的處置,陛下已經很是仁慈心軟了,網開一面了。
這個時候,總算是塵埃落定,駱家人開始擔憂駱婉瑜了。
畢竟她再如何地無辜,也是太子內眷,自然是要隨著太子一起囚禁的。
因為皇帝的網開一面,太子的四個孩子並未一處地關著,明瑞仍舊住在大明宮,明瑩也搬了出來 ,跟太后住在了一起。至於太子的嫡女和庶長子,則由著往日裡和他們關係更加親密地皇后照顧了。
後族這次也是損失慘重,畢竟太子是嫡子,她這個做母親的自然是大力地支持兒子了,不管是錢財還是娘家的人脈,對著太子都是予取予求的,本想將娘家的富貴再往後延上兩三代,可誰知太子這麼一作死,可真心是坑了不少人,除了太子妃的娘家外,便是皇后的娘家損失最為慘重了。
皇后欲哭無淚,可如今娘家敗落,皇帝對自己的情分也不再,她如今只剩下了委屈求全,艱苦度日,皇帝沒有廢后,這已經是看在夫妻之情的份上,給自己留了最大的餘地和臉面了。
畢竟就她自己所乾的那些事兒,便是皇帝一言不發,直接廢后,皇后也沒臉叫苦訴委屈的。
現在的皇后也只能收起那些有的沒的,然後專心地照顧和撫養孫子,孫女兒。
畢竟孫子還是庶長子呢,果然如同這些年的流言蜚語,定然是長孫可比明瑞更加地名正言順。
不得不說,皇后還是抱著微弱的希望,想著能給家族重新崛起找個靠山……
孩子們年幼,皇帝心疼孫子,寵愛孫女,所以可以逃過一劫,不用品嘗囚禁在四方小天地的那種感覺,可是駱婉瑜卻不行,只能和丈夫同感共苦。
太子的榮光駱婉瑜並不一定稀罕,可這份兒苦痛她卻是要陪著一起品嘗。
知道父母之間相處情形的明瑞和明瑩倆儘管是百般地替母妃感到不值,可到底探過了皇帝口風的二人也知道自己對於母妃的處境無能為力,無法改善。
這樣的發現實在是讓人覺得沮喪,可是他們兄妹二人又能去求誰?
宮外如今已經出嫁,成為人婦的明玉就成為了最後的一根稻糙。
不管是太后還是幾位舅舅家,明玉往來都是極為地方便的,不跟自己兄妹倆這般,沒有任何的自由,任何事情都不敢有半點兒的自專,所以明瑞兄妹倆就將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了明玉身上。
三姐弟之間自然也是有往來的,因著有明瑩之故,所以老早地就約好了一套彼此之間聯絡的密語,這次總算是派上了用場。
明玉對於母妃的處境也是帶著無盡的憂愁,可自己能做的真心不多。
趙家早先就被嚇破膽了,外加上這次皇帝又是這樣的大開殺戒,趙家人更加地後怕,腦袋直接縮回了龜殼中,任由外面的疾風驟雨,還是和風細雨,反正是不敢露頭就是了。
如今看似平息了,可是趙家還是不敢掉以輕心,生怕皇帝遷怒,生怕皇帝再看趙家不順眼,給一鍋燴了,那可就真是苦也找不著墳頭去了。
所以哪怕明玉的書呆子丈夫憂心奔走,可趙家上上下下都是避之不及的態度。
也是因此,明玉的書呆子丈夫帶著妻子離家出走,住進了公主府,算是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儘管明玉自己感動萬分,可駱辰逸兄弟卻是覺得他有些滑頭了,也不知道這主意到底是誰的,若是趙家長輩的主意,倒是可以理解,萬一是趙家小子的主意,那麼日後就要小心這個靦腆老實的書呆子了。
這蔫人一旦心存歹意,只怕殺傷力更甚。
趙家小子可不知道,自己的這麼個小小的舉動,就讓不少人生出了幾分提防之意來,也是莫名其妙的很,不過也是因為這個,他一輩子也沒有爬到高位上去,一輩子都在四五品的職位上打轉,最後以三品官員的身份致仕。
明玉也不在乎丈夫的職位高低,左右自己的孩子從一出生就有公主府的爵位可以繼承,就有趙家偌大的產業可以繼承,所以她真的是丁點兒都不在乎。
此為後話,再來說說這眼前的事兒。
明玉儘管知道婆家是指望不上的,可事到臨頭,難免地覺得失望。
小夫妻倆住進了公主府之後,出門往來交際都是方便了許多,明玉忙著想辦法拯救母妃,也著實沒有多少的心思歡喜便是了。
婆家只靠不上,她能求的便是外家了。
幾位舅舅中,明玉最為熟悉的便是駱辰逾了,畢竟他在龍禁尉任職,往來比較方便些,可彼此之間其實也沒有多熟悉,不過是通過他的手,拿到過很多的東西罷了。
可饒是如此,想想這位和母妃是一母同胞,他定然不會丟下母妃不管的,所以明玉夫婦倆就登門了。
外孫女兒是真正的皇家公主,若是放在以前,公主下降,小宋氏不定怎麼歡喜呢,可是如今呢?
想想在宮中受苦受難的閨女,小宋氏完全笑不出來。
拉著明玉的手,眼淚“撲簌簌”地往下掉。
儘管母妃對於外祖母的感情並不深,不過明玉看著外祖母一臉的病容和這般地擔憂,還是心軟了,感同身受之下,眾人抱頭痛哭,為的便是苦命的駱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