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頁
這母女二人的事,是京城中許多人都知道的佳話。
雖然大部分閨秀限於身份,無法像她們那樣自擇終身,但無不都將她們列為女子楷模,深深嚮往。、
所以劉定川是告訴她,他生於這樣的家庭,對自己的妻子人選擁有極大的自主權,若他看重,想必清河郡主不會過分阻攔。同時也是提醒黛玉,她何其有幸,得柏楊這樣的兄長庇護,自身未來之事皆可由她選擇,不可辜負。
除此之外,未嘗沒有暗示兩人恰好合適之意。畢竟當今之世,能如二人這般自由者,想來也不會多。能遇上一個已是幸事,倘若錯過了,未必還能遇到第二個。
真是層層深意,倒好像黛玉只有他這個選擇似的。
然而若說黛玉心中毫無所動,自然也不可能。她的心事,認識的人多少都能猜到一點,但能說得如此透徹的,除了柏楊,便只有劉定川。黛玉視柏楊如嫡親兄長,兩人相處的時間長久,他能看出來不奇怪,劉定川不過見過幾次,泛泛之交,卻能如此切中她心中所想,便十分難得了。
黛玉一生所求的,不過一知己而已。
從前這份痴心放在了寶玉身上,收回時疼得她不願意繼續。然而以她之天性,本身就是重精神多於物質,多情易感,這紅塵煩惱,豈是說斬就能斬斷的呢?
各自的目的都已經達到,所以他們並未繼續在城外久留,選擇了返回。
回到家裡,黛玉故意不與柏楊說話,自去了自己的住處。柏楊本來還想問問她,但想著她女孩子臉皮薄,還是緩一緩的好。
沒想到第二日,黛玉就恢復了正常。面對他也言笑依舊,柏楊猶豫再三,還是提起了這個話題。
「妹妹可是惱了我了?」他問。
黛玉道,「楊哥也忒糊塗了些!縱是知根知底的朋友,到底……不妥當。」她到底不好意思直接提,含糊掠過。
「我也知道。」柏楊說,「但終身之事,唯從自身。我從前也與你說過差不多的話,人世艱辛,各人自知,若要論及婚嫁,自然當是同心之人相互扶持。但同心之人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總得自己去尋。你雖是女子,但我不拘束你,你自己不拘束自己,還怕誰說?」
黛玉低頭沉默。柏楊猜想她是不好意思,便道,「人你也見了,我雖不知他說了什麼,但意思總該是表達到了的。既如此,就看林妹妹的心思了。你若不願意見他,我就替你回了,送你回揚州去。劉兄光風霽月,想來不至糾纏。若你覺得還可再相處一陣子,那就在這裡住下,順其自然便是。」
黛玉這才抬起頭來,道,「楊哥這又是瘋話了。無論答不答應,之後豈能再與他相見?」
若是答應了,自然二人便算是有了口頭的婚約,只等三媒六聘。這段時間裡,未婚男女是不適合碰面的。而如果拒絕了,彼此都沒臉,又何必再見?
柏楊琢磨了一下這番話,才略有領悟,含笑道,「那就暫且住下,不答應也不回拒,如何?」
黛玉仿佛含情的眸子微微一轉,又低下頭去了。
柏楊愛極了她這幅模樣。在他看來,林黛玉就應該這樣,聰明機變、有點小調皮但絕不會惹人生厭,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皆是風景,叫人看了立刻明白什麼叫做——活色生香。
第142章 鳳求凰(五)
劉定川一路忐忑著回了家, 想了想,還是決定去找清河郡主參詳參詳。
雖然知道自己多半又要被取笑,但是能娶到媳婦兒比什麼都要緊,而清河郡主雖然性格灑脫不羈,但觀她一生, 從未在要緊事上出過岔子。在劉定川所認識的女性之中, 自家母親是最為睿智能幹的一個。
何況這種事, 涉及到姑娘家的清譽, 也實在不能同外人提起。
讓他意外的是,清河郡主聽完了這一日所發生的事,竟沒有打趣她,凝眉沉吟片刻才問, 「你自己是如何想的?」
「我想該做的都做了, 不如母親請媒人, 正式登門提親,也可看看那邊的態度。」劉定川道。
清河郡主搖頭,「按你說的, 那位林姑娘從前再沒有這樣的心思,是今日才明白,你總該給她些時間想想才是。」
劉定川道, 「只怕她想得多了,反倒不願與我牽扯了。」
雖然他自認為各方面都不輸人,但要說對黛玉來說是多麼合適的良配,卻也不見得。她有那樣一雙兄長, 倘若不拘泥門第之見,有的是好人家可以挑選。而且黛玉出嫁之後,壓力要遠比在劉家小得多。
雖然劉定川說過自己家人不會為難黛玉,但世家宗婦,豈是那麼好擔當的?
明里暗裡,不知道多少為難等著她呢。劉定川相信黛玉能應對,但——她為什麼要去應對這些難題呢?她本可以更加輕鬆的生活。
而他最大的優勢:出身,則正是黛玉最不會考慮的標準。
「這倒很是。」清河郡主道,「當日你父親雖對我有幾分好感,卻也不願為我將劉氏宗族牽扯進來。若非我有決斷,說不定你如今就要叫另一個人做爹了。」
劉定川:「……」他並不想知道父親和母親當年是怎麼成就姻緣的……不過劉定川心目中,一直覺得父親寡言卻偉岸,是個堂堂正正的男子,即便與公主府聯姻,也該是他做出的決定。如今看來,倒像是被迫的……?
「不過你又想差了。」清河郡主並不知道自家兒子的腹誹,繼續道,「你的情形與我不同。我是女子,縱然有越禮之處,到底你爹得了便宜,不敢不負責任。但你那位林姑娘是女兒家,麵皮薄,若你逼得緊了,怕只會讓她斷然拒絕,以求脫身。」
「越禮之處」、「得了便宜」,劉定川覺得自己內心深處父親高大的身影正在崩散,有些不敢想當初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她竭力讓自己將注意力放在清河郡主最後一句話上。
清河郡主的意思很明顯,黛玉是什麼心思還拿不準,若這會兒去提親,一旦被拒絕,那就完全沒有轉圜的餘地了。
這也是劉定川擔心的另一個方面,因此才無法下定決心。此時聽了清河郡主之言,便問,「那母親以為兒子當如何?」
「從前如何,現在還是如何。」清河郡主道,「先按兵不動,看看那邊的意思。倘若他們迴避,則不看好這門婚事。倘若對你比從前更殷勤,那我就親自登門提親。」她頓了頓,又道,「若那邊也如從前一般,像是什麼都沒發生過,那你可要小心了?」
「這是怎麼說?」劉定川問。
清河郡主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傻兒子,這說明你那位林姑娘正看著你呢。你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她看在眼裡,最後得出對你的評價和態度,豈能不小心再小心?」
見劉定川若有所思,清河郡主微微一笑,「不過嘛,如今有個更現成的法子,能試出她的心意。」
「什麼法子?」
「你莫不是忘了,明兒你的林姑娘,就要登門拜訪了。」清河郡主道,「只消我細問幾句,自然就都知道了。」
「娘!你答應過我……」
「好了好了,放心吧,我有分寸,不會為難她的。」清河郡主笑眯眯的道。
劉定川一陣不安。但她老人家決定的事,從來沒有更改過。就算他是做兒子的,也沒有任何辦法。唉,早知如此,就不向她求援了,但求明日林姑娘來了,萬萬別被嚇到才是。
但轉念一想,若黛玉嫁過來,將來總要同母親相處,或許還是早些知道她的真面目為好。這麼一想,劉定川更糾結了。
……
糾結了一夜的劉定川根本沒睡,一大早就遣人到門口去等,務必要第一個知道黛玉來了的消息。殊不知他這麼一弄,反倒闔府都發現了動靜,清河郡主作為女主人,自然不會不知道。
所以她甚至不需要遣人去門口等,只要看著劉定川那裡的動靜便是了。
柏楊說「當做什麼都沒發生」,黛玉就當真這樣辦了。她神色如常的帶著早就準備好的禮物,乘馬車前來拜會。只要不細究她稍快了幾分的心跳,誰也看不出異常來。
劉家雖是江州大族,宅子卻並不大,更沒有高大的門臉。事實上,屋子坐落在一條幽靜小巷之中,門就開在巷子裡,要在路口下了車,往裡行一段距離,才能看到。就是清河郡主自己日常出入都是如此,客人自然也不例外。
黛玉見狀,不由心下納罕。想當年她初初進京,去了賈府時,被那巍峨門牆、雕樑畫棟所震懾,是以步步小心,處處在意,本以為那就是世間繁華的極致了,大戶人家便該如此。其後所見高門大戶,大抵如此。她本以為劉氏也不例外,卻未料竟與自己所想大相逕庭。
不愧是傳承數百年的書香之族,黛玉一下子就喜歡上這個地方了。能住在這樣地方的人,想來無論人品德行,都必定是一等一的,也難怪能夠教出劉公子那樣的人。
清河郡主身邊的心腹親自過來接她,態度和藹,面上含笑,「我夫家姓王,姑娘稱一聲王家的便是了。」
「王姐姐。」黛玉不敢造次,連忙行禮。
王家的唬得連忙側身讓過,「姑娘這是要折殺我了。姑娘來得早,我們老爺正要出門,夫人正在打發人伺候,讓我過來接人,萬望姑娘別見怪,非是有意怠慢。」
「豈敢?王姐姐想來是……夫人身邊得意之人,能來接我,想來是夫人愛惜看重之意,我豈有不知的?」黛玉道。她本來應該稱呼郡主娘娘,但聽劉家僕人的口音,似乎都是稱呼夫人,略略猶豫,便也入鄉隨俗了。
王家的聞言連連點頭,含笑又說了些別的話,一路領著黛玉繞過正院,到了後面的花廳上,「林姑娘在此稍待,若不嫌棄我粗俗,便留下來陪姑娘說說話,夫人一會兒就來的。」
「王姐姐請坐。」黛玉微微躬身道。
兩人說了一會兒話,才見幾個丫頭婆子簇擁著一位宮裝麗人行來,黛玉連忙起身,遙遙行禮,「拜見夫人。承蒙夫人厚愛,小女感念在心,今日略備薄禮,特來拜見。」
「來就來,帶東西做什麼?」清河郡主笑著將黛玉扶起來按在位置上,然後才自己坐了,「我聽川兒提起過林姑娘的兩位兄長,既是這樣的交情,到了這裡也不必客氣,跟在自己家裡是一樣的。」
黛玉點頭應是,心裡卻琢磨著,不知劉定川是怎麼跟清河郡主說的。那件事……他又說沒說過?
清河郡主趁這時候將她從頭打量了一番,笑道,「真是好標緻的姑娘,我這麼些年所見的,也不是沒有旁人十分誇讚的,依我看,里外加起來,怕是都及不上你!」
「夫人謬讚。」黛玉道。
「只是話少了些。」清河郡主又說。
黛玉便不知該怎麼接了。清河郡主的態度十分親熱,絲毫沒有上位者面對下位者的疏離客套,由不得她不多想。劉定川說他的父母不會阻攔他的婚事,所以清河郡主這是在表明自己的態度?還是她本就是這樣的性子,是自己多想了?
雖然大部分閨秀限於身份,無法像她們那樣自擇終身,但無不都將她們列為女子楷模,深深嚮往。、
所以劉定川是告訴她,他生於這樣的家庭,對自己的妻子人選擁有極大的自主權,若他看重,想必清河郡主不會過分阻攔。同時也是提醒黛玉,她何其有幸,得柏楊這樣的兄長庇護,自身未來之事皆可由她選擇,不可辜負。
除此之外,未嘗沒有暗示兩人恰好合適之意。畢竟當今之世,能如二人這般自由者,想來也不會多。能遇上一個已是幸事,倘若錯過了,未必還能遇到第二個。
真是層層深意,倒好像黛玉只有他這個選擇似的。
然而若說黛玉心中毫無所動,自然也不可能。她的心事,認識的人多少都能猜到一點,但能說得如此透徹的,除了柏楊,便只有劉定川。黛玉視柏楊如嫡親兄長,兩人相處的時間長久,他能看出來不奇怪,劉定川不過見過幾次,泛泛之交,卻能如此切中她心中所想,便十分難得了。
黛玉一生所求的,不過一知己而已。
從前這份痴心放在了寶玉身上,收回時疼得她不願意繼續。然而以她之天性,本身就是重精神多於物質,多情易感,這紅塵煩惱,豈是說斬就能斬斷的呢?
各自的目的都已經達到,所以他們並未繼續在城外久留,選擇了返回。
回到家裡,黛玉故意不與柏楊說話,自去了自己的住處。柏楊本來還想問問她,但想著她女孩子臉皮薄,還是緩一緩的好。
沒想到第二日,黛玉就恢復了正常。面對他也言笑依舊,柏楊猶豫再三,還是提起了這個話題。
「妹妹可是惱了我了?」他問。
黛玉道,「楊哥也忒糊塗了些!縱是知根知底的朋友,到底……不妥當。」她到底不好意思直接提,含糊掠過。
「我也知道。」柏楊說,「但終身之事,唯從自身。我從前也與你說過差不多的話,人世艱辛,各人自知,若要論及婚嫁,自然當是同心之人相互扶持。但同心之人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總得自己去尋。你雖是女子,但我不拘束你,你自己不拘束自己,還怕誰說?」
黛玉低頭沉默。柏楊猜想她是不好意思,便道,「人你也見了,我雖不知他說了什麼,但意思總該是表達到了的。既如此,就看林妹妹的心思了。你若不願意見他,我就替你回了,送你回揚州去。劉兄光風霽月,想來不至糾纏。若你覺得還可再相處一陣子,那就在這裡住下,順其自然便是。」
黛玉這才抬起頭來,道,「楊哥這又是瘋話了。無論答不答應,之後豈能再與他相見?」
若是答應了,自然二人便算是有了口頭的婚約,只等三媒六聘。這段時間裡,未婚男女是不適合碰面的。而如果拒絕了,彼此都沒臉,又何必再見?
柏楊琢磨了一下這番話,才略有領悟,含笑道,「那就暫且住下,不答應也不回拒,如何?」
黛玉仿佛含情的眸子微微一轉,又低下頭去了。
柏楊愛極了她這幅模樣。在他看來,林黛玉就應該這樣,聰明機變、有點小調皮但絕不會惹人生厭,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皆是風景,叫人看了立刻明白什麼叫做——活色生香。
第142章 鳳求凰(五)
劉定川一路忐忑著回了家, 想了想,還是決定去找清河郡主參詳參詳。
雖然知道自己多半又要被取笑,但是能娶到媳婦兒比什麼都要緊,而清河郡主雖然性格灑脫不羈,但觀她一生, 從未在要緊事上出過岔子。在劉定川所認識的女性之中, 自家母親是最為睿智能幹的一個。
何況這種事, 涉及到姑娘家的清譽, 也實在不能同外人提起。
讓他意外的是,清河郡主聽完了這一日所發生的事,竟沒有打趣她,凝眉沉吟片刻才問, 「你自己是如何想的?」
「我想該做的都做了, 不如母親請媒人, 正式登門提親,也可看看那邊的態度。」劉定川道。
清河郡主搖頭,「按你說的, 那位林姑娘從前再沒有這樣的心思,是今日才明白,你總該給她些時間想想才是。」
劉定川道, 「只怕她想得多了,反倒不願與我牽扯了。」
雖然他自認為各方面都不輸人,但要說對黛玉來說是多麼合適的良配,卻也不見得。她有那樣一雙兄長, 倘若不拘泥門第之見,有的是好人家可以挑選。而且黛玉出嫁之後,壓力要遠比在劉家小得多。
雖然劉定川說過自己家人不會為難黛玉,但世家宗婦,豈是那麼好擔當的?
明里暗裡,不知道多少為難等著她呢。劉定川相信黛玉能應對,但——她為什麼要去應對這些難題呢?她本可以更加輕鬆的生活。
而他最大的優勢:出身,則正是黛玉最不會考慮的標準。
「這倒很是。」清河郡主道,「當日你父親雖對我有幾分好感,卻也不願為我將劉氏宗族牽扯進來。若非我有決斷,說不定你如今就要叫另一個人做爹了。」
劉定川:「……」他並不想知道父親和母親當年是怎麼成就姻緣的……不過劉定川心目中,一直覺得父親寡言卻偉岸,是個堂堂正正的男子,即便與公主府聯姻,也該是他做出的決定。如今看來,倒像是被迫的……?
「不過你又想差了。」清河郡主並不知道自家兒子的腹誹,繼續道,「你的情形與我不同。我是女子,縱然有越禮之處,到底你爹得了便宜,不敢不負責任。但你那位林姑娘是女兒家,麵皮薄,若你逼得緊了,怕只會讓她斷然拒絕,以求脫身。」
「越禮之處」、「得了便宜」,劉定川覺得自己內心深處父親高大的身影正在崩散,有些不敢想當初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她竭力讓自己將注意力放在清河郡主最後一句話上。
清河郡主的意思很明顯,黛玉是什麼心思還拿不準,若這會兒去提親,一旦被拒絕,那就完全沒有轉圜的餘地了。
這也是劉定川擔心的另一個方面,因此才無法下定決心。此時聽了清河郡主之言,便問,「那母親以為兒子當如何?」
「從前如何,現在還是如何。」清河郡主道,「先按兵不動,看看那邊的意思。倘若他們迴避,則不看好這門婚事。倘若對你比從前更殷勤,那我就親自登門提親。」她頓了頓,又道,「若那邊也如從前一般,像是什麼都沒發生過,那你可要小心了?」
「這是怎麼說?」劉定川問。
清河郡主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傻兒子,這說明你那位林姑娘正看著你呢。你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她看在眼裡,最後得出對你的評價和態度,豈能不小心再小心?」
見劉定川若有所思,清河郡主微微一笑,「不過嘛,如今有個更現成的法子,能試出她的心意。」
「什麼法子?」
「你莫不是忘了,明兒你的林姑娘,就要登門拜訪了。」清河郡主道,「只消我細問幾句,自然就都知道了。」
「娘!你答應過我……」
「好了好了,放心吧,我有分寸,不會為難她的。」清河郡主笑眯眯的道。
劉定川一陣不安。但她老人家決定的事,從來沒有更改過。就算他是做兒子的,也沒有任何辦法。唉,早知如此,就不向她求援了,但求明日林姑娘來了,萬萬別被嚇到才是。
但轉念一想,若黛玉嫁過來,將來總要同母親相處,或許還是早些知道她的真面目為好。這麼一想,劉定川更糾結了。
……
糾結了一夜的劉定川根本沒睡,一大早就遣人到門口去等,務必要第一個知道黛玉來了的消息。殊不知他這麼一弄,反倒闔府都發現了動靜,清河郡主作為女主人,自然不會不知道。
所以她甚至不需要遣人去門口等,只要看著劉定川那裡的動靜便是了。
柏楊說「當做什麼都沒發生」,黛玉就當真這樣辦了。她神色如常的帶著早就準備好的禮物,乘馬車前來拜會。只要不細究她稍快了幾分的心跳,誰也看不出異常來。
劉家雖是江州大族,宅子卻並不大,更沒有高大的門臉。事實上,屋子坐落在一條幽靜小巷之中,門就開在巷子裡,要在路口下了車,往裡行一段距離,才能看到。就是清河郡主自己日常出入都是如此,客人自然也不例外。
黛玉見狀,不由心下納罕。想當年她初初進京,去了賈府時,被那巍峨門牆、雕樑畫棟所震懾,是以步步小心,處處在意,本以為那就是世間繁華的極致了,大戶人家便該如此。其後所見高門大戶,大抵如此。她本以為劉氏也不例外,卻未料竟與自己所想大相逕庭。
不愧是傳承數百年的書香之族,黛玉一下子就喜歡上這個地方了。能住在這樣地方的人,想來無論人品德行,都必定是一等一的,也難怪能夠教出劉公子那樣的人。
清河郡主身邊的心腹親自過來接她,態度和藹,面上含笑,「我夫家姓王,姑娘稱一聲王家的便是了。」
「王姐姐。」黛玉不敢造次,連忙行禮。
王家的唬得連忙側身讓過,「姑娘這是要折殺我了。姑娘來得早,我們老爺正要出門,夫人正在打發人伺候,讓我過來接人,萬望姑娘別見怪,非是有意怠慢。」
「豈敢?王姐姐想來是……夫人身邊得意之人,能來接我,想來是夫人愛惜看重之意,我豈有不知的?」黛玉道。她本來應該稱呼郡主娘娘,但聽劉家僕人的口音,似乎都是稱呼夫人,略略猶豫,便也入鄉隨俗了。
王家的聞言連連點頭,含笑又說了些別的話,一路領著黛玉繞過正院,到了後面的花廳上,「林姑娘在此稍待,若不嫌棄我粗俗,便留下來陪姑娘說說話,夫人一會兒就來的。」
「王姐姐請坐。」黛玉微微躬身道。
兩人說了一會兒話,才見幾個丫頭婆子簇擁著一位宮裝麗人行來,黛玉連忙起身,遙遙行禮,「拜見夫人。承蒙夫人厚愛,小女感念在心,今日略備薄禮,特來拜見。」
「來就來,帶東西做什麼?」清河郡主笑著將黛玉扶起來按在位置上,然後才自己坐了,「我聽川兒提起過林姑娘的兩位兄長,既是這樣的交情,到了這裡也不必客氣,跟在自己家裡是一樣的。」
黛玉點頭應是,心裡卻琢磨著,不知劉定川是怎麼跟清河郡主說的。那件事……他又說沒說過?
清河郡主趁這時候將她從頭打量了一番,笑道,「真是好標緻的姑娘,我這麼些年所見的,也不是沒有旁人十分誇讚的,依我看,里外加起來,怕是都及不上你!」
「夫人謬讚。」黛玉道。
「只是話少了些。」清河郡主又說。
黛玉便不知該怎麼接了。清河郡主的態度十分親熱,絲毫沒有上位者面對下位者的疏離客套,由不得她不多想。劉定川說他的父母不會阻攔他的婚事,所以清河郡主這是在表明自己的態度?還是她本就是這樣的性子,是自己多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