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定川鬆了一口氣,擺手讓人下去,自己整了整衣裳,然後才邁步繼續往裡走。

  之前都沒有消息,忽然來了,若不是揚州出了事,那就該是一切順利。想來母親派人前去,應該是有些用處的。這麼想著,劉定川的心情漸漸放鬆下來。

  無論如何,黛玉來了江州,對他來說不會是壞事。

  進了正院,長興和長順看見他,便揚聲道,「劉大爺來了!」

  裡頭柏楊和薛蟠聞聲迎了出來。劉定川調整了一下臉上的表情,笑道,「長日無事,想著兩位賢兄來江州已有些時日,卻還不曾盡過地主之誼,因此特攜了美酒來,邀二位出城訪春。」

  「劉兄來得巧,」柏楊道,「林妹妹也是今日剛到。」

  他說著,正色朝劉定川行了個禮,「揚州之事,多謝劉兄從中周旋了。」

  「這是做什麼?」劉定川連忙伸手把人拉起來,心中有些驚疑不定。黛玉既然來了,柏楊知道揚州之事也沒什麼稀奇。但這般鄭重,反不像他了。畢竟只是舉手之勞,何至於如此?

  這般想著,他卻沒有說出來,而是笑道,「原來是林姑娘到了,怪道一進門,便覺這宅子似乎都敞亮了幾分,人人都喜氣洋洋,從前再未有過。既如此,卻是我來得不巧了。」

  薛蟠笑著道,「也不是外人,劉兄這般說,卻是折煞我們了。林妹妹來時,也說要多謝你。現在既然來了,總要進去見過。」

  柏楊聞言轉頭瞪了薛蟠一眼。這人也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念頭,總覺得早日將黛玉嫁出去,就不會有人來打擾二人。知曉柏楊看好劉定川之後,這會兒怕是有幾分撮合的意思。但柏楊卻希望這件事別人都不要插手,讓兩人自己發展,遂道,「正是哪有客人來了,反把主人趕出去的道理?況且你我既兄弟相稱,我的妹妹自然也是劉兄的妹妹。除非劉兄嫌棄我等鄙薄,不願承認。」

  他這樣說,劉定川哪還有拒絕的餘地?只能跟著二人進了屋。不過走了幾步,他才猛然發覺柏楊這話里不對勁的地方。——倘若真與黛玉定下兄妹的名分,往後自己還如何求娶?

  縱然他能厚著臉皮,但以黛玉之心思,既以兄長之禮待他,怕是絕不會再生出別的心思。到時候反倒將自己給約束住了。

  劉定川琢磨了一下薛蟠和柏楊的話,心裡倒有了幾分明悟。

  恐怕自己的心思,除了黛玉,別人都知曉了。而柏楊的態度明顯十分微妙。雖然薛蟠看似支持自己,但這件事他怕是做不得主。

  看來在抱得美人歸之前,還得先搞定了兩位大舅兄才行。

  事情雖不易,但劉定川進屋見到黛玉,便立刻覺得正該如此了。

  黛玉正含笑坐在桌畔,見了他,便起身見禮。劉定川連忙還禮,趁著這個功夫把人打量了一番,確定黛玉氣色極好,身體看上去也沒有大礙,這才放心。起身時便笑道,「上一回柏兄來時,提起林姑娘之事,真正令人佩服。我還以為林姑娘要在揚州多待一段日子。」

  「說起此事,還要多謝劉公子和郡主娘娘錯愛。」黛玉聞言,便道,「此番前來,除了探訪兄長之外,也是為了多謝郡主娘娘厚愛。本是打算遞了帖子登門拜訪的,只是來得冒昧,驟然登門,也怕唐突了貴人。倘若劉公子方便,不知能否幫忙通個消息?」

  劉定川又驚又喜,已經意識到黛玉特意走這一趟,恐怕是因為清河郡主的手腳。但這時候他見到黛玉,滿心歡喜,也無法責怪母親這般行事。歸根結底,也還是為了自己。

  不過想想她老人家曾說過讓他將黛玉帶去見她,卻原來自己早已準備好了,半分破綻都不露,怕是正等著讓自己大吃一驚!

  如此一想,不由又是好笑,又是無奈。

  只希望別打糙驚蛇,嚇到了黛玉才是。若是讓她從此對自己生出芥蒂,遠遠避開,那才真是得不償失。

  雖然這麼想,但黛玉既開了口,見面不可避免,他自然也不會拒絕,「不過是順手的事。回頭林姑娘給我一張帖子,我帶回去便是。」

  說著往旁邊一掃,見地上開著幾個箱子,便問,「這是在找什麼?」

  柏楊道,「林妹妹從揚州帶了些東西過來,正分揀呢。」

  劉定川聞言,心下不由十分蠢動,但又不好直接開口,於是頻頻目視黛玉,柏楊及薛蟠。薛蟠見狀,便笑道,「方才林妹妹正說到此事要多勞劉兄和郡主,不知如何感謝呢。她倒帶了不少東西來,只不知哪些是你們喜歡的。劉兄既來了,不妨幫忙挑一挑。」

  黛玉也朝他看過來。劉定川摸了摸鼻子,道,「那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挑了半日,他才幫著定下了給清河郡主的禮。作為答謝,黛玉便送了他一塊硯台。

  清河郡主的消息十分靈通,劉定川才一回家,就被她叫去,見了面劈頭蓋臉的就問,「見著你那位林姑娘了?」

  「看來一切都在母親掌握之中。」劉定川忍不住道。

  清河郡主得意一笑,「不過是讓周嬤嬤走了一趟罷了。她倒是個機靈的,曉得要親自過來道謝。若非如此,照你那種法子,什麼時候才能把媳婦兒娶進門來?那位林姑娘年紀也不小了,依我看,很不必繼續耽擱。」

  「母親就別給我添亂了!」劉定川說,「林姑娘本沒有這等心思,倘或嚇著她,便是我的罪過了。」

  「傻兒子,你單是怕把人給嚇跑,卻不想,她既沒有這樣的心思,你若不挑明了說,等她開竅,要等到什麼時候去?放心吧,她如今還不是咱們家的媳婦呢,我自然知道分寸。」清河郡主道。

  言下之意,好像等對方成了劉家的媳婦,就不必顧慮分寸了似的。劉定川聽得頭大不已,「林姑娘說兩日後想上門拜訪,到時候母親千萬收斂些。」

  清河郡主聞言笑罵道,「果真有了媳婦忘了娘!那還不是你媳婦呢,帖子留下,快滾吧。」

  第二日劉定川又去找了拜訪。不過這一次,他是單找薛蟠的。雖然在黛玉的婚事上,薛蟠恐怕做不得主,但若他願意幫助自己,自然就方便許多。

  於是趁著柏楊忙碌的功夫,兩人湊在一起嘀嘀咕咕。

  劉定川表明了自己的決心,薛蟠也說出了自己的為難,最後才道,「楊哥兒的意思,只要林妹妹自己喜歡,別的都不計較。劉兄不如從這裡入手。」

  「這話我也知道,只是連同林姑娘獨處的機會都沒有,總不能當著柏兄的面同她搭話吧?不知薛兄何以教我?」

  「這個容易。待會兒楊哥兒回來了,我想辦法把他叫走,給你製造機會。不過最多一炷香的功夫,多了是萬不能的。劉兄好歹把握住。」薛蟠沉思片刻,道。

  劉定川喜出望外,甚至站起身朝薛蟠一拜,「多謝薛兄!」

  「你們這是幹什麼呢?」柏楊正好從門外進來,看見這場景,不由微微挑眉。

  薛蟠面上露出幾分心虛,劉定川則從容道,「方才正向薛兄請教疑惑,得了解釋,有茅塞頓開之感,因此致謝。古有一字之師,今薛兄可謂一言之師了。」

  第140章 鳳求凰(三)

  薛蟠和劉定川, 嚴格來說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若不是在特定的場合相遇,說不定就是最彼此看不上、絕不會有交集的關係。但現在因為有了柏楊和黛玉這兩個樞紐存在,這二人竟也能湊在一處說話了。

  柏楊這麼想著,不由好笑,也就不去深究兩人在弄什麼鬼了。

  以劉定川的機變, 知道黛玉那裡急不得, 自然會從其他方面下手。而自己和薛蟠之間, 大概薛蟠看上去更好說話, 自然選擇他作為突破口。

  而且薛蟠本身也有撮合之意,如此正是一拍即合。

  果然過了一會兒,劉定川便提議,昨日本來說要出城, 後來耽擱了, 不如今日就去。柏楊同意之後, 薛蟠又開口說帶上黛玉。

  難得有出門的機會,柏楊自然不會攔著,黛玉自己心裡也願意。於是四人分乘馬車, 攜酒載食,往城外去了。

  出城時柏楊忽然想起上小學的時候,每年春秋兩季總免不了有一次出遊, 遊玩結束之後,還必定要交上一篇遊記。而遊記的開頭必定是「今天的天氣很好,萬里無雲」,結尾則必然是「這真是難忘的一天」。

  這些都是後來網絡上不知道吐槽過多少次的, 已經變成了梗。柏楊那時還跟著笑過,然而現在想來,感慨中又不免有幾分無法言說的惆悵。

  回不去了。

  並非因為隔著時間和空間,哪怕他現在身處現代,作為成年人,也回不去那個單純的,快樂的時候了。

  所以柏楊對待妹妹們才如此細心,處處都照顧周到。他希望她們所擁有的這段時光,能夠長一點,更長一點。等長大以後,再去面對那些不得不迎接的變化和艱難。

  那樣,至少無論處在什麼樣的境地之中,心中都有個地方,存放著安然美好,讓困頓的人能夠從中汲取勇氣和動力。

  江州城外也有名剎,但是劉定川並沒有選擇上山。

  他對黛玉的了解雖然不多,但只泛泛查過,就知道她曾經在石鐘寺借住過很長一段時間。也許寺廟裡的確景致很好,禪意深遠,能夠讓人修身靜心,但不論如何,對一個尚處花期的少女而言,都不會是個很好的去處。若只是去上香拜佛,或許還覺得別有意趣,但住在那裡,就是另一回事了。

  青燈古佛,寂寥冷清,他只願黛玉一生都不要再有類似的經歷。

  既如此,他自不會去勾起黛玉的傷心事,因此選擇的遊玩之處,乃是城外的雲水河畔。近水處,春意似乎總來得更早一些。古人有詩云,「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而現在雖還是早春,但地處江南,氣候已是一天天溫暖起來,河岸的垂柳正吐著新芽,勉強可以一賞。

  季節畢竟還早,除他們之外沒什麼出來遊玩的人,因此倒是十分自在,幾人在水邊的涼亭里坐下,自有僕人將帶來的酒食取出,一邊說話,一邊飲酒作樂。

  酒過三巡,劉定川笑道,「此情此景,不可無詩。」

  柏楊和薛蟠都搖頭,黛玉便道,「劉公子之才我等都及不上,縱然題詩,也必定獨占鰲頭。既無懸念,不作也罷。倒不如劉公子做一首來,我們跟著品鑑一番。」

  劉定川自然不會拂了心上人的面子,站起身目視四周,須臾便得了一首,遂讓人送上筆墨紙硯,提筆寫出。

  他的字十分有風骨,瘦而有力,便如他這個人。而詩里所寫的是春日柔絲、春水如波,用這樣的字跡寫下來,亦別有趣味。黛玉讚嘆半日,這才放下了手中的紙。

  見她面露欽佩之色,柏楊也不由佩服劉定川。

  劉定川的確是得天獨厚。畢竟,能夠在才華上壓倒黛玉,讓她敬服的人,才有可能讓她動心。——別看寶玉一事無成,但即便是賈政也承認,他的確是有些詩才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