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頁
黛玉見了他,立刻取出那封信,「楊哥,這是父親留下的。」
柏楊將之推回去, 「再過幾日,就是妹妹的生辰了。過了這個生日,你就年滿十七歲,是個大姑娘了。林家如今只剩下你一個,雖是女兒家,但也該有支撐門戶的氣魄。往後,許多事要你自己去決定,許多路要你自己去走了。」
黛玉開始還連連點頭,聽到後來,想必是從未想過這些事,新下不免慌亂,「楊哥說得固然在理,我卻怕是做不好。」
「這世上的事,不去做,誰能知道自己能做到什麼地步?」柏楊說,「就是真的做不好,也只有做過了才知道。我們這些做哥哥姐姐的,自然在旁邊看著你,有需要的地方就伸手,不會讓你一個人承認。所以不必擔心,只管放手去做便是。」
黛玉將握著信的手慢慢收回去,鄭重的點頭道,「楊哥說得是,我要讓人知道,雖然父母已經不在,林家卻還沒有倒。我是林氏長女,豈可自滅威風?」
「想明白就好。」柏楊說,「既然林大人留下書信,想必有別的安排。其實需要你做的並不多,不過是將這些東西重新撿起來罷了。」
黛玉略略遲疑,才點頭道,「正是如此。只是我曾說想跟著楊哥出去,看看這萬里河山的模樣。如今怕是不成了。」
既然肩上擔了責任,自然不能再任性的說走就走。她一個女兒家支撐家業本就艱難,自然要將大部分精力投入進去。
柏楊道,「一兩年內,我也要在江南定居,正好相互照拂。往後的事,等到時候再說不遲。」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黛玉一直在聯絡那些被林如海安排出去的人。然後將他們一一甄別,該倚重的倚重,該敲打的敲打,該處置的處置。
——雖說林如海當日挑選的都是忠心耿耿的老僕,但有時候,忠誠只是因為誘惑不夠。那時林如海還在,林家門楣光大,他們身為林氏家僕本身就是一種體面,好處享之不盡,自然在這些事情上盡心盡力。但林如海死了,幾年間都沒什麼動靜,他們守著的大筆財富眼看無主,難保不會因此生出其他的心思來。
不過柏楊覺得,林如海未必是想不到,只不過當時沒有別的選擇了。再說,黛玉如果想要保住這些東西,那就絕不能連幾個僕人都壓不住。這也算是一道對她的考驗,如果沒有本事,這些東西拿回來還不如不拿。
出於這樣的想法,他大部分時候都只看著黛玉自己處理事情,只有在她覺得疑難了,開口請教的時候,才會指點幾句,但多半都是誘發性的建議,提出一個方向讓黛玉自己去思考,然後尋找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
因為這個意外,柏楊和薛蟠在揚州多逗留了將近半個月的時間,直到確定黛玉已經能夠初步站穩腳跟,沒有太大的問題,這才啟程前往江州。
臨走這日,黛玉前來送行。
就像是終於找到了人生的意義,黛玉陡然精神煥發起來,躍躍欲試要將自己這幾年來學到的東西運用掌握。所以這會兒,她看上去已經完全沒有了初見時的淒涼倉皇,顯得十分從容。她披著白色的斗篷,身後跟著數位僕人,含笑道,「兩位哥哥此去一路小心,到了江州記得送信回來,時時聯絡。」
柏楊深吸了一口氣,最後叮囑道,「凡是盡力而為便可。等這裡的事情穩定了,到江州來看我們。」
「好。」黛玉點點頭,又到,「到了江州,替我向劉公子問好。若他有空時,請他來揚州作客,我必定讓他賓至如歸。」
語氣坦蕩,顯然對劉定川並沒有任何綺思。
柏楊心裡為劉定川點了一根蠟燭。倘若他真的看上了黛玉,要打動她恐怕也是非常困難的事。不過,惟其如此,才更加有趣,不是嗎?
開船時柏楊坐在窗邊,看著人來人往的碼頭逐漸遠去,不由笑道,「有時候想想,這樣四處奔波,的確不是長久之計,令人疲憊。幸而也不需要一直如此,否則這差事我可做不下去。」
「我倒覺得沒什麼不好。」薛蟠在他身邊坐下,將手臂搭在他肩上,臉往頸間一埋,「好歹只有咱們兩個人了。」
「這是做什麼?」柏楊推了他一下。
薛蟠道,「楊哥兒總有許多事情要忙,已經許久未曾好好同我親近過了。如今礙事的人都不在,只有咱們,豈不好?」
一邊說,一雙手就不老實的鑽進了柏楊的衣裳里。
柏楊喘息了兩聲,將他的手壓下去,「青天白日的,別胡鬧!」
「可是我難受。」薛蟠的臉緊貼著柏楊的脖子,一說話,滾燙的呼吸就灑在柏楊頸間,燙得他頭皮發麻。
最近,似乎的確是有些冷落薛蟠了。
不過這傢伙,可不是會受委屈的性子,之前既然甘心被冷落,一定是會變著法兒的找回來的。這麼一想,柏楊不由頭疼。
好在他們這艘船大,船家等閒也不會過來打擾,就是有些什麼動靜,無非是長興和長順聽見。那兩個都是乖覺的,自會多開。而且……接下來的日子都要在船上度過,本來也沒什麼事要做……
柏楊越想越覺得薛蟠這麼做好像也挺有道理,心中的牴觸和抗拒也就少了許多,推拒的動作便不那麼堅定。
薛蟠立刻察覺到這種變化,緊緊的纏上來,纏得柏楊沒有心思去想這樣究竟對不對了。
第137章 無法無天
劉定川收到信, 算好日子親自到碼頭來接人,船一靠岸,薛蟠和柏楊走下來,就看見了他。然而他的心思顯然並不在二人身上,頻頻往他們身後看, 似乎那裡還應該多出一個人來。
「有勞劉兄掛念, 親自來接。」柏楊見狀, 臉上就不自覺的帶了一抹笑。雖然他對劉定川挺滿意的, 但是妹妹要被大尾巴狼叼走了,柏楊再大方也不可能一點想法都沒有。讓對方吃點苦頭,也不是壞事。
劉定川似乎終於確定自己要看的人不在,轉過頭來, 同兩人寒暄了幾句, 然後才狀似不經意的問, 「柏兄,不是說林姑娘也會同來,怎的不見?」
「劉兄也知道, 我那妹妹從小是在揚州長大。如今既來了江南,不能不去祭拜父母。因此我們先去了揚州,哪知在那裡碰上了些意外, 林妹妹便留下了。往後怕也要長居揚州呢。」柏楊道。
劉定川臉上的失望一閃而過,繼而追問,「是遇上了什麼事?我在揚州城倒也有幾位朋友,倘若有需要, 可寫信請他們照拂。」
「這倒不必。」柏楊道,「只不過當日林大人憂心女兒,為她做了些安排。不過走得急,未曾交代給林妹妹。如今她知曉了,自然要將林大人留下的東西都接手。畢竟她雖是女兒身,但林家既只有她這麼一個,少不得只能勉勵支撐了。」
柏楊一邊說,一邊看劉定川的臉色。
古代社會對女性的態度並不是一刀切,而是經歷過一個漫長的發展期的。前朝是民風開放,還有許多女子當家做主、出門行走,到了本朝,禮教嚴苛,類似情形便漸漸少了。
社會風氣既然如此,大部分男性對待女性的態度,自然免不了也會受到影響。認為女子就該安分留在後宅管家理事相夫教子者大有人在。而且越是書讀得多,熟知禮儀,便越是如此。
江州劉氏是書香之族,說不準便有類似的腐儒之見。雖說劉定川的性子看上去不像會受規矩束縛之人,但柏楊還是免不了試探一番。
劉定川聞言一怔,「林姑娘如今自立門戶?」
「這是理所當然。」柏楊道,「她姓林,又不姓薛。我雖然也是薛家義子,卻不見誰將我當成薛家的附庸,怎麼到了林妹妹身上,便不能了?」
「非是不能,不過是想著她一個女兒家,怕是難以支持。」劉定川已然收起驚訝,恢復平日的面色,「不過柏兄和薛兄來得比預計的晚,想來正是留在揚州為林姑娘綢繆,如此,自然不必擔心了。」
說話間劉定川將兩人請上馬車,一路行至一處幽靜的宅院。下了車之後,他一邊領著兩人參觀屋子,一邊道,「這裡是我自己的產業,有時不耐煩在家中待著,便會過來小住數日。各色東西都是齊備的,下人也盡可使喚。柏兄和薛兄住在這裡,不必拘束,跟自己家裡是一樣的。若有什麼缺的,只管讓他們置辦了去。」
這房子應該是提前準備好的,想來劉定川對於柏楊和薛蟠要到這裡來,的確是早有準備。甚至柏楊注意到,這院子並不是尋常三進的格局,第三進院子跟第二進的正院中間,還隔了一個池塘,須得遠遠的繞路過去,又幽靜景致又好。如果不是家中有女眷,等閒不會考慮到這樣建宅子。
想來那院子,本是留著讓黛玉入住的,算是分開了內院和外院。即便是跟兩位兄長同住,也沒什麼大礙了。
大概唯一沒想到的是黛玉沒來。
劉定川還能沉得住氣,大出柏楊的預料。原以為他知道黛玉沒來,多少回有些失落。但除了開頭失態之外,他的表現都十分正常。如果不是早有猜測,柏楊可能都不信這人對自家妹子有意。
但要說他沒有留心吧,處處細節又都能讓人感覺到,他是在意的。
後世曾經流行過一段時間的某種屬性,倒是挺適合他——悶騷。
他是這種性子,黛玉又對這件事沒有任何心思,柏楊已經可以想像到,這兩個人的故事,應該很長很長。
看來未來住在江州的日子,不會少了熱鬧了。
送走劉定川,薛蟠便過來道,「楊哥兒,後頭花園裡的那幾間精舍,瞧著倒是不錯。楊哥兒你最喜歡這些,不如就住在那裡?又安靜。」
柏楊瞪了他一眼,「咱們來這裡是有正事要做的,快把你腦子裡那些亂七八糟的念頭都收一收!」
他如何不知道?氣氛好的時候,自己總更容易遂了薛蟠的心意,隨他為所欲為。幾次下來,薛蟠那裡也有了底,往往總要將氣氛營造得十足,來討柏楊的歡心。而這氣氛,除了彼此之間的相處之外,周圍的環境也十分重要。山明水秀景致宜人之處,總比別處更令人心情放鬆且舒暢。
所以薛蟠攛掇他住進後頭,絕對沒安什麼好心。
但這種事,既然沒有挑明,薛蟠自然抵死不認,「楊哥兒冤枉我了。我不過瞧著那裡你應該喜歡,才多嘴白說一句。若楊哥兒同我一起住正院,自然更好。」
柏楊橫了他一眼,「你看到就看不出來?後頭那屋子,不是給你我住的。」
說起來劉定川也是一個妙人。不知道是不是從別處得知了兩人的關係,所以給他們安排住處的時候,絲毫不避嫌疑的安排在了一起,似乎對此並不芥蒂。
薛蟠聞言大笑道,「楊哥兒真當我看不出來不成?他那一點心思,又不肯明著表態,正要抻一抻才好。」
這話倒也符合他的脾氣。柏楊想起當初薛蟠對自己有意時的表現,也不能不承認,有時候打動人,固然需要劉定川這種潛移默化的脈脈溫情,但薛蟠這樣純粹熱烈,仿佛不摻任何雜質的愛,更能令他這樣的人動容。
柏楊將之推回去, 「再過幾日,就是妹妹的生辰了。過了這個生日,你就年滿十七歲,是個大姑娘了。林家如今只剩下你一個,雖是女兒家,但也該有支撐門戶的氣魄。往後,許多事要你自己去決定,許多路要你自己去走了。」
黛玉開始還連連點頭,聽到後來,想必是從未想過這些事,新下不免慌亂,「楊哥說得固然在理,我卻怕是做不好。」
「這世上的事,不去做,誰能知道自己能做到什麼地步?」柏楊說,「就是真的做不好,也只有做過了才知道。我們這些做哥哥姐姐的,自然在旁邊看著你,有需要的地方就伸手,不會讓你一個人承認。所以不必擔心,只管放手去做便是。」
黛玉將握著信的手慢慢收回去,鄭重的點頭道,「楊哥說得是,我要讓人知道,雖然父母已經不在,林家卻還沒有倒。我是林氏長女,豈可自滅威風?」
「想明白就好。」柏楊說,「既然林大人留下書信,想必有別的安排。其實需要你做的並不多,不過是將這些東西重新撿起來罷了。」
黛玉略略遲疑,才點頭道,「正是如此。只是我曾說想跟著楊哥出去,看看這萬里河山的模樣。如今怕是不成了。」
既然肩上擔了責任,自然不能再任性的說走就走。她一個女兒家支撐家業本就艱難,自然要將大部分精力投入進去。
柏楊道,「一兩年內,我也要在江南定居,正好相互照拂。往後的事,等到時候再說不遲。」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黛玉一直在聯絡那些被林如海安排出去的人。然後將他們一一甄別,該倚重的倚重,該敲打的敲打,該處置的處置。
——雖說林如海當日挑選的都是忠心耿耿的老僕,但有時候,忠誠只是因為誘惑不夠。那時林如海還在,林家門楣光大,他們身為林氏家僕本身就是一種體面,好處享之不盡,自然在這些事情上盡心盡力。但林如海死了,幾年間都沒什麼動靜,他們守著的大筆財富眼看無主,難保不會因此生出其他的心思來。
不過柏楊覺得,林如海未必是想不到,只不過當時沒有別的選擇了。再說,黛玉如果想要保住這些東西,那就絕不能連幾個僕人都壓不住。這也算是一道對她的考驗,如果沒有本事,這些東西拿回來還不如不拿。
出於這樣的想法,他大部分時候都只看著黛玉自己處理事情,只有在她覺得疑難了,開口請教的時候,才會指點幾句,但多半都是誘發性的建議,提出一個方向讓黛玉自己去思考,然後尋找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
因為這個意外,柏楊和薛蟠在揚州多逗留了將近半個月的時間,直到確定黛玉已經能夠初步站穩腳跟,沒有太大的問題,這才啟程前往江州。
臨走這日,黛玉前來送行。
就像是終於找到了人生的意義,黛玉陡然精神煥發起來,躍躍欲試要將自己這幾年來學到的東西運用掌握。所以這會兒,她看上去已經完全沒有了初見時的淒涼倉皇,顯得十分從容。她披著白色的斗篷,身後跟著數位僕人,含笑道,「兩位哥哥此去一路小心,到了江州記得送信回來,時時聯絡。」
柏楊深吸了一口氣,最後叮囑道,「凡是盡力而為便可。等這裡的事情穩定了,到江州來看我們。」
「好。」黛玉點點頭,又到,「到了江州,替我向劉公子問好。若他有空時,請他來揚州作客,我必定讓他賓至如歸。」
語氣坦蕩,顯然對劉定川並沒有任何綺思。
柏楊心裡為劉定川點了一根蠟燭。倘若他真的看上了黛玉,要打動她恐怕也是非常困難的事。不過,惟其如此,才更加有趣,不是嗎?
開船時柏楊坐在窗邊,看著人來人往的碼頭逐漸遠去,不由笑道,「有時候想想,這樣四處奔波,的確不是長久之計,令人疲憊。幸而也不需要一直如此,否則這差事我可做不下去。」
「我倒覺得沒什麼不好。」薛蟠在他身邊坐下,將手臂搭在他肩上,臉往頸間一埋,「好歹只有咱們兩個人了。」
「這是做什麼?」柏楊推了他一下。
薛蟠道,「楊哥兒總有許多事情要忙,已經許久未曾好好同我親近過了。如今礙事的人都不在,只有咱們,豈不好?」
一邊說,一雙手就不老實的鑽進了柏楊的衣裳里。
柏楊喘息了兩聲,將他的手壓下去,「青天白日的,別胡鬧!」
「可是我難受。」薛蟠的臉緊貼著柏楊的脖子,一說話,滾燙的呼吸就灑在柏楊頸間,燙得他頭皮發麻。
最近,似乎的確是有些冷落薛蟠了。
不過這傢伙,可不是會受委屈的性子,之前既然甘心被冷落,一定是會變著法兒的找回來的。這麼一想,柏楊不由頭疼。
好在他們這艘船大,船家等閒也不會過來打擾,就是有些什麼動靜,無非是長興和長順聽見。那兩個都是乖覺的,自會多開。而且……接下來的日子都要在船上度過,本來也沒什麼事要做……
柏楊越想越覺得薛蟠這麼做好像也挺有道理,心中的牴觸和抗拒也就少了許多,推拒的動作便不那麼堅定。
薛蟠立刻察覺到這種變化,緊緊的纏上來,纏得柏楊沒有心思去想這樣究竟對不對了。
第137章 無法無天
劉定川收到信, 算好日子親自到碼頭來接人,船一靠岸,薛蟠和柏楊走下來,就看見了他。然而他的心思顯然並不在二人身上,頻頻往他們身後看, 似乎那裡還應該多出一個人來。
「有勞劉兄掛念, 親自來接。」柏楊見狀, 臉上就不自覺的帶了一抹笑。雖然他對劉定川挺滿意的, 但是妹妹要被大尾巴狼叼走了,柏楊再大方也不可能一點想法都沒有。讓對方吃點苦頭,也不是壞事。
劉定川似乎終於確定自己要看的人不在,轉過頭來, 同兩人寒暄了幾句, 然後才狀似不經意的問, 「柏兄,不是說林姑娘也會同來,怎的不見?」
「劉兄也知道, 我那妹妹從小是在揚州長大。如今既來了江南,不能不去祭拜父母。因此我們先去了揚州,哪知在那裡碰上了些意外, 林妹妹便留下了。往後怕也要長居揚州呢。」柏楊道。
劉定川臉上的失望一閃而過,繼而追問,「是遇上了什麼事?我在揚州城倒也有幾位朋友,倘若有需要, 可寫信請他們照拂。」
「這倒不必。」柏楊道,「只不過當日林大人憂心女兒,為她做了些安排。不過走得急,未曾交代給林妹妹。如今她知曉了,自然要將林大人留下的東西都接手。畢竟她雖是女兒身,但林家既只有她這麼一個,少不得只能勉勵支撐了。」
柏楊一邊說,一邊看劉定川的臉色。
古代社會對女性的態度並不是一刀切,而是經歷過一個漫長的發展期的。前朝是民風開放,還有許多女子當家做主、出門行走,到了本朝,禮教嚴苛,類似情形便漸漸少了。
社會風氣既然如此,大部分男性對待女性的態度,自然免不了也會受到影響。認為女子就該安分留在後宅管家理事相夫教子者大有人在。而且越是書讀得多,熟知禮儀,便越是如此。
江州劉氏是書香之族,說不準便有類似的腐儒之見。雖說劉定川的性子看上去不像會受規矩束縛之人,但柏楊還是免不了試探一番。
劉定川聞言一怔,「林姑娘如今自立門戶?」
「這是理所當然。」柏楊道,「她姓林,又不姓薛。我雖然也是薛家義子,卻不見誰將我當成薛家的附庸,怎麼到了林妹妹身上,便不能了?」
「非是不能,不過是想著她一個女兒家,怕是難以支持。」劉定川已然收起驚訝,恢復平日的面色,「不過柏兄和薛兄來得比預計的晚,想來正是留在揚州為林姑娘綢繆,如此,自然不必擔心了。」
說話間劉定川將兩人請上馬車,一路行至一處幽靜的宅院。下了車之後,他一邊領著兩人參觀屋子,一邊道,「這裡是我自己的產業,有時不耐煩在家中待著,便會過來小住數日。各色東西都是齊備的,下人也盡可使喚。柏兄和薛兄住在這裡,不必拘束,跟自己家裡是一樣的。若有什麼缺的,只管讓他們置辦了去。」
這房子應該是提前準備好的,想來劉定川對於柏楊和薛蟠要到這裡來,的確是早有準備。甚至柏楊注意到,這院子並不是尋常三進的格局,第三進院子跟第二進的正院中間,還隔了一個池塘,須得遠遠的繞路過去,又幽靜景致又好。如果不是家中有女眷,等閒不會考慮到這樣建宅子。
想來那院子,本是留著讓黛玉入住的,算是分開了內院和外院。即便是跟兩位兄長同住,也沒什麼大礙了。
大概唯一沒想到的是黛玉沒來。
劉定川還能沉得住氣,大出柏楊的預料。原以為他知道黛玉沒來,多少回有些失落。但除了開頭失態之外,他的表現都十分正常。如果不是早有猜測,柏楊可能都不信這人對自家妹子有意。
但要說他沒有留心吧,處處細節又都能讓人感覺到,他是在意的。
後世曾經流行過一段時間的某種屬性,倒是挺適合他——悶騷。
他是這種性子,黛玉又對這件事沒有任何心思,柏楊已經可以想像到,這兩個人的故事,應該很長很長。
看來未來住在江州的日子,不會少了熱鬧了。
送走劉定川,薛蟠便過來道,「楊哥兒,後頭花園裡的那幾間精舍,瞧著倒是不錯。楊哥兒你最喜歡這些,不如就住在那裡?又安靜。」
柏楊瞪了他一眼,「咱們來這裡是有正事要做的,快把你腦子裡那些亂七八糟的念頭都收一收!」
他如何不知道?氣氛好的時候,自己總更容易遂了薛蟠的心意,隨他為所欲為。幾次下來,薛蟠那裡也有了底,往往總要將氣氛營造得十足,來討柏楊的歡心。而這氣氛,除了彼此之間的相處之外,周圍的環境也十分重要。山明水秀景致宜人之處,總比別處更令人心情放鬆且舒暢。
所以薛蟠攛掇他住進後頭,絕對沒安什麼好心。
但這種事,既然沒有挑明,薛蟠自然抵死不認,「楊哥兒冤枉我了。我不過瞧著那裡你應該喜歡,才多嘴白說一句。若楊哥兒同我一起住正院,自然更好。」
柏楊橫了他一眼,「你看到就看不出來?後頭那屋子,不是給你我住的。」
說起來劉定川也是一個妙人。不知道是不是從別處得知了兩人的關係,所以給他們安排住處的時候,絲毫不避嫌疑的安排在了一起,似乎對此並不芥蒂。
薛蟠聞言大笑道,「楊哥兒真當我看不出來不成?他那一點心思,又不肯明著表態,正要抻一抻才好。」
這話倒也符合他的脾氣。柏楊想起當初薛蟠對自己有意時的表現,也不能不承認,有時候打動人,固然需要劉定川這種潛移默化的脈脈溫情,但薛蟠這樣純粹熱烈,仿佛不摻任何雜質的愛,更能令他這樣的人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