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頁
霸氣四溢的一番話得到了黎可明的激烈回應:“末將願為先鋒。”
迎春緊張的揪著衣擺:“莫,莫要因為我……就輕言……戰事,如果於家國有利,我……我……我可以的……”
寧珊站起來:“這跟你不相干,朕只是厭惡被人要挾罷了。”說完,帶上黎可明出去研究地圖了,陝甘總督急忙尾隨,留下賈赦、迎春和惜春三個面面相覷:“誰要挾珊兒/皇兄了?”
誰要挾他們陛下了呢?陝甘總督一時沒想明白,黎可明卻心裡清楚,陛下是不滿西域小國請求公主下嫁的原因。
如果是仰慕中原文明,臣服之後派人入京求娶,亦或是為他們□□上國出了大力,比如抵禦外族入侵什麼的,以功勞換取公主下嫁,都是可以商量的。可他們的做法,卻是趁著陛下帶公主巡邊的時候直接來要人,說的好聽是求娶公主做靠山,避免因為依附中原而被敵國攻陷,說的難聽點兒,就是想把中原的公主攥在手裡,讓中原出兵出力去幫他們對付宿敵。
誰叫他們皇帝是鼎鼎有名的“戰神”呢,這風頭勁的,關外都聽說了。
西域三十六國互為世仇,這早就不是什麼秘密了,若不是延續了幾百年不滅的宿怨,他們早就該像中原一樣統一為一個國家了。守著大陸上最富有的通商必經之路還混的跌跌撞撞,蓋因常年的征戰將他們的人口和資源消耗的幾近入不敷出了,好些個小國最後消亡也正是因為青壯年都在戰爭中死光了,留下老弱病殘,求生無路。如果有人統計一下就會發現,這幾百年裡,在西域這片土地上,亡於河流改道、天災降臨的國家遠遠少於互斗到內耗盡空、國破家亡的國家。
所以寧珊直截了當的拒絕了,他的兵、他的軍隊、他的子民,不會為這種根本說不清道不明的外族世仇惡鬥而犧牲。要麼他們二話不說的歸順□□,將來那樓蘭真敢出兵,他自然會派軍擊退。要麼他們就來阻攔他再開商路的計劃,他也會派兵,誰不識相就打誰唄,打到服了,事情自然就成了,再不安分,直接滅國,就像曾經的茜香那樣,現在作為他們的海上中轉基地,還更興旺了呢。
寧珊反感一切跟他玩心眼兒的人,更反感拿捏著女人來玩心眼兒的人。就沖那些小國國主的態度,別說親妹妹不給他們,就算是收養個孤女下嫁他都不願意浪費在他們身上。
作為武將,以女子和親來換取四海平安、家國富強是奇恥大辱。當然,在和平時代,出塞和親也可以成為美談,比如王昭君,又比如文成公主。但那是建立在己方自願,對方也恭敬,雙方親密友好的基礎上的。如今這種妄圖用他們獨孤家的公主玩“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沒有直接打過去已經是他寬宏大量、氣度過人了。
黎可明請戰,本來他就帶了不少人馬來,打不著賊匪,先收拾一下不開眼的邊陲小國熱熱身也不錯。
寧珊指示道:“不可窮兵黷武,先去嚇唬一下,嚇得住自然最好,嚇不住再打。”
黎可明領命,問:“先嚇誰?”
寧珊冷冷一笑:“龜茲吧。”此國一直跟在西域強國之後狐假虎威,外加扼守絲綢之路北道中段的咽喉之地,打它,師出有名。
第267章 衝冠一怒
黎可明帶著還沒安營紮寨就再次出發了的隊伍去恐嚇龜茲國, 一面沒有忘記友情, 寫了封信, 托回京傳令的信使捎給雲海。
於是, 當寧珊要求對西北增兵的聖旨送到乾清宮龍案上的同時, 京營中的雲海也收到了黎可明的友情提示——西域國主要跟你搶公主啦!
雲海當即飛馬入京,正好趕上朝會的尾巴。
賈璉坐在丹陛之下的太師椅上, 仿佛被釘子扎著屁股般焦慮的扭來扭去:“各位大人, 你們到底商量好了沒有?究竟派誰帶兵前去支援?”
大臣們遲遲商量不出一個結果來不是膽怯避戰, 而是各個熱血沸騰的主動請纓,七嘴八舌,僵持不下。並且讓賈璉萬分不解的是,為什麼文臣也這麼亢奮?又不用你們去打!
兵部尚書的嗓門最大:“出兵這種事,本來就該我兵部主管, 你們非要跟本將爭什麼?何況, 你們還有誰比本將更了解西北地形地勢?”當年京中大臣都不敢接任兵部尚書一職, 推脫扯皮了大半年, 最後寧珊不得不從戍邊軍隊中調回來一個主將,這位才上任沒多久的兵部尚書恰好就是從西北軍回來的, 如今有機會重回自己盡情揮灑青春和汗水的戰場, 他的熱情高漲到快要點燃乾清宮大梁了。
換防回京的西南總兵嗓門也不弱:“尚書大人此言差矣, 你就算再怎麼了解當地情況,難道還能親自出征嗎?別忘了, 您現在可不是領兵的將軍了, 陛下欽點你主持兵部, 你拍拍屁股上戰場了,大後方誰來負責?”
“呃……還有左右侍郎……”兵部尚書的聲音漸漸低下去了,真可氣,這兩個侍郎要是肯接任,他也就不用回來了。在軍中呆久了,習慣了靠拳頭說話,卻突然回到朝堂跟人鬥智簡直費腦子,尤其是他這種本來就不太有腦子的人。
能指揮一方軍隊的主將當然不會是個蠢蛋,但是運籌帷幄和跟文人打嘴仗是兩碼事,兵部尚書無法舌戰群儒,只好寄希望於賈璉:“王爺,您暫管朝政,您說了算。”
“對對對,大家聽王爺的,王爺是咱們陛下的親弟弟,也是家學淵源,啊哈哈哈……”
“沒錯,王爺也是見過戰場的勇士,跟蠻族談判也是衝鋒在前,咱們都信任王爺的判斷……”
賈璉被吵得一個頭有三個那麼大——他根本就不清楚本朝武將們的戰鬥力,或者說,他根本連人都沒記全呢,讓他來點將,呵呵,只怕皇兄回來能劈死他。
外頭唱名太監突然高聲道:“京營節度使雲海雲將軍到。”
眾人驚異,閉嘴,回頭,只見雲海一臉煞氣,披堅執銳,殺氣騰騰:“諸位同袍,不好意思,你們都別爭了,這一戰本將去。”
兵部尚書第一個跳起來:“雲將軍,你現在可是主管京營,也不能擅離職守。”要是雲海能去,憑什麼他不能去。
雲海把黎可明的信拍到賈璉懷裡,陰狠一笑:“練兵靠實戰,本將率京營赴西北支援,也是訓練的環節之一,哪裡有什麼擅離職守不擅離職守的問題?”
兵部尚書啞口無言,雲海能帶著京營將士去參戰,可他卻沒辦法領著一群侍郎、郎中、主事的去搖旗吶喊。再一次狠狠在心中抱怨:百無一用是書生,即使是兵部的書生。
賈璉一目十行看完信,默默對那些腦子灌滿了風沙的西域國主表達了短暫的同情,隨即,清了清嗓子:“本王覺得,雲將軍去不錯。”
“……”一片沉默,雖然很不慡,但是大家前腳才表達了願意讓賈璉決定,自然不能立刻自己打臉的反駁,只能無聲的抗議著,眼巴巴地看滿身黑氣的雲海率領五萬京營大軍捲起滿地狼煙。四大營里各帶走一半,還有一萬是前禁軍和京營預備役的混合部隊攜帶糧糙押後,跟著去體驗戰場。
迎春緊張的揪著衣擺:“莫,莫要因為我……就輕言……戰事,如果於家國有利,我……我……我可以的……”
寧珊站起來:“這跟你不相干,朕只是厭惡被人要挾罷了。”說完,帶上黎可明出去研究地圖了,陝甘總督急忙尾隨,留下賈赦、迎春和惜春三個面面相覷:“誰要挾珊兒/皇兄了?”
誰要挾他們陛下了呢?陝甘總督一時沒想明白,黎可明卻心裡清楚,陛下是不滿西域小國請求公主下嫁的原因。
如果是仰慕中原文明,臣服之後派人入京求娶,亦或是為他們□□上國出了大力,比如抵禦外族入侵什麼的,以功勞換取公主下嫁,都是可以商量的。可他們的做法,卻是趁著陛下帶公主巡邊的時候直接來要人,說的好聽是求娶公主做靠山,避免因為依附中原而被敵國攻陷,說的難聽點兒,就是想把中原的公主攥在手裡,讓中原出兵出力去幫他們對付宿敵。
誰叫他們皇帝是鼎鼎有名的“戰神”呢,這風頭勁的,關外都聽說了。
西域三十六國互為世仇,這早就不是什麼秘密了,若不是延續了幾百年不滅的宿怨,他們早就該像中原一樣統一為一個國家了。守著大陸上最富有的通商必經之路還混的跌跌撞撞,蓋因常年的征戰將他們的人口和資源消耗的幾近入不敷出了,好些個小國最後消亡也正是因為青壯年都在戰爭中死光了,留下老弱病殘,求生無路。如果有人統計一下就會發現,這幾百年裡,在西域這片土地上,亡於河流改道、天災降臨的國家遠遠少於互斗到內耗盡空、國破家亡的國家。
所以寧珊直截了當的拒絕了,他的兵、他的軍隊、他的子民,不會為這種根本說不清道不明的外族世仇惡鬥而犧牲。要麼他們二話不說的歸順□□,將來那樓蘭真敢出兵,他自然會派軍擊退。要麼他們就來阻攔他再開商路的計劃,他也會派兵,誰不識相就打誰唄,打到服了,事情自然就成了,再不安分,直接滅國,就像曾經的茜香那樣,現在作為他們的海上中轉基地,還更興旺了呢。
寧珊反感一切跟他玩心眼兒的人,更反感拿捏著女人來玩心眼兒的人。就沖那些小國國主的態度,別說親妹妹不給他們,就算是收養個孤女下嫁他都不願意浪費在他們身上。
作為武將,以女子和親來換取四海平安、家國富強是奇恥大辱。當然,在和平時代,出塞和親也可以成為美談,比如王昭君,又比如文成公主。但那是建立在己方自願,對方也恭敬,雙方親密友好的基礎上的。如今這種妄圖用他們獨孤家的公主玩“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沒有直接打過去已經是他寬宏大量、氣度過人了。
黎可明請戰,本來他就帶了不少人馬來,打不著賊匪,先收拾一下不開眼的邊陲小國熱熱身也不錯。
寧珊指示道:“不可窮兵黷武,先去嚇唬一下,嚇得住自然最好,嚇不住再打。”
黎可明領命,問:“先嚇誰?”
寧珊冷冷一笑:“龜茲吧。”此國一直跟在西域強國之後狐假虎威,外加扼守絲綢之路北道中段的咽喉之地,打它,師出有名。
第267章 衝冠一怒
黎可明帶著還沒安營紮寨就再次出發了的隊伍去恐嚇龜茲國, 一面沒有忘記友情, 寫了封信, 托回京傳令的信使捎給雲海。
於是, 當寧珊要求對西北增兵的聖旨送到乾清宮龍案上的同時, 京營中的雲海也收到了黎可明的友情提示——西域國主要跟你搶公主啦!
雲海當即飛馬入京,正好趕上朝會的尾巴。
賈璉坐在丹陛之下的太師椅上, 仿佛被釘子扎著屁股般焦慮的扭來扭去:“各位大人, 你們到底商量好了沒有?究竟派誰帶兵前去支援?”
大臣們遲遲商量不出一個結果來不是膽怯避戰, 而是各個熱血沸騰的主動請纓,七嘴八舌,僵持不下。並且讓賈璉萬分不解的是,為什麼文臣也這麼亢奮?又不用你們去打!
兵部尚書的嗓門最大:“出兵這種事,本來就該我兵部主管, 你們非要跟本將爭什麼?何況, 你們還有誰比本將更了解西北地形地勢?”當年京中大臣都不敢接任兵部尚書一職, 推脫扯皮了大半年, 最後寧珊不得不從戍邊軍隊中調回來一個主將,這位才上任沒多久的兵部尚書恰好就是從西北軍回來的, 如今有機會重回自己盡情揮灑青春和汗水的戰場, 他的熱情高漲到快要點燃乾清宮大梁了。
換防回京的西南總兵嗓門也不弱:“尚書大人此言差矣, 你就算再怎麼了解當地情況,難道還能親自出征嗎?別忘了, 您現在可不是領兵的將軍了, 陛下欽點你主持兵部, 你拍拍屁股上戰場了,大後方誰來負責?”
“呃……還有左右侍郎……”兵部尚書的聲音漸漸低下去了,真可氣,這兩個侍郎要是肯接任,他也就不用回來了。在軍中呆久了,習慣了靠拳頭說話,卻突然回到朝堂跟人鬥智簡直費腦子,尤其是他這種本來就不太有腦子的人。
能指揮一方軍隊的主將當然不會是個蠢蛋,但是運籌帷幄和跟文人打嘴仗是兩碼事,兵部尚書無法舌戰群儒,只好寄希望於賈璉:“王爺,您暫管朝政,您說了算。”
“對對對,大家聽王爺的,王爺是咱們陛下的親弟弟,也是家學淵源,啊哈哈哈……”
“沒錯,王爺也是見過戰場的勇士,跟蠻族談判也是衝鋒在前,咱們都信任王爺的判斷……”
賈璉被吵得一個頭有三個那麼大——他根本就不清楚本朝武將們的戰鬥力,或者說,他根本連人都沒記全呢,讓他來點將,呵呵,只怕皇兄回來能劈死他。
外頭唱名太監突然高聲道:“京營節度使雲海雲將軍到。”
眾人驚異,閉嘴,回頭,只見雲海一臉煞氣,披堅執銳,殺氣騰騰:“諸位同袍,不好意思,你們都別爭了,這一戰本將去。”
兵部尚書第一個跳起來:“雲將軍,你現在可是主管京營,也不能擅離職守。”要是雲海能去,憑什麼他不能去。
雲海把黎可明的信拍到賈璉懷裡,陰狠一笑:“練兵靠實戰,本將率京營赴西北支援,也是訓練的環節之一,哪裡有什麼擅離職守不擅離職守的問題?”
兵部尚書啞口無言,雲海能帶著京營將士去參戰,可他卻沒辦法領著一群侍郎、郎中、主事的去搖旗吶喊。再一次狠狠在心中抱怨:百無一用是書生,即使是兵部的書生。
賈璉一目十行看完信,默默對那些腦子灌滿了風沙的西域國主表達了短暫的同情,隨即,清了清嗓子:“本王覺得,雲將軍去不錯。”
“……”一片沉默,雖然很不慡,但是大家前腳才表達了願意讓賈璉決定,自然不能立刻自己打臉的反駁,只能無聲的抗議著,眼巴巴地看滿身黑氣的雲海率領五萬京營大軍捲起滿地狼煙。四大營里各帶走一半,還有一萬是前禁軍和京營預備役的混合部隊攜帶糧糙押後,跟著去體驗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