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
廖知拙見她笑得開心,上前一步,將她鬆脫的髮釵簪了簪,然後在她耳邊低語道:“我們成親吧!”
黛玉先是嗅到一種冷冽的芳草氣息,正因挨他太近而不自在,猛聽他這話,一時沒反應過來,只臉上竟先紅了。
還不等她思慮清楚如何表述,廖知拙就後退一步,邊柔和地笑著邊說:“若等我們得勝歸來,我怕我會後悔!”然後也不說明白,就轉身離開。只留黛玉在原地,心中七上八下地。
廖知拙離了家,直接去往漢王府,見到漢王,他直接說道:“我欲十日後成親,十五日後返回軍中。”許伯槐聽了他這話,大笑,說:“早該如此,你這麼利落的人,反而在此事上拖拖拉拉。”又說,“我早勸過你,擇選良妻,德、才、貌、柔,四者有其一,就已是難得,你放著一個四角俱全的,竟還推推拖拖,難道你不知道早有人托到我娘和沅兒那裡說合,只她們替你推拒了,你們定親時,還遺憾著呢。”
廖知拙聽了,只能賠笑。
許伯槐見他認輸,也不多言,只說道:“如今兩軍陷入膠著狀態,我方固守長江南側,暫且修整,待時機成熟,即刻揮師北上,直搗黃龍。此事不急於一時,所以我再額外給你半個月時間,你盡可去安排娶親事宜,不可減薄了。”
廖知拙自是應了,但心中多有疑問,“以我方優勢,奮勇衝殺,定能更進一步,可為何您反而攔著?”
許伯槐笑說:“我們糧草充足,不怕損耗,可他們不行,如今反而是他們等不得,所以,我們更應該穩紮穩打。此外,我尚等兩個消息,再過兩個月,恰好冬盡,那才是我們大幹一場的好時機。”
廖知拙聽了,不再多問,知道漢王兄有成竹,自無太多顧慮。
臨辭前,許伯槐拍著他的肩膀說:“你且安心成親,以後尚有你的用武之地,如今的征戰只是用來給你們磨鍊,待我們全勝之後,尚需你們開疆擴土,效仿先漢之勇武!”
廖知拙自是感念不已,迴轉了心意。他返回家中就安排人手置辦起來,只因如今他們本在一處居住,且又遠離故土,以前的親朋都無法通知,所以事情辦理起來並不麻煩。
廖知拙這裡正忙碌著,林黛玉躲在自己院子裡,徹底閉門不出,還是漢王妃特意派人來邀她,她才攜了阿童到漢王府小住。漢王妃知道這消息後也替她高興,知道他們家中沒有長輩,於是就特意派了兩個嬤嬤去協助,免得廖知拙錯漏了什麼。
雖然時間短促,但廖知拙身體力行,還是在婚期前置備好了一切。
再過一日就是婚期,廖知拙來接黛玉回家,漢王妃攔著他不讓見,且說道:“我既認了她作妹子,就讓她從這裡出嫁!你就回去準備好一切,只等明天吉時,抬著花轎來吧,到時還你一個美美的新娘子。”
廖知拙見此,致了謝,托她告訴黛玉安心,便轉身回去了。
作者有話要說: 注1:這是曾國藩家書·至九弟中的幾句,古代軍事方面的沒看過,之前正好看了曾國藩全家書的幾篇文,借用一下。
還是想簡單說明一下,林廖之間不是純粹的愛情,怎麼說,可能是因為我不信這個吧,寫不出來。我更傾向於古代人說的那種恩愛=責任+愛情(或是簡單的心動),所以,為什麼他們突然會定親,關鍵不在於荷爾蒙所致,雖然有一點。
而是本來相互依賴,彼此融洽,突然發現對方令自己心跳加速,恰逢時機好,就先定著了(對方令自己安心,又讓自己心動,就不要錯過了。)。
呵呵,大家不要砸我,婚後才是他們感情進一步的生發期。
☆、成親
庚子年臘月十五,林宅上下紅燈彩綢、鮮花盆景裝飾一新,自內而外,門洞大開,上下忙活的下人也是一片歡喜的情形。
只因林廖二人只有寥寥幾個至親故交,且遠在姑蘇,所以參加婚禮的也多是他們當地的朋友、同僚、街坊鄰居等。
已到了迎親的吉時,廖知拙在許叔桐、許季榕兩兄弟及其他幾個好友的陪同下,翻身上馬,抬了花轎、禮盒等去迎親。
一路鳴鑼喝道,嗩吶嘀嗒,沿街看熱鬧的人指指點點,相互詢問。
有識得廖知拙的,便高聲向他道喜。也有不認得的,只上上下下打量他們這一隊迎親的新郎和伴郎,不禁讚嘆,各個都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才。
同樣是騎在馬上,如今廖知拙軍人的氣息更濃些,而許叔桐則更多的是少年風流子弟的韻味。他一臉瀟灑不羈的笑容,若非廖知拙穿著新郎服飾,別人還以為是他今日娶新娘子呢。
終於迎親隊伍在柳花湖小築的大門前停下,李沅安排的家人也早已奏樂鳴炮相迎,冰人從素帷小轎中先走出,和廖知拙一起去廳堂迎接新娘。
林黛玉在蘭芝院中的臥室內,旁邊的嬤嬤、丫鬟仍忙忙碌碌地在她頭上擺弄著,好像不到最後一刻就絕不停下。
李沅在一旁端詳了片刻,揮手朝她們道:“已經非常漂亮了,今日發慌的可不是你們,且沉著些!”笑完她們,又轉向黛玉道,“妹妹這身打扮,比天仙也不差什麼!”話還未說完,聽到小丫鬟來稟報,迎親隊伍已到。
她合掌笑道:“來了!”起身時,俯在黛玉耳旁,“待入了洞房,定會讓你家夫君看傻了眼!”然後,笑看著她紅透的耳朵尖兒,伸手從托盤裡取了薄如蟬翼的蓋頭蒙在她頭上。
李沅牽著黛玉的手,慢慢走進正廳內,廖知拙等人已經等著了,由於林廖兩人並無長輩在,且滿屋子也都是年輕人居多,看到新娘一身紅裳,纖纖裊裊,如扶風折柳般,都哄鬧起來。
廖知拙看著蒙著頭看不清面容的麗裝女子,心神恍惚了一下,思緒飄散開來:她究竟是那個嬌聲喚自己哥哥的小姑娘,還是那個曾經心碎、悔恨落淚的少女?如今竟成了自己美麗又好似陌生的新娘?
只一瞬間,又仿佛這三個形象都合而為一,成了自己牽手一生的嬌妻伴侶。
他走上前和黛玉緊挨著,向李沅施了一禮,並向她敬杯茶。本來此時,是應該向新娘子的父母獻茶,如今他們都不在了,黛玉又認了她作姐姐,長姐為母,索性就向敬了,以示二人對她的謝意。
李沅喝了茶,向黛玉道:“以後,我就是你親姐姐,他若待你不好,只管來找我,我自有法子讓他不好過!”然後又轉向廖知拙,“你問問你們王爺,軍政上的事聽他的,家務事,卻是聽誰的?”
廖知拙含笑回道:“姐姐且放心,若我待玉兒不好,不等您開口,王爺就不會饒了我!”
李沅也笑了,然後將紅綢遞到他手裡,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你可記清了!”
廖知拙接過紅綢,鄭重點了點頭,轉身離開時,寬大衣袖中的手,輕輕碰了碰黛玉的手臂。
本來莫名緊張的黛玉,突然鎮定下來:跟著他的腳步走就好,無需擔心是否會磕碰到,也不用問去往何處。
林宅這邊,賓客已陸陸續續到了,管家林瑜經過這麼多年磨鍊,更是沉穩有度,迎侯著眾人說著客套話。
黛玉先是嗅到一種冷冽的芳草氣息,正因挨他太近而不自在,猛聽他這話,一時沒反應過來,只臉上竟先紅了。
還不等她思慮清楚如何表述,廖知拙就後退一步,邊柔和地笑著邊說:“若等我們得勝歸來,我怕我會後悔!”然後也不說明白,就轉身離開。只留黛玉在原地,心中七上八下地。
廖知拙離了家,直接去往漢王府,見到漢王,他直接說道:“我欲十日後成親,十五日後返回軍中。”許伯槐聽了他這話,大笑,說:“早該如此,你這麼利落的人,反而在此事上拖拖拉拉。”又說,“我早勸過你,擇選良妻,德、才、貌、柔,四者有其一,就已是難得,你放著一個四角俱全的,竟還推推拖拖,難道你不知道早有人托到我娘和沅兒那裡說合,只她們替你推拒了,你們定親時,還遺憾著呢。”
廖知拙聽了,只能賠笑。
許伯槐見他認輸,也不多言,只說道:“如今兩軍陷入膠著狀態,我方固守長江南側,暫且修整,待時機成熟,即刻揮師北上,直搗黃龍。此事不急於一時,所以我再額外給你半個月時間,你盡可去安排娶親事宜,不可減薄了。”
廖知拙自是應了,但心中多有疑問,“以我方優勢,奮勇衝殺,定能更進一步,可為何您反而攔著?”
許伯槐笑說:“我們糧草充足,不怕損耗,可他們不行,如今反而是他們等不得,所以,我們更應該穩紮穩打。此外,我尚等兩個消息,再過兩個月,恰好冬盡,那才是我們大幹一場的好時機。”
廖知拙聽了,不再多問,知道漢王兄有成竹,自無太多顧慮。
臨辭前,許伯槐拍著他的肩膀說:“你且安心成親,以後尚有你的用武之地,如今的征戰只是用來給你們磨鍊,待我們全勝之後,尚需你們開疆擴土,效仿先漢之勇武!”
廖知拙自是感念不已,迴轉了心意。他返回家中就安排人手置辦起來,只因如今他們本在一處居住,且又遠離故土,以前的親朋都無法通知,所以事情辦理起來並不麻煩。
廖知拙這裡正忙碌著,林黛玉躲在自己院子裡,徹底閉門不出,還是漢王妃特意派人來邀她,她才攜了阿童到漢王府小住。漢王妃知道這消息後也替她高興,知道他們家中沒有長輩,於是就特意派了兩個嬤嬤去協助,免得廖知拙錯漏了什麼。
雖然時間短促,但廖知拙身體力行,還是在婚期前置備好了一切。
再過一日就是婚期,廖知拙來接黛玉回家,漢王妃攔著他不讓見,且說道:“我既認了她作妹子,就讓她從這裡出嫁!你就回去準備好一切,只等明天吉時,抬著花轎來吧,到時還你一個美美的新娘子。”
廖知拙見此,致了謝,托她告訴黛玉安心,便轉身回去了。
作者有話要說: 注1:這是曾國藩家書·至九弟中的幾句,古代軍事方面的沒看過,之前正好看了曾國藩全家書的幾篇文,借用一下。
還是想簡單說明一下,林廖之間不是純粹的愛情,怎麼說,可能是因為我不信這個吧,寫不出來。我更傾向於古代人說的那種恩愛=責任+愛情(或是簡單的心動),所以,為什麼他們突然會定親,關鍵不在於荷爾蒙所致,雖然有一點。
而是本來相互依賴,彼此融洽,突然發現對方令自己心跳加速,恰逢時機好,就先定著了(對方令自己安心,又讓自己心動,就不要錯過了。)。
呵呵,大家不要砸我,婚後才是他們感情進一步的生發期。
☆、成親
庚子年臘月十五,林宅上下紅燈彩綢、鮮花盆景裝飾一新,自內而外,門洞大開,上下忙活的下人也是一片歡喜的情形。
只因林廖二人只有寥寥幾個至親故交,且遠在姑蘇,所以參加婚禮的也多是他們當地的朋友、同僚、街坊鄰居等。
已到了迎親的吉時,廖知拙在許叔桐、許季榕兩兄弟及其他幾個好友的陪同下,翻身上馬,抬了花轎、禮盒等去迎親。
一路鳴鑼喝道,嗩吶嘀嗒,沿街看熱鬧的人指指點點,相互詢問。
有識得廖知拙的,便高聲向他道喜。也有不認得的,只上上下下打量他們這一隊迎親的新郎和伴郎,不禁讚嘆,各個都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才。
同樣是騎在馬上,如今廖知拙軍人的氣息更濃些,而許叔桐則更多的是少年風流子弟的韻味。他一臉瀟灑不羈的笑容,若非廖知拙穿著新郎服飾,別人還以為是他今日娶新娘子呢。
終於迎親隊伍在柳花湖小築的大門前停下,李沅安排的家人也早已奏樂鳴炮相迎,冰人從素帷小轎中先走出,和廖知拙一起去廳堂迎接新娘。
林黛玉在蘭芝院中的臥室內,旁邊的嬤嬤、丫鬟仍忙忙碌碌地在她頭上擺弄著,好像不到最後一刻就絕不停下。
李沅在一旁端詳了片刻,揮手朝她們道:“已經非常漂亮了,今日發慌的可不是你們,且沉著些!”笑完她們,又轉向黛玉道,“妹妹這身打扮,比天仙也不差什麼!”話還未說完,聽到小丫鬟來稟報,迎親隊伍已到。
她合掌笑道:“來了!”起身時,俯在黛玉耳旁,“待入了洞房,定會讓你家夫君看傻了眼!”然後,笑看著她紅透的耳朵尖兒,伸手從托盤裡取了薄如蟬翼的蓋頭蒙在她頭上。
李沅牽著黛玉的手,慢慢走進正廳內,廖知拙等人已經等著了,由於林廖兩人並無長輩在,且滿屋子也都是年輕人居多,看到新娘一身紅裳,纖纖裊裊,如扶風折柳般,都哄鬧起來。
廖知拙看著蒙著頭看不清面容的麗裝女子,心神恍惚了一下,思緒飄散開來:她究竟是那個嬌聲喚自己哥哥的小姑娘,還是那個曾經心碎、悔恨落淚的少女?如今竟成了自己美麗又好似陌生的新娘?
只一瞬間,又仿佛這三個形象都合而為一,成了自己牽手一生的嬌妻伴侶。
他走上前和黛玉緊挨著,向李沅施了一禮,並向她敬杯茶。本來此時,是應該向新娘子的父母獻茶,如今他們都不在了,黛玉又認了她作姐姐,長姐為母,索性就向敬了,以示二人對她的謝意。
李沅喝了茶,向黛玉道:“以後,我就是你親姐姐,他若待你不好,只管來找我,我自有法子讓他不好過!”然後又轉向廖知拙,“你問問你們王爺,軍政上的事聽他的,家務事,卻是聽誰的?”
廖知拙含笑回道:“姐姐且放心,若我待玉兒不好,不等您開口,王爺就不會饒了我!”
李沅也笑了,然後將紅綢遞到他手裡,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你可記清了!”
廖知拙接過紅綢,鄭重點了點頭,轉身離開時,寬大衣袖中的手,輕輕碰了碰黛玉的手臂。
本來莫名緊張的黛玉,突然鎮定下來:跟著他的腳步走就好,無需擔心是否會磕碰到,也不用問去往何處。
林宅這邊,賓客已陸陸續續到了,管家林瑜經過這麼多年磨鍊,更是沉穩有度,迎侯著眾人說著客套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