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鬍子花白、一臉高人相的算命先生,作道士裝扮。他老早就注意到了一行四人,也幾乎將他們的關係猜測了大半。如今見二人上前,先是漫不經心地抬眼看了她們一眼,方慢悠悠地說道:“女公子出身富貴,但不知所求何事?”曹三娘本是想算一算自己心中所願,只是涉及女兒家心事,一時無法張口說出,那老先生見她略窘迫的樣子,早已心中明了,於是笑說道:“女郎正值芳華,想來多是要問一問未來東床如何,鄙人擅長相面,就先相一相,若不准,你們自不必付錢!”

  曹三娘被言中心中之事,不覺就信了老道一分,故雙眼正盯著這先生。

  但見這老神仙認認真真、仔仔細細看視了一番,又閉目念念有詞地鼓搗了一陣,方肯定地說道:“女公子你出身富貴之家,家族雖稱不上世家大族,但自祖父輩被開始發跡,如今正值盛時,未來東床與你家也屬門當戶對,財運官運亨通,實是相得益彰。未來你自無衣食之憂,子孫繞膝,可安享晚年。只一點,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有些事還需看淡些,不要過於執著了。”

  ☆、燈節二

  聽了老道的話,曹三娘竟覺得字字句句都敲在自己的心中,震驚不已。對於未來夫婿,從老道言語中可知應不是廖大哥哥,心中不免傷心失望。失望之餘,她輕拉了下黛玉的衣袖,向老道問道:“那老神仙,也請給我這姐妹相看相看!”

  老道又是神神道道又看又念,說什麼謫仙入命,親緣薄,命線淺,但絕處逢機,許有後福。曹三娘不曾想到黛玉的批命如此不好,頓時無措,怕她介意。

  林黛玉自是知曉自家事,並不多在意這老道的說辭。離開時,她才要給錢,卻猛然想起自己出來並不曾攜帶散碎銀兩,於是轉頭找廖知拙。廖知拙和林賢瑛時刻盯著這邊的情況,見她搜尋,立刻上前來。

  待付完銀子,廖知拙一邊走一邊朝黛玉說道:“妹妹若對這個感興趣,我倒是知道一人精通此道,改日若有緣可引妹妹見他一見。”廖知拙雖對此敬而遠之,但也並非完全不信,他亦有朋友熟讀易經,擅長八卦,懂得面相、風水等術,如今正在南粵之地。

  林黛玉笑說:“命定了無可改變,我不知道也罷,若命由己不由天,我更無需知道了。踏踏實實過好現在,就已是莫大的福分了,其他的還是隨其 自然為好!”於是廖知拙也未再多談,他引著眾人穿過一條青石板小巷,來到一座高高的拱橋上,站在橋上憑欄遠望,四周的景致盡可收入眼底,遊人小販、長袍短打、麗裝褐服混雜在一起,這才是熱火朝天的世俗氣息。

  幾人沒有去姑蘇內有名的園林名勝處,都只是在水道、小巷間穿梭,聽著鬧哄哄的人語,體味著芸芸眾生的存在。直到晌午時間,才去往飄香樓與他人匯合,大家品味著美酒佳肴,談說著一路見聞,都是興致勃勃。

  正說著話,猛然聽到樓下大堂內人聲轟動,幾人面面相覷,不知出了什麼事情。廖知拙安撫了黛玉一句,就閃身出去,隔了一炷香的時間,眾人才見廖知拙若有所思地步入廂房內。

  “哥哥,出了何事?”黛玉問出了眾人所想,也打斷了廖知拙的沉思。他嘆了口氣,回到席間,說道:“今年咱們蘇湖一帶天公作美,收成頗豐,而黃河一線卻出現大旱,秋糧絕收。這冬月里又連降暴雪,許多百姓缺衣少食,凍死了不少。有人南下時途經此地,所以,剛才在大堂內,就有幾個書生及鄉紳在高談此事。”

  “北方各省這幾年不是大旱就是大澇或冰雹,雖有朝廷派官員賑災,卻也只是杯水車薪,再加上北方戰事不斷,只怕國庫已無銀兩可用。”林賢琪作為家族中的長子嫡孫,雖然沒有外出做官,但他對這朝中之事,比其他人要知曉得更多。最後他壓低聲音道:“我有一同窗現在山東做縣令,他來信曾提到白蓮之患恐死灰復燃。”

  聽了他這話,大家一時都沒有了興致,只幼珊年幼不知什麼是白蓮之患。她問林賢琪道:“大哥,白蓮之患是什麼?”

  “白蓮教起自唐宋,源自佛教淨土宗。南宋時,吳郡崑山,也就是離咱們不遠的崑山,有一個僧人矛子元,他創立了白蓮教,白蓮教雖然一直被事為邪魔歪道,但由於教理淺顯、修行簡便,所以很受底層民眾的尊奉,故而也常被人利用,用以反抗當朝統治。當年,宋、元、明歷代都曾出現,白蓮教被利用或被鎮壓的情況。”林賢琪自從得知這個消息後,就認真搜羅了歷代史書記錄及老輩人,將白蓮教的來歷了解了大概。就他看來,白蓮之患若起,雖不足為慮,但怕的是藉此時機出現的其他亂象。

  “那白蓮教,到底是好是壞呢?”幼珊又問道。

  “白蓮教創教之初就立於世俗,聚眾結社,必然會受到官府的牴觸。後來受眾龐雜,又摻進了儒道的義理,越發扭曲變樣,此時信者並非信奉其“真理”,而只是因利結夥,聚眾鬧事。所以元明兩朝都出現過:朝廷受其利時,給與其應有名分,待其坐大,朝堂不穩,必會嚴懲或取締其地位。”由於是在酒樓內,場所不夠隱秘,且幼珊又年幼,所以林賢琪不可說得更詳細,有些話也無法明說。

  比如當朝屬於異族入主中原,還曾經出現過大屠殺,這事年代並不久遠,很多高壽的人尚能記起曾經的驚懼與仇恨。如今雖看似太平,一旦出現大範圍的災難,只怕似黃巾之事定會再現。

  幾人感嘆了一番,心中默禱上蒼仁慈,免降災難,黎民百姓免於水火。

  因此事,眾人都不再交談,各自低頭思慮。過了好一會兒,幼瓊回了精神,必要黛玉、三娘陪她去街店買東西。黛玉本是較為疲憊,但耐不住幼瓊央求,只得陪她出來。而三娘則託詞累狠了,腳疼,實在不能相陪,於是只幼瓊、黛玉去了。

  臨行前廖知拙等人本要隨行,幼瓊連連擺手,朝他們道:“我們也不遠去,只在這條街上,不必累你們跟著!”二人出了酒樓,只見大街上人來人往,幼瓊拉了拉黛玉的衣袖,牽著她的手隨人流往前去。

  黛玉不自在地向幼瓊說:“你有什麼必須要親自出來買麼?你可知道店家在哪兒?”幼瓊抱歉地笑笑,小聲說道:“我以前隨母親來過,知道一家新店,樓共三層,男女老幼用的飾品都有,又齊全又精緻,讓人愛得不行,且多是女子出入。你不要怕,馬上就到了!”

  往前走了數百步,就見一家商店楣匾上書隸字:攢翠閣。門口出入的確多是女子,於是二人移步進入店內,當即就有侍者上前問詢。黛玉細看了那侍者的舉止容貌,見她穿著素色衣衫,不施朱粉,不戴金銀,卻明淨溫柔;不諂媚,不倨傲,舉止從容,殷勤而可心,於是心生讚嘆。

  那侍者帶領二人來到二樓,按幼瓊的要求取了幾個匣子,只見裡邊都是最時興的首飾,幼瓊拿著簪釵比來比去,拿不定主意,就問黛玉。

  黛玉靠近細細比較之後,挑了一支造型別致的木簪,幼瓊笑著說道:“也只有姐姐你素不愛金銀這些俗物!”雖如此,她還是買了這支簪子。然後,她也讓黛玉挑幾個小玩意兒:“出門前,廖大哥哥不是給了你荷包,輕飄飄的,怕是不少銀票,若你不買些,豈不是對不起廖大哥哥的心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