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
前幾個月真真國越過邊界入侵,兩廣督撫疏於用兵,匆忙之間竟接連敗退,消息傳至京中,朝廷震怒,命令鎮南王派兵增援。如今,兩方戰事仍在膠著,廖知拙也因這場戰事牽連其中,並認識了許家兄弟。
許伯槐看好廖知拙一身的功夫,極力建言他留在營中,建功立業。廖知拙只不同意,二人連談一天一夜,徐伯槐將他的種種安排、底牌都抖摟出來,廖知拙方勉強同意,只是提出自己尚有一妹,身在京城,孤身一人,吉凶難料,需要儘快進京接來。
許伯槐聽到廖知拙無意中提到黛玉之名,沉默良久,方催促廖知拙快去快回,並令三弟許叔桐陪同。
自廣東至京城近萬里之遙,常人需跋山涉水三個月之久,而廖知拙一路飛馳而來,只一個月光景。若不是許叔桐隨行而來,恐怕會更快。只這樣,廖知拙心中仍焦慮難安,他先前已從林瑜口中知道了林黛玉在賈家的境況,以自己對這個妹妹的了解,可以推測她如今恐怕更加窘迫,所以迫切希望快點入城,對於這個托後腿的好友,他也很難給出好臉色。當初若非先結識了許叔桐,又怎會牽連到許家謀逆之事當中,更不會為了密事,而帶許叔桐進京。
廖知拙一路向北,看到京城南門時,已近子夜,他翻身下馬,取了馬背上的行囊,一拍馬臀,馬兒逕自沿著來路跑去,後又竄入路旁遠處的一片林子內。
廖知拙沿著城牆走了一段路,來到背光處,趁著守城士兵一不留神,暗自吸氣運功,疾步竄上十米高的城牆。
廖知拙一路閃避,駕輕功略過牆頭、屋檐,徑直向古槐巷飛去。來到大槐樹下,他也未敲院門,翻牆入內,先是來到前院僕人王芝的屋前,輕敲了兩下,屋內一人低喝“是誰?”,廖知拙回了聲,就看到屋內燈燭亮了。
王芝披了外衣,打開門栓,就看到廖知背對門口拙負手而立,看著天上的月亮,驚喜地高聲道:“大爺,你可算回來了。”並連連招呼值守的下人來伏侍。
廖知拙轉身看了看他,擺手道:“其他都不急,你先說說你家姑娘的情況。”
王芝於是就把這幾個月以來,從雪雁處了解到了一些情況,簡單敘說了一遍,又提到:“昨天,賈府的田婆來,說是雪雁姑娘使她遞個信兒,然後就見她從腰包里拿出了張紙,紙上寫道:風急,盼歸。我們猜測是姑娘情況不妙,所以今天,就讓我娘去賈府拜見,一則是想看看姑娘的情況,二則是看能否接姑娘出來住。可賈府看門的人只推推拖拖,硬是沒讓見著。幸虧大爺回來了,否則我們恐怕就要另想法子了。”
廖知拙聽了,踱步想了想,就對王芝說道:“我先回院子,你安排人燒了熱水來,我梳洗過後,就想法子先去賈府探探,若無事,明日就去賈府,先將姑娘接出來。”
廖知拙梳洗一番之後,已是三更時分,連日奔波的勞累一下子涌了上來,他環顧了臥室,嘆了口氣,心知還不能休息,心中仍是忐忑不安,只有親眼確認了黛玉的安全,才可以徹底放心,於是他又走出屋門,從牆頭一躍而上,蜻蜓點水一般在屋檐、牆頭、樹枝上飛掠而過。
一盞茶的功夫,廖知拙就來到了榮國府附近,他直接從后街翻過高高的牆頭,按曾經的記憶一路尋找過去。幸好瀟湘館風流別致,當初賈璉極力誇讚,廖知拙印象深刻。他一路來到大觀園南面的瀟湘館處。別處都是燈燭熄滅,靜寂無聲,只此處,大門敞開,院內仍有吵嚷之聲。
廖知拙心中一驚,提氣飛上院牆,閃入暗處,細細聽。這一聽之下,非同小可,竟聽到院內人嚷吵著姑娘病狠了,要去請大夫。
於是他趁著夜色避閃進屋裡。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零點,不知怎麼從存稿箱裡發出來了,抱歉,最後一段不同,其他沒有修改,請諒解!
如果後續無異常,仍是每晚八點發文,其他時間捉蟲~~~
當然今天晚上的就沒有啦!
☆、出府
廖知拙未顧忌太多,他直接轉入裡間臥室內,只見林黛玉和衣躺著,一頭秀髮貼服在枕頭上,安安靜靜的好似只是睡熟了,只有幾不可察的呼吸顯示出她已病狠了。廖知拙輕步走上前,彎腰掏出林黛玉的手,先診了診脈,明白她是急怒交加、不得排遣,又加上季節變換傷了風寒所致,本不是大病,就是拖得時間久了,人的生氣都快耗光了。
他心中有數,自是從容應對,於是先出了裡間去找黛玉的丫頭來給她備藥。
紫鵑一轉頭進來,冷不防見一個黑乎乎的身影堵著門口,唬了一跳,就要高喊,就聽到那人冷喝一聲“紫鵑”,她定睛細看,不禁欣喜萬分,心中不禁想到:菩薩顯靈了!
不待紫鵑多言,廖知拙令她取出備用去風寒的藥丸子,紫鵑匆匆拿了一個白瓷瓶出來,說道:“這還是上半年王芝他們按大爺的吩咐送來的,如今只剩了這半瓶。之前也是吃的這個,怎麼都不好,今日姑娘竟昏昏沉沉起來,我們心裡沒底,還擔心是不是吃錯了!”
“不需擔心,我自有法子。”廖知拙令紫鵑取了溫水把藥化開,給黛玉餵下,就揮手令她退下。紫鵑張了張口,想說孤男寡女怕不便同處一室,又看到廖知拙端正坦然的樣子,反而不好意思說出口。她端著托盤磨蹭了好一會兒,才無奈地走了出去。
廖知拙沒有留意到紫鵑的心思,他走到床前,先是扶起黛玉坐正,隨後也盤腳坐在她身後,開始給她運功,將藥效催開,寒氣驅逐體內。
一盞茶的功夫,廖知拙收功下床,他在床頭的繡凳上坐下,從錦被中拉出黛玉的左手,並用小枕墊在手腕下,右手搭脈,過了半柱香的時間,方收回手。
廖知拙細細瞧了黛玉的面容,比之當初相見之時,面龐長開了不少,仍是娟秀文靜,只是氣色差了很多,青白憔悴,難掩的疲倦困頓。想到以前那個巧笑盼兮、輕肌秀骨的小姑娘,轉眼竟已長大,也從雙親的掌中珠成為了知愁飲恨的閨中少女,一時之間,心中感慨良多。
他定定地也不知道想了多久,直到聽到了紫鵑等人的腳步聲,他才起身。
雪雁看到廖知拙,竟是兩眼放光,好似見到了真神。廖知拙招呼兩人來到外間,肅容問道:“把你們姑娘這幾年的情況都詳細講講,不要有絲毫的隱瞞。”
於是兩人就把林黛玉這兩年尤其是近半年方方面面的情況都仔仔細細講解了一番,廖知拙手指輕輕重重地敲著桌面,待雪雁說到二寶成婚一節,他猛地一頓,雪雁當即心中一慌,語無倫次起來。
紫鵑見狀接了話頭,繼續說了這兩三個月的情況,廖知拙的臉色越發難看。尤其是當他看到紫鵑從書籍中取出短箋後,已是怒火難掩。
“這是姑娘才寫的,她說,後悔來了這裡,只願快快離了。即便她萬一等不及了,也讓我們將她帶回家,還說屆時不要讓您太傷心,再勞煩您最後替她搭理下身後的事。”紫鵑將短箋遞給廖知拙。
廖知拙抖開一看,上面寫道:
許伯槐看好廖知拙一身的功夫,極力建言他留在營中,建功立業。廖知拙只不同意,二人連談一天一夜,徐伯槐將他的種種安排、底牌都抖摟出來,廖知拙方勉強同意,只是提出自己尚有一妹,身在京城,孤身一人,吉凶難料,需要儘快進京接來。
許伯槐聽到廖知拙無意中提到黛玉之名,沉默良久,方催促廖知拙快去快回,並令三弟許叔桐陪同。
自廣東至京城近萬里之遙,常人需跋山涉水三個月之久,而廖知拙一路飛馳而來,只一個月光景。若不是許叔桐隨行而來,恐怕會更快。只這樣,廖知拙心中仍焦慮難安,他先前已從林瑜口中知道了林黛玉在賈家的境況,以自己對這個妹妹的了解,可以推測她如今恐怕更加窘迫,所以迫切希望快點入城,對於這個托後腿的好友,他也很難給出好臉色。當初若非先結識了許叔桐,又怎會牽連到許家謀逆之事當中,更不會為了密事,而帶許叔桐進京。
廖知拙一路向北,看到京城南門時,已近子夜,他翻身下馬,取了馬背上的行囊,一拍馬臀,馬兒逕自沿著來路跑去,後又竄入路旁遠處的一片林子內。
廖知拙沿著城牆走了一段路,來到背光處,趁著守城士兵一不留神,暗自吸氣運功,疾步竄上十米高的城牆。
廖知拙一路閃避,駕輕功略過牆頭、屋檐,徑直向古槐巷飛去。來到大槐樹下,他也未敲院門,翻牆入內,先是來到前院僕人王芝的屋前,輕敲了兩下,屋內一人低喝“是誰?”,廖知拙回了聲,就看到屋內燈燭亮了。
王芝披了外衣,打開門栓,就看到廖知背對門口拙負手而立,看著天上的月亮,驚喜地高聲道:“大爺,你可算回來了。”並連連招呼值守的下人來伏侍。
廖知拙轉身看了看他,擺手道:“其他都不急,你先說說你家姑娘的情況。”
王芝於是就把這幾個月以來,從雪雁處了解到了一些情況,簡單敘說了一遍,又提到:“昨天,賈府的田婆來,說是雪雁姑娘使她遞個信兒,然後就見她從腰包里拿出了張紙,紙上寫道:風急,盼歸。我們猜測是姑娘情況不妙,所以今天,就讓我娘去賈府拜見,一則是想看看姑娘的情況,二則是看能否接姑娘出來住。可賈府看門的人只推推拖拖,硬是沒讓見著。幸虧大爺回來了,否則我們恐怕就要另想法子了。”
廖知拙聽了,踱步想了想,就對王芝說道:“我先回院子,你安排人燒了熱水來,我梳洗過後,就想法子先去賈府探探,若無事,明日就去賈府,先將姑娘接出來。”
廖知拙梳洗一番之後,已是三更時分,連日奔波的勞累一下子涌了上來,他環顧了臥室,嘆了口氣,心知還不能休息,心中仍是忐忑不安,只有親眼確認了黛玉的安全,才可以徹底放心,於是他又走出屋門,從牆頭一躍而上,蜻蜓點水一般在屋檐、牆頭、樹枝上飛掠而過。
一盞茶的功夫,廖知拙就來到了榮國府附近,他直接從后街翻過高高的牆頭,按曾經的記憶一路尋找過去。幸好瀟湘館風流別致,當初賈璉極力誇讚,廖知拙印象深刻。他一路來到大觀園南面的瀟湘館處。別處都是燈燭熄滅,靜寂無聲,只此處,大門敞開,院內仍有吵嚷之聲。
廖知拙心中一驚,提氣飛上院牆,閃入暗處,細細聽。這一聽之下,非同小可,竟聽到院內人嚷吵著姑娘病狠了,要去請大夫。
於是他趁著夜色避閃進屋裡。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零點,不知怎麼從存稿箱裡發出來了,抱歉,最後一段不同,其他沒有修改,請諒解!
如果後續無異常,仍是每晚八點發文,其他時間捉蟲~~~
當然今天晚上的就沒有啦!
☆、出府
廖知拙未顧忌太多,他直接轉入裡間臥室內,只見林黛玉和衣躺著,一頭秀髮貼服在枕頭上,安安靜靜的好似只是睡熟了,只有幾不可察的呼吸顯示出她已病狠了。廖知拙輕步走上前,彎腰掏出林黛玉的手,先診了診脈,明白她是急怒交加、不得排遣,又加上季節變換傷了風寒所致,本不是大病,就是拖得時間久了,人的生氣都快耗光了。
他心中有數,自是從容應對,於是先出了裡間去找黛玉的丫頭來給她備藥。
紫鵑一轉頭進來,冷不防見一個黑乎乎的身影堵著門口,唬了一跳,就要高喊,就聽到那人冷喝一聲“紫鵑”,她定睛細看,不禁欣喜萬分,心中不禁想到:菩薩顯靈了!
不待紫鵑多言,廖知拙令她取出備用去風寒的藥丸子,紫鵑匆匆拿了一個白瓷瓶出來,說道:“這還是上半年王芝他們按大爺的吩咐送來的,如今只剩了這半瓶。之前也是吃的這個,怎麼都不好,今日姑娘竟昏昏沉沉起來,我們心裡沒底,還擔心是不是吃錯了!”
“不需擔心,我自有法子。”廖知拙令紫鵑取了溫水把藥化開,給黛玉餵下,就揮手令她退下。紫鵑張了張口,想說孤男寡女怕不便同處一室,又看到廖知拙端正坦然的樣子,反而不好意思說出口。她端著托盤磨蹭了好一會兒,才無奈地走了出去。
廖知拙沒有留意到紫鵑的心思,他走到床前,先是扶起黛玉坐正,隨後也盤腳坐在她身後,開始給她運功,將藥效催開,寒氣驅逐體內。
一盞茶的功夫,廖知拙收功下床,他在床頭的繡凳上坐下,從錦被中拉出黛玉的左手,並用小枕墊在手腕下,右手搭脈,過了半柱香的時間,方收回手。
廖知拙細細瞧了黛玉的面容,比之當初相見之時,面龐長開了不少,仍是娟秀文靜,只是氣色差了很多,青白憔悴,難掩的疲倦困頓。想到以前那個巧笑盼兮、輕肌秀骨的小姑娘,轉眼竟已長大,也從雙親的掌中珠成為了知愁飲恨的閨中少女,一時之間,心中感慨良多。
他定定地也不知道想了多久,直到聽到了紫鵑等人的腳步聲,他才起身。
雪雁看到廖知拙,竟是兩眼放光,好似見到了真神。廖知拙招呼兩人來到外間,肅容問道:“把你們姑娘這幾年的情況都詳細講講,不要有絲毫的隱瞞。”
於是兩人就把林黛玉這兩年尤其是近半年方方面面的情況都仔仔細細講解了一番,廖知拙手指輕輕重重地敲著桌面,待雪雁說到二寶成婚一節,他猛地一頓,雪雁當即心中一慌,語無倫次起來。
紫鵑見狀接了話頭,繼續說了這兩三個月的情況,廖知拙的臉色越發難看。尤其是當他看到紫鵑從書籍中取出短箋後,已是怒火難掩。
“這是姑娘才寫的,她說,後悔來了這裡,只願快快離了。即便她萬一等不及了,也讓我們將她帶回家,還說屆時不要讓您太傷心,再勞煩您最後替她搭理下身後的事。”紫鵑將短箋遞給廖知拙。
廖知拙抖開一看,上面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