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頁
襲人還想繼續勸說,這時有個人走了過來,隔著窗戶問:“二叔在屋裡嗎?”寶玉出是賈蘭的聲音,就站起來,笑著說:“你進來吧。”寶釵也站起來。賈蘭走進來,笑容滿面地給寶玉和寶釵請了安,又問了襲人的好。襲人也趕緊對著他問候其他人好。接著,賈蘭接著把書信拿給了寶玉。寶玉接過來,看著說:“你三姑姑要回來了。”賈蘭說:“爺爺既然這樣寫,應該是要回來的了。”寶玉點點頭,沒有說話,好像在想什麼。賈蘭就問:“叔叔看見爺爺後邊寫的叫咱們好好念書的話了啊?叔叔最近沒有寫文章吧?”寶玉笑著說:“我也要寫幾篇,熟練熟練,好去誆騙個官噹噹啊。”賈蘭也笑著說:“叔叔乾脆找幾個題目,我跟著叔叔謝謝,也好進去混一混,別到那個時候交了白卷子惹得人笑話。人家不但笑話我,恐怕連叔叔都要笑話了。”寶玉笑著說:“你也不至這樣差啊。”說著,寶釵讓賈蘭坐下。賈蘭側身坐下了。寶玉和賈蘭兩個人探討了一會兒文章,談得很高興。寶釵就回了屋裡,心中細細地回想剛才的情景。她覺得寶玉有可能醒悟過來,不過又覺得他答應考個舉人也太痛快了,讓人奇怪。襲人看都寶玉那麼高興地討論文章,認為他應該是轉變過來了,感到很高興。寶玉和賈蘭正說著呢,鶯兒端過了茶水,賈蘭站起來接了。賈蘭又說到了考場的規矩,還說應該請甄寶玉一起作伴去考試,寶玉聽得好像很高興。過了一會兒,賈蘭就回去了,把書信留給了寶玉。
寶玉拿著書信,笑嘻嘻走進裡屋交給麝月收好,接著出來把那本《莊子》放了起來,把自己平時喜歡看的《參同契》《元命苞》《五燈會元》這些書,叫出麝月、秋紋、鶯兒她們,都搬走放到一邊去了。這些書不是道教的,就是佛教的。寶釵見他這樣做,感到很奇怪,就笑著問他:“不看這些書是對的,只是又何必搬走呢。”寶玉非常正經地說:“現在才明白過來了。這些書都算不得什麼,我還要一火燒了它們,這樣才幹淨。”寶釵聽了,當然非常高興了。寶玉又輕輕地說:“內典語中無佛性,金丹法外有仙舟。”這好像是說,佛家的經典內典裡邊並沒有真正的,道家煉丹術之才有求仙的道路。寶釵沒有聽清楚,只聽到了“無佛性”“有仙舟”幾個字,心裡又開始懷疑了。寶玉又叫麝月、秋紋她們收拾一間清靜的屋子,把那些儒家的語錄、文章選本、歌頌皇帝的詩歌都集中起來,他真的開始靜靜地用功讀書了。寶釵這下才放了心。
襲人從來沒見寶玉這樣努力過,悄悄地笑著對寶釵說:“還是奶奶會講道理,這下把二爺勸明白了。只可惜還是用功晚了,都快要考試了。”寶釵點點頭,微笑著說:“能不能考中,那是命中注定的事情,倒也不在用功早晚。但願他從此一心追求正路,永遠不要沾染以前的那些邪魔的事情才好啊。”說到這裡,她見屋裡沒有別人,就悄悄地說:“這一次他醒悟過來當然很好,但還是怕他又犯了舊毛病,再和女孩兒們糾纏起來,那也就不好了。”襲人說:“奶奶說得對。二爺自從相信了那個和尚,才把這些姐妹冷淡了。現在他不相信和尚了,真怕又要犯了舊毛病。我想奶奶本來就不大理睬二爺,紫鵑走了,現在只有麝月她們四個。這裡頭就是五兒像個狐狸精,聽說她媽求了大奶奶和奶奶,說要要出去許配人家。但是這兩天她到底在這裡啊。麝月和秋紋雖然沒別的事情,但是二爺那幾年也是很頑皮的。算來只有鶯兒二爺倒不大理會,再說鶯兒也穩重。我想只叫鶯兒帶著小丫頭們伺候就夠了,不知道奶奶心裡怎麼想的。”寶釵說:“我也是擔心這些事情,你出的主意很好。”從這以後,寶釵安排鶯兒帶著小丫環們伺候寶玉。
這是在排除對寶玉的所有打擾,讓他一心一意複習,準備考試。襲人雖然沒有直說,但也是在舉報麝月、秋紋她們過去經常和寶玉胡鬧。她怎麼不說說自己呢?她有可能就是故意趕走麝月、秋紋她們,當然不會提自己了。當然,她也可能是覺得自己本身沒有很胡鬧過,再說自己是王夫人指定的未婚小老婆,胡鬧一次也不要緊的。
從這以後,寶玉也不出門了,天天只是派人去給王夫人請安。王夫人聽說他這樣努力,感到特別的欣慰。到了八月初三,這一天正是賈母的冥壽。冥壽,也就是死人的生日。寶玉早晨過去磕了頭,就有回了那間屋裡學習。吃完飯,寶釵、襲人和姐妹們跟著邢夫人和王夫人在前面屋裡說閒話兒。寶玉獨自一個人端端正正地坐在屋裡。鶯兒端了一盤瓜果進來,說:“太太叫人送來給二爺吃的。這是老太太的供品。”寶玉恭敬地站起來答應了,然後又坐下,說:“放在那裡吧。”鶯兒一面放下瓜果,一面小聲地對寶玉說:“太太在那裡夸二爺呢。”寶玉微微地笑了笑。鶯兒又說:“太太說了,二爺這一用功,明天考試考中了,明年再中了進士,做了官,老爺、太太可就沒白盼一場了。”寶玉點點頭,還是微笑著,沒說什麼。鶯兒忽然想起那年給寶玉打絡子的時候寶玉說的話來,就說:“二爺真要是考中了,那可是我們姑奶奶的福氣了。二爺還記得那一年叫我打梅花絡子時說的,我們姑奶奶以後帶著我不知道會到哪一個有福氣的人家兒去呢。現在二爺可以算有福氣的人吧。”寶玉聽到這裡,覺得心裡一動,知道是那些世俗的想法又回來了,趕緊定了定神,微笑著說:“按你這個說法,我是有福氣的,你們姑娘也是有福氣的,那你呢?”鶯兒臉一下子紅了,低著頭說:“我不過當一輩子丫頭罷了,有什麼福氣呢!”寶玉笑著說:“如果真的能夠一輩子當丫頭,你這個福氣比我們還大呢!”在過去,有很多做大官的人,很羨慕農民,感覺他們這樣活著最有福氣;現在有很多成功人士,很想當豬,認為豬吃飽了就睡、無憂無慮的,是最有福氣的。幹什麼最有福氣呢?答案可能不太一樣,但一個時代的大部分人的答案可能差不多。寶玉為什麼認為當丫環很有福氣呢?是因為丫環不用參加考試,還是丫環不用思考太多的問題?鶯兒聽了,也搞不明白是什麼意思,聽著這好像又是瘋話,就擔心自己惹得寶玉翻了****病,想趕緊離開。寶玉又笑著說:“傻丫頭,我告訴你吧。”
寶玉拿著書信,笑嘻嘻走進裡屋交給麝月收好,接著出來把那本《莊子》放了起來,把自己平時喜歡看的《參同契》《元命苞》《五燈會元》這些書,叫出麝月、秋紋、鶯兒她們,都搬走放到一邊去了。這些書不是道教的,就是佛教的。寶釵見他這樣做,感到很奇怪,就笑著問他:“不看這些書是對的,只是又何必搬走呢。”寶玉非常正經地說:“現在才明白過來了。這些書都算不得什麼,我還要一火燒了它們,這樣才幹淨。”寶釵聽了,當然非常高興了。寶玉又輕輕地說:“內典語中無佛性,金丹法外有仙舟。”這好像是說,佛家的經典內典裡邊並沒有真正的,道家煉丹術之才有求仙的道路。寶釵沒有聽清楚,只聽到了“無佛性”“有仙舟”幾個字,心裡又開始懷疑了。寶玉又叫麝月、秋紋她們收拾一間清靜的屋子,把那些儒家的語錄、文章選本、歌頌皇帝的詩歌都集中起來,他真的開始靜靜地用功讀書了。寶釵這下才放了心。
襲人從來沒見寶玉這樣努力過,悄悄地笑著對寶釵說:“還是奶奶會講道理,這下把二爺勸明白了。只可惜還是用功晚了,都快要考試了。”寶釵點點頭,微笑著說:“能不能考中,那是命中注定的事情,倒也不在用功早晚。但願他從此一心追求正路,永遠不要沾染以前的那些邪魔的事情才好啊。”說到這裡,她見屋裡沒有別人,就悄悄地說:“這一次他醒悟過來當然很好,但還是怕他又犯了舊毛病,再和女孩兒們糾纏起來,那也就不好了。”襲人說:“奶奶說得對。二爺自從相信了那個和尚,才把這些姐妹冷淡了。現在他不相信和尚了,真怕又要犯了舊毛病。我想奶奶本來就不大理睬二爺,紫鵑走了,現在只有麝月她們四個。這裡頭就是五兒像個狐狸精,聽說她媽求了大奶奶和奶奶,說要要出去許配人家。但是這兩天她到底在這裡啊。麝月和秋紋雖然沒別的事情,但是二爺那幾年也是很頑皮的。算來只有鶯兒二爺倒不大理會,再說鶯兒也穩重。我想只叫鶯兒帶著小丫頭們伺候就夠了,不知道奶奶心裡怎麼想的。”寶釵說:“我也是擔心這些事情,你出的主意很好。”從這以後,寶釵安排鶯兒帶著小丫環們伺候寶玉。
這是在排除對寶玉的所有打擾,讓他一心一意複習,準備考試。襲人雖然沒有直說,但也是在舉報麝月、秋紋她們過去經常和寶玉胡鬧。她怎麼不說說自己呢?她有可能就是故意趕走麝月、秋紋她們,當然不會提自己了。當然,她也可能是覺得自己本身沒有很胡鬧過,再說自己是王夫人指定的未婚小老婆,胡鬧一次也不要緊的。
從這以後,寶玉也不出門了,天天只是派人去給王夫人請安。王夫人聽說他這樣努力,感到特別的欣慰。到了八月初三,這一天正是賈母的冥壽。冥壽,也就是死人的生日。寶玉早晨過去磕了頭,就有回了那間屋裡學習。吃完飯,寶釵、襲人和姐妹們跟著邢夫人和王夫人在前面屋裡說閒話兒。寶玉獨自一個人端端正正地坐在屋裡。鶯兒端了一盤瓜果進來,說:“太太叫人送來給二爺吃的。這是老太太的供品。”寶玉恭敬地站起來答應了,然後又坐下,說:“放在那裡吧。”鶯兒一面放下瓜果,一面小聲地對寶玉說:“太太在那裡夸二爺呢。”寶玉微微地笑了笑。鶯兒又說:“太太說了,二爺這一用功,明天考試考中了,明年再中了進士,做了官,老爺、太太可就沒白盼一場了。”寶玉點點頭,還是微笑著,沒說什麼。鶯兒忽然想起那年給寶玉打絡子的時候寶玉說的話來,就說:“二爺真要是考中了,那可是我們姑奶奶的福氣了。二爺還記得那一年叫我打梅花絡子時說的,我們姑奶奶以後帶著我不知道會到哪一個有福氣的人家兒去呢。現在二爺可以算有福氣的人吧。”寶玉聽到這裡,覺得心裡一動,知道是那些世俗的想法又回來了,趕緊定了定神,微笑著說:“按你這個說法,我是有福氣的,你們姑娘也是有福氣的,那你呢?”鶯兒臉一下子紅了,低著頭說:“我不過當一輩子丫頭罷了,有什麼福氣呢!”寶玉笑著說:“如果真的能夠一輩子當丫頭,你這個福氣比我們還大呢!”在過去,有很多做大官的人,很羨慕農民,感覺他們這樣活著最有福氣;現在有很多成功人士,很想當豬,認為豬吃飽了就睡、無憂無慮的,是最有福氣的。幹什麼最有福氣呢?答案可能不太一樣,但一個時代的大部分人的答案可能差不多。寶玉為什麼認為當丫環很有福氣呢?是因為丫環不用參加考試,還是丫環不用思考太多的問題?鶯兒聽了,也搞不明白是什麼意思,聽著這好像又是瘋話,就擔心自己惹得寶玉翻了****病,想趕緊離開。寶玉又笑著說:“傻丫頭,我告訴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