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頁
三日回門時,看黛玉那被張滋潤的蘊紅的小臉和含嬌帶怯的眼神就知道她過的不錯。
迎春放心了,便徹底撒開手,忙活起自己醫館裡那一攤子事。
迎春最近正在研究如何能快速高效地為傷口消毒,如何能保證手術後的傷口快速癒合而不感染。
感謝華佗大大發明了麻沸散,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了幾種藥材進去。經過幾百次的反覆實驗,麻沸散的加強版已經被她研製成功,效果更強勁持久,完全可以達到應付一場大型手術的強度。
杜大夫見到迎春找人打造的手術用具很好奇,便主動參與到研究中來。
對於給患者病灶處開刀或切除的治療方法,杜大夫被這種不可思議的行醫手法驚嚇到了,連連擺手否認迎春的想法,覺得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等他見證了迎春對一個被狼撕裂的傷口縫合的全過程之後,震驚的無以復加,心中的懷疑和不確定也有了動搖。
傷者是個老婦人,上山打豬草時遭遇一隻下山尋食的孤狼。雖然及時被救僥倖逃得一命,卻也被撕咬的渾身是傷血跡斑斑。
好在沒有太致命的傷,最重的一處傷口從上臂蔓延到肩膀處,大約有十公分長,傷口很深,裡面的肉已經隱隱外翻。
像這樣的傷口,以往杜大夫的處理方法也無非就是上些傷藥,將傷口儘可能地擠對到一起包紮了事,沒有一兩個月別想痊癒,這還得是患者後期休養良好,保證傷口不發炎化膿的情況下才行。
如今見迎春用一根帶勾子的長針和一種肉色的細線,如同繡花般將傷口細細地縫合在一起,最後打了個結,留下一個線頭。外翻的傷口不見了,只留下一條細細的縫合線。又在傷口處塗了一種綠色的藥膏,將傷口包紮固定好。
迎春一邊忙活一邊給杜大夫講解:“七日後便可拆線,拆線後只要不再次撕裂傷口,很快就能恢復如初。”
杜大夫震驚的張大了嘴,不可思議地說:“七日?七日傷口就能癒合嗎?”
迎春翻了個白眼,“七日是指可以拆線,拆線後不能抻拽受力,大概一個月就能徹底恢復。這種先縫合後養護的方法可比你那種老辦法安全有效的多。”
杜大夫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的眼前開啟了一道嶄新的醫學之門,他一定要學會這種縫合方法。於是杜大夫殷切的小眼神死死地盯著迎春,發出求學若渴的光芒。
迎春被她盯的渾身發毛,趕緊止住他這種非常人的行為。本來她就沒想著敝帚自珍,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同杜大夫一起研究改進。他學會了外傷縫合,以後救治更多的人,也是行善積德。
杜大夫完全沒有思想包袱,他堅信:三人行必有我師。既然迎春那裡有他值得學習的東西,那他就可以放下身段虛心求教,完全沒有那種被徒弟打臉的屈辱感。
迎春敬佩杜大夫的人品和對醫術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也專心給他講解相關知識。在不斷地探討交流的過程中,兩人的醫術都得到了相當程度的提高和升華。
在杜大夫的幫助下,歷經兩個多月,終於研製出一款以十八種中藥汁液配製而成的高效消毒液,效果一點也不次於現代西藥版醫用消毒液。有了這個東西,就再不用擔心術前消毒和術後感染的問題。
迎春的手術大多應用到產婦難產上,成功地給一個難產的孕婦實施了側切術,成功地接生了一對龍鳳胎,救了一大兩小三條命,並且產婦術後恢復的很好。
從此婦幼醫館的名頭徹底打了出去,尤其是迎春的側切術和醫館的產後護理,更是讓絕大多數產婦競相追捧。
雖說這個時代的婦女都習慣了請穩婆上門來接生,但對於那些胎位不正懷相不好連穩婆也拿不準的產婦來說,婦幼醫館就是她們的救贖和生命保障。
不希望產婦出危險的人家都送產婦來婦幼醫館生產,漸漸地後院的病房越住越滿,到最後竟然達到一房難求的地步。迎春並不打算擴張病房面積,只在裡面多加了床位。反正就算病人的家屬不能陪護也沒關係,醫館有全套的陪護服務,直到產婦孩子平安離開。
有了側切術的成功,迎春便想研究研究剖腹產。其實她也知道自己的想法不太現實,刨腹產可比側切術複雜困難得多,沒有人指導她還真不敢在活人身上做實驗。再有就是這個年代的人哪裡又有人能接受得了這種開膛破肚的接生方法,估計寧死也不會做這種瘋狂的嘗試。
但是人活著總得有些追求,不能實施不代表她不能研究學習。閒來無事時就反覆在小動物身上練習,至今經她手的小動物無一例感染和死亡。
臘八這天,眾人被寶釵的一個結婚喜帖炸懵了,寶釵居然給自己找了人家準備在臘月十八那天出嫁。
迎春趕忙派孫管家去打聽,看看薛家到底出了什麼事,為什麼寶釵會做這樣的決定。
很快孫管家回來報說:“薛氏要嫁的人家也是個不小的商賈,財力絲毫不必薛差。那人姓鍾,正妻病死沒多久,留下兩個未成年的女兒,想兒子想的快瘋魔了,納了八房小妾卻沒能生出個兒子來。據說是相中了薛氏的好顏色,又見她第一胎便生了個大胖小子,得知她如今的情況,便動了心思,找媒婆上門提了親。”
迎春好奇地問孫管家:“那八個小妾是一直沒生養還是只是沒生出兒子?”
迎春放心了,便徹底撒開手,忙活起自己醫館裡那一攤子事。
迎春最近正在研究如何能快速高效地為傷口消毒,如何能保證手術後的傷口快速癒合而不感染。
感謝華佗大大發明了麻沸散,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了幾種藥材進去。經過幾百次的反覆實驗,麻沸散的加強版已經被她研製成功,效果更強勁持久,完全可以達到應付一場大型手術的強度。
杜大夫見到迎春找人打造的手術用具很好奇,便主動參與到研究中來。
對於給患者病灶處開刀或切除的治療方法,杜大夫被這種不可思議的行醫手法驚嚇到了,連連擺手否認迎春的想法,覺得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等他見證了迎春對一個被狼撕裂的傷口縫合的全過程之後,震驚的無以復加,心中的懷疑和不確定也有了動搖。
傷者是個老婦人,上山打豬草時遭遇一隻下山尋食的孤狼。雖然及時被救僥倖逃得一命,卻也被撕咬的渾身是傷血跡斑斑。
好在沒有太致命的傷,最重的一處傷口從上臂蔓延到肩膀處,大約有十公分長,傷口很深,裡面的肉已經隱隱外翻。
像這樣的傷口,以往杜大夫的處理方法也無非就是上些傷藥,將傷口儘可能地擠對到一起包紮了事,沒有一兩個月別想痊癒,這還得是患者後期休養良好,保證傷口不發炎化膿的情況下才行。
如今見迎春用一根帶勾子的長針和一種肉色的細線,如同繡花般將傷口細細地縫合在一起,最後打了個結,留下一個線頭。外翻的傷口不見了,只留下一條細細的縫合線。又在傷口處塗了一種綠色的藥膏,將傷口包紮固定好。
迎春一邊忙活一邊給杜大夫講解:“七日後便可拆線,拆線後只要不再次撕裂傷口,很快就能恢復如初。”
杜大夫震驚的張大了嘴,不可思議地說:“七日?七日傷口就能癒合嗎?”
迎春翻了個白眼,“七日是指可以拆線,拆線後不能抻拽受力,大概一個月就能徹底恢復。這種先縫合後養護的方法可比你那種老辦法安全有效的多。”
杜大夫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的眼前開啟了一道嶄新的醫學之門,他一定要學會這種縫合方法。於是杜大夫殷切的小眼神死死地盯著迎春,發出求學若渴的光芒。
迎春被她盯的渾身發毛,趕緊止住他這種非常人的行為。本來她就沒想著敝帚自珍,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同杜大夫一起研究改進。他學會了外傷縫合,以後救治更多的人,也是行善積德。
杜大夫完全沒有思想包袱,他堅信:三人行必有我師。既然迎春那裡有他值得學習的東西,那他就可以放下身段虛心求教,完全沒有那種被徒弟打臉的屈辱感。
迎春敬佩杜大夫的人品和對醫術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也專心給他講解相關知識。在不斷地探討交流的過程中,兩人的醫術都得到了相當程度的提高和升華。
在杜大夫的幫助下,歷經兩個多月,終於研製出一款以十八種中藥汁液配製而成的高效消毒液,效果一點也不次於現代西藥版醫用消毒液。有了這個東西,就再不用擔心術前消毒和術後感染的問題。
迎春的手術大多應用到產婦難產上,成功地給一個難產的孕婦實施了側切術,成功地接生了一對龍鳳胎,救了一大兩小三條命,並且產婦術後恢復的很好。
從此婦幼醫館的名頭徹底打了出去,尤其是迎春的側切術和醫館的產後護理,更是讓絕大多數產婦競相追捧。
雖說這個時代的婦女都習慣了請穩婆上門來接生,但對於那些胎位不正懷相不好連穩婆也拿不準的產婦來說,婦幼醫館就是她們的救贖和生命保障。
不希望產婦出危險的人家都送產婦來婦幼醫館生產,漸漸地後院的病房越住越滿,到最後竟然達到一房難求的地步。迎春並不打算擴張病房面積,只在裡面多加了床位。反正就算病人的家屬不能陪護也沒關係,醫館有全套的陪護服務,直到產婦孩子平安離開。
有了側切術的成功,迎春便想研究研究剖腹產。其實她也知道自己的想法不太現實,刨腹產可比側切術複雜困難得多,沒有人指導她還真不敢在活人身上做實驗。再有就是這個年代的人哪裡又有人能接受得了這種開膛破肚的接生方法,估計寧死也不會做這種瘋狂的嘗試。
但是人活著總得有些追求,不能實施不代表她不能研究學習。閒來無事時就反覆在小動物身上練習,至今經她手的小動物無一例感染和死亡。
臘八這天,眾人被寶釵的一個結婚喜帖炸懵了,寶釵居然給自己找了人家準備在臘月十八那天出嫁。
迎春趕忙派孫管家去打聽,看看薛家到底出了什麼事,為什麼寶釵會做這樣的決定。
很快孫管家回來報說:“薛氏要嫁的人家也是個不小的商賈,財力絲毫不必薛差。那人姓鍾,正妻病死沒多久,留下兩個未成年的女兒,想兒子想的快瘋魔了,納了八房小妾卻沒能生出個兒子來。據說是相中了薛氏的好顏色,又見她第一胎便生了個大胖小子,得知她如今的情況,便動了心思,找媒婆上門提了親。”
迎春好奇地問孫管家:“那八個小妾是一直沒生養還是只是沒生出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