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方守輕輕坐回他的位置,拿起一道摺子看了起來,對於李珍的話,並沒有太意外,也沒有替賈清與誰申辯的意思。

  先帝所定六輔臣,雖然都屬於乾王黨,但是,卻也並非人人同心。那也不太現實。

  只要在忠於乾王這一點上大家目標一致,相互防備甚至是理性的攻訐,對於大楚朝局而言,都是好事。

  「太傅所言何意,令伯自然明白,只是,我卻仍舊堅持自己的觀點。古人言:大奸似忠,大忠似奸,僅憑這一點,我不敢肯定輔成王是屬於前者還是後者,但是為了大楚江山社稷安穩計,我還是認為內閣不應該放權與輔成王……」

  李珍道:「難道令伯兄還不相信先帝的眼光,還不相信輔成王的能力與忠肝義膽?當年與哥薩克那一戰,大楚以舉國之力應對,最後是他憑藉三千騎兵破十萬哥薩克騎兵奠定勝局。同年,朝廷缺糧無法安置關中百萬流民,也是他盡散家財為朝廷籌集百萬糧食,安度難關。後來大皇子兵變,康親王叛亂,也系其一力鎮壓平息。

  如此種種,你我都是知道的。

  輔成王,有管樂之才,伊尹之義。

  如今大楚歷經大戰與內亂,好不容易安定下來,正是百廢待興,舉國大治之時。還望令伯兄拋棄成見,我等六人齊心協力,共同開創一個中興盛世!」

  李珍神情激盪,眼中有著璀璨的光芒。

  被他稱為令伯的老頭神色動了動,最後還是拱手道:「遵太傅之命。」

  ……

  第八四八章 我生君未生

  朝廷就像是一個公司,皇帝是老總,賈清等人都是高管,突然賈清要翹班,除了和老總說一聲,大傢伙那邊總也得協調知會一聲。

  所以,才有他進內閣與李珍打了半天擂台這事。

  實際上,在進大堂之前他就已經取得旻寧的同意了。對於旻寧來說,賈清離不離京,與他關係不大。他唯一遺憾的是,賈清不能帶上他……

  至於李老頭給他定下的四個月期限,怎麼說呢,對方是首輔,這種約定還是要遵守的。但是,塞外畢竟離京數千里,有個什麼火山噴發,洪水肆虐,大雪封路之類的,這些都是屬於意外,是不可抗力,到時候要是因此耽擱了,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不是?

  至於京中的局勢……

  沒有任何時候大楚的朝局有現在穩定。

  正慶帝雖然正經皇帝沒當幾年,幹的事倒是不少。他死後,留下的大臣也是忠多奸少。最關鍵的還是,旻寧只是個坐皇帝,大事都是內閣說了算,旻寧就算是想要亂來也是沒有機會的。

  而內閣之外,還有賈清和王子騰兩個單出來的輔臣相互監督……

  現在政治的清明程度簡直都快趕上後世的議會制度了!

  趁著李珍等人還健朗,能夠完全穩住堂子,賈清要是不抽個空帶著黛玉等人出去溜達溜達,等以後,怕是時機就不允許了!

  乾王那邊,賈清也再三與元春溝通過。只要乾王安穩,大楚朝局就安穩!

  數日之後,乾王的周歲慶典,在太和殿舉行。

  非特殊情況的地方三品以上文武官員,以及在京所有有品級的官員,加上數十個番邦的使節,悉數到場觀禮,共同記錄這個歷史時刻!

  這一天,大楚帝國最名正言順、地位不可動搖的儲君,第一次出現在世人的面前。

  哪怕他只有一周歲,他的榮耀與尊貴,也從這一天,正式向世人宣告!

  輔成王府,一身貴氣服飾的銀碟走進了尤氏的屋子,見尤氏正由著丫鬟梳頭,她便上前招手讓那丫鬟讓開,自己接過了梳子,替尤氏梳起了頭。

  尤氏之前有點愣神,回頭才發現是銀碟,遂笑道:「如今你可是正五品的誥命娘娘,我哪裡還受得起你來替我梳頭,快放下吧!」

  「瞧奶奶說的,沒有奶奶,又哪裡有銀碟的今天,不管銀碟到了哪兒,奶奶永遠是銀碟的奶奶!」

  銀碟笑著回了,又低身笑說:「再者,銀碟可是明白的,王爺之所以寵幸我,不過是看在奶奶的行下,我可得巴結好了奶奶,不然哪一天讓奶奶厭棄了,哪裡還有我的好處?誰叫王爺心裡,那麼疼奶奶呢!」

  「該死的丫頭」尤氏順嘴就罵道,然後才覺得不妥。不過從鏡子裡看銀碟一點不惱,還笑嘻嘻的,便也笑了:「都是做小主的人了,還這麼胡言亂語,仔細你們大王妃聽見,好好拾掇拾掇你,看你到時候到哪裡哭去!」

  「嘻嘻。」銀碟一努嘴,對於尤氏的警告並不怎麼在意。

  「大王妃雖然平時看起來嚴肅一些,不過卻也從來不為難我們。」

  她如此說。

  尤氏聽了,心中不由暗服。

  也不知賈清給這些女孩家灌了什麼迷魂湯,一個個一天到晚都像是沒什麼心事似的!

  就像寶釵,十三四歲就到了賈家,她也是反覆看過的。

  多麼聰慧內秀的一個人,雖然未出閣時十分克己守時,但大家都知道她絕對是拎的清的明眼人。

  如今嫁到王府也已經一年多,府里的大小事,再沒有瞞得過她的,丫頭小廝們私底下也沒有不敬畏佩服她的。怎麼在管理賈清的姬妾這方面,就變得如此沒有章法,竟似隨她們去似的呢?。

  瞧瞧榮國府里,王夫人雖素來有菩薩之名,那周姨娘和趙姨娘在她面前,卻也是小心翼翼,說教訓一頓就教訓一頓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