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切準備就緒,到了酉時,黛玉開始與君睿面對面坐在坤寧宮龍鳳喜床下的合卺桌前,行合卺禮。御茶膳房預備好合卺宴,美味佳肴都放在坤寧宮外屋檐下以黃幕布罩起,隨吃隨進。

  黛玉休息了一陣,體力已然恢復,這個時候是真餓了,對於送上來的好吃的,她是來者不拒,也不管旁邊的人看得目瞪口呆。

  黛玉也是有苦說不出,頭上的這頂鳳冠半點兒也不比前一頂輕,光是挺著脖子支持腦袋上的這份重量,她就得花大力氣啊,不補充體力怎麼行。

  同時,由結髮的侍衛夫婦在洞房外唱《交祝歌》,表達各種吉祥美好的祝願。當晚,帝後在龍鳳喜床上吃長壽麵,以求白頭偕老,福壽綿長。

  次日一早,王妃命婦等重新為黛玉梳妝,準備祭神。

  此時皇后要穿上吉服——雙鳳翊龍冠,在黛玉抗議下,總算是給她選了個輕的,饒是如此,那上面也是上百顆寶石,三千多顆珍珠;首飾釧鐲用金玉、珠寶、翡翠。身著金繡龍紋諸色真紅大袖衣、霞帔、紅羅長裙,紅背子。冠形如特髻 ,上加龍鳳飾。衣用織金龍鳳紋加繡飾。

  黛玉走出洞房,捧起一捆預先準備好的柴禾,交給女官收存,以備祭祀時使用。這個叫做捧柴禮,象徵婦道三日下廚房之意,又因“柴”與“財”諧音,亦寓意財源滾滾。

  此時在坤寧宮明殿早已擺好了兩張大紅雙喜圓桌——天地神桌和喜神桌,其上擺神位、如意、蘋果、金色香餅和香斗。

  天地桌向北,喜神桌向正南喜神方位,君睿與黛玉依次到桌前上香,行三跪九叩禮,這個是拜天地神明,可就由不得他們民主不民主,為表虔誠,都必須行跪禮。

  然後二人回洞房稍事休息,接著再向坤寧宮的西案、北案(常年供奉各神位)行三跪九叩禮,在灶君前上香行三叩禮。

  拜神完畢後,同在龍鳳喜床上吃茶膳房預備的團圓膳,象徵合和美滿。

  洞房各禮行過之後,黛玉還必須與君睿一起去皇家的宗廟祭祀,稱“廟見”,以求得祖先神靈的接納。二人首先要到供奉列祖聖容(即畫像)的壽皇殿祭拜上香,然後回到宮內,依次到供奉先皇、先後的各宮殿中上香行三跪九叩禮。

  而後擇吉日黛玉還要到太極宮向太上皇所行之禮。民間婚禮之後,新婦於第二日拜見公婆(古稱拜舅姑),為其點菸斟酒倒茶。

  皇帝大婚時,自然不能如此隨性,得先由欽天監占卜吉日,於三日後八月初二辰時舉行朝見禮。

  元宸女王早就等的不耐煩了,“窮講究,哪麼講究,怎麼也防到諸王反叛。”

  元朔帝臉都黑了,“有你這麼說話的,這可是你兒子大婚,你現在說這些,是不想他們好吧?”

  元宸女王跺了跺腳,氣呼呼的走到一旁坐下。

  戴權忙勸,“二位陛下,不要著急,你們整理整理,皇帝陛下與皇后陛下也就到了,那邊已經過來報信,說是皇帝陛下與皇后陛下已然起駕了。”

  君睿與黛玉攜手過來,戴權忙在元朔帝面前擺上墊子。

  以君睿對黛玉的愛重,這大明宮裡只要眼睛不瞎,都不會跟自己過不去來為難新婦。

  黛玉分別向太上皇與元宸女王遞如意,取其最為吉祥之寓意,然後向太上皇和元宸女王捧觴獻饌,以示侍奉唯謹。接著黛玉向太上皇與元宸女王行三跪三叩禮,這個可是傳統,省不了的。

  太上皇與元宸女王舉酒舉饌,黛玉再行一跪一叩禮,然後即席舉酒舉饌。內監撤席,黛玉再到拜位上行一跪一叩禮。

  禮畢,元宸女王趕緊把黛玉拉起來,“好孩子,夠了夠了,有那麼個意思就行了,你是我帶出來的,我還不知道你是什麼人?”

  元朔帝咳道:“這是禮儀,哪裡就委屈她了,這輩子也就這一次,隆重點兒,不為過。”

  元宸女王與君睿一起翻了個白眼,懶得跟他理論。

  皇帝大婚是國家的重大慶典,宮廷中的慶賀禮屬於國禮。

  王公大臣都要叩拜在丹陛之下進獻賀表。由欽天監官測出吉時,行慶賀禮。

  因太上皇尚在,所以皇帝必須首先率王公大臣到太極宮進表慶賀,然後才可以御臨立政殿接受王公大臣之進表慶賀。

  皇帝率群臣詣太極宮行禮畢,御立政殿,王公百官上表慶賀,皇帝頒詔宣示天下。

  皇帝的大婚與臣民百姓最大的不同是在“家”禮外增加“國”禮。皇帝大婚是國家的盛典,必須從國家的高度來安排諸禮儀,其中最重要的體現在於婚成以後要向全國臣民發布詔書,以使天下皆知,這就是頒詔禮。

  外廷慶賀禮結束後,立即就開始進行頒詔禮。

  捧詔官將詔書放至□□城樓的黃案上,然後宣詔官登上城樓,宣讀詔書,文武百官於金水橋南排立,耆老領催等另站一隊,面北行三跪九叩禮。宣讀完畢,捧詔官將詔書置於一朵金色祥雲內,用彩繩懸系,並銜於金鳳口中,放下城樓。禮部司官跪接詔書,然後送至禮部衙署設香案供奉,刊印頒行天下。

  然後就是大婚慶典的宴席,皇帝的宴桌安排在立政殿內正中,林海及諸王公的宴桌分設在皇帝寶座的東西兩側,殿門外西檐下是都察院官員之席,東檐下是理藩院官員之席,丹陛上是二品以上諸世爵暨侍衛等席,丹墀下左右排列三品以下文武百官席,外國來使席設於西面之末。筵宴的席次嚴格地依照等級制度安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