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沒瞧到榮國公身上纏的紗布麼,那可是真獻了心頭血的!

  這樣的榮寵羨慕一下就行了,放到他們身上,他們可不敢貢獻心頭血,搞不好可就一命嗚呼了。

  回到京城以後,司徒琛在朝會上提出要為賈赦封王。然而還沒等最愛蹦躂的御史跳出來反對,剛修養得差不多得賈赦先站了出來。

  「陛下萬萬不可,微臣愧不敢當!」

  作者有話要說:  司徒琛:封王不要,那封后呢?

  賈赦赦:唔,這個可以有(害羞)……

  第195章

  要說異姓王這種奇特的存在,那還要追溯到大齊開國時期, 太.祖冊封了四位為大齊開疆拓土做出卓越貢獻的將領為異姓王。

  賈赦雖然沒有軍功, 但他可是不止一次救了皇帝陛下的性命, 這功勞可不亞於開疆拓土。

  要非說賈赦之前幫助皇帝陛下都是別有用心, 那這次獻出心頭血可是要命的事情, 賈赦也做了,這份忠心可就是日月可鑑了。

  雖然御史最「喜歡」在朝堂上和司徒琛抬槓, 但御史這麼多年以來就沒在賈赦身上占到過便宜,以至於司徒琛對賈赦有什麼獎賞, 御史們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尋思下了朝差人到哪家點心鋪子買點點心好……

  這回賈赦主動請辭皇帝陛下為其封王,有機靈的御史嗅到了不一樣的味道, 趕忙站出來「力挺」司徒琛, 開始細數起賈赦的每一件功勞。

  好似賈赦不得封王就得像竇娥冤得六月飛雪了。

  賈赦瞄了眼一旁年輕的御史,估計這孩子才到御史台不久, 琢磨著他還是不吱聲好了,免得給人心裡留下陰影。

  司徒琛已經猜到了賈赦會是這樣的反應。封不封王對於賈赦來說只是一個虛名而已, 既然賈赦不願意被封王,那就維持現狀咯。

  朝臣們都以為賈赦和皇帝陛下在玩套路, 像過年時候長輩給晚輩壓歲錢似的,一回不要二回不要,再給第三回 就要了……

  哪成想第二天一大早,司徒徹就在吏部收到賈赦辭官的摺子。

  「父皇您和賈叔這唱的是哪一出啊,下回再有這樣的時候能不能提前告訴兒臣一聲?」不知道的還以為兩個人之間發生了什麼矛盾呢。

  司徒琛也沒預想到賈赦竟然連戶部尚書也不想做了, 不過畢竟相處多年,早就熟知賈赦的脾氣秉性,司徒琛轉念一想就猜到了賈赦辭官的目的。

  「瑚兒在翰林院也學習許久了,璉兒也考上了武狀元,恩侯是想著如今已經功成名了,乾脆直接給兒子們讓路了……」

  如今正好可以拿獻過心頭血之後身子孱弱不能再勝任戶部尚書一職作為理由,這樣誰也說不出來什麼。

  司徒徹隱隱有種預感,別看他父皇現在還坐在龍椅上和他說話。如今他賈叔已經有要跑的跡象,那距離他父皇把皇位扔給他還會遠麼?

  自己的兒子心中在打什么小算盤,司徒琛怎麼可能會猜不到?

  「有空瞎琢磨,還不如想想這個戶部尚書的位置該讓誰來做更為合適。」司徒琛拋給了司徒徹一個問題,隨即便讓司徒徹過來看看賈璉和安喜聯名寫的摺子。

  回到京城以後,賈璉和安喜在第一時間就把開辦武校的計劃摺子送進了宮裡,讓司徒琛看看有沒有嚴重的紕漏。司徒琛看了幾日覺得賈璉和安喜想的已經很全面了,只是武校這個東西在大齊還是從未有過正規的先例,他也沒有什麼經驗能夠傳授給兩個孩子。

  但司徒琛還不願意讓賈璉和安喜走一步看一步……

  司徒徹覺得萬事開頭難,就得走一步看一步。反正也沒有先例,就算偶爾出一點紕漏那也是在所難免的,到時候及時處理就是了。

  「璉兒的性子也穩重了,身邊還有安喜幫襯著,出不了什麼大岔子的。父皇擔心武校的事情,還不如抓緊時間想一想該給璉兒一個什麼官位合適。」

  眼瞅著武校都要成立了,賈璉這個武狀元腦袋上不能還沒個正經的官職吧。

  父子倆對視了一眼,覺得還是先想想誰來接任賈赦的戶部尚書,以及給賈璉一個什麼樣的官職比較合適。

  戶部尚書的位置可不是誰都能當的,司徒徹想了一會兒覺得薛謙應該能夠勝任這個職位。畢竟以前是給太上皇經商的,能力和經驗都夠。

  另外薛謙年紀也在那裡擺著,說白了就是先在戶部尚書的位置上幹著,等有合適的人培養起來,薛謙也就到了該致仕的時候了。

  「薛謙嘛,也行。」司徒琛也覺得薛謙可以,隨即便開始琢磨起來該給賈璉一個什麼官職為好:「璉兒的官職不好給,低了顯得朕不重視他和新辦的武校,要是給高了搞不好就有人會做些腌臢的事情。」

  司徒琛的手指在桌子上敲了幾下,琢磨著就讓賈璉做健銳營長吧,官職名兒好聽,正三品身份也夠。

  入仕就是正三品,這個起點可比賈赦高多了。不過賈赦是靠蒙陰得來的官職,和賈璉這樣憑本事考取的武狀元不能相提並論。

  「賈璉一上來就是正三品,那賈瑚該怎麼辦啊?」司徒徹覺得這又是一個問題。

  「他現在做的差事不就相當於吏部侍郎麼?」司徒琛覺得賈瑚從二品,賈璉比他哥低半級沒毛病。

  司徒徹摸了摸下巴,覺得他父皇是皇帝,怎麼說都有理。好在賈赦「致仕」了,要不然朝堂上非得炸鍋不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