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昌齡躬身還禮道:「王大帥,在下怎會不記得。天寶四年二月初二,梨花詩會之上,王大帥一首登樓歌驚艷天下。王某不才,忝居座上,親眼目睹呢。」

  王源呵呵笑道:「昌齡兄記性甚好,我對昌齡兄的印象也很深。只是當時我乃一介布衣,也沒機會和昌齡兄攀談。卻沒想到,你我竟然在這種情形下相逢。更沒想到昌齡兄居然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不但是文壇翹楚,而且是鐵血男兒。」

  王昌齡呵呵笑道:「王大帥,要說沒想到,該是王某人沒想到才是。短短七八年,您從當初一介布衣出身,如今竟已是叱吒風雲的人物。天下何人不知王大帥之名?王大帥之經歷才是讓人難以置信呢。」

  王源哈哈笑道:「罷了罷了,咱們也不必互相的吹捧了,能夠和昌齡兄相逢,我非常的高興。即便不是因為此次戰事相聚,我也非常的高興。因為當年參與詩會之人,活著的已經沒幾個了。能見到一個故人也頗不容易。」

  王昌齡愣了愣,點頭道:「是啊,確實在世的不多了。李林甫李适之兩位相國早已過世。王摩詰前年沒了。李北海也早就沒了。還有顏真卿,高適……這麼算算,確實在世的沒幾個了。哎,這才幾年光景,怎地便有如此大的變故。」

  王源微笑道:「是啊,幾年光景,倒像是過了幾十年一般。不但故人凋零,連天下都變了。滄海變桑田,巨變彈指間。」

  「天下都變了!」王昌齡看著王源重複了一句。

  王源笑道:「不提了,提來傷感。不過有一位還在,你應該也認識。杜甫,你還記得他麼?」

  王昌齡忙道:「怎麼不記得?不是聽說他去幽州謀職,安祿山叛亂之際不見了他蹤跡了麼?」

  王源哈哈笑道:「他已經在成都好幾年了。現在在成都擔任司農主薄。這是他自己選的職位,他說這很適合他。他現在每日和百姓打成一片。帶著百姓開開荒山,修修溝渠,打造農具,悠閒的很呢。哦對了,我將城南浣花溪旁的一處地方贈給了他,他搭了三間草廬,取名草堂,圈了個小院子,和妻兒住在城外。倒也悠閒自得的很。他若知道你來,定高興的很呢。」

  王昌齡呵呵笑道:「他倒是知道享受。做什麼官不好,偏去做司農官。我一定要去拜訪他。不知道他最近有什麼佳作。烽火連天,消息不通,最近這幾年,我在江寧便如聾子瞎子一般。無人交流詩文,也不知文壇之事,可急死我了。」

  王源笑道:「看來昌齡兄還是文士本色,離不開詩文之事啊。杜兄倒是寫了不少好詩文,便是在逃往成都的路上,杜兄也寫了好幾篇長詩。三吏三別皆為千古名篇,讀之讓人潸然。」

  王昌齡喜道:「那可要拜讀了,未知相國可有他的詩集?我想拜讀一番。還有,相國最近可有新作?我更想拜讀一番。」

  王源道:「我這是率軍打仗,可沒帶什麼詩集。我自己這幾年也是江郎才盡,沒寫出什麼好詩來。不過昌齡兄最近的大作我倒是拜讀了不少,這幾年昌齡兄倒是高產呢。」

  王昌齡喜道:「相國讀過我的詩麼?」

  「那是自然。『曠野饒悲風,颼颼黃蒿草。系馬倚白楊,誰知我懷抱』這是不是昌齡兄的新作?還有:仗劍行千里,微軀感一言。曾為大梁客,不負信陵恩。」王源笑著吟出這兩首詩來。

  「哎呀,相國還真是讀了。在下當真榮幸之至。拙作定叫相國貽笑了吧。」

  王昌齡雙目放光,王源沒有新作他並不吃驚,畢竟他現在身居高位,叱吒天下,哪裡還有閒情逸緻去寫詩。但王源卻讀了自己的詩,還能張口便誦,這足見他對自己的詩的肯定。王昌齡當然很開心了。

  「昌齡兄不必自謙。你的詩慷慨激昂,氣勢雄渾,有大英雄之氣概。很久以前便盛名滿天下,焉能不讀?出塞詩幾首膾炙人口天下皆知,拜讀昌齡兄大作,頗有痛快淋漓之感。」

  「多謝相國謬讚。我那不過是空嘆徒悲罷了。相國才是真正的大英雄。策馬揚鞭,馳騁天下。王某也只能激揚文字紙上談兵罷了。慚愧之極。」

  王源笑道:「可莫這麼想。不過說起來我倒是很喜歡昌齡兄的這一首: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王昌齡愕然道:「相國怎會喜歡這一首?這一首平平無奇啊。只是尋常戲作罷了。」

  王源道:「我喜歡這一首的安逸情趣,詩情畫意。昌齡兄多發激昂之音,多生躊躇之感,此中情形下固然佳作不斷。前有『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後有『系馬倚白楊,誰知我懷抱』,詩句固然好到極致,但情緒不免悲愴低落。當昌齡兄能寫出『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這樣的句子來的時候,那才是快樂的昌齡兄。我希望昌齡兄能多出此類佳作,那時便表示天下太平,昌齡兄胸中的不平和塊壘也盡消除了。那也是我的期望,所以說我願意看到昌齡兄的筆下能多些採蓮曲,少些從軍行,便表示天下安定,天下太平。而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便是王某畢生之所望。相信也是昌齡兄的願望吧。」

  王昌齡失態的一把抓住王源的手道:「和相國談詩,真乃戚戚於心,受益匪淺。相國,我要多多和你談論詩文才好,好久沒有和人如此交心談詩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