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瑁轉過頭來對李光弼道:「兄長,以前的事情也無需再提了,無論對錯與否,事已至此,也無法回頭。如若當真如兄長所言,父皇此次怕是真的要跟王源合作了。若父皇真的在王源那賊子的慫恿下下詔,朕豈非要有口難辨了。朕可不想天下人都以為我這皇位是篡奪而來的。那對朕大大不利。」

  「所以臣剛才說了,陛下必須採取斷然措施,絕不容事態惡化下去。」李光弼沉聲道。

  「那要採取何等斷然措施?」李瑁急促的問道。

  「先下手為強。」李光弼一字一句的道。

  「怎麼個先下手為強?」李瑁低聲道。

  李光弼略一思索,負手朗聲說道:「既知王源和太上皇聯手的手段,便先發制人。臣有四策,陛下可立刻實行。陛下即刻下旨昭告天下,列舉王源大罪,發動討伐王源之令,號令天下兵馬共伐之。此為其一,其二,陛下需昭告天下,便說太上皇已經為王源所擄,已然身不由己。從現在起,所有太上皇之口發布的昭告和命令皆可能為王源脅迫,不足採信。其三,發布懸賞王源首級之令,重金懸賞天下英豪取王源首級,給予高爵厚祿之賞。其四,發布招安令。但凡從王源之官員兵將人等,只要不再助紂為虐主動投降朝廷,便可既往不咎,且升官三級。」

  李瑁瞪著眼聽完李光弼之言,半晌沒有說話,只快速的負手在殿上來回走動,像一隻籠中焦躁的野獸一般。

  「陛下,可要臣一一解釋這四策的用意?」李光弼沉聲道。

  「不必,朕明白你的意思。」李瑁伸手阻止道:「朕還蠢到連你這四策的用意都不明白的地步。你的意思不就是要趁著王源和父皇之間的勾當尚未發作之前便堵了他們的嘴巴麼?一旦我們搶先宣布王源為反賊,太上皇為他所脅迫的話,太上皇再發出什麼詔告天下的文告時,天下人便未必會相信了。」

  「陛下聖明,臣正是此意。堵住他們的嘴,趕在他們的頭裡,這便叫先下手為強。陛下,臣提醒你,太上皇恐已抵達成都,事情刻不容緩。宜早不宜遲,遲了便效果大打折扣了。」

  「朕明白,但朕認為你這第二策需得稍加改動。」

  「哦?不知陛下想如何改?」

  「朕……認為。與其說父皇為王源所脅迫,不如說父皇不顧大唐江山社稷,出爾反爾意圖復辟皇位。遭到朕和諸皇子拒絕之後,便勾結逆賊王源意圖報復。於驪山宮中殺害諸王后潛逃成都,附賊而反。這豈非更是釜底抽薪之策?」李瑁輕聲說道。

  李光弼和站在遠處的鄭秋山都激靈打了個冷戰,心頭升起一股冰寒。李瑁太狠了,這是要將所有的髒水都潑到太上皇身上,這樣一來,天下人不但不會信太上皇的話,恐怕還有很多人要怒罵痛斥其人了。

  「怎麼?兄長覺得不妥麼?到了現在這個地步,朕又何必婦人之仁?朕為了大唐江山社稷所想,也是迫不得已而為之。相信列祖列宗不會怪罪朕。」李瑁冷聲道。

  李光弼咽了口吐沫,啞聲道:「陛下說的是,成大事不拘小節,大義之下,萬般可舍。臣覺得沒什麼不妥。」

  李瑁呵呵笑道:「好,那你們便即刻去準備。三日之內,誓師出兵,討伐逆賊王源。還我大唐盛世景象,安樂之天下。」

  ……

  成都城中,關於玄宗重新復辟即位之事引起了不小的混亂。神策軍上下,蜀地各道官員都對此事抱有不同的看法。很多人對此事都不太贊同,他們認為大帥走了一步臭棋。好不容易有了今日的局面,大帥居然要拱手將一切送出去,這實屬不智。

  成都以及蜀地各地的百姓們的反應更是激烈之極,當街頭巷尾傳出了大帥要奉太上皇復辟即位的消息後,百姓們頓時如炸了鍋一般沸騰起來。

  當年,這個年輕的官員抵達劍南之後的第一次亮相便讓蜀地百姓們驚艷。他扭轉了前任節度使對南詔國節節敗退的局面,率領劍南軍一直打到了南詔國的都城,迫的南詔國歸順大唐稱臣。從那以後,這位年輕的大帥變成了蜀地百姓們津津樂道的對象。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王大帥在蜀地的種種措施和作為更是深入民心,而且王大帥率軍橫掃吐蕃國,又逼迫了吐蕃簽訂和議,解決了蜀地西境之敵。從那時起,王源更是聲望日隆,一路飆升。

  在蜀地各道,王大帥是百姓們口中最大的談資。大到王源的用兵方略利民之策,小到王源的身高體重言談嗜好,都是廣為挖掘的談資。城中的青年男女們以王大帥為榜樣,掀起了各種風潮。譬如說,王大帥平日的裝束,喜歡的菜餚,愛聽的曲子,都是男子們效仿的對象。更有甚者,好事之人從王大帥府中的幾位夫人的形象歸納出王大帥對女子的喜好,他們歸納出了好幾點。譬如:王大帥喜歡身材苗條的女子,這和大唐主流審美的女子豐腴為美相悖。再比如,大帥夫人們一律化的都是柳葉眉而非粗重的遠山眉,花鈿也細小而精緻,絕非大唐流行的大而誇張。唇妝也非在嘴唇中間為了讓嘴巴顯得小而點絳唇,而是順著嘴唇的輪廓自然的塗上唇彩。

  凡此種種,有的沒的,正經的不正經的,都成為蜀地男女們效仿的對象。大帥和他的夫人們儼然引領了蜀地的風潮,讓蜀地的審美觀和時尚觀和外界完全的不同。這一切都說明了王源在蜀地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何等的重要,而且何等的受到崇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