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瑁縱聲大笑起來,站起身來,踩著滿地的屍體和鮮血,走出大殿。

  玄宗全身僵硬,渾身無力,像一截枯木癱在椅子上,雙目直愣愣的毫無聲息。他還活著,但他跟死了有何異?他就是一個活死人。

  ……

  七月十七日傍晚,李光弼的大軍抵達了寧州城下。輕鬆攻下慶州之後,全軍士氣大振,李光弼決定乘勝追擊,趁機連續攻城,向成都推進。雖然不知道北邊的戰事的結果,但對李光弼認為,即便和回紇人的大戰以王源勝利而告終,王源的兵馬也將損失慘重,未必敢回援和自己交戰。

  李光弼的心態在這段時間有了微妙的變化,在過去的幾年中,每想到王源,李光弼都有一種沉重的壓抑的感覺,每想到要和王源交戰這件事,李光弼總是感覺底氣不足。但現在,李光弼覺得自己已經擺脫了這種心理上的陰影。他甚至有些渴望和王源交戰,渴望打破這個籠罩在心頭的這麼長時間的塊壘。自己打敗王源之日,便是自己獲得升華突破的時候,李光弼覺得他已經準備好了。

  在李光弼看來,寧州城中的兵馬也不會太多。短短几天時間,從慶州退到寧州的兵馬也就那麼七八千人,加上寧州城中原本的守軍,也不過萬餘人罷了。這根本就不足以守住寧州。

  大軍紮營之後,按照慣例,李光弼要勘察寧州城防,觀察敵情。雖然李光弼現在自信心爆棚,但他一向是個謹慎的人,從不做那些冒失的事情。更何況,寧州的城防比之慶州還要堅固些,寧州左近地勢崎嶇,也並不利於大軍的展開攻擊。所以李光弼還是要認真的制定出攻城的計劃來。

  當晚,在他們登高俯瞰寧州城頭時,他們看到的竟然是密密麻麻的守軍占據了城頭。火把通明人影搖晃,城頭上的兵馬數量竟然超過了事前的估計。若是以現在城頭的兵馬規模以及城內穿行的火把情形開看,小小寧州怕是有三四萬兵馬在其中了。

  但因為有了慶州被騙的教訓,李光弼對此表示了極大的懷疑。在看到這樣的情形後,李光弼立刻派人抵近城下觀察城頭士兵的真假。數十隊斥候兵冒著被射殺的危險抵近到城下四五十步的護城溝旁探查。然後他們帶來了一致的消息。

  城頭黑壓壓的守軍,竟有一大半是站立不動的草人。它們只不過是被披上了盔甲,手中插了火把罷了。遠遠的看,自然是不能分辨真假,但湊近了看,那便一目了然了。

  「這幫傢伙還想騙我們上當拖延時間,我們有那麼蠢麼?當真是豈有此理。王源的手下怎有這樣愚蠢的將領。」得知這個消息後,李光弼笑罵不已。神策軍的守城將領太可笑了,難道用過且被識破的計策還能再用麼?

  整件事在次日清晨在此得到了證明。次日上午,城頭的兵馬呼啦一下少了一大半。只剩下幾千人在城頭遊蕩,和昨晚比起來少了八成。

  「給你們說個笑話:靈州城裡有三四萬守軍。哈哈哈。」一向嚴肅的李光弼對著身邊的將領們打趣道。

  「對對對,都是稻草兵,此刻怕是堆在城牆根下曬太陽呢。」將領們湊趣的鬨笑道。

  李光弼大笑一陣,沉聲下令道:「咱們還等什麼?諸位,趁著天氣涼爽,奪了寧州城,中午便可以在寧州的樹蔭下納涼了。」

  戰鼓聲聲,數萬兵馬開始列陣準備攻城。城頭的守軍顯然極為慌亂,不久後城牆上多了幾千兵馬,準備迎接攻城。這自然在李光弼的預料之中。此時此刻,城頭的兵力跟自己預料的差不多。整座城池中一萬多守軍已經到頭了,這才是他們真正的數量。於是李光弼毫不猶豫的下達了攻城的命令。

  三萬步兵排成十餘只方隊,對著城牆氣勢恢宏的進發。寧州城下的護城河早已乾涸,只是一條有些淺淺泥水的溝壑,所以連事前搭建橋樑的手續也免了。

  進入一箭之地後,城頭的守軍開始射箭。稀稀拉拉的箭支落在攻城的方陣中,倒也射殺了不少攻城士兵。但這麼點死傷,根本不足以阻止士兵們的推進,反而因為這樣,暴露了守城士兵的無力。他們不但人數不多,連弓箭手的數量也不多。以眼前規模的反擊,估摸著弓箭手也就兩三千人而已。

  李光弼撫須策馬站在離城數百步的土坡上觀察著戰場,守軍一再暴露他們的孱弱和無力之後,李光弼相信,這次攻城不會持續太久。對方應該很快就像在慶州一樣棄城而逃,因為他們根本就守不住。

  七八隻步兵方陣抵達城下,數百架雲梯豎了起來,強攻城牆的行動正式開始。這率先攻到城下的數千兵馬是李光弼安排的精銳老兵兵馬。他們必須給戰場上的新兵們做個表率,告訴他們攻城是怎麼攻的。李光弼也希望能夠通過這種不太激烈的攻城,起到以戰代訓,快速的讓新兵們進入角色,得到成長的效果。

  雲梯豎起來了,搭上了城牆。無數的士兵開始蜂擁往城牆上攻去。城頭的守軍還在有氣無力的還擊著。李光弼看著這樣的情形,甚至覺得有些好笑。他這一輩子還從未經歷過這麼輕鬆的攻城作戰。慶州到寧州,這兩場攻城簡直像是過家家一般的輕鬆,竟無絲毫的挑戰。

  然而,就在此時,李光弼的目光被城頭兩側突然出現的大量士兵所吸引。那些士兵顯然是從城下剛剛衝上城牆的,他們身上的盔甲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像兩股洪流,很快便布滿了城牆各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