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鄭秋山面帶微笑,低聲安慰兩人道:「二位賢侄,你們放心,此事絕對不會外傳。善後之事老夫也會協助你們處理。你們要往好處想,此事辦妥之後,明日你們便是崔家之主了,而且也救了成千上百的崔氏族人,你們不是罪人,相反卻是崔家的功臣呢。」

  兄弟二人默然無語,面如死灰一般。鄭秋山和程度帶人離去之後,兄弟二人在房中相對而坐,驚惶對視,戰戰兢兢一直到天明,沒有片刻合眼。

  ……

  江南道和杭州的政務崔道遠很少親力親為,一般都是崔道遠手下的官員們將事情處理了,回頭稟報於崔道遠知曉便可。但即便如此,崔道遠還是保持著辰時去衙門坐堂,午時初刻便準時離開的習慣。每天他出現在衙門裡也就是那麼一兩個時辰。從不遲到,也不晚走,下午更是從不出現,這個習慣自從他上任江南道巡察使和杭州刺史之後雷打不動。

  但今日,到了巳時,崔道遠便坐不住了。因為今日是亡妾王氏的忌日,崔道遠每年今日都會去家中佛堂王氏的牌位前上香靜坐,和王氏說說話寄託哀思。這王氏雖是小門小戶的女子,但卻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而且性子溫婉賢淑,溫柔如水。

  崔道遠年輕時脾氣暴躁,易怒易躁,但一到這王氏面前,便立刻變了個人一般,變得極其溫柔。可以這麼說,自從有了王氏,對崔道遠性格的養成起到了極大的塑造的效果。崔道遠自己也這麼認為,他認為此生若沒有遇到王氏,或許他便成為不了今日的崔道遠。他和王氏之間的感情好到讓正室和其他眾妻妾都眼紅嫉妒之極,但崔道遠不以為然,王氏的住處是他最多留連之所,乃至於王氏接連為他生下了兩個兒子,而正室張氏卻只生了一個兒子。

  然而,世間之事總是有所缺憾,或許是上天嫉妒這份美好的姻緣,王氏在生了崔元戎之後的第二年便患病而亡。這對崔道遠簡直是一個晴天霹靂一般的打擊。王氏亡故之後,崔道遠頹廢了數年之久,很難恢復過來。因為王氏之死和連生二子導致氣血虧敗有關,崔道遠甚至遷怒於崔元平和崔元戎這兩個兒子。日後對崔元平和崔元戎苛刻嚴厲,其中部分原因也是於此有關。

  為了表達對王氏的看重,崔道遠甚至不顧族人反對,在二十年前接任家主之後,將王氏的牌位移入祠堂之中供奉。本來按照宗族規矩,王氏這樣的側室是不能提前進入宗祠的,只有正室才有進入宗祠供奉的資格,但崔道遠卻根本不管。由此可見崔道遠對王氏的感情有多麼的深。

  「來人,備車回府。」巳時一到,崔道遠便從堂上起身來,朝著隨從吩咐道。

  隨從們也知道今日老爺子是要回家祭祀亡妾的,所以早就做好了準備。在眾官員的拱手相送之下,崔道遠出了衙門上了馬車打道回府。不久後回到府中,管家崔七也早就做好了祭拜的準備,在後園佛堂之中備好了犧牲果品香案等物,請出了王氏的牌位來。崔道遠淨手焚香,拜祭亡靈,之後便在佛堂中的蒲團上靜靜坐下。按照他的習慣,他要在這裡坐上一個時辰,才算是將哀思之情盡數寄託。

  崔家眾人不敢打攪,都退了出來。崔道遠一個人靜靜的坐在佛堂中,腦海中回想起王氏的音容笑貌來,心中起伏感慨,思緒萬千。正不可自拔之時,忽然間身後佛堂的門被推開了,崔元博弓著身子腳步輕輕的走了進來。

  崔道遠被打斷思緒,心中不悅,沉聲道:「你來做什麼?你不知今日是什麼日子麼?」

  崔元博忙道:「父親大人息怒,元博當然知道今日是什麼日子,今日是庶母忌辰,兒子本不該來打攪的,但兒子有事稟報。」

  崔道遠很是不快,皺眉道:「什麼事不能等到我出去再說麼?」

  崔元博忙道:「怕誤了時辰。只能現在稟報您。」

  崔道遠愣了愣道:「什麼事怕誤了時辰?」

  崔元博低聲道:「二弟和三弟派人送了信回來,他們說今日是庶母忌日,他兄弟二人想在家祠祭拜庶母。他們想請您去家祠一起祭拜。說今年是庶母六十歲的忌辰,是大日子。所以兒子只能來請老爺子示下,畢竟若是祭拜的話也只能是午前方可,過了午時便不成了。」

  崔道遠愣了愣,皺眉道:「他們兩個怎地變得如此隆重了?以前他們拜祭他們的母親可都沒這麼上心的。」

  崔元博道:「可能是元平和元戎兩個在家祠中閉門思過,有所悔悟吧。老爺子您看,去還是不去?去的話便準備供物犧牲,半個時辰便齊備了,午前還是來得及的。」

  崔道遠想了想,嘆道:「罷了,難得他們有此孝心。畢竟是他們的生母,他們也是一片孝心,我怎能拒絕。你去安排吧,一會兒我們便去家祠拜祭。再說……也很久沒去見他們了。」

  崔元博點頭答應了,回頭吩咐人準備物品備好車馬,就這樣,崔道遠和崔元博帶著十幾名僕役護衛在巳時中抵達了家祠。

  得知崔道遠和崔元博前來,崔元平崔元戎和崔耀祖三人忙在院門前躬身迎接。崔道遠下了車,一眼看到面色蒼白眼睛血紅髮須散亂的崔元平和崔元戎兩兄弟,心中頓時一驚。兩個兒子怎地變得如此頹唐邋遢了,倒像是害了一場重病一般。

  「兒子給爹爹請安。」崔元平和崔元戎上前跪地磕頭。

  「孫兒給爺爺請安。給爹爹請安。」崔耀祖也哭喪著臉上前磕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