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之後王源便立刻派人送信給李珙李璲等人,將這件事告訴了李珙。李珙當然知道這是什麼意思,於是按照王源的安排出兵屯於寧州,等待王源大軍的到來。

  慶州城中,兵馬雜沓往來,一派戰前繁忙景象。慶州太守衙門中,王源接見了早已在此等候王源的豐王李珙以及陪他一起前來的儀王李璲。寒暄客套之後,李珙開口道。

  「王相國,您的兵馬可真是威武雄壯啊,我和儀王剛剛看了神策軍的兵馬入城,都驚的目瞪口呆了。再看看我們的六萬兵馬,可真是寒酸的緊。王相國,你這次全軍出動,是不是要協同我們一起作戰呢?您這樣的兵力,打起李瑁那些兵馬還不摧枯拉朽麼?」李珙呵呵笑道。

  「是啊,王相國輔佐豐王直接奪位不就得了,還搞什麼花樣,鬧得咱們在戈壁灘上練了半年的兵。早知道您的兵馬這麼多這麼兵強馬壯,我們還費那個勁作甚?相國以擁護豐王或者是咱們中的任何一個為由頭,豈非直接便奪了長安,攆了李瑁滾蛋了。」李璲大大咧咧的附和道。

  王源皺了眉頭,沉聲道:「二位王爺,請你們說話小心些,莫要信口開河。我早說過,我不能直接參與你們李家皇位之爭,否則便會打破平衡。」

  「哎,王相國,我有時候實在是猜不透你想些什麼?你既然支持本王,又因此被李瑁嫉恨,何不直接出兵助我奪位?我真是不太明白。」李珙嘆道。

  王源微笑道:「豐王爺,不明白有時候比明白要開心的多,很多事不必去深究。」

  李珙道:「罷了,本王也不亂猜了,下一步該怎麼辦?相國給個話。我們六萬大軍已經全部抵達寧州,只要你說能開始了,我們便立刻攻向長安。」

  王源擺手道:「稍安勿躁,你們現在已經有了足夠的出兵的理由,現在要做的便是,寫好你們的討伐檄文,等待我的命令你們便可振臂一呼,討伐篡位不孝的李瑁了。但恐怕要等上一段時間,因為我的兵馬要先行動,之後才是你們。」

  李珙點頭道:「我明白,您的兵馬將吸引回紇騎兵離開長安,給我們進攻長安的機會。不瞞相國說,檄文我都命人寫好了。就等著我等諸位皇子聯名昭告天下,發動討伐李瑁之戰了。」

  王源笑道:「檄文都寫好了?可帶來了?可否讓本相先睹為快?」

  李珙呵呵笑道:「還用帶來麼?我都背熟了。這便背一遍給相國聽聽?」

  第1027章 內訌

  王源點頭答應。但見李珙站起身來挺胸疊肚聲若洪鐘般背誦道:「大唐豐王李珙攜儀王李璲、穎王李璬、永王李璘、恆王李瑱等諸皇子,奉上天之命,檄告大唐天下文武官吏軍民等知悉:昔我大唐,泱泱盛世,天下清明,萬國來朝。然國生逆賊,朝有奸佞,天下動亂,江山飄搖。值此之時,本擬上下齊心軍民一體共度危難之時,有賊趁危發難,不顧皇統之序,悍然自立,引天下側目。此賊不顧國難當頭,竊我大唐皇嗣之位,天地共怒,人神共憤之。」

  王源有些驚訝,這檄文言辭犀利,氣勢磅礴,顯是出自才學之士之手。倒是一篇好文章。

  但聽李珙繼續背誦道:「初,李瑁奸賊猥瑣阿諛於父皇之側,花言巧語博取父皇之信任,一旦得位,便嘴臉畢露,不顧倫常。太上皇歸於長安,本天下共慶,萬民共幸之事,然此賊緊閉城門,驅太上皇於驪山舊宮。可憐太上,為國操勞數十載,卻不能終老故都頤養天年。更恨此賊,誅殺大唐功勳之臣顏真卿,梟首恐嚇太上,太上因此臥病不起。至此,此賊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面目昭然於天下,天下萬民聞之無不咬牙唾罵。今我等宗室諸王,為大唐江山社稷之想,發檄討伐篡位不孝之賊,上順天意,下應民心,正義之師,所到必勝。望天下臣民,踴躍風雷,建劃萬全之策,嘯歌雨露,倘能洞悉時宜,望風歸順,則草木不損,雞犬無驚;敢有背順從逆,戀目前之私恩,忘昔日之故主,據險扼隘,抗我王師,即督鐵騎,親征蹈巢覆穴,老稚不留,男女皆誅,若有生儒,精習兵法,奪拔瘓谷,不妨獻策軍前,以佐股肱,自當量材優翟,無靳高爵厚封,起各省官員,果有潔己愛民,清廉素著者,仍單仕;所催征糧谷,封儲倉庫,印信冊籍,解於軍前,其有未盡事,宜另頒條約,各宜凜遵告誡,毋致血染刀頭,大唐幸甚,天下幸甚!」

  洋洋灑灑一片檄文,難得李珙居然一字不漏從頭背到尾。王源都有些吃驚了,這李珙可是真的下了一番功夫的。

  「好好,這篇檄文寫的不錯,頗有些氣勢。檄文有了,你們也準備好了,那麼便等著我的消息便是。我這裡休整數日,便要出兵北上攻打吳忠寧遠郡一帶了,相信很快你們便可以揮軍奔向長安了。」王源笑道。

  李珙頗有些得意,笑道:「不瞞相國說,這檄文我是背了好幾天呢,手下的文士寫的文字實在是拗口,差點咬了我的舌頭。」

  王源微笑不語,伸手準備端茶送客,卻見李珙忽然湊上前來低聲道:「王相國,還有件事我必須要現在跟你說一說,不然我心中沒底。」

  王源笑道:「什麼事?」

  「王相國,您說,我們這六萬兵馬能打贏李瑁手頭的兵馬麼?即便除了回紇人,他手下可也是有八九萬兵馬的,我很是擔心呢。一旦我們戰事危機,您不會見死不救的是麼?」李珙低聲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