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敢不敢,陛下無需如此,這是臣子的本分。」嚴莊忙道。

  「哎。那可不成,朕一定要賞賜。朕身邊也沒什麼好賞賜的,這柄青龍劍跟著朕好多年了,朕便賞給嚴丞相吧。諾,接著。」

  安慶緒拿起案角擺著的一柄寶劍,一手握著劍柄,一手握著劍鞘遞了過去。嚴莊只得伸手去接劍。口中連聲道:「臣謝陛下隆恩。」

  「不用謝。」安慶緒咬牙說出了這三個字,滄浪一聲,青龍劍出鞘,閃著一道寒光。下一刻,捧著劍鞘的嚴莊的胸口被這柄青龍劍一刺而入,透背而出,劍尖一滴滴的滴下黑血來。

  嚴莊驚愕的僵立原地,滿臉都是驚愕之色,劇烈的疼痛讓他的面孔扭曲著,俊逸的面容變得如同鬼魅般的可怖。

  「陛下……你這是……幹什麼?」

  「你還來問朕?你勾結唐人,想把朕獻給王源,換取你從北谷口逃出。朕對你如此器重,你竟然敢背叛朕。朕豈能容你。」安慶緒喝道。

  「臣……沒有啊,臣沒有啊。」嚴莊的身子扭曲著,口邊流出血來。他不知道為何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但在看到旁邊暗影里兩名昨夜逃走卻又出現在安慶緒身邊的內侍葉德章和楊德好陰測測的笑容之後,嚴莊似乎明白了什麼。然而這醒悟來的太遲了些。

  「陛下……你冤枉臣了。臣……怎麼可能做這樣的事情。哎,罷了……臣這一輩子做的最錯誤的一件事……便是輔佐了你啊。陛下,你太讓人失望了,大燕國,完啦!」嚴莊斷斷續續的說著話,他已經感覺到死亡的陰影正在將他籠罩。

  安慶緒一把抽出長劍,嚴莊胸前後背的創口之中鮮血迸流。片刻後噗通一聲,屍首橫陳於地。此人也算是才華橫溢老謀機變,但可惜走錯了路,跟錯了人,最後竟然沒死在唐人手中,卻死在了他一力輔佐的安慶緒的手上。

  誅殺嚴莊之後,安慶緒即刻召集眾臣將領入帳,文武眾臣見到嚴莊的屍體均覺詫異之極,安慶緒當即將兩名內侍探聽到的嚴莊背叛自己的陰謀說了出來,一時間群臣瞠目結舌,各自無語。

  「眾卿家,朕知道現在情勢危急,但越是此時,越是顯現諸位對大燕國的忠誠之時。嚴莊這狗賊通敵叛主,當有此報。你們當中有人和他交好,但朕卻並不打算追究此事。朕希望朕的仁慈能讓這些人醒悟悔改。」安慶緒大聲道。

  文武官員之中雖有和嚴莊關係交好的,但其實人數並不多。嚴莊這個人平日大群獨攬,卻又有些剛愎自用,其實得罪了不少了。他死了,很多人其實心中很是暢快。唯一可憂的便是嚴莊死了,誰來主持大局。目前形勢如此險惡,誰都沒本事能扭轉局勢。不過安慶緒接下來的話倒是讓他們頗為高興。

  「嚴莊這廝和唐人串通。意圖賣主保命。他和唐人約好,讓唐人撤走北山谷外的兵馬供他逃走,此舉卻讓我們有了突圍的機會。趁著他們陰謀敗露的消息尚未為唐人所知,朕決定,即刻整頓兵馬準備往北突圍。剛才朕命人探查了北邊山谷外的情形,唐軍騎兵正在撤離。所以這正是我們脫困的機會。」

  眾文武聞言大喜,沒想到嚴莊雖然死了,卻為突圍指明了一條生路,這機會焉能放過。於是乎紛紛表示同意。安慶緒當即傳旨各軍回營準備,待唐軍兵馬撤離之後,即刻從北谷口衝出山谷突圍。

  第990章 末路

  天色微明時分,東關山山谷之中的叛軍開始集中朝北山谷口撤離。為了不引起唐軍的懷疑,山谷大營之中的帳篷物資車馬等物盡皆不動,以免動靜太大引起唐軍的注意。甚至連數千名駐紮於東南兩座山頭上監視唐軍行動的兵馬也沒有通知他們,便是為了避免引起懷疑。

  抵近北山谷口時,為了謹慎起見,安慶緒派了小股兵馬先行出谷口先行試探。不久後他們傳來消息,北邊的谷口之外果真無唐軍騎兵一兵一卒。唐軍本在此圍困駐紮的一萬騎兵已經在昨晚全部撤走。

  安慶緒大喜過望,當即下旨快速撤離。數萬兵馬魚貫從北山谷口衝出谷地,半個時辰後,東方天露拂曉之時,安慶緒的三萬餘兵馬已經在距離東關山北山五里之外的起伏的山地上了。

  安慶緒的心情別提有多麼高興了,看後方山谷之中靜悄悄的動靜,顯然此次撤離行動唐軍並未發覺。一想到他們此刻正死死的圍著一座空谷,安慶緒便止不住的得意。鑑於此刻還未脫離危險,安慶緒也不敢稍作停留,下令兵馬急速往北。這金蟬脫殼之策終究會被發現,要保證在被唐軍發現之前遠遠離開此地,最好是能星夜抵達北邊的淮河岸邊,那樣便可渡過淮河往北,以大河阻擋唐軍騎兵的追擊步伐。

  一個時辰後,朝陽初升之時,叛軍大隊兵馬已經距離滁州城三十里,再往北數十里便是招義縣了,招義縣隸屬壽州,而壽州正是坐落在淮水之畔,抵達招義縣便表明距離壽州不遠了。安慶緒心中打著如意算盤,今天不眠不休的行軍,也要在晚上趕到淮水邊,然後搜羅船隻渡河。一想到今晚便可脫離神策軍騎兵的追擊抵達淮北安全之所,安慶緒便激動萬分。誰能想到,前幾日自己還困在死地,窮途末路。然而現在卻前方一片光明。只能說自己受天庇佑,大燕國氣數未盡。待抵達淮北之地後,自己可以攻下幾座城池,重新招募兵馬擴大兵備,重新東山再起。總之,一切都將呈現出新的面貌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