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父親大人是說,新皇的登基名不正言不順麼?可是如果是這樣的話,為何太上皇會宣布退位,不是應該下旨斥責,並討伐他這種叛父自立的行為麼?」崔元博皺眉道。

  崔道遠擺手道:「我不想費腦筋去想這當中的貓膩,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李瑁這個皇位來的有些不明不白。雖然對我崔家和江南幾大家族而言,不管李家誰登基,只要對我們的利益沒有太大的妨害,我們也不會去干涉他們李家的事。但你們要明白,李瑁的皇位如果來的不明不白,我幾大家族若是不分青紅皂白便支持李瑁,恐怕會召來無妄之災。」

  頓了頓,崔道遠續道:「現在的局面是,諸位皇子都保持沉默。李瑁雖登基為帝,但長安城中卻只有他一人。包括太上皇和諸位皇子卻都呆在成都,局勢平靜的有些奇怪。越是這般平靜,便越是讓我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我大唐還從未有過新皇登基的如此倉促,卻又如此平靜的事情。所以還是那句話,我們現在可不能輕易的表態支持誰反對誰,否則我崔家便處於不利的位置,要審時度勢,見機行事。」

  「可是……新皇的兩道密旨,老爺子不是都接受了麼?您不也赴任了江南道巡察使和杭州刺史之職了麼?您不也積極的開始募集兵馬,按照聖旨行事了麼?還有,您不也打算找個機會跟若瑂丫頭說一說新皇有意和我崔家聯姻的事了麼?」崔元平低聲問道。

  「不錯,我確實接了旨,也赴任了李瑁授命的官職。但那又如何?這並不表示我便要完全按照李瑁的聖旨去做。難道你們要我拒絕聖旨的任命抗旨不成?至於招兵買馬之事,我可不是要帶著募集的兵馬北上,我是防止叛軍侵占東南罷了。之前我沒有理由,現在聖旨來了,我自然可以正大光明的這麼幹。況且我崔家若要招兵買馬,數月之內恐便可募集十萬大軍,然而兩個多月我才募集了一萬人,難道你們看不出我這是故意拖延時間麼?至於聯姻的事情,那也要看形勢的發展。老夫之所以讓你們不要提及此事,不要讓若瑂知道此事,便是想讓此事有迴旋的餘地。」

  「可是老爺子,您這麼拖延,新皇遲早會明白過來,到那時豈非惹惱了他麼?這會對我崔家不利的。」崔元平道。

  「對我崔家不利?那也要看他有沒有本事坐穩皇位再說。我明明白白的告訴你們,李瑁之所以想起我們崔家,那是因為他覺察到了他的皇位並不穩固,意圖藉助我們的力量替他坐穩皇位。他要跟我崔家聯姻,無非是給我們一個定心丸,像我們傳達他將對我崔家施於恩惠的意圖。你們幾個便立刻以為撿到了金疙瘩,高興的了不得,殊不知他李瑁不過是此刻需要利用我崔氏罷了。」崔道遠冷聲道。

  「可是這對我們崔家也是一次復興的機會啊,他利用咱們,咱們正好順著這機會回歸朝堂。難道這不也是祖宗們一直想著的要振興家族的契機麼?」崔元平再道。

  「復興家族當然是我崔家歷代先人的期望,但也要看如何復興,機會是否是機會。他李家對我們五姓七族乾的那些事,你們不知道,但我可是親身經歷了的。武帝當政時,那時我還年輕的很,我的父親你們的祖父尚未西歸。武帝下令我五姓七族所有人都必須離開長安,所有人都被奪去官職,統統把我們趕到南方。雖然給了我們經營鹽鐵糧米之權,但那是對我崔氏和其他幾家大族何其大的侮辱。我崔氏發源於春秋之時,先祖之輩能人賢者無數,哪一代不湧現無數的立足廟堂之上受天下人尊敬的賢達能臣?到了武帝一朝,居然全部被罷官趕往東南,不得不成為商賈之家。這是何等的屈辱?」

  崔道遠回憶著往事,心中兀自憤憤不平,枯瘦的手指緊緊的抓著扶手,指甲在紅木扶手上刮擦出白色的痕跡來。

  第956章 就緒

  「你們尚未出生,不知那時的情形。當時我崔氏舉族南下,拋鄉棄土,何其悲戚?我崔氏一門十幾位叔伯,便是因為不堪此辱,選擇了以死抗爭。數日之內,家中喪者十幾人,連壽材都無法備齊。那情形你們如何能想像的到?可即便如此,武帝無動於衷,無視我崔氏對大唐之功,在規定時間內催著我們南下。這便是他們李家對我們崔家幹的好事。你們的祖父南渡之後,每想起此事都涕淚如雨,他老人家時常告誡我,要我看清楚李家的真面目。時至今日,他李家又要我崔家替他們賣命,但將來又會對我們怎樣?無人知曉。我對他們懷有深深的戒心,所以對於李瑁的旨意,我絕不可能喜出望外,更不可能趨之若鶩。」崔道遠一字一句的道。

  這段家族的歷史,崔元博等人並非沒有耳聞。但隻言片語的從家中其他長輩口中聽到過一些,而且崔氏南遷時他們還未出生,也難以感同身受。但此刻聽到父親親口講述那段故事,看著崔道遠痛苦的表情,他們才算是真正理解到了一些那時候形勢的險惡和絕望。

  「老爺子的意思是,我們崔家要對新皇的旨意陽奉陰違了?」崔元戎道。

  崔道遠搖頭道:「我崔家可以表面上答應,但卻不要做出違背聖旨的事情。不是陽奉陰違,而是不奉不為,靜待局勢明朗。」

  「連王源這樣的被認為將來要禍亂天下之人,我們也不能動手?」崔元平道。

  崔道遠冷聲道:「不能。王源是否有謀逆之心,誰能知曉?起碼目前決不能招惹他。這王源並無劣行,實際上沒有他,大唐朝不可能支撐道今日。應該說他對大唐的功勞無人能比。至於說他有謀逆之心,這件事可沒什麼依據,老夫看來,不過是王源此人太過強勢,手中兵馬太過強大,所以招人忌憚罷了。高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李家忌憚的是他們的睡榻之畔有一個巨大的威脅,所以想除了這個心頭之結罷了。但他們有本事便自己除了王源,我崔家何必趟這趟渾水?我崔家要保持中立,現在我們誰也不得罪,誰也不相幫。王源或許是個有野心的人,但李瑁又能好到那裡去?利用了我崔家之後,誰能保證他李家會不會像以前那般對待我崔家。須知,我崔家壯大,可也是他們李家眼中的威脅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