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午後時分,城下唐軍大營正在忙碌進行攻城前的準備的時候,位於長安皇城太極宮中,史思明召集文武官員五十餘人也正在做戰前的動員。原本史思明為了避嫌,占領長安之後從不踏入朱雀門內皇城半步,表示自己不會有半分的逾矩之想。但自從安祿山死後,史思明便直接住進了皇宮裡。太極殿也成了他召集會議召見屬下將領的公開場所。沒有了安祿山壓制,史思明不在乎任何人,只是在太極殿寶座之前他單獨放了一張帥案,並沒敢公開坐在太極殿那張面南背北的寶座上,行為稍微收斂了些。

  「各位將軍,各位同僚。你們都已經看到了,李瑁借回紇十萬大軍以及李光弼的兵馬數萬,總數十六萬的兵馬已經兵臨城下。大戰一觸即發。諸位,這是一場血戰。但我們有資格一戰。因為我們有最堅固的城牆,最深最寬的護城河以及無數防禦措施。更重要的是,我們有十多萬精銳守軍和在座諸位勇武無敵的將軍們。數月以來,我們困守長安,諸位怕是早已經急不可耐了吧。那麼眼下,你們為大燕國效忠的機會到了。只要我們擊潰李瑁的兵馬,我們便掌握了主動。這是我們翻身的一戰,此戰獲勝,長安將永不可破。」史思明揮舞著手臂,口中噴著吐沫星子,進行著他戰前的極具煽動性的動員。

  然而,除了十幾名將領的神情激動,叫嚷附和之外。大多數的將領並沒有興奮的表情。反而他們的臉上陰雲密布,眉宇之間滿是焦慮和憂愁。

  史思明住了口,他對將領們的反應很不滿意。他用儘量溫和的口氣詢問道:「諸位將軍,對於此戰你們有什麼想說的,儘管暢所欲言。只要於戰事有利的建議,我都可以接受。打仗最重要的是戰前的謀劃,每個人都要盡一份力,這樣才能集中眾人的才智,制定最佳的迎敵之策。」

  眾將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沒有說話,他們不願意說出些煞風景的話,因為他們知道,史思明不愛聽泄氣的話。

  「你們這是怎麼了?怎麼都不說話?田承嗣,你有話說麼?」史思明開始點名了。

  大將田承嗣是從叛亂開始便是叛軍的主要領軍將領,只是領軍攻虎牢關一戰中,他和安忠志,張孝忠三人的前鋒軍被封常清打的大敗,還被安祿山打了板子。這之後,田承嗣因為擔心安祿山對他有看法,便一直跟隨史思明作戰。而史思明也趁著機會拉攏他,讓田承嗣成為他帳下的一員猛將。此時的田承嗣已經是史思明授命的前鋒大將軍之職了。

  「元帥,卑職確有些想法,不過卑職怕說出來惹得元帥不開心。」田承嗣開口道。

  「但說無妨。」史思明沉聲道。

  「那卑職可就說了哈。不對的地方請元帥莫要怪罪,卑職也是為了此戰著想。」

  「說。」史思明皺眉道。

  「元帥。這一戰關乎生死,勝了固然可以大挫唐軍士氣,讓唐軍再不敢染指長安。但若敗了,我們可都將死無葬身之地了。大燕國新皇可是下了嚴旨的,要我們死守長安。說一旦長安失守,我們所有人都將軍法嚴懲。所以我們連退路都沒有。就算戰事不利,我們連撤退都不能撤退,潼關都進不去。可見我們處於有死無生之地。」田承嗣大聲道。

  一干將領紛紛點頭附和著,就在不久之前,大燕國皇帝安慶緒下達了讓史思明死守長安的命令。長安一失,潼關是無論如何抵擋不住唐軍的進攻的,那便將很快威脅到洛陽的安全,所以安慶緒在聖旨上說,如果長安失守,所有長安將領和官員都將遭到嚴懲。安慶緒自然是為了洛陽的安危著想,但這道聖旨卻讓長安叛軍大為不滿,特別是在直到安慶緒是殺了安祿山才登臨燕國皇帝寶座的情形下,此舉更是讓長安的叛軍上下一片咒罵之聲。史思明雖然沒有公開表態,但顯然他心裡也是不會開心的。

  史思明眉頭緊鎖,他討厭聽到這樣的話:「田承嗣,大戰未起,你倒是不思勝,先慮敗,這豈非是在戰前動搖軍心?我長安城防固若金湯,十餘萬將士龍精虎猛,你難道認為這十六萬唐軍便可攻破我長安麼?你身為軍中重要將領,這番話說的可不恰當。」

  田承嗣拱手道:「元帥,卑職不是動搖軍心,只是此戰太多重大,所以才要全面考慮。元帥莫忘了,李瑁的兵馬雖然只有十六萬,這十六萬兵馬雖然未必能攻破我長安城,但大帥可別忘了,長安周邊還有一頭惡狼虎視眈眈呢。王源和高仙芝的十一萬神策軍就在邠州和金州一帶,一旦開戰,他們豈肯袖手旁觀?元帥不是沒和王源交手過,當知他的十一萬神策軍可是比這十六萬李瑁大軍更為棘手的。元帥有把握對付十六萬李瑁的大軍,那麼加上王源的十一萬神策軍呢?元帥還有把握麼?」

  史思明臉色鐵青,田承嗣此言無異於揭自己的傷疤了。當初自己十八萬大軍攻蜀。在通州小城被王源用六七萬兵馬便打的大敗,這是他畢生的恥辱。那一戰之後,鮮少有人敢在他面前再提及那次戰事。這段傷疤是他心中永遠的痛,所以沒人敢揭開這道傷疤。而現在,田承嗣居然敢當面說出這種話來,史思明氣的氣孔冒煙,當即便要發飆。

  「田承嗣,你好大的膽子,你這是當面給我父帥難堪是麼?」沒等史思明開口,史朝義便高聲喝罵道:「也就是我父帥胸襟廣闊,不計較這些言語。否則,你吃不了兜著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