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絕對如此。」

  李瑁咬了咬後槽牙,目光盯著閃爍跳躍的燭火出了片刻的神,再沉聲道:「李光弼,你會全力支持我,絕無二心是麼?」

  李光弼緩緩站起身來,緩緩的跪倒在地上,咚咚咚磕了三個頭,沉聲道:「臣李光弼誓死效忠壽王殿下,臣和手下將領兵馬都將為殿下效死命。郭將軍那裡臣會說服他,若郭子儀不願效忠殿下,臣將親手殺了他。臣在此立誓,若臣有半分虛言,叫臣死無葬身之地,子子孫孫永受天譴。」

  李瑁微微點頭,目露精光道:「好,既如此,便依你所言。你我二人齊心協力,拯救我大唐於危難之際,解百姓於水火之中。李光弼,將來你便是我的相國和大元帥,本王會給你極大的榮寵,讓你世世代代享受榮華富貴。」

  李光弼長聲道:「多謝殿下。」

  ……

  成都城中,大雪之後,天氣轉為極寒,進入十一月之後,北風凌冽滴水成冰,一切都仿佛被冰封凝固了起來。

  得益於王源的強力措施,難民們得以有御風避寒之所,有救濟的粥糧和柴薪取暖,故而躲過了這要命的凜冬極寒。所有人都在慶幸,若不是王相國的強力舉措,此刻怕是整個河西和劍南都將是凍殍滿地,慘不忍睹了。

  十一月初二,去各州府巡查安置難民措施的杜甫也回到了成都,稟報了各地安置難民的情形。大致的情形還算令人滿意,當然也並非十全十美,還是有很多難民熬不過這嚴寒的天氣而喪命,但比預想的情形好了何止千百倍。

  難民的妥善安置之後,成都以及各地州府民心安定,朝政也穩定了許多。當然這一切建立在王源手中五座糧庫的近百萬石糧食被清空的代價之下,更是建立在因為安置難民之事同整個李唐皇族都鬧翻了臉的情形之下。即便玄宗表面上說支持王源,但王源知道其實玄宗對自己已經恨之入骨了。當然王源也顧不得玄宗的感受了,這些人寧願看著百姓凍死餓死也不會挑一挑眉毛,百姓在他們眼中如同草芥,王源可做不到這一點。

  隨著形勢的穩定,王源統率下的政事堂將目標轉移到了政局和平叛兩件事上。平叛之事王源定下了時間表,明年初夏拿下長安,爭取明年年底將叛亂平息。此事倒也罷了,畢竟平叛之事是王源和高仙芝做主說了算,王源在政事堂也只是例行公事的通報,此事沒有可商議的餘地。但眼下的一件緊急的政務在安置難民之事解決之後被正式的提上了政事堂的會議上,那便是上奏國本之事,立太子的事情不能再拖了。

  十一月初三上午,政事堂的大廳之中高朋滿座,政事堂三位大佬坐鎮當堂,向在座的數十名文武官員表明了關於國本之事的政事堂中達成的一致意見。以徵詢眾文武官員的意見為名,要求文武官員當堂做出決定。堂上的數十名官員之中的大部分其實都已經在私下裡被韋見素和顏真卿接觸過。韋見素和顏真卿也私底下徵求了一些人的意見。

  很多人不願摻和此事,故而表達含糊,語氣模稜,不願意表達意見。因為稍有見識的精明人都看得出來,這一次立新太子的事情並不尋常。陛下明顯是屬意於壽王李瑁的,而王相國要立豐王李珙為太子,站在哪一邊顯然都是不合適的。朝臣們當中有不少人經歷過當年李林甫為相的時代,那時候李林甫支持壽王為太子,而陛下卻選了李亨為太子,因為此事,當時站隊的不少人沒少遭受迫害,所以這一次很多人學精了,不願意表達態度。

  王源自然知道他們的心思,於是把他們全部召集到了政事堂,當面要求他們表態,讓他們無法推卸責任。因為王源知道,這一次既然要立李珙為太子,便需要聯合絕大多數朝臣一起上奏,讓玄宗不得不同意。而朝臣們當中的兩面派其實最是壞事,如果任由他們模稜兩可,回過頭去他們便會在玄宗面前說三道四,會讓事情變得很難辦。所以王源不惜以這種方式逼著他們表態,哪怕這種行為會給人一種強迫霸道之感,王源也顧不得了。

  三位政事堂的大佬的一致表達了要上奏議論國本之事,且人選圈定在豐王李珙身上。在表達完意見之後,顏真卿一個個的點著名要眾人表態。雖然王源確實說了,不管同不同意都可直說,絕不會因為意見不合而如何如何,但在這種情形下,誰敢提出反對的意見?這些老狐狸們也不得不表示豐王是合適的人選,特別在王源列舉了八九條李珙適合為太子的條件之後,他們沒敢有任何的反抗。

  很多人心裡都在想,此刻先附和著,過了這一關再說。然而不久後他們發現,這一關過不去了。在讓所有人都表明了態度,一致通過之後,王源微笑起身說話。

  「既然諸位和政事堂的意見一致,那麼宜早不宜遲。國本早一日定奪,大唐上下早一日安寧。所以本相決定,咱們立刻前去覲見陛下,奏議此事。年前將此事定下,我們才可以心無旁騖的去平叛以及安排明年的春耕勞務等事務。走吧,咱們一起去散花樓見駕。」

  眾人傻了眼,無奈之下只得跟著王源等人出了政事堂。政事堂就在散花樓不遠處,眾人縮著脖子行了片刻便抵達了散花樓。王源帶著眾人在散花樓大廳之中坐下,他親自操起鼓槌,錘響了立在樓前的一面大鼓。那大鼓是按照慣例擺在皇帝上殿的大殿門前的,平時不許敲,除非遇到特別大的事情,譬如祭祀登基立嗣拜相或者是重大軍情等事務時才敲響。來成都後這大鼓還一次沒被敲響過,王源拜相那次也沒去敲打,因為那次其實很草率,也沒有舉行什麼儀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