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接下來,射擊不斷的進行著,王源想知道這管鑄鐵炮的使用極限在何處。如果真能達到百餘炮而不報廢,或者哪怕只是八九十炮的壽命,王源覺得都是可以接受的。雖然消耗巨大,但對於關鍵戰役關鍵城池的攻擊,這種代價若是能換來勝利,那便是絕對值得的。

  一炮炮的轟擊,轟鳴聲一聲聲的響起在山谷之中。眾人也逐漸適應了震耳欲聾之聲。一炮接一炮,在一直發射到一百二十發的時候,炮膛終於炸裂開來,鐵片四散飛迸,炮身炸裂傾覆。好在越往後面,大家便越是小心,加長引信,讓點炮的人跑的更遠,圍觀的人也跑到了五六十步之外,這才沒有引起傷亡。

  之前那門炮也是一百餘次裝藥才爆裂,這一門也在百次之外,基本可以斷定這鐵炮的壽命在一百多次發射之外,基本上符合了王源的心理要求。但這種炮的缺點也暴露了出來。一則是實心炮彈畢竟不如裝藥的炮彈實用,而且炮彈完全是幾十斤重的大鐵球,造價也著實不菲。但這一點是暫時無法克服的,科技技術的局限讓王源暫時無法造出可以填裝火藥的炮彈,卻也無可奈何。只能將這個難題丟給張正一,看看他能否能搗鼓出解決之道來。另外王源琢磨著,能否將鐵球用石球代替,但這一點怕是也不好辦。石球炮彈需要有極高的強度,否則在炮膛中恐也要炸裂,這樣的石質恐怕是不好尋覓了。

  第二個缺點是,此炮因為直接填裝火藥,故而發射數發便炮身滾燙變軟,無法繼續發射。只能採用澆水之法讓其冷卻,戰場的局限性變大。需要攜帶大量的水在發射過程中進行冷卻處理。否則便只能等它自然冷卻下來,浪費太多的時間。將來若是在缺水之地使用,怕是沒那麼好用。而且王源也擔心,若是長期澆水冷卻的話,會不會對鑄鐵造成不良影響而影響其發射性能。

  總之,各種局限的因素都難以避免,畢竟這是科技蠻荒時代,王源即便對有些東西一知半解,也難以解決一些顯而易見的問題。只能留待以後慢慢的改進了。即便如此,王源對這鐵炮已經很是滿意了。

  一百餘發炮彈一直發射到了午後時分,眾人就地而坐,喝水吃些乾糧。王源對羅威道:「羅管事,今日試射可算圓滿成功,這說明這種姚州所產的鐵是合用的。然則要想大批的澆鑄此炮,大雪山南麓的木棉山嶺是一定要去一趟了。羅管事,只能辛苦你跑一趟了。」

  羅威拱手道:「相國放心,明日老朽便前往一行。看看那裡的鐵礦是否合用。但若正是那裡出產之鐵,我們該怎麼辦呢?是否要招募人手去往大山深處去挖礦煉鐵?」

  王源道:「那是必然的,要是彼處鐵礦合用,我便會命人招募民夫前往。半年之內,我需要起碼百餘門此炮裝備軍中,那需要幾萬斤鐵。我不懂冶煉,不知道需要多少人力才能達到。」

  羅威皺眉道:「半年內鑄造百餘門此炮確實挺難的,開鐵礦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如果有足夠的人手,倒也不是不能做到。只是那裡地處偏僻,人手的招募,礦石的冶煉轉運都是極難的。我想,起碼需要三五千人全力以赴,才可以達到大帥的要求。」

  柳熏直道:「人手不是問題,一旦確定之後,我便即刻招募人手去開礦。咱們劍南如今最不缺的便是人手。」

  王源搖頭道:「不能在成都招募,這件事我不想張揚。這裡距離姚州太遠,招募了人手抵達那裡恐怕都要二十天,也太耽擱時間。那裡距離南詔國很近,我想就近讓南詔國主閣羅鳳用他國中勞力替我開礦,這既隱秘又快速。而且那些南詔蠻民在山野坎坷之地穿梭自如,比我們的人更好用。」

  李宓點頭道:「這倒是個好主意。」

  王源站起身來身上的土草之物笑道:「無論如何還得先知道哪裡的礦山是否還在,鐵礦是否便是咱們鑄炮的這種。一切都要等待羅管事的消息。李老將軍,你安排人馬隨羅管事前行,一路護衛,越快越好。」

  李宓點頭答應。王源笑道:「今日辛苦諸位了,我很高興圓滿成功,改日我擺酒請你們,但現在我還有不少事情要忙活,這便先走一步了。」

  眾人忙拱手相送,看著王源和李宓等人翻身上馬,疾馳回城。

  羅威看著王源等人的背影小聲問柳熏直道:「柳管事?相國說請南詔蠻人來挖礦,這靠譜麼?蠻人會聽我們的話?南詔國主會聽相國的話?」

  柳熏直呵呵笑道:「羅管事,那你就不知道了,我家大帥的如夫人是南詔國的公主呢,南詔國主閣羅鳳是相國的大舅子呢。當初相國出兵吐蕃,閣羅鳳都派兵相助的,何況是叫他派些人手來挖礦?放心便是。」

  羅威愕然道:「相國不是帶兵打了南詔麼?怎麼還娶到了人家的公主,還居然是如夫人不是正室?」

  柳熏直哈哈笑道:「大吃一驚吧?大帥的另一位小妾還是高仙芝大帥的親妹子呢。罷了罷了,別多問了,要談論王相國的經歷和本事,三天三夜也說不完。而且我怕你聽了之後會下巴掉了接不回來。」

  羅威確實下巴快掉了,張著嘴巴,花白的鬍鬚在風中飛舞。

  ……

  西山山谷之中炮聲隆隆之時,成都北門廣場上也是人頭濟濟。

  玄宗在未時末駕臨北城門廣場,要對安置在北城門廣場上的數萬百姓進行賑濟。昨日他便讓顏真卿和韋見素替他安排此事,玄宗想的是,王源既然以賑濟之事收攏人心,自己不能再安坐於散花樓中,而是要積極參與此事,不能讓王源專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