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源微笑指著澆鑄完畢的炮管模具道:「這需要多久方能冷卻?」

  羅威道:「一個時辰後便可完全冷卻,然後便拆模檢查,若無漏澆之處,便開始清洗打磨。看內膛是否光滑平整,澆鑄時是否有泥胎脫落粘連。總之膛口渾圓,光滑平整,且炮管上無裂痕氣泡之類的瑕疵才可稱之為澆鑄成功。」

  王源點頭道:「我明白。一切順利的話,明日可做裝藥測試麼?」

  羅威道:「最快明日,最慢後日上午。」

  王源道:「好,測試之時我要親自來瞧瞧。聽說你們從未試過實彈發射的測試,這一次不妨試一試實彈。將大炮拉到西山山坳里去試一試威力。」

  羅威忙道:「遵大帥之命,一切準備好了,老朽告知柳管事,請柳管事知會大帥一聲。」

  王源微笑點頭。說話間,但見柳熏直手裡捧著一本厚厚的帳簿,一路小跑而來。

  「柳先生,可找到這批鐵錠的收購之處了麼?」王源忙問道。

  「相國,找到了。找到了。老朽這裡一根針一粒米的帳目都有入帳登記,豈會找不到。」柳熏直氣喘吁吁的道。

  王源笑道:「柳先生是精細人,這些事除了你之外,我交給誰管都不放心。」

  「相國謬讚。」柳熏直被誇的心裡高興,手指蘸了點吐沫,翻開了那本厚厚的帳簿,很快便找到了那一頁:「大帥請看,所有收購鐵錠的項目里,唯有這一筆是兩千斤的,必是那一批了。老朽看了記載才想起來了,這兩千斤鐵錠是在姚州收購的,當時老朽是去姚州收購木炭,也順帶收購其餘的物資。但整個姚州城也沒什麼糧食棉麻特鐵器等物,全城也不過收了兩千斤鐵錠。因為數量少,老朽便沒放在心上,事後也記不得此事了。還好有記錄在冊。老朽現在回想起來了。」

  王源點頭道:「原來如此,你斷定這是姚州所產的鐵錠?」

  柳熏直想了想,轉頭問羅威道:「羅老哥,你說的這兩千斤鐵品相很差,是不是鐵錠上帶著暗紅色的斑駁的雜質?」

  羅威點頭道:「是啊,看上去像是鏽跡斑斑的樣子。手一摸,鐵錠上疙疙瘩瘩的像是摻了沙子一般。看上去品相確實一般。」

  柳熏直點頭道:「那就是了,就是在姚州收的這兩千斤鐵。提起來我便想起來了,當時我差一點便拒收了,只是當時軍中更換馬鐵,我一想,馬鐵無需太好的鐵質,便收了下來,打算用來打造馬蹄鐵的。不知為何卻沒有用掉。」

  王源皺眉問道:「姚州出產鐵礦麼?我來蜀地數年,怎沒聽說姚州出鐵?」

  一旁的李宓沉聲道:「相國,卑職記得越嶲之地確實是有鐵礦的。卑職任越巂太守之時便曾聽說,大雪山南麓的木棉山嶺曾有鐵礦被發現。只不過,因為大雪山南麓的木棉山嶺處於我大唐和南詔吐蕃三國交匯之處,經常發生征戰,故而彼處礦山開採了數年便被迫停工。最後一次開礦還在開元初年之時,已經幾十年沒有開採了。剛才聽柳管事說在姚州收鐵之事,想必是多年前有人開礦熔鐵遺留下了一些鐵錠。這麼多年沒有再開採,自然是數量少之又少的。」

  王源驚訝道:「竟有此事?我劍南坐擁寶礦,竟然暴殄天物?這件事要加以證實,如果當真有鐵礦在越巂之地,又是合用之鐵,咱們這鑄炮之事豈非是有望了?」

  「是啊是啊,果真是姚州境內大雪山產的鐵礦,那可真是天降之喜了。」羅威也大喜道。

  眾人聞言也很是興奮,須知當今大唐,雖然鐵器已經很普遍了,但是鐵的價格其實還是很昂貴的。雖然不能和銅相比,但大唐每年產鐵其實也並不多。以天寶八年的數字統計可知,大唐全國每年產鐵不過二百多萬斤,銅產量二十六萬斤。聽起來產鐵的數字很大,但若是想想,這是盛世大唐一年下來的鐵產量,便知道有多麼的寒酸了。大唐可是人口接近八千萬,均攤下來,人均鋼產量不足三厘。這數字簡直寒酸。所以,若在劍南發現了鐵礦,那好比是發現了金礦了,不但能供應神策軍之需,還能帶來大筆的財富。

  王源也很興奮,但他需要證實此事才能相信。而且即便此事是真,開採鐵礦也是需要大筆的人力和物資的。以目前王源的財力,恐怕難以獨立承擔。

  「這樣吧,羅老爺子,咱們待這一門炮管實驗之後,確定這種鐵錠是否真的可以作為鑄造炮管合用之鐵。若依舊可以發射百餘次而不爆,便說明這種鐵是合用的。那麼之後便請你辛苦一趟,帶人去大雪山南麓的木棉山嶺去瞧一瞧。一是看看鐵礦是否是真的,二是看看兩種鐵是否是同一種鐵。這之後咱們再行定奪是否開採事宜。」王源沉吟道。

  羅威點頭道:「好,老朽也很想去瞧瞧。」

  第898章 幽處(一)

  次日上午,王源見了玄宗之後回到政事堂中,在政事堂中逗留了片刻,王源發現所有的人都為了今年冬天的百姓賑濟安頓之事而忙碌,而自己卻清閒的很。韋見素和顏真卿更是忙的不見人影。上下人等一個個忙的不可開交,連走路都是匆匆而行,而王源卻負者手在政事堂的大院子裡閒溜達。

  王源並不以為自己有什麼不對,王源一向就不願沉溺於瑣碎事務之中。身為政事堂的一把手,若是要親力親為的話,每天怕是有成千上萬件事情要處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