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另外王源還讓顏真卿選出抽出一百多名強壯的青壯百姓跟著上渡船協助船工們渡河。每船安插三四人作為船工們住手,一來可以減輕體力的消耗,二來這些幫手稍微熟練些之後,也可以輪換一兩名船工下船休息。這樣整隻渡船上的船工便可以得到輪流的休息和睡眠,保證了渡船能夠連續不斷的渡河。

  就這樣,到辰時時分,第三批渡河百姓也已出發,渡河的速度也越來的越快,已經縮短到了兩個時辰一趟。照這種速度,一日六趟渡船,可運百姓超過萬人,基本上達到了王源的要求。而且對岸傳來的消息,賀蘭進明還在想辦法搜羅渡船進行改裝,只要再多個五六艘渡船,完全可以在三天時間裡完成渡河任務。

  雖然渡河在順利的進行,但是叛軍的威脅也隨著天亮之後變得嚴峻起來。辰時之後,叛軍軍營中兵馬幾乎全軍出動,黑壓壓近兩萬兵馬鋪滿了瓦崗寨前方的崎嶇之地。

  王源放棄了讓兵馬在倒塌的寨牆處防守的第一道防線。因為這樣的防守毫無意義,還不如放任他們攻進來,利用複雜的地形自然分割他們的兵馬,讓蘆葦盪和樹叢長草之中的伏兵去解決他們。

  故而,沒有遭遇任何的抵抗,叛軍便攻入了寨牆,來到了昨夜駐足的寨牆內側的大片平地上。但是這一次他們沒有貿然的進攻,昨晚的遭遇歷歷在目,他們當然知道前面的大片蘆葦盪是危機四伏之地,不可輕易涉足。

  常元圖昨夜和手下將領們商議了良久,但他們並沒有想出什麼好辦法。有人建議用火攻,還信誓旦旦的說即便是綠色的蘆葦也可燒著,然而在常元圖命人割了一捆蘆葦回來,命人點了半天的火之後,終於發現這傢伙是在胡說八道。慢說是點火燃燒,便是丟在篝火里也需要老半天才能燒著,而且一不小心便悶熄了篝火。顯然綠油油的蘆葦盪是無法用火攻的。

  也有人建議繞行北邊或者是東邊進攻,但很快他們便得知了其實整片區域都是幾乎相同的地形。相較於寨子西邊的入口這裡,反而道路容易通行。在西北側的方向,因為幾十年的洪水泛濫,那裡是大片的一望無際的蘆葦盪,根本無路可走。所以這個辦法也告吹。

  也有人建議乾脆兵馬集中一處從蘆葦盪中強行穿行。然而,當清晨時分他們派了一小隊兵馬在營寨外的一小片蘆葦盪中試了一下後,便立刻否決了這個提議。雖然蘆葦盪中的水並不深,人也不會淹死。但是士兵們在蘆葦盪中只走了不到五十步,便一個個跟狗一樣的吐著舌頭喘息不已了。蘆葦下方的根須以及水草纏著他們的身體,淤泥也吸著他們的腿腳,每披荊斬棘的前進一步,都像是背著重物前行一般,而且這重物越來越重,到最後會讓人崩潰。

  這些辦法都告吹之後,剩下的便只有一個辦法了,這個辦法貌似還有點譜,那便是一名校尉提出的以盾兵掩護強行穿過的辦法。用木盾掩護著兵馬穿過這片伏擊之地,大批兵力抵達敵軍渡河之所,對那裡的百姓和少量兵馬進行攻擊,這也算是圍魏救趙之舉。埋伏的兵馬顯然是要施救的,那麼便可以徹底解除伏擊兵馬的威脅。

  雖然這計策在常元圖看來也覺得不太靠譜,但是當此之時,常元圖確實沒有別的好辦法,也許可以一試效果。於是,辰時末,四千刀盾手調集到位,常元圖一聲令下,刀盾手們頂著盾牌縮著身子保持著相互保護的距離開始沿著蘆葦和樹叢見的小道往前進攻。

  在深入蘆葦盪約莫兩百步之後,所有人都屏息凝神一眨不眨的看著戰場,因為那裡便是昨晚首遭襲擊的地方,顯然對方的伏兵便是從那裡開始埋伏的。在常元圖看來這是經過精心的設計的,兩百步外設伏,可以保證自己的弓箭手無法朝蘆葦盪中伏兵射箭攻擊,即便是得知了對方的位置,要想射殺他們也必須要進入蘆葦盪之間的小道。而那對己方的弓箭手而言也是極大的威脅。

  四千刀盾兵用盾牌擋住身子的要害部位,三五人相互掩護,十幾隻隊伍小心翼翼的從蘆葦盪之間的草徑中穿過。風從大片的蘆葦上方吹過,葦葉摩擦發出嘩啦啦的巨大聲響,這讓精神高度緊張的刀盾兵們汗毛倒豎,渾身大汗淋漓。

  穿行的過程極為漫長,但眾人預料中的攻擊卻遲遲沒有到來。而正是這種明知危險將至卻遲遲不至的過程最為煎熬,有時候恐懼降臨的過程比恐懼本身更讓人恐懼。可是這一回,似乎必然要降臨的恐懼卻遲遲沒有降臨,四千刀盾兵一直沿著蘆葦盪之間的小道往前挺進了里許之地,甚至已經抵達了前方草地山包的邊緣,那裡已經是接近了唐軍的營地了,而蘆葦盪中卻無一隻羽箭射出。真的一隻箭也沒有。

  四千刀盾士兵覺得詫異,因為他們早已做好了迎接暗箭洗禮的準備,但是緊繃著神經卻發現什麼都沒發生。這情形很是詭異。不僅他們覺得詭異,後方的常元圖和一干兵將們也覺得甚是詭異。

  常元圖眉頭緊皺,他本來是個自信的人,但是最近他覺得自己的智商不夠用,很多事情自己根本就不明白是怎麼回事。就像眼前的這一幕,他便覺得腦子裡一片混沌。

  看起來應該是該高興才是,因為四千刀盾兵已經抵近敵軍營地,很快便可沖入敵營之中攻擊了,這是個絕對的利好消息。但他總覺的不太踏實,畢竟這一趟太順利了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