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王源和高仙芝則兵分兩路,各率五萬步騎兵由南往北保持兩條平行往北的線路,沿著長安以西的眾多州府之地往北掃蕩。兩軍相聚六十里,從而保證可以用一天時間相互增援,必要時可快速合兵一處。這之後,王源走東線,一路沿著鎮安、柞水、武功、梅縣等州縣往北猛攻,最終抵達長安之東的咸陽郡,將大大小小七八座尚被叛軍小股兵馬占據的城池盡數收入囊中。而高仙芝則走西線,沿著漢陰、石泉、陝州直抵陳倉和鳳翔,一路往北橫掃。

  兩路兵馬宛如鋼叉的兩股,自北向南橫掃而過,半個月的時間轉戰三百餘里,將長安以西十幾座州縣中的叛軍小股兵馬如落葉一般清掃的乾乾淨淨。

  這些州縣郡城之中本就沒有多少叛軍駐紮。叛軍派出小股兵馬控制這些地方是為了徵收糧草抓捕民夫保證長安城中物資和人力的供應。當兩路大軍橫掃而至的時候,這些小股的兵馬根本就不可能對大軍產生絲毫的威脅。笨一點的還妄圖反抗,然後被攻破城池全部被殲滅,聰明一點的早在朝廷大軍抵達之前便聞風而逃,大軍到時,叛軍們已經毀了城池人去城空。

  王源和高仙芝倒也並不在意能否在這種行動中殲滅多少敵人,繳獲多少物資,獲得多麼輝煌的戰果。事實上大軍在這十幾日時間裡的戰果乏善可陳,神策軍殲敵不足五千名,繳獲的物資也少得可憐。但王源和高仙芝並不在乎殲敵數和繳獲的物資,他們只是要清理長安周邊之地,肅清長安以西的殘敵,將這些城池重新納入囊中,讓長安城失去這些城池提供的人力和物資的供應,這才是真正的目的。

  七月初,兩路兵馬渡過渭水,會師於邠州。十萬大軍在邠州稍作休整,同時密切注意長安城中叛軍主力的動向。從柳鈞派人送來消息可知,在大軍從南往北掃蕩的過程中,長安城中的叛軍壓根沒有任何要出城阻止的動向,他們按兵不動,龜縮於城中,看樣子是要鐵了心不出頭。

  於是乎王源和高仙芝決定不理他們,繼續將既定戰略進行下去。下一個目標便是長安的東北方向,那裡有兩座大城池,那是被叛軍控制之下的蒲州和麟州。這兩處州府的叛軍數量有近兩萬人,正是他們扼守在隴右道腹地,將李光弼和郭子儀的兩萬餘殘兵逼迫在朔方西北的小城池中苦苦堅守。而且這兩處州府也是長安通向東北方向叛軍占據的地盤腹地的通道。若攻下這兩座州府,不僅可解李光弼和郭子儀之圍困,而且可以截斷長安城東北方向的退路,那樣一來,長安城中的叛軍便只有唯一的一條退路,那便是經由潼關回到洛陽的東部通道。

  七月初六,大軍在夕陽落山之前抵達了蒲州城下。蒲州城是長安北邊的門戶州府,城防甚是堅固,所以,雖面臨十萬大軍兵臨城下,這座州城中的萬餘名叛軍還妄圖依靠堅固城防負隅頑抗。除了派人去長安求援之外,叛軍在城頭嚴陣以待,擺出一副想拼命的架勢。

  其實王源也認為長安的兵馬不可能坐視自己截斷長安城北邊的通道,不可能放任蒲州的一萬兵馬不管。所以他並沒有急著攻城,而是讓高仙芝率五萬兵馬在當晚偷偷移動到長安通向蒲州的有利地形設伏。他想來個圍城打援。然而事實證明,王源想多了。他低估了叛軍龜縮不出的決心,高估了蒲州在叛軍心目中的地位,白白的耗費了一天時間,一直到次日傍晚,長安城中也沒有一兵一卒出來救援。

  消息送達後,王源一怒之下下令猛攻蒲州攻城。蒲州所謂的堅固的城防在神策軍面前就像是豆腐渣一般。神威炮半個時辰便轟塌了三處城牆,城門樓也被轟塌。再半個時辰後,神策軍已經沖入城中,踏足蒲州的大街小巷。再半個時辰之後,蒲州萬餘名叛軍兵馬便灰飛煙滅,除了逃散的三千餘人,剩下的全部橫屍街頭,連守城主將也被宋建功親自斬殺。王源的帥旗在二更之前便飄揚在了蒲州的城頭。

  第817章 餘生

  奪取蒲州之後,便等於封鎖了長安往北的通道,從戰略意義來說還是極為重大的。只可惜沒能引誘的長安城中的叛軍出來救援。但這從另外一個側面也說明,叛軍的作戰思想還是很明確的,他們的目的很明確,便是不管外邊天翻地覆,他們只要堅守長安便可。他們對半個多月來神策軍在長安西北兩個方向的肆意的軍事行動熟視無睹,真正做到了眼觀鼻鼻觀心,敵不動我不動,敵若動我還是不動的最高境界。

  既然叛軍主力不動,王源也懶得跟他們鬥氣。和高仙芝商議之後,王源決定自己率五萬兵馬駐守蒲州作為後方屏障,讓高仙芝率五萬兵馬往北進攻麟州。五日後,高仙芝不費吹灰之力占領麟州。守城的一萬叛軍倉皇西逃,通向北方受降城和豐州的通道徹底打開。那兩座邊鎮小城之中,李光弼和郭子儀的兩萬殘兵正堅守在那裡。他們被逼到了邊境的角落裡,是時候將他們救援出來了。

  七月初十,受降城和豐州一帶的李光弼和郭子儀得到了朝廷大軍破麟州的消息。兩人欣喜若狂,立刻率兩萬餘殘兵從北往南打來,和高仙芝的大軍在關內道內長城腳下順利會師。

  李光弼和郭子儀兩人這數月以來,堅持的極為辛苦,幾乎可以說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自從正月里長安城陷落之後,李光弼和郭子儀便率手下不到五萬兵馬退守朔方。但不久後,叛軍大軍來攻,安慶緒率五萬精銳叛軍猛攻朔方,李光弼和郭子儀不得不放棄了朔州一路往北撤退。安慶緒不依不饒,緊緊的追趕著他們,一直到把兩人逼到了朔方最北端的受降城和邊鎮豐州小城中才站穩了腳跟。叛軍沒有再往北攻擊,他們只屯兵於麟州休整,封鎖住朔方軍南下的通道。因為叛軍也知道,豐州和受降城是無法長期駐紮兵馬的,除非有內地州府的糧草和物資的供應。加之要攻豐州和受降城必須要越過內長城以北的大片荒漠之地,叛軍也是不願意去冒這個險的。所有他們只是紮緊了口袋想將李光弼和郭子儀困死在受降城和豐州一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