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兩人喝了幾杯酒,豐王李珙似乎不勝酒力,臉色通紅,說話時舌頭也大了起來。王源知道時候到了,於是斟酌言辭,小心問話。

  「豐王殿下,聽說你懷報國之志,多次請求陛下讓你領軍平叛是麼?」

  「是啊,本人的偶像是先太宗皇帝,我希望像他那樣開疆拓土征戰四方。可惜啊,父皇不給我機會。我求了他多次,他就是不准許。哎!」李珙灌下了一杯苦酒,語氣中儘是不滿。

  「哦?以先太宗皇帝為偶像,這志向可大了。佩服佩服。陛下之所以不答應,也許是因為另有考慮。陛下英明睿智,心中自然有他的想法。」王源笑道。

  「英明個……」李珙差一點便將那個「屁」字說出了口,好在還沒失去理智,硬生生的咬住了這個字,差點閃了舌頭,忙低頭吃菜掩飾。

  王源裝作不知,笑道:「陛下識人善用,心中自有丘壑。他不許領軍,自然是認為你火候未到。陛下行事還是公正的。」

  「公正個……」李珙再一次差點蹦出屁來。不過這一次他沒有掩飾,睜著一雙醉眼看著王源道:「王元帥,你給評評理。大家都是他的兒子,為何他對別的皇子便那麼好?對我便那般厭惡?他以為我不知道,其實我都能感覺到他對我的敷衍態度。」

  王源笑道:「王爺,你恐怕是喝多了。」

  「我可沒喝多,我說的是事實。王元帥你是公正之人,我今日索性跟你說一說這些事情。父皇固然是個好皇帝,但他難道當真聖明公正麼?他的眼光也未見得那麼好。瞧瞧他信任的那些人,安祿山是他最信任的吧,硬是給他領三路節度兵馬,結果人家轉眼就反了,活生生將大片江山拱手送給了別人。這便是聖明之君麼?安祿山要造反的流言傳了幾年,據說當時的相國楊國忠都提醒了好幾次,結果如何?父皇一點都沒聽進去。要我說,如今的局面都是父皇的責任,若非他識人不明,怎麼會有今日的局面?」

  王源甚是驚訝,本以為這位豐王爺是個草包,沒想到卻也有些見識。安祿山的叛亂說到底是晚年玄宗的責任,過於寵幸安祿山過於相信安祿山,聽不進去別人的話。而且對朝廷政務懈怠,縱容邊鎮節度坐大而毫無憂患之感,這都是他的問題。安祿山作亂之後,明顯玄宗的威望大不如前,私下裡抱怨責怪他的流言也不少。但從他的兒子口中聽到,這還是第一次。

  「豐王爺,這話你在我面前說,教我如何能安坐?咱們還是不要聊這些為好。」

  「怕什麼?你王源不是號稱天不怕地不怕麼?怎地聊些這些事你都怕?你莫怕,出了事我一個人頂著便是,絕不牽涉你。大不了被他殺了便是,他也不是沒殺過他的兒子。一天時間他就殺了三個,我們不是他的骨肉,倒像是他的敵人。」李珙噴著酒氣叫道。

  王源靜靜的看著他,淡淡道:「看來豐王爺心中怨氣不少啊,也好,全部說出來倒也心裡痛快。王爺放心,這些話到我這裡便如同進了死胡同,那是只進不出,不會有任何人知道這些話。」

  李珙端起酒杯舉了舉自己喝乾,沉聲道:「你說了我也不怕。我說的難道不是事實麼?父皇其實最沒眼光。他選的兩個太子個個都要造他的反,你說他有什麼眼光?誰會討好他,誰會裝蒜他便喜歡誰,像我這種直性子的,他反倒不喜。」

  王源笑道:「那也未必。這次他不是讓你跟我來軍中歷練麼?也許是對你寄予厚望呢。」

  「寄予厚望?這話王元帥你信麼?他給壽王的是什麼?封節度使,讓他自行募兵平叛,那才叫寄予厚望。而我呢?他要我當你帳下小卒,連個武職都不封。你莫要誤會,我不是說跟在你王元帥帳下委屈了自己,我的意思是,他不是想歷練我,只是想把我趕走,這是討厭我。當我不知道麼?」

  酒醉吐真言,李珙像是黃河開了口子,嘩啦啦心中怨憤盡數傾訴而出,一發而不可收拾。王源心中暗自點頭,李珙雖然說話直白粗魯,但他並不蠢,自己的處境他很清楚。這讓他在王源心中又多加了一分。

  「你知道為什麼到了成都之後,儀王永王壽王他們天天圍在父皇身邊轉麼?嘿嘿,都惦記著那個空缺的太子之位呢。特別是我那個十八哥壽王李瑁,以前跟個縮頭烏龜似的躲在家裡不出門。他也沒臉出門就是,老婆都獻給父皇為妃了,當真不是個男人。現在貴妃死了,他又開始活絡了。那天我看他將王妃韋氏也帶進了散花樓中陪著父皇說話,我差點沒噁心的吐了。他這是又想將韋氏獻給父皇麼?當真讓人噁心。我知道他最想當太子,但誰當都可以,我偏偏不服他。我呸!」

  李珙怒啐一口濃痰,顯然對壽王李瑁極為不齒。

  王源倒是無意中又得到了一件秘聞,這李瑁若是像李珙所言的那般,那就太讓人不齒了。不過這是李珙口中之言,恐怕曰添油加醋了一些。起碼據王源所知,壽王李瑁並沒有主動將楊玉環送給玄宗,而是玄宗看上了楊玉環後李瑁根本沒有阻止,而是順水推舟。不過即便如此,這壽王也不是個男人。

  「這一次若不是你王元帥發現他們挪用了軍糧及時阻止了的話,怕是當真要讓壽王得逞了。他若當了太子,咱們這些兄弟們一個也別想活。這件事我還是要多謝你,來,我敬你一杯。」李珙舉杯敬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