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所謂的二十萬兵馬緩慢的在寧州東七八十里的地方游弋,故意造成一種大兵壓境的假象,但卻不敢進攻。高仙芝告訴王源,叛軍這副動作,則必然是要從南路直接進攻,要王源加緊偵查,確定敵軍蹤跡。信中還道,一旦通州戰事打響,他將會按照計劃行事云云。

  王源笑眯眯的將這封信給眾人傳閱,軍中不少將領原先對於大帥領軍前往通州頗為不解,私下裡也甚是疑惑此事,到此時終於全部恍然大悟。原來大帥料敵機先,早就和高仙芝商議好了,判斷敵軍是虛晃一槍。眾將心情大暢,紛紛詢問高大帥信中所謂的計劃是什麼。

  王源笑而不答。所謂的計劃便是,一旦在通州同叛軍交手,高仙芝將率隴右道的大軍猛攻寧州郊外之敵,之後直逼長安。而自己只要頂住通州之敵的進攻,讓攻蜀叛軍進退兩難,那便是整個平叛戰局的轉機之處。但王源不能提前告訴眾人,一來保密起見,而來也是在戰局吃力之時讓眾人生出死戰之心,而非寄希望於高仙芝的牽制。

  ……

  巴山秦嶺之東,長安城西南兩百二十里外的金州境內。史思明的十八萬精銳兵馬已經集結完畢。所為聲東擊西調虎離山之計正是史思明的得意之作。當他被安祿山授命領軍進攻隴右和劍南道時,他便想好了這個計策。因為史思明深知,若正面進攻的話,在複雜的蜀地山嶺之間,自己未必能討到好果子吃。自己雖然手握二十五萬大軍,但未必能攻下成都。

  故而,這聲東擊西之計雖然會讓他不得不分兵六七萬去隴右道演戲,讓他手中的兵力變少,但在戰略上這是值得的,當然前提是這個計劃能夠成功。

  為了保證這計劃的成功,在長安城休整期間,史思明下令收羅的城中百姓十幾萬人,不論長幼病弱一概全部抓入軍中,只教給他們一些簡單的軍中規矩便每人隨便發了一套盔甲和兵刃,讓手下將領尹子奇率六萬餘兵馬看護著這十幾萬假兵馬往隴右道寧州方向進逼。與此同時,為了避人耳目,他命手下的十八萬兵馬分為數批次,以小股的方式迂迴前往金州集結。

  史思明以這種謹小慎微的方式成功的完成了十八萬兵馬的集結,算算日子,那二十萬所謂的兵馬已經抵達了隴右道寧州附近,史思明特意的等了數日,給唐軍一個調兵北上的機會。同時他也知道,多等一天便讓唐軍距離空虛的蜀地更遠一些。當然不能無限制的等下去,否則北邊的兵馬隨時可能露陷。

  在等待的七八天時間裡,史思明也沒有閒著。他命人四處驅使當地的百姓為苦役,聚集了數萬人力對進蜀的道路進行整修。他不希望被蜀道的艱難困住前進的腳步。一旦進攻,他需要以最快的速度越過前方的你連綿高山,在唐軍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取成都。將玄宗擊殺或者捉拿,到那時便大局已定了。

  三月二十九日,正當王源率領大軍行進在去往通州的路途之中時,史思明的十八萬鐵騎也從金州出發,向西撲入茫茫群山之中。在上萬民夫的先導整修好的巴蜀古道上,密密麻麻連綿十餘里的兵馬和輜重車隊像一條巨大蜿蜒的黑龍,游向了通州方向。

  史思明是有戰略眼光的,他首選的便是要拿下通州,不僅是因為通州是劍南道東部最為凸前的州府,而是因為這裡的地勢的原因。通州所在之地乃大巴山南麓的末梢,相較於距離金州最近的北邊的巴州和利州,攻擊通州其實要走一個斜向西南的斜線,距離看似更遠。然而,利州和巴州所在的正是大巴山的主峰連綿之處,巴山連著秦嶺,可謂崇山峻岭連綿如濤,那是最難走的路線。

  況且巴州利州境內多山,兩座州城也擇地勢險要之處築建,攻城也是難題,且容易被唐軍利用地勢設伏反擊。而通州雖也在山嶺之間,但通州在巴山南麓,這裡的山已經只是大巴山的余脈,山勢已經並不十分險峻和密集。

  通州境內被南北走向的山峰三座大巴山余脈山峰所隔絕,一名明月山,一名銅鑼山,一名華釜山。而這三座山峰分別將通州由南到北隔絕成三種地形。北為山地,中為丘陵,而最南端則是東川之地罕見的小片平原地帶。東川之地的眾多城池大多不得不建立在高山峻岭丘陵縱橫之地。這可並未是出於什麼戰略防禦的考慮,而是地形如此不得不為之。因為在東川之地,古來便有高山隔絕,根本不必擔心什麼防禦的問題。通州城便是其中的另類,通州城便建立在華釜山之南的沃野平原上。

  在以前,通州因為有了這片沃野之地建城,成了很多州府羨慕的地方。而今日,這卻成了它被史思明頂上的軟肋。通州城所在的小片平原地形,正好利用大軍攻城作戰,從而讓它在防禦上的弱點如禿子頭上的虱子一般的顯而易見。這也是史思明不辭勞苦捨近求遠而兵發通州的原因。

  北有二十萬佯兵吸引劍南大軍的注意力,南有出其不意攻擊通州的戰略布置,而且一旦順利抵達通州,通州將會幾乎不可避免的被攻下。從而成為攻擊成都的劍南道中的第一塊跳板。史思明對自己的布置極為滿意,只要一切順利,成都沒有理由不是囊中之物,玄宗也沒有理由不成為自己的階下之囚。

  帶著必勝的信心,史思明的大軍經過十日的山中艱苦的行軍,終於在十月初八日午後走出了密密麻麻綿延百餘里的山嶺之地。騎在馬上,史思明回首來時的峰巒疊嶂,心中感慨萬千,幾乎要賦詩一首表達激動的心情。這是他領軍走過的最艱難的一段行程,他絕不想在回頭走一次,他只想向前向前向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