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玄宗瞥見楊國忠站在一旁,頓時心中怒起,喝道:「你幹的好事,推薦了哥舒翰和李光弼領軍,要朕貶了高仙芝殺了封常清,現在好了,哥舒翰這個蠢材不僅戰敗而且被安祿山俘虜了,有人說他已經投靠了安祿山。我十五萬大軍毀於一旦,現在怎麼辦?你說怎麼辦?」

  楊國忠低著頭任憑玄宗責罵發泄一言不發。待玄宗發泄完了之後,楊國忠才跪地磕頭道:「陛下萬萬息怒,莫傷及龍體。臣確實考慮不周,臣有過。然而事情並沒到山窮水盡之地,臣有話要跟陛下說。」

  玄宗喘著氣道:「你有解決的辦法?剛才群臣在此,朕問計於你們,你怎麼不說?」

  「陛下,臣不想當著他們的面說,臣覺得還是私下裡奏陳陛下為好。」楊國忠沉聲道。

  玄宗眉頭緊皺,見楊國忠直挺挺的跪著,於是擺手道:「起來說,你有什麼回天之法?」

  楊國忠謝過起身,湊到玄宗身邊道:「陛下,潼關既失,叛軍不日即將兵臨長安城下,眼下需要立刻命郭子儀率他的兩萬兵馬從汾州馳援京城,加上李光弼手下尚有的兩三萬潼關殘兵一起,這便有五萬兵馬了。然後京城的禁軍也不得不調集數萬前去攔截叛軍。這樣起碼能夠組織起十餘萬兵馬在叛軍來長安的路上攔阻他們。」

  玄宗皺眉道:「靠他們能阻攔住叛軍麼?」

  楊國忠沉默了片刻,沉聲道:「陛下,臣不想說假話,就算將京城的禁軍盡數調集去攔阻,恐怕也不能阻擋叛軍之勢。李光弼和郭子儀手下之兵都是殘兵,他們都敗在了叛軍手下,定然士氣低落,難以阻敵。至於京城禁軍,臣不說陛下也知道禁軍的戰鬥力如何?對上安祿山手下的虎狼之兵,怕是一觸即潰。」

  玄宗怒道:「既知不敵,你為何要說這些?難道要他們去送死麼?潼關一敗,損失了十幾萬兵馬還不夠?你到底想幹什麼?」

  楊國忠忙道:「陛下息怒,聽臣說完。臣的意思是讓他們拖延叛軍的步伐,只要拖住叛軍,咱們便有時間調兵前來救駕。」

  「調兵?何處還有兵?」玄宗皺眉道。

  「陛下忘了還有王源麼?」楊國忠道。

  玄宗眼睛一亮,一拍大腿道:「哎呀,朕都急的糊塗了,還有王源的兵馬呢。怎麼把他給忘了。不過,他手中沒有多少兵馬了吧。上次抽調了他五萬兵力,他還能剩下多少兵?」

  楊國忠微笑道:「陛下放心,王源手中是不缺兵的,這兩年聽說王源訓練了不少兵馬,不過因為兵額所限,都以團練之名存於兩道之中。現在若要他出兵平叛,他起碼可以帶出十萬大軍來。」

  「十萬大軍?」玄宗驚訝道。

  「是,起碼十萬兵馬。」楊國忠道。

  玄宗滿臉興奮,但忽然斜眼看著楊國忠道:「原來你知道這些,只是一直瞞著朕。王源私自擴充如此多的兵馬,你竟然替他隱瞞?」

  楊國忠忙道:「陛下,臣可不是替他隱瞞,他的超出兵額都是團練兵馬,並不違背朝廷的規定,我也無話可說啊。不過,臣倒是給了他不少戰備物資。此舉確實是有些私心,但現在看來卻是歪打正著,正好可以讓他裝備兵馬。若陛下難以釋懷的話,陛下可治臣之罪。」

  玄宗此刻那裡還會去計較這些事情,如果王源手中當真能弄出十萬大軍出來,那麼形勢將馬上不同。王源統帥下的十萬兵馬那麼不是京城這十幾萬禁軍所能比擬的,戰力也不遜於叛軍,目前看來,怕是只有王源率軍救駕,才能保長安不失了。

  「陛下,眼下人心浮動,陛下可立刻擬旨,命王源火速領軍前來救駕。另外需得立刻命禁軍以及李光弼郭子儀率軍在潼關到長安的路上攔阻叛軍。這也是無奈之舉,王源從劍南發兵到京城起碼需要半個月以上的時間。而潼關到京城,叛軍只需用八九日便可抵達,若不派兵攔阻拖延,恐王源還沒領兵趕到,長安便已經丟了。臣可不是要他們去送死,只是在目前這種情形下,要想保長安不失,便只能出此下策了。」楊國忠道。

  玄宗微微點頭,確實好像只能這麼做了,無論如何也要讓王源趕到長安才是。

  午後時分,長安城中的公示之地貼出了政事堂發布的安民告示。告示上說,雖然潼關失守,但長安無虞。朝廷已經調集十五萬兵馬迎擊叛軍。另外劍南隴右節度使王源也已經率十萬大軍趕到京城救援,不日便將擊潰叛軍奪回潼關和洛陽。告示中告訴百姓們不要驚慌,朝廷自有應對之策,希望百姓們安分守己,在此時不要相信謠言不要自亂陣腳,以免中了叛軍的詭計云云。

  此告示一出,城中頓時安定了不少。人們對于禁軍的出擊倒是沒什麼期待,但大唐雙壁之一,出道以來百戰百勝從未嘗敗績的王源即將領軍趕來救援,這是最大的利好消息。這給了京城百姓們一絲不大不小的安慰。如果王源來救長安,長安保住的機會應該大的多。

  當然,很多人抱著悲觀的態度,他們已經打點好家當,準備一旦風聲不對便立刻逃離京城。他們當中已經有很多人認為,朝廷其實已經無法抵禦叛軍的進攻,長安陷落只是時間的問題,至於鎮國大將軍王源的領軍來援,因為距離甚遠,也許根本就無法抵達長安,長安便已經落入叛軍之手。一切都取決於派去拖延叛軍步伐的兵馬能否真正的拖延住叛軍的腳步。




章節目錄